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愛吃的水果當中,桔子絕對算是一個眾人皆愛的龐大家族。說桔子龐大,是因為我們常吃的桔子的種類超過了70種,比如桔子、橙子、柑、蜜桔等等。
橘子的歷史:
橘子的原產地是中國,主要分布的緯度是在北緯16度到37度之間,其中長江中下遊和長江以南地區是種植橘子最多的地方,包括江蘇省、安徽省、湖南省、四川省、廣西省等地。在中國擁有著4000年的橘子種植歷史,只到明朝成化年間,橘、柑、橙等柑橘類果樹才從中國經過阿拉伯傳入葡萄牙等歐洲大陸。
橘子科學定義
柑和橘都屬於芸香科柑橘屬的寬皮柑橘類,果實外皮肥厚,內藏瓤瓣,由汁泡和種子構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果部》中記載:「橘實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大於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黃,葉辛而甘。」一般說來,柑的果形正圓,黃赤色,皮緊紋細不易剝,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圓,紅或黃色,皮薄而光滑易剝,味微甘酸。柑和橘雖有區別,但在日常語言中常混用,如廣柑也說廣橘,蜜橘也說蜜柑。
柑橘分為原生柑與雜柑,前者是傳統秋桔,雜柑一般是冬桔和春桔。
橘子中的維生素A還能夠增強人體在黑暗環境中的視力和治療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過量,吃太多會患有胡蘿蔔素血症,皮膚呈深黃色,如同黃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變黃,只要停吃一段時間,就能讓膚色漸漸恢復正常。明代張岱季叔張燁芳對橘子情有獨鍾,據載其「性好啖橘,橘熟,堆砌床案間,無非橘者,自刊不給,輒命數僮環立剝之」,吃到手腳都呈現黃色。
橘子的種類
所謂純情的桔子,多情的柑,橘子屬於原生果種,而雜柑基本是雜交品,一般是桔子與橙子的雜交品,有的甚至還具備柚子的基因。
傳統柑子一般是秋桔,成熟於10-11月即所謂晚秋季節,而雜柑是新形態,有的是冬桔,一些是春桔。雜交產品愛媛38號成熟於晚秋早冬,春見柑橘(粑粑柑)則成熟於12-1月的隆冬季節(冬桔),沃柑(沃桔)和醜桔等等屬於春桔,成熟期在2-3月。
桔子的產地
中國柑橘分布在北緯16°~37°之間,海拔最高達2600米(四川巴塘),南起海南省的三亞市,北至陝、甘、豫,東起臺灣省,西到西藏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但中國柑橘的經濟栽培區主要集中在北緯20°~33°之間,海拔700~1000米以下。產秦嶺南坡以南、伏牛山南坡諸水系及大別山區南部,向東南至臺灣,南至海南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海拔較低地區。
從柑橘的名稱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大概的產地,比如南豐蜜桔就產自江西的南豐縣,南豐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少渣、色澤金黃、甜酸適口、營養豐富而享譽古今中外。色、香、味、形俱全,營養豐富,是柑桔中的精品,水果中的佳品,為「食之悅口、視之悅目、聞之悅鼻、譽之悅耳」的四悅水果。
如何挑選桔子
橘子的種類很多,形狀、顏色、上市日期略有不同,但挑起來,方法卻差不多。以南豐蜜桔舉例:
橘子個頭以中等為最佳,太大的皮厚、甜度差,小的又可能生長得不夠好,口感較差。多數橘子的外皮顏色是從綠色,慢慢過渡到黃色,最後是橙黃或橙紅色,所以顏色越紅,通常熟得越好,味道越甜。
甜酸適中的橘子大都表皮光滑,且上面的油胞點比較細密。
皮薄肉厚水分多的橘子都會有很好的彈性,用手捏下去,感覺果肉結實但不硬,一鬆手,就能立刻彈回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