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格裡拉:民族團結花常開 砥礪奮進譜新篇
改革開放40餘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香格裡拉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大力推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輝煌成績,展現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順、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第一篇章:和順高原小城 大美香格裡拉
「太陽最早照耀的地方是東方的建塘,人間最殊勝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裡拉」。香格裡拉,藏語稱「建塘」。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緣橫斷山脈腹地,東與四川省稻城縣、木裡縣相連,東南、南、西南與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和迪慶州維西縣、德欽縣隔金沙江相望,西、北與四川省得榮縣、鄉城縣為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匯處,是舉世聞名的「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腹地。境內居住有藏族、納西族、漢族、傈僳族、彝族、白族、苗族、回族、普米族9個世居民族和其它民族共25種,有藏傳佛教、東巴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等宗教,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的高原山區市。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全市各兄弟民族共同生產生活,不斷交流、交往、交融,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第二篇章:立足八大工程 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實施政治引領工程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全黨全社會的工作,香格裡拉市充分發揮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不斷健全黨政齊抓共管、民族工作部門組織協調、其他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通力合作的創建工作格局。堅持高位推動,成立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為常務副組長,市四大家分管領導任副組長,50家單位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實施方案,市、部門和鄉鎮(村、社區)實現「三級聯動」,確保工作安排部署到位。強化責任落實,把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計劃,納入全市黨政班子和領導幹部績效考核內容。
實施經濟跨越發展工程
始終堅持「要實現民族團結進步,發展新型民族關係,必須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理念,築牢經濟發展基礎。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52.6億元,增長10.8%,佔全州的60.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8.7億元,增長13.8%,佔全州的56.2%。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麗香鐵路、麗香高速、香稻公路、畢桑水庫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四條二級公路、香格裡拉火車站等重點項目順利實現開工。堅持發展高原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扶強十企,培育百企」工程,提高現代化農業水平。大力發展民族特色旅遊文化產業,延伸高原旅遊產業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確保「十三五」末城鎮化率達到38%以上,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實施民生改善工程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著力點,讓各族人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和創建成果,進一步凝聚民心、匯集民力、造福人民。如期實現全面脫貧:舉全市之力籌集整合扶貧領域投資資金54.21億元,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九大工程」建設。累計實現貧困人口脫貧銷號4504戶17984人,綜合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建卡時的16.22%降到2019年底的0.38%。2019年4月,經省委省政府批准,香格裡拉市退出貧困縣行列,摘掉了貧困帽子。提升醫療衛生條件和服務水平:實現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口全覆蓋,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救助力度,扶持民族醫療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創業扶持力度,構建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健全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人口較少民族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障制度;提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鄉村「七改三清」環境提升行動,推進城鄉環境綜合大整治、農村「廁所革命」,優先實施少數民族地區整體性(D級)危房拆除重建,實施少數民族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全面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
推進「百萬林」工程、「種五樹增五效」和「村莊園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崗坡林果化、庭院花園化」工程建設。完成造林綠化445.1萬株、人工造林8800畝、封山育林5萬畝、退耕還林4100畝、陡坡地治理7000畝、石漠化綜合治理4.7萬畝,有效管護森林1441.9萬畝。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高位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查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完成整改45項,有序推進12項。全面落實河長制,持續推進藍天青山綠水淨土四大保衛戰,努力使天空更湛藍、雪山更潔白、江河湖水更清澈、青草綠樹更豐茂,人與自然更和諧。
實施民族教育工程
實施好14年免費教育。繼續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積極發展公辦幼兒園、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全面落實9年義務教育有關政策,強化政府責任,在經費投入、管理機制、質量提升、公平競爭等方面提供充分、有效的制度保障。全面改善民族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鞏固提高「兩基」和教育綜合改革成果,明確「控輟保學」責任制,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積極開展雙語教育,規範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重視特殊教育發展和農民工子女教育,動員社會各界捐資助學,加大對困難學生的扶持力度。
實施民族文化工程
加強對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創新開發,加快民族文化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民族文化「走出去」工程。建設以「香格裡拉」「茶馬古道」「三江併流」為核心的文化品牌,辦好康巴藝術節、歡樂香巴拉、五月賽馬會、香格裡拉民族團結文化藝術周等民族民間特色節慶文化活動,實施好民族文化「雙百」工程建設,打造一批具有鮮明的香格裡拉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加強民族文化工作隊等文藝演出團隊建設,支持開展對外及港澳臺民族文化交流活動,使香格裡拉優秀民族文化的開放性、多元性、和諧性成為世界的共識,為香格裡拉優秀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構建平臺,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民族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
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程
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圍繞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通過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幹部教育、群眾教育等形式,加強「兩個共同」主題、「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使民族團結進步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緊緊圍繞「九進」工作,著力打造了噶丹·松贊林寺、市民族小學、建塘鎮金龍社區古城片區、尼西鄉湯堆村、市婦幼保健院、巴拉格宗景區、迪慶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市綜合執法局、迪慶支隊香格裡拉市中隊9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九進」示範點。
實施民族事務治理工程
抓牢和諧穩定大局,健立健全社會治理新機制、藏區維穩工作長效機制、民族宗教法治體系保障機制。深入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推進民族事務治理規範化、法律化,夯實各民族團結進步的制度基礎。發展和諧民族關係,堅決維護宗教和順。廣泛開展普法教育,注重源頭預防和末端治理相結合,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調處化解等機制,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深化平安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強重點整治,保持和諧安定的良好局面。
第三篇章:奮進中的香格裡拉
改革開放以來,香格裡拉各族群眾齊心協力、真抓實幹,通過不懈奮鬥,社會經濟實現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民族團結不斷鞏固,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各族群眾的幸福指數得到節節攀升,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牢固,特別是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推進,香格裡拉各族群眾正攜手同行,昂首闊步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
滿天星鬥,點亮浩瀚蒼穹;民族團結,孕育中華文明。在香格裡拉11613平方公裡的熱土上,17萬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相互融合,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進步,奮進中的香格裡拉畫卷正徐徐展開!(馬琛)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