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七十載 服務教育謀新篇——新中國70年教育裝備行業發展...

2021-01-0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70年披荊斬棘,70載波瀾壯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壯麗發展進程中,教育裝備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以其不斷豐富的內涵與價值伴隨和推動中國教育的發展。

  且行且歌

  相隨教育發展70載

  應用導向,從統購統配逐步走向多元裝備。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教育事業也不例外,全國學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0%,初中入學率僅6%。國家力量全面投入辦學,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普遍基礎差、底子薄,儀器設備嚴重短缺。為滿足加快恢復教育事業、開足開齊課程的需求,國家教委以「統一管理、統一目錄、統一配備、統一划撥」的集中型方式,逐步構建和形成全國教學儀器生產和供應體系,初步解決了教育裝備產品短缺的問題,保障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需求。1952年,新中國首次頒發普通教育教學儀器配備目錄,用於指導全國各地中小學校的教學儀器配備,並逐步由一般理化儀器擴大為各級各類學校使用的教學儀器設備。1964年,教育部成立教學儀器研究室,專門負責教學儀器的研究和設計工作。1980年,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部生產供應管理局組織召開了第一屆全國普教儀器展銷訂貨會(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前身),開啟了教學儀器供配從完全計劃調節向發揮市場作用的轉變,實現了供需雙方直接見面,擇優選購,促進了教學儀器生產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199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辦公廳發布《教學儀器設備行業「九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教學儀器生產定點廠為骨幹,統籌規劃」。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2001年,全國教學儀器定點廠完成歷史使命,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教育裝備供配進入公共財政制度下的政府採購階段。當前,以學校需求為基礎,按財政體制開展政府採購是教育裝備工作的主要供配方式。

  圍繞中心,緊密服務師生教育教學需求。滿足教學需求是教育裝備工作發展始終堅持的原則。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全國教育事業進入全面加快發展的新時期。課程改革、普及義務教育等先後成為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詞。為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普及實驗教學成為這一時期教育裝備的重點工作。1987年,第一次全國中小學實驗室及儀器設備工作會議召開,強調「要把加強實驗教學研究作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來抓,應當重視實驗室和儀器設備以及教具的開發研究工作」;1988年,國家教委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工作的若干意見》等7個文件。全國各地也紛紛全面加強加快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儀器配備。浙江省從1981年開始,在全省範圍內分期分批建立農村初中實驗中心;四川省全面開展中小學實驗教學普及縣試點工作。其中,教育裝備工作的標準化還對促進教育均衡和現代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為加快教育轉型,適應信息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裝備在內容和形態上都不斷豐富,以支撐研究性學習、跨學科教學和基於真實情境的創新實驗室、學科教室、網絡學習空間等新型學習空間成為重要的裝備內容和趨勢。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全面推進創新實驗室建設,積極探索課程實施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新載體。截至目前,浙江49%的中小學校建有創新實驗室;到2020年,上海市每所中小學校將至少建有一個創新實驗室,為選課走班、探究性學習和混合式學習等提供有效支撐。

  自主創新,大力鼓勵教師自製教具。自製教具是教育裝備工作中原始的創新點。為解決教學儀器設備生產和供應不足,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國家就堅持自力更生和土洋並舉「兩條腿走路」,鼓勵教師發揮自身能動性自製教具,推進教具革新,滿足實驗教學需要。1950年,教育部配合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會議的召開,舉辦了全國初等教育展覽會,其中1萬餘件展覽品多是小學教師和學生親自動手創造出來的。同時,自製教具也是推動教具革新、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路徑。河南省全省動員自製教具,以自制教具入手推進實驗教學的普及。1986年,國家教委組織開展第一屆全國優秀自製教具評選,並舉辦展覽。1995年,時任國家教委副主任韋鈺強調,「教師製作教具是一種教研活動,自製教具是一項教育科研成果」,對自製教具在教改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闡釋。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教育理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的日益創新,教師自製教具在技術應用、教學設計、課程融合等方面都進一步深入,呈現出「從以解決器物不足為目的向支撐教學創新的教學設計轉變,從破解單一知識教學難點向跨學科融合轉變,從輔助學生學習向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轉變,從知識教學工具轉變成為個性化成長的有效載體,從廢物利用轉變為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特點,對教學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技術引領,不斷促進教育的變革。技術革命和創新,是教育裝備工作一直以來的自覺追隨。從電影、錄音教學到幻燈、投影,再到計算機、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教育裝備從傳統的教學儀器設備拓展至電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其教育教學價值從展示、演示、驗證知識和教學逐步走向運用技術學的思想、手段、方法,來研究和探討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的具體問題。1979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央電化教育館;1988年,國家教委頒布《學校電化教育工作暫行規程》,要求學校應統籌規劃好電化教育器材建設。「兩機一幕」、音像教材、農遠工程、三通兩平臺,電化教育和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創新注入了不可替代的動力,也實質性地擴展了教育裝備工作的內涵和作用。當前,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裝備在教育裝備中的比例不斷加大,並注重以技術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變革教學評價、改變教育供給方式。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2018年,教育部啟動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通過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促進教育的變革」成為教育裝備的時代內涵。

