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慶祝中微攻克5nm蝕刻機技術,他怒斥媒體:吸引眼球誤國誤民

2020-12-22 史書傳音

中國科技實力是一個熱門話題,2018年美國對中興的晶片禁運事件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刻思考掌握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進而認識到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的重要性。

中國人開始將目光放的更長遠,他們開始關注這個有點陌生的領域。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科學的春天,一系列科技方略指引中國科技事業走向輝煌。這一切都離不開我國大量為之努力的科學家。其中包括為了中國科技,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尹志堯。

2004年8月,一位六十歲的儒雅老人選擇放棄前半生打下的江山,帶著他的十五人團隊離開美國。他走出上海機場的時候一切看起來沒有什麼變化,然而在太平洋彼岸的矽谷早因他的歸國而波濤洶湧。

神話半生

央視不久前報導了這樣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正式敲定了五納米的刻蝕機,蘋果A11晶片和華為麒麟970均是使用的十納米的工藝。

當該領域中的行業巨頭還在為十納米和七納米的技術揮汗如雨刻苦鑽研的時候,中國的中衛半導體卻正式宣布已經掌握了五納米的技術,世界震驚了,他們沒有想到中國,一個一直在這個行業領域默默無聞沒有什麼存在感的中國內地半導體企業居然做到了。

而在中微的背後,是如今已經年近七十的尹志堯。

1944年尹志堯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愛國家庭。他的曾外祖父參加過清末革命,祖父曾是一名公費留學生留學後選擇回到祖國為中國的科學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而他的父親是留日歸國的電化學專家。

良好的家風給尹志堯的來奠定了基礎。他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在校期間還一直做共青團少先隊的工作。從小他就想要學習祖父的精神,把鑽研科學當作自己人生的信條。

1962年尹志堯憑藉優異的成績成功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尹志堯仔細的思考思考了自己的未來,最終尹志堯做了一個影響其一生的重要決定,他選擇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尹志堯在矽谷工作的時候,其團隊讓公司佔據全球將近一半的市場,並且在半導體行業擁有多項專利。

尹志堯這個名字在矽谷,早已經是傳奇的代名詞。

決定回國

按理來說這樣一個在國際上在科學事業上已經成功了的人士,下半輩子可能會在城市裡安度晚年,和家人過一過平淡的日子逐漸淡出科學領域,過一個滋潤富足的晚年。然而年過半百的尹志堯卻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離開了美國,義無反顧的帶著自己十五人的小團隊回到了祖國。

這讓國人聞之驚喜之餘多敬佩。

在尹志堯沒回國前,中國的晶片幾乎一無所有,所有的材料都是需要進口的,這讓科學家們很痛心。華為當時雖然設計出「麒麟晶片」,但並不能自己投入生產。一切都令人沮喪。

而尹志堯的內心一直在告訴他「我要回去,學成只為他報效祖國,助力中國科技創新!」

然而美國卻不想放這樣一個優秀人才回中國,他們沒收了六百萬份文件和電腦資料,他到上海白手起家創建了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親自操刀並擔任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

在短時間不僅讓我國突破了國際刻蝕機的技術壟斷,還為我國自主研發晶片奠定了技術基礎。如今中微半導體生產的刻蝕機,科技上的成績已經令世界為之震驚,而尹志堯團隊還在該領域繼續向前大步流星。

中國的中微半導體獲得這樣的成就使美國兩大巨頭公司感到了壓力,他們對中微半導體提起了專利訴訟卻沒有成功。

終於,在2015年美國表示,中國可以做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等離子刻蝕機,是真正的具有實力,於是決定將中國從控制名單上去掉。這是中微團隊的實力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當2017年世界上其他國家半導體都還在10納米和7納米的階段的時候,尹志堯領導的中微團隊卻突破難關實現了5納米的突破。這是中國納米技術一次質的飛躍

然而我們相信,在尹志堯及其團隊的努力下,未來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會有更好的成績,邁向科技頂峰,讓中國成為一個創新中國。

怒斥媒體

2018年4月,當發現媒體大肆宣揚中微在全球率先掌握五納米技術時,尹志堯卻是極其憤怒的,他怒斥無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誤國誤民,聳人聽聞的標題在各大媒體刷屏。

胡亂吹捧中國的是一種常見錯誤,中國的科技進步是真的那麼神話嗎?那麼實情究竟如何呢?

