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實驗知識總結,原理應用和注意都一一說明!

2021-02-08 大師一百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總結,原理應用和注意都一一說明!

查看更多初中、高中知識,關注我哦,每天都更新!

高中考綱規定教材的19個實驗可分為:

(1)顯微鏡觀察類實驗: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實驗: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驗證性實驗:二、八;

(4)模擬實驗:五、十一、十六;

(5)調查類實驗:十四、十八。

實驗一 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必修一P26)

1、原理、步驟、結論

2、實驗注意事項

(1)選材:口腔上皮細胞或洋蔥內表皮細胞(無色)【不能用紫色洋蔥表皮細胞或葉肉細胞,防止顏色的幹擾】

(2)緩水流衝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細胞被衝走。

(3)幾種試劑在實驗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鹽水):保持口腔上皮細胞正常形態。

②8%鹽酸:a.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b.使染色體中DNA與蛋白質分開,有利於染色。

③甲基綠吡羅紅染液:混合使用且需 現配現用 。

實驗二 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必修一P18)

1、實驗原理及步驟

2、實驗注意事項

(1)還原糖鑑定實驗材料要求:需為白色或淺色,且還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綠色葉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顏色的幹擾;不能用馬鈴薯(含澱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熱:還原糖鑑定,且必需水浴加熱,不能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若不加熱則無磚紅色沉澱出現。

(3)非還原糖(如蔗糖)+斐林試劑(水浴加熱),現象不是無色而是淺藍色[Cu(OH)2的顏色]。

(4)唯一需要顯微鏡—— 脂肪鑑定,實驗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試劑:需混合加入,且現配現用;雙縮脲試劑:需分別加入(先加A液,後加B液)。

實驗三 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必修一P7)

1、顯微鏡的使用

2、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先低後高:先低倍鏡後高倍鏡。

放大倍數:指的是「長度」的放大倍數。

鏡頭與放大倍數的關係:目鏡越短,物鏡越長,物鏡距離玻片越近,放大倍數越大。

3、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比較

實驗四 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必修一P47)

1、實驗原理

①葉綠體呈綠色,不需染色,製片後直接觀察。

②線粒體需用健那綠(專一性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染成藍綠色後製片觀察。

2、實驗材料

①觀察葉綠體用蘚類或菠菜葉片;

②觀察線粒體用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3、注意問題

①實驗過程中的臨時裝片要始終保持有水狀態。

②選鮮類、黑藻類葉:因為葉子薄而小,葉綠體清楚,可取小葉直接製片;

實驗五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滲透系統的組成(如圖)及條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選擇透過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過濾膜。

(2)膜兩側的溶液具濃度差:是指物質的量濃度,而非質量濃度。

2、注意事項

①水分子的移動方向:可雙向移動,但整體上水分子是從低濃度→高濃度。

②達到滲透平衡後,只要存在液面差Δh,則S1溶液的濃度仍大於S2溶液的濃度。

③若S1為10%蔗糖溶液,S2為10%葡萄糖溶液(若都不能透過半透膜),則水分子由漏鬥進燒杯使漏鬥液面下降。

實驗六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必修一P61)

1、原理:成熟的植物細胞構成滲透系統

2、流程

3、質壁分離發生的條件

活的植物細胞、大液泡、濃度差

4、質壁分離的原因分析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內因:原生質層相當於一層半透膜,且細胞壁的伸縮性小於原生質層;

表現:液泡由大變小,細胞液的顏色由淺變深,原生質層與細胞壁逐漸分離。

5、特別提醒

(1)必須選擇有大液泡並有顏色的植物細胞,便於在顯微鏡下觀察。

(2)若用50%蔗糖溶液做實驗,能發生質壁分離但不能復原,因為細胞過度失水而死亡。

(3)若用尿素、KNO3等溶液會出現自動復原現象。

實驗七 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

1、酶的高效性——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實驗過程分析

(2)實驗注意事項

實驗時必須用新鮮的肝臟作實驗材料,若不新鮮細胞內的過氧化氫酶等有機物可能在細菌的作用失活。

2、酶的專一性

該實驗探究中的自變量可以是反應物不同,也可是酶種類不同;因變量是反應物是否被分解。

3、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1)實驗過程分析

(2)實驗注意事項

①由於過氧化氫酶受熱會分解,所以不能用過氧化氫為底物。

②由於斐林試劑在使用時需加熱,所以應用碘液檢測因變量。

4、探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

思考:為什麼不能用澱粉酶為底物探究pH的實驗?

