昨天上交所啟動了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新的退市規則,包括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堅持「應退盡退」等等,具體就不細說,反正大方向是不利於有如下特點的股票的:
1)股價常年在個位數徘徊的
2)總市值小於50億的
3)主營業務不明確,或者連年虧損,或者轉型失敗的
4)存在財務造假前科或嫌疑,無法正常披露定期報告的
如果同時符合上面多個標準的,就要小心了,至少這些股票的流動性是在逐步流失,換句話說也就是越來越沒人玩了。
那麼,是不是以後撿菸蒂的策略就徹底過時了呢?
畢竟,能稱之為菸蒂的,明面上肯定不會有多光鮮。
或者說,把這個問題換個表述,所謂的白馬股、成長股是不是就永遠漲,而所有的小市值股票也永無翻身之日?
顯然,並非如此。
因為A股的波動率仍然是處在一個絕對高位,與美股橫向對比,A股各大指數雖然數值更低,但是來回拉鋸的情形可是要比美股多太多了。
而波動率高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漲和跌都會很快。
如果所有人都很看好一個股票,估值會瞬間頂破天際,這在波動率低的地方是很難看見的。
作為參考,美國股市那些長牛將軍當下的動態市盈率,可以感受一下。
蘋果:36.06倍;
微軟:34.10倍;
洲際交易所:30.06倍;
寶潔:24.57倍;
美國運通:27.88倍;
Facebook:30.90倍;
沃爾瑪:20.87倍;
這些幾乎都是過去年年創新高的角兒,漲了那麼多,估值居然還如此平易近人,就是因為一個字「慢」,股價永遠和業績輪動。
反觀A股的那些成長股和白馬股,只要開始上漲,動輒就是百倍估值,雖然你很牛,但是百倍的估值,要消化起來也不容易。
因此,我不認為,退市機制改革後,A股就會完全複製港美股的模式。即便長期看來,有些是超級牛股沒跑了,但短期內,也照樣會有大回撤,如果你忽視估值因素,在任何一根創新高的陽線買入,就應該有短期內被套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的心理準備。
同樣對於菸蒂股來說,也不應該全盤否定。
比如,東財提前統計的2020年港股十大牛股,分別是雅迪控股、美蘭空港、阜博集團、五菱汽車、比亞迪股份、福萊特玻璃、華寶國際、久泰邦達能源、微創醫療、思摩爾國際。
其中,在我看來具有菸蒂屬性的股票,是過半了的。
雖然這是馬後炮,但客觀來說,在港股這種流動性如此匱乏的地方,漲幅前十的居然還有許多名不見經傳的股票,說明撿菸蒂的策略並沒有那麼容易過時。
也許很多人的第一念頭,想著這個榜單,怎麼著也該有阿里、騰訊、美團、小米這些濃眉大眼、根正苗紅的股票,但老實說,雖然他們也漲了不少,但要和榜上的這些相比,可能真的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了。
今日復盤:繼續弱反彈,兩市成交額7095億,這個成交水平,上證哪兒都別想去,要向上突破,唯有放量。
板塊上,醫藥、白酒、消費電子等板塊保持活躍,這幾個都是老面孔了,說明市場在回憶過去賺錢效應較好的板塊,也從側面說明,當下市場的風險偏好還是挺低的。
兩市A股漲跌幅中位數-0.20%,指數回血明顯快於個股,這種風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持倉偏好儘量往主流指數的成份股靠就對了。
明日策略:講道理才跌這麼一點就反彈,是有點不敢掃貨的,一個像樣的調整,居然連3300都無法擊穿,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憂傷,反正這裡我是有點下不去手,雖然對反彈有所期待,但還是坐山觀虎鬥好了。
關注板塊:有色、券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