  標準保障,促進教育裝備工作規範科學。標準化工作是教育裝備工作的基礎性工作。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小學教學儀器的種類不斷增加,因缺乏相應標準規範和指導,企業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極大影響裝備績效。1981年,教育部成立全國教學儀器標準化協作組,後擴充為力學和熱學、電學和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學、生物學四個組。到1988年,共發布教育部標準299項。1987年,經原國家標準局批准,全國教學儀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大連市成立。1988年,設立力學和熱學儀器、電學和磁學儀器、光學和原子物理儀器、生物學儀器、化學儀器、小幼教儀器6個分技術委員會。一系列標準的制定和發布,為提高教育裝備產品質量、規範行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截至目前,全國教學儀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發布7項國家標準和301項教育行業標準,覆蓋1900餘種中小學教學儀器,規範了教學儀器的質量要求。

  專業服務,推動行業持續發展。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和行業管理是教育裝備工作的重要保障。1986年,教學儀器設備行業協會在天津成立,負責教學儀器設備行業的管理,並先後更名為中國教學儀器設備行業協會和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現名)。30餘年來,協會以服務教育為宗旨,致力於開展行業發展調查和研究、開展行業交流和合作、規範行業標準和行為、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為產業和行業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積極貢獻。自1980年開始,目前由協會主辦的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已連續舉辦了76屆。成為了教育行業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裝備產品展示和交流合作平臺。自2003年以來,每兩年組織一次產品推薦,積極推進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自2014年開始,開展專題業務培訓活動,至今已培訓行業骨幹3000多人次。自2016年開始,開展團體標準試點工作,共發布12項教育裝備團體標準,參與制定8項行業標準。截至2019年7月,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共有幼兒教育裝備分會、高教裝備分會、教育信息化裝備分會等9個分支機構,會員單位3800多家,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裝備品種涵蓋傳統教學儀器、學校後勤裝備和最新的信息技術及人工智慧等。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成為我國教育裝備行業最具代表性與影響力的社會團體。

  堅守初心

  技術裝備服務教育發展

  70年砥礪奮進,70載步履堅實。70載櫛風沐雨,教育裝備工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配備不足到不斷豐富、從輔助教學到引領變革的過程,篤行致遠,不負韶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國中小學校理科實驗儀器配備基本達標,生均儀器設備值小學達1558元,初中達2453元;小學、初中和高中建立校園網的比例分別為67.56%、77.29%和88.05%。移動終端、虛擬實境等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學習空間和學習內容,教育裝備的工作內涵也不斷深化,從單純的器物配備為主轉變為支撐課程實施技術環境構建為主的裝備,從驗證知識的正確性和重現知識發生過程為主轉變為服務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主,從標準化裝備為主轉變為以核心素養作為邏輯起點的多樣化和特色化裝備為主,具備和體現「促進教育理念更新、支撐教育資源連結、提高學生認知效率、推動教育精準管理、增強學生學習內驅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六大功能。

  70年風雨兼程,70載情懷如初。回望教育裝備發展的輝煌歷程,「立足技術進步,服務教育發展」是我們始終堅守和傳承的初心。我們始終圍繞改革大局,服務教育發展。70年來,全國教育裝備工作始終以服務教育改革發展的大局為中心,站在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方位明晰發展方向,豐富工作內涵。從新中國初期的以「器物配備」為主到著力普及實驗教學、推進多媒體技術應用、實施「農遠工程」,再到當前以促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創新為工作核心,每一階段教育裝備工作的定位和方向,都源於該時期教育發展的需求和實際。我們始終緊跟技術進步,推動教育創新。在70年的實踐探索中,教育裝備工作一直緊跟技術發展前沿,「技術革命、技術革新、技術進步」貫穿於教學儀器、實驗教學、教具發展、電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始終;一直深入研究技術與教育的關係、探尋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策略和路徑、指導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實踐,著力以教育裝備創新教育理念,豐富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為立德樹人、培養時代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不懈努力。應該說,每一個前行的步履,都印記了技術的進步,都煥發著深厚的教育創新稟賦。我們始終傳承專業素養,保持開放視野。教育技術裝備工作是融技術和教育於一體的專業性工作。70年來,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與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以專業的素養,指導各地科學開展教育裝備工作,推動行業蓬勃發展。《中國教育技術裝備》《教育與裝備研究》《行業通訊》《中國教育裝備行業藍皮書》、教育裝備展示會,都為廣大教育技術學者、師生、管理機構工作者和企業搭建了研究和交流的平臺,以專業、開放的視野碰撞思想、合作交流、兼容並蓄,形成多方參與的良性發展機制。