答:因為澱粉在酸性條件下會分解,這對於判斷澱粉酶

能否使得澱粉水解出現幹擾。故不能使用。

實驗八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必修一P97)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無水乙醇等有機溶劑中。

2、分離色素原理

各色素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速度不同,從而分離色素。

【溶解度大,擴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擴散速度慢。】

3、各物質作用

無水乙醇:溶解並提取色素;

層析液:分離色素;

二氧化矽:使研磨得充分;

碳酸鈣:中和液泡破損時釋放的有機酸,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壞。

4、分離結果

濾紙條從上到下依次是「胡黃ab」。【色素帶的寬窄與色素含量相關】

實驗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

1、原理

有氧條件:C6H12O6+6O2+6H2O6 →CO2+12H2O+能量

無氧條件:C6H12O6 →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檢測

(1)檢測CO2的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或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

(2)檢測酒精的產生: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酒精發生反應,變成灰綠色。

實驗十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必修一P115)

1、材料

洋蔥根尖(或蔥,蒜)

2、步驟

(1)洋蔥根尖的培養

(2)裝片的製作流程:解離(解離液)→漂洗(清水洗3min)→染色(龍膽紫或醋酸洋紅)→製片

3、觀察

(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高倍鏡下觀察:處於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4、注意問題

(1)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答: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2)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麼?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答:解離和壓片的目的都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再加一塊載玻片是防止蓋玻片被壓破。

(3)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麼?

答: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

(4)為何要漂洗?

答:洗去鹽酸便於染色。

(5)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麼?

答: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裂;

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5)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後期嗎?

答:不能,因為觀察時細胞已死亡,只停留在某一時期。

(6)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麼?

答: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不能再分裂。

(8)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答: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於分裂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等。

實驗十一 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必修一P110)

[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

1、實驗原理

用瓊脂塊模擬細胞,瓊脂塊中含有酚酞,與NaOH相遇,呈紫紅色,可顯示物質(NaOH)在瓊脂塊中的擴散速度。

2、結論

瓊脂塊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小;

NaOH擴散的體積與整個瓊脂塊的體積之比隨著瓊脂塊的增大而減小。

實驗十二 觀察細胞的減數分裂(必修二P21)

1、方法步驟

低倍鏡觀察→高倍鏡觀察→繪圖

2、討論

(1)如何判斷視野中的一個細胞是處於減數第一次分裂還是減數第二次分裂?

答:減數第一次分裂會出現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形成、同源染色體在赤道板位置成對排列、同源染色體分離、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分別由兩條染色單體組成等現象;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體成單排列在細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

(2)減數第一次分裂與減數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細胞中的染色體的不同點是什麼?末期呢?

答:減數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兩條同源染色體分別排列在細胞赤道板的兩側,末期在細胞兩極的染色體由該細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體組成,其數目是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每條染色體均由兩條染色單體構成;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的赤道板的位置。末期細胞兩極的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

實驗十三 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必修二P88)

1、原理

低溫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導致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

2、方法步驟

(1)洋蔥長出約1cm左右的不定根時,放入冰箱的低溫室內(4℃),誘導培養36h。

(2)取根尖約0.5-1cm,用卡諾氏液中浸泡0.5-1h,固定細胞的形態,再用95%的酒精衝洗2次。

(3)製作裝片: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4)觀察比較: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的細胞。

3、討論

秋水仙素與低溫都能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這兩種方法在原理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答:秋水仙素與低溫都能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其原理都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實驗十四 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必修二P91)

1、要求

調查的群體足夠大;選取群體中發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紅綠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視等】

2、計算公式

實驗十五 探究植物生長調節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必修三P51)

1、常用的生長素類似物

α-萘乙酸(NAA),2,4-D,,苯乙酸(IPA),吲哚丁酸(IBA)

2、方法

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濃度較低,並且最好是在遮蔭和空氣溼度較高的地方進行處理。

沾蘸法:把插條的基部在濃度較高的藥液中蘸一下(約5s),深約1.5cm即可。

3、預實驗

先設計一組濃度梯度較大的實驗進行探索,在此基礎上設計細緻的實驗。

4、控制無關變量

如處理的時間長短應該一致,所用到的植物材料儘可能做到條件相同等。

實驗十六 模擬尿糖的檢測

1、取樣

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檢測方法

斐林試劑(水浴加熱)

3、結果

試管內發生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現磚紅色沉澱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實驗十七 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必修三P68)

1、實驗原理

(1)酵母菌可以用液體培養基來培養,其增長情況與培養液中的成分、空間、pH、溫度等因素有關。

(2)利用血球計數板在顯微鏡下直接計數。

【由於不能區分活菌與死菌,會導致統計結果偏高】

2、注意事項

①怎樣進行酵母菌的計數?

