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工力量孫珷 隆洋】中微半導體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大基金)成立後投資的第一家公司,也是美國《確保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長期領導地位》報告中唯一提到名字的中國公司。2015年,因中微半導體開發的國產等離子體刻蝕設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美國商務部解除了這類設備持續幾十年的出口管制。
日前,中微半導體創辦人之一、董事長尹志堯博士在辦公室中接受了觀察者網的採訪。尹志堯告訴觀察者網,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將集成電路產業據為己有,集成電路是全球集成努力的結果。而亞洲已處在晶片技術和生產的前沿,75%的集成電路技術在亞洲開發出來,每年有75%以上新的晶片生產線在亞洲投產。一定要堅持開門發展,合作共贏。
同時他也表示,自己60歲回國創業,14年後才辦好中國綠卡。他認為,在吸引人才方面,要讓歸國工作的人員感到和國民同等待遇,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問:卡脖子這個事情,是不是整個產業鏈都會被波及到?
也不一定。按照我對美國的人和美國政府的理解,他們不是像希特勒和東條那樣的流氓,他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但他們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會採取他們認為可行的辦法。但往往他們認為可行的辦法,不一定是行得通的。
集成線路這個產業,從一開始就需要集成的努力,不是一個國家,或一種人種孤立的努力就可以開發出來的。
首先,在美國矽谷,50年來有成千上萬的各國精英共同努力,才把集成電路的技術和設備開發出來。比如最先進集成電路FinFet器件是華人,伯克利大學的胡正明教授發明的。很多半導體設備,包括等離子體刻蝕機,化學薄膜設備,物理濺射設備等,是在中國留學生的領導或主要參與下開發出來的。在我長期服務的應用材料公司就有66個國家的員工共同努力,把公司搞成國際第一的設備公司,總裁和很多副總裁都是外國人。
再有,過去的40年來,集成電路的技術和生產不斷向亞洲移動,現在有75%的技術是在亞洲開發出來的,有75%以上的生產線都建在亞洲。今年,中國的晶片廠投資佔到國際總投資的25%,和韓國並列國際第一。估計到2020年會增加到35%以上,是國際上這個產業發展最快的地區。而且晶片的市場亞洲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只中國就佔晶片市場將近50%。集成電路產業早已成為全球化的產業,是集成努力的結果,任何一個國家沒有權利稱這個產業是一國的財產,也沒有可能將這個產業據為己有。
具體來說,高通的東西,很多都是賣給中國。如果你要禁不讓他賣給中國,那麼首先讓美國的公司沒法活了,高通就很著急,趕快跟美國政府交涉,不讓禁運。有消息傳出,美國政府可能要對設備出口加強控制了,馬上美國設備公司股票就掉下來了。打了半天打在自己臉上,實在得不償失。美國的光刻機也是買別人的,使用的設備和材料也有很多不是自己做的,也要從國外買來。
集成的工業不能割裂開,所以我說那些主張對中國嚴加控制的人和國家領導是外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國也不能關起門來。過去就是因為我們關起門來,所以落後了。現在不能把門再關起來,美國要是關門我們就開門。而且現在晶片的真正的前端在臺灣,在韓國,在日本,一點都不比美國差。中國大陸還差三四代,但是亞洲已經是晶片的前沿了。
今年4月的這則新聞,當事中方企業正是中微半導體公司
問:聽說你的中國綠卡一直沒有拿到,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辦綠卡有層層的限制和手續。我84年到矽谷英特爾工作後,只是一個外籍工程師,辦綠卡三個月就辦好了。但我回國後,作為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和總裁,我花了13年還沒有辦好,當然,最近在辦綠卡上放寬了很多,才剛剛辦好。但公司回來工作的十幾年中,也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辦好了綠卡。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證明是無犯罪記錄證明。要辦這個證明,要到美國的公安局去,然後拿到加州州政府去,要走兩個辦公室籤字,然後把三個籤字籤好,要送到舊金山領事館,還要等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所以很多人工作很忙,沒有那麼多時間在美國等著拿一個無犯罪記錄。
在人才的吸引方面,還有很多所謂和國人同等待遇,和當地居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房屋限購問題,外國人購買股票問題,孩子上學問題,一系列保險問題,甚至坐火車領票,到政府機關的通行等問題。要讓被吸引歸國工作的人員感到和國民同等待遇還需要一系列的努力。
問:網上說法稱,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半導體開始落後,準確嗎?
其實美國在50年代半導體二極體,三極體等器件就產業化了。我國在60年也已有這個產業。美國60年代後期集成電路技術就起步了,到70年代初期,像英特爾公司已做出集成電路的器件,成為產品出售。我國的這個產業一開始就有差距,但確實是八九十年代中國和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是國際集成電路發展最快的十年,我們的相關產業完全停止下來。其實美國、日本的晶片生產就是八九十年代這20年實現了大發展,將這個產業推向成熟。
問:主要原因還是國外發展得太快了?
封閉,當然封閉不完全是我們的問題。但我們自己有個問題,就是認為別人都是資本主義,不值得學習,我們是最好。其實不應該是這樣。人家有先進的地方要學習,我們有我們的優勢要保持和發揚。應該取長補短,互相之間這個政治壁壘太多,就造成了經濟上的隔絕斷代。後來鄧小平就針對這個問題,搞改革開放,向國外學習,使我們的產業發展急速的趕上。
問:像您說的,不要把技術上升總是提高到政治層面來討論,但是中興事件後,有些人認為,我們中國就是要所有的技術都要掌握,你怎麼看?
中興的事件,是由於他們對美國政府承諾的事沒有做,違反了美國的法律和規章。美國政府採取了制裁,這本來是一個孤立事件。就像美國高通由於違反中國的規章被中國政府制裁罰款一樣,高通的事件並沒有上升到兩個國家政府的對抗。我們很多公司是搞國際業務的,是要成為國際化的公司的,華為,中興通訊,中芯國際,中微半導體設備等等都是這樣。我們既然要國際化,既然要到各國發展業務,就要遵守各國的法律和規章制度,這就和在中國就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一樣。只要做到了,就不會引來官司,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如果沒有違反法律,還是受到制裁,那個國家就一定是流氓國家。中微在過去11年輪番受到美國設備大公司的法律訴訟,但我們由於有堅固的智慧財產權防線,完全遵守美國和各國智慧財產權法律,一直處於不敗之地。而且美國商務部在2015年宣布,由於在中國已有一個非美國的設備公司做出了和美國設備公司有相同質量和相當數量的等離子體刻蝕機,所以取消了對中國的刻蝕機的出口管制。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這是個策略問題。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和王明最大的爭論,是毛澤東認為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王明卻認為要硬頂硬拼,禦敵人於國門之外。在目前情況下,不要把什麼事情都提高到政治高度,硬頂對我們並不利,這樣能通過協商解決的問題,反而解決不了。
其實美國政府是可以通過協商解決的,兩方高層也在談。
問:有人說,其實大公司都有自己見不得人的地方。
我不同意。我們公司就是非常透明,非常守法,表裡如一的,所以你怎麼都打不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