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樣教寶寶學會分享,培養慷慨大方的孩子

2020-09-24 跟著Yummy學營養


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是讓很多家長都感覺頭疼的一件事。小孩子經常在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抱著別人的玩具說「這是我的」,或者在玩搖搖車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想碰一下都不行,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讓家長特別尷尬,但孩子死命的哭鬧,家長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由於現在孩子大多在獨生家庭長大,受盡了家中關懷、眾星捧月的待遇,從而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表現地蠻橫無理,不願意將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甚至看到喜歡地就想據為己有,他們只知道獨享是快樂的,卻不知道分享有著更多的快樂。

俗話說「驕兒一日百年悔」,家長一定不能事事慣著孩子,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這樣才會利於孩子今後的性格發展。但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由於對孩子非常疼愛,常常不由自主陷入對孩子的溺愛中,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一家人都圍著他轉,見不得孩子有一點哭鬧,對於家長不同意的事,孩子只要稍稍哭鬧,就可以輕易「瓦解」家長的意志。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深刻地指出:「一個獨生子女成為家庭關注的中心是不應該的。父母要是甘心這樣做,就不可能使自己擺脫掉事事以孩子為中心而俯首屈從的有害傾向。

還有的家庭習慣了讓孩子吃獨食,或者把大的、多的給他,時間一長,在孩子的頭腦中就形成這樣一個觀念:凡好吃的東西或者大的多的,都是給他的,自己理應受到優待。一旦得不到就會無理取鬧,甚至會釀成不良的後果。這樣的做法對孩子危害很大,也是不可取的。

從小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意識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幫助別人、和小朋友友好相處的意識,才能讓孩子與別人友好相處。

為了使小孩具有良好的品行,就要從小注意讓孩子習慣於與別人平等生活。比如,在家裡吃糖果或吃點心,父母就要有意識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讓孩子一人享用,要使孩子意識到,這些東西不是只給他一人準備的。

為了讓孩子要學會主動與人分享,是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在這期間,家長要堅持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提供分享的機會,讓孩子親身體驗與人分享的愉悅感受。如果孩子做得好,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表揚,這樣有助於他們將這種好習慣保持下去。父母還需適時激勵,從而使孩子產生與人分享的強烈願望,這樣才有助於分享的習慣養成。

1.學會交往、學會分享。家長應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變得大方得體,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這是學會分享的前提。

2.鼓勵孩子與人分享。當孩子表現出與他人分享的行為時,家長就應該及時鼓勵表揚,讓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肯定。

3.互換角色,感受分享。與孩子一起玩耍時,如果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你就說「不」。當小傢伙哭著非要時,家長就適時地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開心地一起玩耍」的道理。

4.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家長給孩子買了玩具,那麼這一件東西的所有權就是孩子的,孩子有支配和使用這個玩具的權力,除非他們自己願意,否則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跟別人分享。只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才會真正願意分享。