採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先將蓋玻片放在記數室上,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於蓋玻片邊緣,讓培養液自行滲入,多餘培養液用濾紙吸去,待酵母菌細胞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計數一個小方格內的酵母菌數量,再以此為依據,估算試管中的酵母菌總數。

②吸取培養液計數前要將試管輕輕振蕩幾次,目的是使培養液中的酵母菌均勻分布,減少誤差;

③如果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清,應當採取怎樣的措施? 答:增加稀釋倍數

實驗十八 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必修三P75)

1、方法

取樣器取樣法。

2、用誘蟲器採集

利用了土壤小動物的趨暗、趨溼、避高溫的特性。

3、豐富度的統計方法有兩種

一是計名計算法;二是目測估計法。

實驗十九 探究水族箱(或魚缸)中群落的演替(必修三P68)

1、實驗目的

探究生物群落的演替過程。

2、實驗要求

(1)水族箱必須是密封的,且透明,放置於室內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陽光直。

(2)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各生物成分的數量不宜過多,以免破壞食物鏈

生物大師

相關焦點

  • 教你學好高中生物:落實常規親歷實驗日常應用
    原標題:落實學習常規 親歷實驗過程 日常學以致用 名師教你學好高中生物例如:必修一第三章學習的關於液泡、葉綠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的知識,是後面進一步學習植物成熟細胞吸水和失水、光合作用、細胞呼吸等知識點的基礎。二、凡人之性成於習、落實學習常規高中的知識兼具廣度與深度。落實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的重要保障,包括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和總結五步。
  • 高中必備的生物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生物實驗知識  實驗一——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1、實驗原理  ①葉綠體呈綠色的橢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製片後直接觀察。  ②線粒體呈無色棒狀、圓球狀等,用健那綠染成藍綠色後製片觀察。
  • 【生物】高中生物選修一知識點總結
    推薦:【考綱】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詳細修訂內容【生物】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夯實高中生物基礎知識的步驟和方法
    每年的「說明」都清楚地闡明了當年考試性質、內容、形式及試卷結構和題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須認真學習,深入研究。以高考說明中要求的能力層次為依據,以考試說明所列出的知識點條目為線索,對照課本中的有關知識點和內容逐條複習,以明確考試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內容。根據近幾年高考生物試題的特點,生物命題的思路是:「遵綱不循本」,即知識點的考查一般遵循說明不超越課本,但能力要求不一定是課本涉及的,可能會超越課本。
  • 高中生物必背的基礎知識總結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一、染色體結構變異:  實例:貓叫症候群(5號染色體部分缺失)  類型:缺失、重複、倒位、易位(看書並理解)  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1、類型  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  實例:21三體症候群
  •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說課稿一、說教材《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探究歷程》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節第二課時的內容。「光合作用」一節在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高中生物實驗各種顯色反應小結
    高中生物實驗中涉及許多物質檢測與鑑定的顯色方法,其原理多種多樣,不僅有利用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也有利用絡合物的特徵等等。在生物實驗中通常會通過一些顏色反應來判斷某項物質的存在,但知識比較零散,不利於記憶和掌握。
  • 高中生物必備的基礎知識匯總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  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生態工程的概念   (1)原理技術   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通過系統設計、調控和技術組裝   (2)操作   對已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重建   對已造成環境汙染和破壞的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改善   (3)結果   提高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促進人類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 淺析高中化學中對化學平衡原理的巧妙應用
    作者:乾隆化學摘要:在高中課程之中,化學是十分重視實用和理解的一門學科。教學期間,化學教師需重視高中生對於化學原理具體理解以及推廣應用。教師只有讓高中生把握學習期間的統一和不變,才可讓高中生對繁雜知識進行系統化以及體系化的學習,促使其學習效率不斷提高。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之中,化學平衡屬於重點內容,這個原理在各個領域當中都有所滲透,對高中生後續學習有著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對化學平衡這一原理在高中化學當中的巧妙運用展開探究。
