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抗 臺灣的大小三角都塌了

2021-02-19 海研智庫

 提示:點擊上方"海研智庫"↑免費訂閱本刊

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拉連勝文擔任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副董事長傳出是要重建「親美和中」路線;才隔一天,被視為「親美派」的江啟臣隨即重批大陸杯葛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中美尖銳對抗,臺灣被美國押著選邊,昔日親美與和中不衝突的路線,早就被輾碎了!大小三角學說也塌了。  

去年底、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翻轉世界,尤其是世界第一強權美國深陷疫情泥沼的連動。當中國基本已克服疫情,美國總確診數突破126萬,死亡超過7萬人,還以單日新增2萬5千左右病例的速度在前進。美國總統川普對可能在11月大選失去政權充滿危機,全力把責任推給中國,究責、追償、貿易圍堵、軍事秀肌肉、臺灣牌,至少五管齊下,無所不用其極,中美衝突看不到底,更見不到曙光。  

中美關係的巨變,徹底扭轉兩岸關係,為2005連戰和平之旅破冰以來最大的逆轉。臺灣被美國綁上火戰車,兩岸關係質變為中美關係下的臺灣問題。臺灣很多學者過去常以「大小三角的內外互動決定臺灣命運」來論述兩岸關係,「大三角」是中美臺,「小三角」是紅藍綠,現在這兩個三角都被打掉,很多政治學教授的筆記都要改寫了。兩個三角都不見了,臺灣在兩岸冰封、淪為美國抗中工具後,從上層角色掉到第二層,民進黨人常講主體性,仰美國鼻息的臺灣才是主體性陷落的大危機。  

最近美國號召部份國家聲援臺灣加入WHO,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甚至表態支持臺灣加入聯合國,看似臺灣有史以來國際能見度最高的時候。然而爬梳最近這些像放煙花的動作,美國若真的要挺臺灣,有沒籤自由貿易協定?有沒建交?什麼都沒有。可見都是在「一中政策」旁打擦邊球的花招,也不敢真正踩中國紅線。美國打「臺灣牌」在玩什麼?其他國家也看得很清楚,不會輕易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尤其是亞洲國家,都深怕捲入戰火,也被綁上戰車。  

馬英九時代的親美和中路線,骨子裡是大三角產物,在那個年代,臺灣還能在中美之間保有若干主導權。但中美關係回不去了,國民黨也回不去了,民進黨、蔡當局當下更不可能和中。從蔡當局與美國最近的互動就可看到,只要親美就會被要求連結抗中,中美對抗愈激烈,臺灣壓力就愈大。蔡英文520前陷入糾結,她想必也深怕搞到臺海開戰,臺灣淪入烽火,美國卻拉著她不放,要臺灣繼續跟著衝。現在臺灣政黨或政治人物想獲取美國青睞就得表態,國民黨號稱想重建和中親美,但想訪美,還想設國民黨駐美代表處的黨主席江啟臣日前在中常會隻字不提臺灣與WHA的前因後果,一味指責大陸,幾句話就把國共關係打碎了。  

國民黨現在如果是馬英九當家,有沒可能回到親美和中路線?國共關係一定是會比現在好,但也很難。一方面是國際局勢改變了,另方面是兩岸關係已被民進黨政府毀了,在野黨也使不上什麼力,更何況是實力孱弱的在野黨。扁系「新臺灣國策智庫」7日發布的民調,民進黨滿意度4成,中國國民黨只有9趴,柯文哲的臺灣民眾黨還有11趴。儘管這民調或有機構效應,藍不藍綠不綠的國民黨會變成這樣也不會太意外。  

在這些連動之下,兩岸的紅藍綠小三角也塌了,第一,民進黨被美國綁架,紅綠不接觸已4年了,中美對抗升高後紅綠關係愈來愈壞;第二,紅藍關係也因國民黨宛如「小民進黨」,靠向美國抗中陣營,連「九二共識」都不認沒了互動。江啟臣當選主席時中共中央沒發賀電可視為警訊,國民黨似不以為意,黨內有人甚至認為這樣也不壞,未來如果沒有結構性的改變,國共也很難再往來;第三,蔡當局「反滲透法」挑起寒蟬效應,不止是國民黨,所有在野黨、民間團體現在要與大陸交流都有觸法風險,即使沒有疫情,民間交流也早停了。就以國民黨為例,即使大陸同意辦國共論壇,蔡當局會同意嗎?就是一個大問題。兩岸這塊民進黨政府要完全壟斷,紅綠斷了就斷了。  

