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天祝藏族自治縣成立,民族教育啟程。七十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天祝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全方位、歷史性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教育規模和普及程度空前擴大,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大幅提高,教育投入和資源建設節節攀升,經濟社會發展收穫了教育迸發的豐碩紅利。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全面提速,現已形成了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普通教育同步構建,雙語教育和職業教育同步發展的基礎教育完備體系,廣大農牧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要不斷滿足。
坐落在祁連山下、哈溪河畔的雙龍小學,1957年建校以來,先後2次合併和修建,現如今寬敞明亮的教室靜列校園,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廣為所用,這兒儼然是這個村莊最靚的風景線。徐忠生老師已經在這裡堅守了22年,見證了這所學校發生的巨大變化。
天祝縣哈溪鎮雙龍小學教師 徐忠生:1998年,我剛到雙龍小學任教,當時校舍簡陋,土房子和磚瓦房並存。兩個老師住在一起,既住宿又辦公。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科書,就是當時教學的縮影。這些年,隨著政府對教育投入不斷的加大,「兩免一補」政策的普及,鄉村教育教學條件和教育質量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校舍都是框架結構,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教師的專業化水平較高,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全國最美教師」張拉毛東智,在抓喜秀龍鎮最偏遠的代乾小學從教近30年。他剛到學校任教時,學校不通電、不通車,校園裡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教室冬天透風、夏天漏雨,用水需要到2公裡外的代乾溝去挑。
原抓喜秀龍鎮代乾小學教師 張拉毛東智:我在抓喜秀龍鎮代乾教學點從教29年,從一本書、一塊黑板、一盞煤油燈到現在的教學設備現代化,教學資源信息化、網絡化,這些年我確實感受到了我縣教學條件發生的巨大變化。
一直以來,天祝縣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毫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縣教育事業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跨越發展。一大批教育人在為這項事業默默奉獻、貢獻力量的同時,也在親眼目睹著點滴積累的成就、跨越發展的歷程。
天祝縣新華中學教師 吳新蘭:從教19年來,我親眼見證了天祝教育的發展,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素質教育的推行,學生的入學率和升學率不斷上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邁上了新臺階。
天祝縣政府督學 陳明琪 :作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親身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變化,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天祝縣城關二小校長 魏春紅:從教20多年,作為一名基層學校管理人員,切身感受到自治縣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天祝縣民族中學是一所「雙語」寄宿制完全中學,自1981年建校以來,各民族少年兒童在這裡相聚相守,盡享黨和國家的陽光雨露滋潤,在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大家庭中茁壯成長,又走向遠方祖國建設的角角落落。近年來,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推進民族教育與信息化融合的發展,現已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中學示範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學校先後有22名學生被中央民族大學錄取,向各類中高等院校輸送合格人才2475人,高考本科錄取率保持在35%以上,總體錄取率保持在90%以上。
天祝縣民族中學教師 倉玉梅:我是1985年參加工作的,在這35年的時間裡,我深深的感受到我縣民族教育從小規模到全面普及,由傳統教學到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形成了富有天祝特色的民族教育。
始建於1952年的天祝民族師範學校,曾是全縣教師的搖籃,58年的光輝歷程中,先後走出了6000多名優秀畢業生,他們為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很多人現在依然是天祝各項事業中的主力軍、頂梁柱。2004年學校轉型職業教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如今已形成辦學多專業、升學多渠道,貫通中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體系。僅近三年,就有240多名中職生被高等院校錄取,中職生接受專科層次職業教育的比例達到96.3%,有7人被本科院校錄取。
天祝縣職業教育中心黨政辦主任 戚建林:我是1994年大學畢業以後,分配到天祝民族師範學校,當時學校的條件比較簡陋,只有一棟三層戴帽的教學樓,一棟二層的學生宿舍,學校學科設置僅限於中等師範學校的學科,經過20幾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學校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先後修建了實訓樓、培訓樓、學生公寓、學生綜藝廳,綠化了校園,修建了學校操場,目前學校教職工有95人,學生624人,近幾年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在穩步提升,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學生走上社會以後,逐步的覆蓋到縣域和縣外的各個領域,就業和升學質量逐步提高。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天祝縣委、縣政府始終把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作為最大的德政工程來抓,特別是教育扶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從「有學上、在上學、上得起學、上好學、人民滿意」5 方面同時發力,搶抓中央和省市民族教育事業發展的政策機遇,打通了辦人民滿意教育「最後一公裡」,富有天祝特色的民族教育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正在期許更加美好的未來。
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 李林霞:回顧上學的階段,我感覺一路走來都受到了國家一系列助學政策的幫助,尤其是從本科到博士生階段,生源地助學貸款的辦理為我們建檔立卡貧困戶極大的減輕了負擔,我感覺我們縣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扶貧做的很到位,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我們縣教育發展的成果。
截至2019年,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77所,在校生24461人,教職工3105人。全縣各級各類學校佔地總面積122.4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共有圖書83萬餘冊,計算機4900餘臺,固定資產近6.8億元。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學率達90.0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4.3%,高考錄取率達到89.38%。
天祝教育70年風雨兼程、跋山涉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從來沒有停下砥礪前行的腳步。「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搭乘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背負全縣人民對更高質量教育的期盼,天祝民族教育正在昂首闊步向教育現代化奮力邁進。
謝謝閱讀
來源:天祝縣融媒體中心
監製:魏旭文 審核:馮銳 編輯/製作: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