  • 高中生物19個實驗知識點總結,實驗題提分攻略,生物學渣必背!
    理綜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三科,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以實驗為基礎,並與我們的生活聯繫緊密。高中的理綜的實驗有多難呢?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一做就懵。實驗是理綜物理、化學、生物的重大組成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提倡,實驗題在近年高考理綜的佔比重逐年提高。
  •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非常詳細,新高考選生物必看好資料!純乾貨!
    生物的基本特性 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新陳代謝作用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和變異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生物學發展 三階段:描述性生物學、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細胞學說》——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物種起源》——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孟德爾;DNA雙螺旋結構;生物科學發展
  • 高中生物實驗中酒精的作用你還記得那些?
    酒大家都知道,甚至有些同學還接觸到,那麼在生物學中酒精的作用有哪些呢?今天就給大家匯總一下,收藏的時候到啦!1.高中生物實驗酒精的全部作用——脫色劑「探究葉綠體在光照下合成澱粉實驗」中,將處理過的天竺葵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裡,隔水加熱,使葉片褪色(破壞和溶解葉片中所含的色素).這樣就可在滴加碘液後,避免對觀察葉片顏色變化的幹擾.
  • 超詳細高中生物實驗總結!
    可以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它的形態和分布。 材料:蘚類的葉(或菠菜葉等)。 步驟:取材(蘚類葉)→製片→觀察注意問題:實驗過程始終保持有水狀態2、觀察細胞質流動實驗原理: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流動的狀態,可用葉綠體運動作為標誌。
  • 高中生物實驗總結,生物差的可以補補,容易得分的高考不要丟分!
    生物和化學都是實驗科學,但化學更偏向於把實驗結果解釋歸納為理論,但是生物實驗既多,知識點又瑣碎,概念有特別多,解釋問題,所以我們只能跟隨前輩的腳步背誦解釋,基本沒有辦法靠自己的推理解釋問題,因為化學已經是相對完善的科目,而生物還在發展之中,並沒有統一的幾條理論可以解釋整個體系。
  • 高中生物實驗過程中學生生物素養培養需要加強重視
    藉助高中生物實驗來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1 以科學的理念對待實驗,以嚴謹的態度反思實驗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對於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非常的重 視,藉助豐富多樣的生物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在生物實驗的過程中,要以科學的理念來對待實驗。
  • 人教版:高中生物重點實驗知識點總結,考試常考,提前列印記
    高中生物也是會涉及到許多中藥實驗,比如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物質鑑別、有絲分裂的觀察等等,這其中會涉及到一部分化學的相關知識。比如物質鑑別,會通過使用一些化學試劑來進行測試。所以,要學好生物,首先得有一定化學基礎,這兩門學科是相輔相成的,良好的化學基礎能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掌握化學基礎。對於生物實驗,是高考的必考內容,尤其是對於重點實驗的考查,同學們需要去記住、理解實驗原理。
  • 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整理
    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6.海藻酸鈉的濃度涉及到固定化細胞的質量。如果海藻酸鈉濃度過高,將很難形成凝膠珠;如果濃度過低,形成的凝膠珠所包埋的酵母細胞的數目少,影響實驗效果。需要下載電子版可以先關注公眾號,然後進入公眾號對話框,回復關鍵字【高中生物基礎知識整理】就可以免費下載電子版。資料以百度網盤發送(免費安裝),如果是壓縮包,先下載,再解壓。
  • 高中生物分離鑑定類實驗的教學研究
    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分離鑑定類實驗可歸納總結如下表。> 2分離鑑定類實驗的特點2.1從該類實驗的原理看,此類實驗的原理並不複雜,都是化學課中經常提及的。實驗中,實驗步驟的合理安排、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2.3儘管該類實驗的原理和操作均以化學知識和操作為基礎,但實驗材料畢竟是生物材料,各種物質分布在一定的細胞和組織結構中,因此,教學中一定要結合生物結構講原理和方法。如提取前均是先破壞生物組織,然後利用化學試劑間相互溶解的原理,從破壞的組織中溶解出所需要的物質。
  • 乾貨丨高中生物實驗中酒精的作用你還記得那些?
    今天給同學們匯總了高中生物實驗中需要用到的一種常用的試劑——酒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乙醇。酒大家都知道,甚至有些同學還接觸到,那麼在生物學中酒精的作用有哪些呢?今天生物姐就給大家匯總一下,收藏的時候到啦!
  • 高中生物實驗專題匯總
    2、平行復重原則:即控制某種因素的變化幅度,在同樣條件下重複實驗,觀察其對實驗結果影響的程度。任何實驗都必須能夠重複,這是具有科學性的標誌。3、可行性原則:可行性原則是指在設計生物學實驗時,從實驗原理、實驗的實施到實驗結果的產生,都具有可行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