兩岸關係從表相到內涵都已完全變了,臺灣的大小三角沒了,親美和中路線也沒了,剩下的只有大陸如何面對美國強勢幹預,臺灣愈走愈遠的問題。這對臺灣絕對不是好事。

文章轉自香港中評網,作者為資深評論員。

編輯:沈  歡

歡迎關注海研智庫



相關焦點

  • 臺灣海基會前官員:中美若達成共識,臺灣可能被拋棄
    針對未來美陸臺關係,臺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馬紹章表示,美陸臺是一個戰略三角關係,當中美實力差距大,也是戰略三角穩定時期,近年來兩者實力差距縮小,大陸軍事力量有些部分都還可跟美國媲美,中美競爭便愈來愈激烈。但兩者終究還是會發現兩方是彼此需要,未來當雙方達成共識,對臺灣將非常不利,這三角關係就沒了臺灣角色,就可能被美國拋棄。
  • 柯文哲:中美對抗小孩子閃遠一點,臺灣應堅守「親美友中」
    臺北市長柯文哲針對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昨天(17日)在電視專訪中拋出兩岸關係定海神針與羅盤是「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受訪表示,中美對抗的局面就像兩個大人打架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柯文哲說,臺灣跟美國、日本在基本價值上比較接近,因此還是會站在美日陣營這邊,但即使站在這一邊也不用刻意去跟大陸惡言相向。兩岸「分治」70年,隔閡還是有,但就算跟「鄰居」平時不往來也不需惡言相向。 媒體追問,「九二共識」中是否包含「一中各表」?
  • 評估中美博弈對臺灣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
    1、在美陸臺不等邊的三角關係下,學者們觀察臺灣是不利的一方  「臺灣是否受害」的結論,雖然各界普遍仍存在分歧看法。不過,引述來自不同地區的學者看法,還是可以得出比較中肯的認知。  至於北京中國軍事科學院的首席專家王衛星,在《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1月號有篇文章中,則提到臺灣在美國的戰略定位中永遠都是一顆棋子,因為臺灣不具備做美國長期盟友的戰略份量。在中美歷史上交惡和建交兩種情況下,美國都曾拋棄過臺灣,充分說明了臺灣的戰略份量有限,是可以視情拋棄的棋子。
  • 麥可·舒曼:中美對抗的下一個戰場是臺灣
    美國《大西洋月刊》刊載本文介紹美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三方互動詳情。本文作者站在美國立場,以偏袒臺灣的片面視角介紹、分析臺海形勢,但作者對美方態度的分析仍有一定價值。觀察者網翻譯此文,以供參考。【文/麥可·舒曼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臺灣是一枚從未引爆過的炸彈。關於該島命運的爭議有可能在數十年內引發中美衝突。但令人擔憂的「中國入侵」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
  • 臺海觀潮|評估中美博弈對臺灣民眾心理產生的影響
    至於北京中國軍事科學院的首席專家王衛星,在《中國評論》月刊2020年1月號有篇文章中,則提到臺灣在美國的戰略定位中永遠祇是一顆棋子,因為臺灣不具備做美國長期盟友的戰略份量。在中美歷史上交惡和建交兩種情況下,美國都曾拋棄過臺灣,充分說明了臺灣的戰略份量有限,是可以視情拋棄的棋子。
  • 臺灣專家:如果東沙群島、澎湖都被拿下,臺灣一定會崩潰
    臺灣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主席、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榮譽教授潘朝陽接受訪問時表示,在中美對抗的情況下,如果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繼續搞「臺獨」、升高兩岸對立,就會製造因果關係,只要中國大陸拿下東沙群島與澎湖,臺灣政經濟社會必定人心大亂,所以臺灣千萬別挑釁、不要去捅破馬蜂窩。
  • 堅持走中美歐三角關係 歐盟拒絕與美國結成反華聯盟
    據英國《衛報》14日報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當天在歐盟官方網站發文,排除了與美國構建對抗中國的跨大西洋聯盟,呼籲制定「中歐合作的重大積極議程」,並淡化了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的說法。15日,博雷利與歐盟27國外長將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視頻會議。
  • 這是把臺灣往火坑裡推?臺高官大言不慚:臺灣是中美拔河的關鍵
    作者:政委工作室 小吳同學據海峽導報社報導,臺"交通部長"林佳龍12日出席一場研討會時宣稱,"臺灣過去有一點是角落生物,現在全世界都重視臺灣";臺灣成就不輸以色列與新加坡,"解決中國崛起的答案就在臺灣"。