公司在2018年的確掌握了5nm技術,可僅限於刻蝕機,並在2018年將其用於臺積電全球首條5nm製程生產線。

中微半導體的確走在了世界最前沿。

但是仔細研究數據會發現,如果單論市場份額,中微半導體的市場份額僅為1.4%。而這1.4%就是尹志堯怒斥媒體的地方。

因為他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與國外其實還是有差距的,這個行業不僅只有技術一個方面,我們在生產規模、經驗等等方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還不是可以停下來坐吃山空的時候。西方國家通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在半導體行業已形成了特有的生態鏈。

許多人容易看到中國哪裡強就過於興奮,看到別的國家領先中國就過於沮喪。

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讓很多人容易感到無所適從,焦慮是每個時代都有的問題。我們不能沉浸在驕傲自滿裡

我們要知道世界科技技術領域的範圍非常廣。要深刻的認識到距離之後去趕超。

中國的市場廣大無邊,將是中微半導體未來成長的沃土,也將是科技創新最廣闊的藍天。

文/史書傳音

相關焦點

  • 讓外媒臉紅,中國5nm蝕刻機被臺積電採購,或成反制美國利器!
    荷蘭能生產頂尖光刻機,那哪個國家能生產頂尖蝕刻機呢?中國!這個真的一點都不誇張,據國內權威媒體報導,國內的中微半導體公司已經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臺5nm蝕刻機,是目前國際上當之無愧的第一!不過,讓外媒臉紅的是,就是在這樣一個一窮二白的條件下,中微半導體公司超前完成了尹志堯博士定下的目標,僅用13年,就攻克了5nm加工工藝,研發出全球首臺5nm蝕刻機。
  • 躋身國內蝕刻機巨頭!5nm蝕刻機獲臺積電認可,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光刻機很重要,但另一種設備也是一樣,蝕刻機,而是不同於光刻機的製造領域,在晶片製造領域當中,光刻機和蝕刻機都是晶片製造領域中必不可缺的,目前, 全球幾乎被ASML一家壟斷,在蝕刻機的市場份額佔比例,依舊是西方產商略勝優勢。
  • 中國蝕刻機突破,從65nm到5nm,臺積電也離不開!
    報導消息稱,中芯國際和華為開展合作也要經過美國技術許可,公司也有一定比例技術來源美國,華為的確雪上加霜。雖然華為承受「無芯之痛」,但中國企業在半導體領域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中芯國際目前正在往更高晶片製程業務發展,中芯、紫光也具備研發7nm、6nm技術的實力,而在國蝕刻機領域,中微半導體已經徹底打破了西方技術壟斷,即便是臺積電也離不開它!
  • 低調的中國半導體巨頭,耗時11年研發5nm蝕刻機,公司市值1400億
    雖然從現階段來看,在光刻機層面上我國與西方國家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半導體領域確實還存在著不少有著亮眼成績的公司存在,比如中微半導體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微半導體主要是一家為晶圓廠商提供蝕刻機設備的半導體公司,由中微半導體自主研發的蝕刻機已經被臺積電運用。
  • 中國中微造出5nm蝕刻機,已經打入臺積電供應鏈
    早在2017年4月份從研製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公司傳來捷報,其掌門人尹志堯正式對外宣布已經攻克5納米蝕刻機的製造技術,一時在國產半導體行業激起千層波浪,而實力頗為強勁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兩星期後才掌握5納米刻蝕工藝。
  • 中微宣布5nm刻蝕機,臺積電第一個下單,ASML急眼了
    蝕刻機、MOCVD 與光刻機一併被稱為半導體工藝三大關鍵設備,中芯國際投入11億美元之巨向美國的泛林和應用材料購買的,主要就是蝕刻機、MOCVD設備及其工藝流程控制。光刻機負責「畫圖」,蝕刻機負責「雕刻」,技術要求一樣,光刻機負責將電路圖複製到矽晶片,剩下工作就是蝕刻機通過腐蝕的方法將電路圖裡多餘的矽晶片去掉,只留下有用的電路部分。
  • 60歲創辦中微半導體!自研出首臺5nm刻蝕機,確立了技術地位領先
    近兩年,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和美國等科技巨頭相比較,技術仍是落後別人,但是國內產生所自研的技術、設備都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蝕刻機設備,國內晶片企業所自研的蝕刻機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
  • 蝕刻機和光刻機之間的區別,國產5nm蝕刻機取得臺積電認證
    最近5nm刻蝕機被炒的很火,網上鋪天蓋地的消息都在說,中國晶片已經實現彎道超車,我國晶片將自給自足,不用擔心被卡脖子的問題了。其實這種說法是極其不專業的,純粹就是偷天換日、混淆視聽。蝕刻機和光刻機其實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設備,不論從功能還是結構上來說都是天差地別,光刻機是整個晶片製造過程中最為核心的設備,晶片的製程是由光刻機決定的,而不是蝕刻機。從工作原理上看光刻機和蝕刻機。如果把製造晶片比喻成蓋房子,那麼光刻機的作用就是把房子的結構標註在地上。
  • 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打敗西方的技術壟斷,一年進帳超過19億
    不過,不同於光刻機製造領域,全球幾乎被ASML一家壟斷,雖然目前蝕刻機市場的份額佔比依舊是西方廠商優勢明顯,但在諸多蝕刻機製造廠中,有一家中國蝕刻機製造企業,已經成功打破西方技術壟斷。這家中國企業當屬中微半導體,其不僅是中國半導體行業領軍者,更是中國唯一的蝕刻機巨頭。