  勇擔使命

  技術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

  時間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偉大的書寫者。70年的光輝歲月,仿佛只在彈指一揮間。過去的道路,我們豪邁走過,碩果纍纍,用行動詮釋了技術的力量;站在新起點,我們緊握時代機遇,勇立潮頭,著力發揮技術對教育變革的內生變量作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面對滾滾而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科技浪潮,教育現代化肩負更艱巨的時代使命。作為技術在教育應用中的積極促進者和推動者,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實施《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因勢而謀、順勢而為,用「開放、跨界、融合、共享」的網際網路思維,從「技術作為內容豐富課程資源、技術作為工具創新教與學的過程、技術作為思維改變教育活動形態」三個方面,準確把握技術和教育的關係;積極促進教育裝備的情境化、課程化、多樣化,以學為中心,大力推進「支撐知識學習,完成基本教學的裝備;支撐深度學習,基於問題探究的裝備;支撐創客學習,實現知識創新的裝備;支撐個性化學習,促進潛能發展的裝備;支撐自適應學習,基於數據分析的裝備」五種教育裝備的配備和普及,實現技術重構學習環境、豐富學習內容、擴展學習方式、感知學情特徵、優化學習評價;通過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教育服務和教育治理模式,實現每個學習者都能通過技術受益,獲取人生的成功和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時代希望的田野上,教育裝備事業風鵬正舉,未來可期。(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教育裝備研究院)

