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到,大年初一有啥忌諱?老祖宗總結了四件事,年輕人不妨謹記
臨近年關,踏上返程的朋友是否已經到家了呢?看望闊別已久的父母,登門許久未見的髮小,過年是一件熱鬧的事。然而在過年時也有許多講究和風俗,就比如放爆竹,王安石就曾經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似乎只有燃放了煙花爆竹才能感覺到這一年的年味兒。
除卻這些固有的習俗之外,大年初一還有一些忌諱需要遵守,老祖宗總結了四件事,年輕人不妨謹記。
一、不能在早上吵鬧
在跨年的除夕夜,很多人家有守夜的傳統,經常熬夜的朋友可能對此沒啥感覺,畢竟平常都一兩點才睡覺,但是對於那些習慣早睡的人們來說就有些招架不住了。故而在第二天凌晨很多人都沉浸在睡夢當中,哪怕日上三更依然不願起床。如果此刻有人在門前吵吵鬧鬧,那麼這一年剛開始的好心情就會被破壞掉,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另一方面家裡老人覺得,大年初一不光是人間大家互相拜年的時候,天上的神仙也要到人間送祝福、送好運,因此如果大清早的便嘰嘰喳喳個不停,會將這些神仙驚走,那麼屬於你這一年的好運就沒有了。
除了不能吵鬧之外也不能叫他人起床,人們勞累了一年,需要在下一年的開始將這些勞累全部去除乾淨,如果這個時候叫人起床,那麼接下來的一年人會變得懶惰,懶惰在過去是生活的頭等殺手,在現在也是一樣,所以古人對於懶惰是非常忌諱的。
二、不要做針線活
這主要是在提醒一些男孩子,因為日常比較懶可能會將一些破舊的衣服帶回家讓母親幫著縫縫補補。在老人們看來,大年初一裡神明會下凡送祝福,任何尖銳的東西都會刺傷他們的眼睛或者會表達一種驅逐的態度,如此神明的祝福無法送到,那麼這一年可就「無福消受」了。
在過去落後的年代,大年初一這一天動針線的話就預示著接下來的一年有縫不完的破衣服,畢竟過去物質條件匱乏,一年能換一件新衣服就不錯了,對於衣服也是倍加珍惜。
三、不能吃稀飯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廣袤,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所以大年初一吃什麼的都有。就比如在北方一些地區會在早上吃饅頭和大蔥大蒜,寓意著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更加聰明,而也有一些地區明令禁止不能吃稀飯,因為稀飯看起來比較寒酸,如果大年初一以稀飯果腹的話,那麼接下來一年就會稀裡糊塗。
除了不能吃稀飯之外也不能喝藥,這對於一些生病的朋友來說可能就無法理解了,主要還是希望新的一年無病無災,對於真的有病痛纏身的朋友來說,對此倒不用太過介意。
四、不能給臥床的人拜年
除夕夜之後,大家一覺醒來神清氣爽,吃完一些簡單的,吃時候就要去登門拜年,這裡需要注意,不要給臥床的人拜年,假如對方正在睡懶覺的話,此時拜年並寓意著接下來的一年可能要經常催別人。勞心勞,勞累,可不是好兆頭。而對於悲催的人來說,這一年,也是心情敗壞,預示著之後一年,會人會變得愈發懶惰,總而言之對人對己都不好。
另一方面如果對方因為生病而臥床不起,這個時候就不要去拜年了,因為此時拜年有詛咒他人的意思,畢竟拜年是慶賀過年的美意,當「慶賀」與「疾病」相遇時,難不成是要慶賀這一年人家要生病臥床嗎?所以寓意不祥。
最後,「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的一年即將來到,過年就要快快樂樂,開開心心,任何煩惱的事情都留到年後再說,任何負面情緒的話語都不要在大年初一說出來,做到這些,來年定然順順利利。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邱崇丙主編《通用俗語詞典》、溫端政主編《俗語大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