  • 拿下多項5nm光刻技術,華為等也入場,國產5nm光刻機有戲?
    據悉,全球僅有臺積電、三星、英特爾以及中芯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製造晶片,在這些廠商中,只有臺積電、三星等少數廠商能夠生產製造7nm以下的晶片。而7nm以下的晶片之所以難以生產,一方面是因為技術難度大,另外一方面是沒有EUV光刻機,後者更為重要一些。
  • 國產巨頭再做突破,首臺5nm蝕刻機成功研發
    集成電路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了,但是我國目前的半導體領域的發展還是受到了非常多的限制,而在這之中,遭受到最大阻礙的領域就是晶片的生產和代工,因為目前生產晶片的技術和專利等很多都掌握在美國的手裡。而目前制約了國內晶片製造代工發展的就是光刻機和蝕刻機這兩個因素,這兩個是晶片生產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可能有人不清楚,一款晶片的製成有兩個個步驟不能少。
  • 國產晶片技術再進一步!首臺5納米蝕刻機研發成功,臺積電已採用
    不過近幾年來,隨著華為等國產半導體公司的崛起,國內的晶片技術逐漸有了起色,也給無數國人帶來的希望,其實我國在晶片設計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頂尖的水平。像華為就可以設計出非常高端的5納米晶片。那麼,為什麼國產晶片遲遲不能崛起呢?這是因為國內缺少高端光刻技術的支持,無法生產出先進的晶片產品。
  • 5nm光刻機有戲?國內廠商傳來3大喜訊,終於要動真格了
    全球能夠設計晶片的企業有很多,但是能夠生產製造晶片的企業卻很少,像臺積電、三星等少數廠商能夠生產製造出7nm以下的晶片。許多人最關心的是,國產5nm光刻機是否有效?事實上,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因為國內已經有廠商拿到了5nm光刻技術,華為以及中科院的入場,足以說明國產5nm光刻機越來越近了。之前,有消息稱,由中微半導體負責研發的國產5nm蝕刻機已經量產並實現了商用。大家都知道,要想生產晶片,光刻機和蝕刻機必不可少,如果要生產7nm以下的晶片,就必須擁有先進的蝕刻機。
  • 尹志堯:聳人聽聞的誇大宣傳搞得中微很被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劉明院士轉發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尹志堯的簡訊內容如下:「希望有個有效的渠道管理和控制媒體的宣傳。不要老把產業的發展提高到政治高度,更不要讓一些新聞人和媒體搞吸引眼球的不實報導。
  • 中科院研究員闢謠:5nm光刻技術存在誤讀,國產水平在180nm
    今年 7月份,中科院發表的一則《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時,華為正被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產業成為了國人的心頭憂慮。因此,中科院此新聞一出,遭部分媒體誇張、誤解之後,立刻引起了一片沸騰。
  • 國產刻蝕機的崛起,打破日美的壟斷,耗時11年從65nm到5nm
    由此不難看出,生產刻蝕機的技術難度之大以及工藝之繁雜。越先進的刻蝕機,攻克難度自然也成倍上升。 刻蝕機行業現狀 目前全球刻蝕機市場仍處於寡頭壟斷的境況,其中泛林半導體、應用材料與東京電子三家,便壟斷了該領域94%的份額,只留給其他企業無數不多的市場。
  • 中科院研究員澄清5nm光刻機技術為誤讀,國產水平在180nm
    今年7月,中科院網站刊登了一則國產5nm光刻技術獲突破的新聞,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研究員,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劉前研究員合作,在《納米外報》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
  • 5nm晶片即將到來,5G網絡最好匹配夥伴,國產優先使用上!
    據介紹,一個16nm的微觀邏輯器件有60多層微觀結構,要經過1000多個工藝步驟,要攻克上萬個技術細節才能加工出來。 長期以來,蝕刻機的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廠商所壟斷。2004年尹志堯回國創辦中微半導體之初就將目光鎖定在了刻蝕機領域。
  • 中微5納米等離子體蝕刻機已用於臺積電產線
    7SREETC-電子工程專輯半導體設備的創新和進步,是實現這個萬億倍縮小的關鍵,在加工微觀結構上,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光刻機,還需要蝕刻機等各種設備。近日據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AMEC)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說明,國內設備廠商已經能夠生產高端刻蝕設備,其5納米刻蝕機已經批量生產,並用於臺積電的5納米生產線中。
  • 國產光刻機現狀:沒有5nm,現在仍在用180nm
    前段時間,關於中科院「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5nm晶片」的消息刷屏了,很多網友對此興奮不已認為國產光刻機、高端晶片這下有救了,但事實上真有那麼簡單嗎?中科院研究員也澄清了5nm光刻機技術是誤讀,首先中科院這次研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主要是用來製作光掩模,而光掩模雖然重要,但也只能稱做一個晶片的「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