參考書籍:《兒童行為心理學》 牧之

相關焦點

  • 別逼迫孩子分享他的玩具和零食,分享並不是這樣培養的
    」是有區別的當兒童進入幼兒園,可以教他們分享。「分享」實際上可以試著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孩子學會分享:一、早早培養:小孩能用手抓東西時,便可以開始教他如何「分享」。學會輪班佔有物品,是寶寶學會分享的第一步。二、家長做榜樣:可在家與寶寶進行趣味分享練習。跟孩子說如果他抱你的話,你願意和他分享。或是一起吃飯,商量一下跟他換一下食物。
  • 孩子不願分享?可能是父母用錯方法,培養寶寶分享意識只需這四招
    作為家長,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從小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在我們中國禮儀之邦裡,謙讓是一個具有家教含義的舉動,所以父母們大多都會很注重家教這一方面。但事情往往事與願違,寶寶們隨著物權意識的覺醒,開始越來越不願意配合家長的教育,到最後往往就會演變成父母生氣,孩子哭鬧的局面。這樣的場景怕是很多家長都有遇見過,想讓孩子學會分享真的那麼難嗎?
  • 培養禮儀意識很重要,家長這樣做,輕鬆收穫高素質寶寶
    然而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覺得寶寶長大了自然就會懂得禮義廉恥,也知道如何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這種想法是非常局限的,小時候不及早培養,等他長大了也很難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所以在寶寶牙牙學語時,家長就可以開始培養寶寶的禮儀意識了。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如何培養出懂得感恩和分享的孩子,抓住關鍵期,這樣引導很有效
    、懂得分享的孩子呢?馬雲曾在《開學第一課》中這樣跟家長說過:「幼兒園的重點是育兒,小學是培養習慣、價值觀和做人的道理,初中則是記憶力和紀律性,高中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未來的興趣,大學開始追求人生的道理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吃一個火龍果,我會把它分為三份,給寶寶一份,給寶爸一份,然後還有一份我自己吃。如果寶爸不在家,我跟寶寶會把他那份留著,等他回家再吃。有時候,寶爸不想吃、不捨得吃或者不喜歡吃就會說:「我不吃,給寶寶吃吧!」我私下裡就會跟寶爸說,讓他盡力高興地吃,讓孩子學會分享。
  • 如何教孩子自己學會刷牙?育兒達人實用經驗分享,家長快學起來
    在孩子一歲前,因為吃的食物還比較單一,以奶製品或者母乳為主,此時家長只需要不時用溼紗布輕輕按摩一下寶寶牙齦同時準備一些牙膠工具,基本上也就完事兒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吃的食物越來越多,我們就要教他如何保護牙齒了。當寶寶到了兩歲後,家長就要教寶寶學會自己刷牙和清潔口腔了。
  • 玩具被搶卻讓孩子學會分享,是對孩子的傷害,培養邊界感很重要
    畢竟要教孩子還手或者是替孩子還手,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家長們通常會選擇委屈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大方一些,學會分享。但是,這種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方式是帶有強迫性質的,並不能夠讓孩子理解大方的概念,相反,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教你6個技巧
    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儘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愛說話、敢說話的性格。家庭大小事儘可能讓孩子參與討論,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應多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有利於孩子樹立自信心。大膽地與人交往,品嘗與人和諧交往帶來的種種樂趣。
  • 家長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親貝網了解到,孩子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影響,尤其影響孩子的交友、學習、工作等等。所以培養孩子優秀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必要。今天,親貝網小編就總結了幾種有利於孩子性格培養的方法。多關注寶寶父母無窮無盡的愛能增加他的安全感,減輕他的焦慮。
  • 我這樣培養兩歲寶寶的溝通表達能力
    現在我把這方面的一些育兒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各位寶爸寶媽有所幫助。培養寶寶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這涉及到說話的方式、語言結構、溝通主體等太多方面。所以我們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教寶寶學說話的方法。因為如果沒有一個清楚的思路,那在實際育兒過程中,我們家長總會有一種無力感。如下圖,我分別從語言和意識的關係、家庭環境兩個方面分別闡述具體的方法。
  • 教寶寶學會自我保護不被欺負
    為了讓孩子不要受到這種傷害,我們作為家長的就要時刻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為什麼要時刻呢?因為孩子的記憶力差,大人說過的話會很快就忘了。所以我就給大寶買了自我保護的繪本故事,通過繪本故事讓大寶加強記憶,學會自我保護。各位家長也可試試這個方法哦!