相關焦點

  • 七十載砥礪奮進 新時代再鑄輝煌
    本報記者 林 君攝本報記者 劉 勇 魏 星 邱輝強波瀾壯闊七十載,激情奮進新時代。紅色、綠色、古色的江西,開放、創新、奮發的江西,又一次在境內外媒體上精彩亮相。8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江西專場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砥礪奮進七十年 教育發展譜新篇
    七十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天祝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全方位、歷史性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教育規模和普及程度空前擴大,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大幅提高,教育投入和資源建設節節攀升,經濟社會發展收穫了教育迸發的豐碩紅利。
  • 天祝:砥礪奮進七十年 教育發展譜新篇
    七十年前,天祝藏族自治縣成立,民族教育啟程。七十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天祝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取得了全方位、歷史性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教育規模和普及程度空前擴大,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大幅提高,教育投入和資源建設節節攀升,經濟社會發展收穫了教育迸發的豐碩紅利。
  • 新中國農業農村發展七十年的變與不變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主編的《新中國農業發展70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該書作為中央宣傳部「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是一部全面梳理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的權威著作。
  • 貴州財經大學舉行「砥礪奮進70載 展望祖國新未來」老同志文藝匯演
    未來網高校頻道10月2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伍雪萍 吳洪港)10月24日,貴州財經大學離退休工作處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該校鹿衝關校區舉辦了「砥礪奮進70載,展望祖國新未來」全校離退休老同志文藝匯演。
  • 70周年校慶來啦:哈爾濱理工大學70周年校慶公告(第一號)發布!
    回眸歷史,甲子輝煌又十載;展望前程,七十錦繡更百年。2020年,盛世金秋,哈爾濱理工大學將迎來七十華誕,我們懷著無比歡欣和激越的心情,謹向全體師生員工,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發展建設的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 【家鄉的70年•教育篇】香河一中:崢嶸八十載 築夢新時代
    時光荏苒,七十載滄桑砥礪,七十年春華秋實。一轉眼,祖國就70周歲了,香河70年的教育教學有哪些變化?香河一中,這個坐落在古老運河之畔的學府,櫛風沐雨走過近八十年悠悠歲月,香河一中發展的歷史鐫刻著一代代校園建設者在這塊土地上追雲逐夢,薪火相傳的足跡,更是見證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崢嶸歲月。
  • 這一張張歷史照片橫跨七十載 展現出同濟師生為新中國建設發展作出...
    70年來,同濟大學始終全心致力於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初心不改。今天(9月26日),「『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同濟大學服務新中國建設70年主題展」在同濟大學衷和樓大廳揭幕。展覽全面回顧、集中展現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同濟大學始終積極踐行「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初心和使命,為國家重大戰略、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 忠誠育警七十載 · 開拓奮進新時代
    ·開拓奮進新時代——新疆警察學院70周年校慶及教師節寄語七秩芳華,盛世相約。七十載櫛風沐雨,薪火相傳,步履鏗鏘!從1950年3月建校至今,新疆警察學院因戍邊固疆而出發、因堅毅頑強而壯大、因力求上進而發展。一路走來,見證和參與了新疆公安政法高等教育的進步發展,走過的每一步都經歷著風雨的洗禮,扣動著文明的心弦、激蕩著歷史的迴響,譜寫著忠誠與奉獻的壯麗詩篇。
  • 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時代|小東門街道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
    輝煌七十載 築夢新時代|小東門街道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集會 2019-09-30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七十載芳華正勁 徵程路奮進不止——國管局建局70周年有關工作綜述
    1950年12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62次政務會議決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1954年更名為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2013年更名為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1950年12月至1953年10月國管局在中南海北區辦公▲局機關大院(西安門大街22號)今貌七十載重任在肩、砥礪奮進,七十載徵途如虹、實幹前行。
  • 東華大學七十周年校慶公告(第1號)
    東華大學七十周年校慶公告(第1號)大江奔流,文脈悠遠,上接數千年絲路風韻;東海泱茫,黌門巍峨,廣育七十載神州英才。2021年金秋,東華大學將迎來建校七十周年,在此,我們謹向海內外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誠摯的問候!向一直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謝!壯麗七十年,初心如磐。東華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所紡織高等學府,創建於1951年,時名華東紡織工學院。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成為中國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士三級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
  • 國科大師生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改革開放富起來,深化改革強起來,祖國聲威震宇寰;櫛風沐雨數十載,眾志成城數十載,砥礪奮進數十載,開創奮進新時代。祝福新中國七十華誕生日快樂,青春永駐,國運永昌。  2016級本科生施春江:  七十載風雨路程,所有華麗的詞藻在此刻都蒼白無力。祝福祖國繁榮富強,萬壽無疆!
  • 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舉辦「薪火相傳七十載 繼往開來譜新篇...
    9月19日上午7:00,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薪火相傳七十載 繼往開來譜新篇」 迎70周年校慶升旗儀式在運動場舉行。學院相關領導,各系部辦教師代表,全體學生工作人員,院系學生幹部,學生黨員,全體19級學生,其他年級在校生代表,共計250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七十載卓育英才 新徵程築夢百年,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70度崢嶸歲月,磨礱砥礪履使命;70載春華秋實,櫛風沐雨銘初心。9月19日上午,哈爾濱理工大學建校70周年紀念大會在莊嚴地國歌聲中開幕。一校兩地四區的師生員工們和所有關心哈理工成長的各界朋友們,共同見證哈理工跨越七十年的榮耀時刻。
  • 初心似錦照紅船 之江潮起再揚帆——浙江續寫70載砥礪奮進壯麗篇章
    初心似錦照紅船 之江潮起再揚帆——浙江續寫70載砥礪奮進壯麗篇章新華社記者何玲玲這裡是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在「八八戰略」引領下,破繭成蝶、鳳凰涅槃,再次揚帆遠航。10萬多平方公裡的浙江,真實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偉大成就,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這塊土地上的成功實踐。
  • 新中國文藝70年:百花競放七十載 培根鑄魂譜華章
    原標題:百花競放七十載 培根鑄魂譜華章(逐夢70年) 製圖:蔡華偉   新中國文藝70年砥礪奮進,文藝工作者把個人藝術追求融入民族復興偉業,把文學藝術生動創造寓於時代進步大潮,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發展之路   70年歷史深刻昭示,任何一個時代的經典文藝,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生活和精神的寫照。
  • 山南貢嘎縣舉辦「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成就展
    原標題:貢嘎縣舉辦「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成就展   70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70年矢志不渝邁向復興。由委、縣政府主辦,縣委宣傳部承辦,各鄉鎮、縣直各部門共同協辦的「壯麗七十年 奮進新時代」——貢嘎縣禮讚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暨「重溫入黨誓詞」活動近日在貢嘎縣長沙廣場舉辦。
  • 央視紀錄片《教育強國》熱播!新中國教育發展徵程,北師大人從未缺席!
    全片共四集,分別為《立國之本》《強國基業》《春風化雨》《面向未來》,以鮮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聯起中國教育紮實前行的足跡,全面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和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把教育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個領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創新。
  • ——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綜述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自從9月29日在廣西規劃館開展以來,引起強烈反響。成就展以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題詞為主題,通過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模型、一段段視頻、一幅幅圖表、一個個景觀,多角度、全景式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截至10月25日,共有3.9萬人次參觀了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