  • 3歲寶寶即將讀幼兒園,父母需要培養孩子這些能力,越早準備越好
    最近小書蟲媽媽後臺收到很多家長的諮詢,很多家長想知道,寶寶多大送幼兒園比較合適?需要提前教寶寶學會什麼技能,才能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那我們下面就聊聊這些問題。遇到矛盾,大人要引導寶寶輕鬆解決,小朋友一起商量,學會一些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交往法則,這樣交往起來會覺得很輕鬆,性格也會更溫和。04.教會寶寶自己洗手為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小就要培養寶寶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並且要教寶寶自己把手洗乾淨、自己擦乾,要從這些生活小事上培養他的自理能力。
  • 媽媽要吃孩子的櫻桃,孩子生氣不給,家長這樣做孩子更懂得分享
    他們不想、也不願意跟別人分享這份收穫,也正是因為這樣,「孔融讓梨」的典故才會顯得那麼高大上,畢竟當事人不同,對事件的定性自然也不可能達成一致。往小了說,這就是孩子年齡小、情商不夠高,本能地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好像沒啥大不了的;可要是往大了說,這就是自私,畢竟二者之間的表現形式好像沒太大差異。
  • 分享的能力要從寶寶抓起?分享的精神這樣培養
    她常常這樣說。我朋友也很無奈!其實,我覺得寶寶不願分享,並不是因為他們自私小氣!而是他們還沒有完善的物權意思和物權安全感,她們還不懂得分享和如何分享。所以在教寶寶如何分享前,我們應該先培養寶寶的物權意識,讓他們明白什麼東西是屬於他們的,且屬於他們的東西任何時候都是他們的,他們有絕對的使用權和支配權,從而幫助他們建立一定的安全感
  • 讓孩子去玩,讓孩子學會做飯,國外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生活
    紅家長認為,教育、教導孩子生活比學習更重要。一起來看看法國、加拿大、日本家長是如何教導孩子學會生活的,供家長朋友參考。法國人:感性教育下的高品質生活法國孩子的生活中從不缺乏藝術的薰陶。法國被稱作是熱愛藝術的國家,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孩子進行感性教育,引導孩子熱愛藝術,欣賞美。
  • 「數學啟蒙」是教孩子數123,大錯特錯!關鍵在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方面的思維,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開始對他進行&34;教育,從簡單的數數開始,從最基礎的123開始,等孩子大一點的時候就教他從1數到100,甚至更多。但是很多的時候,孩子僅僅只是能夠從一背到一百而已,並不能夠真正的理解那些數字的含義。
  • 不懂分享就不是好孩子?究竟是孩子不懂分享,還是你不懂孩子?
    這對於孩子順利融入「社交」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然而根據上面這段對話不難看出,家長的目的顯然沒實現。為什麼會這樣?又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孩子接受「分享」呢?這就是我今天打算嘮叨的話題了。「分享」的基礎是什麼?
  • 孩子做事太依賴父母?聰明的家長這樣教孩子學會自立
    下面,我們來看看,培養孩子自立的品格具體有哪些益處。義大利教育專家蒙臺梭利說:&34;很多育兒書裡面也都提到,家長培養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孩子學會獨立。我們希望孩子走一條自己的道路,而不是沿著父母的成長軌跡再來一遍。那麼,培養孩子自立究竟有哪些好處呢?1.自立的孩子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父母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這樣的孩子往往打小就很有主見。有時候他表現的不夠&34;,然而當他長大後,他更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會&34;。
  • 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聰明家長這樣做,值得父母借鑑
    所以,家長趁寶寶還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多多帶他們去外面鍛鍊,增強自己的體質,如果你家是男孩,我們還可以給寶寶報跆拳道班,這樣不僅可以健康成長,還能用來防身。很多的孩子面對這種欺凌的情況是很害怕的,家長一定要陪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爭取利益,這樣孩子才有勇氣去面對。
  • 寶寶說話晚,吐字不清,父母別偷懶,這樣培養寶寶的說完整話
    家裡擺放的書籍,看到時也會常常要求你給他講出來,並學會簡單地說出書畫中的內容。之前寶寶要求我,反覆給她講童謠。不久後,她看到書中的圖畫,就可以背出相應的童謠。不知道的還以為寶寶是認識字的呢!有時還會提一些小問題,如:「你在做什麼呢?」想了解更多的信息,說更多的話。這時我們就要著重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我們該怎麼做呢?
  • 從出生開始,詳細步驟教你培養友善的孩子
    交流是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但並不是每個寶寶在長大後都具有良好的交往習慣。想培養一個與人友善的孩子,從他一出生就要開始了。  剛出生的小寶寶都是友善的,就像一句古話說的:「人之初,性本善。」  12周  教給你的寶寶什麼是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