  • 中美確認「一中」政策後 臺灣受何衝擊
    香港中評社4月11報導,中美元首會晤「習特會」落幕,臺灣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教授丁仁方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峰會更確立了「一中」政策,臺灣初步看來雖然未被當成籌碼,但要想在未來從美國方面得到什麼,困難度只是會愈來愈高。
  • 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評中美關係中的臺灣問題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三日電《人民日報》今天發表署名文章評析中美關係中的臺灣問題,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執行一個中國政策,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美方的有關承諾;這樣,臺灣問題才能得到妥善解決,中美關係才能得到切實改善和發展。
  • 臺灣綠媒如此洗腦:中美必有一戰,而且中國大陸必敗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影響所及全世界都高度關切,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更是重大深遠,大陸固然應謹慎因應,以大局為重,臺灣更不能掉以輕心,尤其不可盲目樂觀躁動。中美對抗能否維持「鬥而不破」的主軸,外界仍在觀察探究,臺灣最忌錯估情勢,先自亂陣腳,繼而生亂肇禍。偏偏最近親綠媒體吹起一陣逆流歪風,鼓動民粹情緒,令人深感憂心。
  • 敏感時刻,蔡英文還想跟大陸「對抗」?
    在中美關係上,拜登又會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對此,國民黨「民代」、臺軍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認為,從拜登對中國政策的態度可以看出,目前中美關係開始發生改變,拜登不再把中國當成敵人,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否還有條件跟大陸進行對抗。
  • 臺灣真的想打一場戰爭?綠媒:中美必有一戰 中國必敗
    中美兩強關係持續惡化,影響所及全世界都高度關切,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更是重大深遠。大陸固然以大局為重,謹慎因應,臺灣更不能掉以輕心,尤其不可盲目樂觀躁動。中美對抗能否維持「鬥而不破」的主軸,外界仍在觀察探究,臺灣最忌錯估情勢,先自亂陣腳,繼而生亂肇禍。
  • 吳斯懷:中美關係將換軌 蔡英文有條件「抗中」?
    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上任後的新局,中國國民黨「立委」、臺軍退役陸軍中將吳斯懷向中評社表示,從拜登近來對於中國政策的談話可以發現,中美關係已經開始出現轉折,就像鐵軌換軌,最主要是拜登不把中國當敵人,而是從川普的中美關係全面對抗,明顯改為競合關係,那臺灣就該警醒,如果還是按照川普時代,死命跟大陸對抗,逢中必反,還有條件嗎?
  • 國民黨「立委」:憂中美南海開戰,臺灣要維護太平島「主權」
    針對美國國務院下令關閉中國駐休士頓領事館,中國也可能報復,是否意味中美外交戰開打?中國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接受訪問時表示,她更關注中美在南海較量不斷升溫,憂心兩大強權先在南海開戰,臺灣太平島主權要維護,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遭池魚之殃。
  • 民進黨高調宣稱:現在全世界都重視臺灣
    近日於臺灣地區舉辦的一場研討會上,臺灣地區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就高調的表示,現在的臺灣在國際上的重要程度在上升,相較於此前的「角落生物」,現在的「全世界都重視臺灣」。甚至還將臺灣地區與以色列、新加坡兩個主權獨立國家相提並論,並且大言不慚的表示臺灣是解決大陸方面崛起的關鍵所在。
  • ...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執行主席佩爾特斯:中美對抗成國際關係一...
    福爾克爾·佩爾特斯(資料圖片)技術競爭越來越被政治化《參考消息》:您怎麼看現在的中美關係?佩爾特斯:中美戰略對抗在過去兩年裡已成為國際關係中的一種新範式,塑造了國際討論話題、現實政治以及經濟和軍事領域的發展變化,而且很可能會繼續下去。對美國來說,這種對華戰略對抗已經讓2001年以來的反恐戰爭邊緣化。
  • 中美貿易戰讓蔡英文暗自竊喜? 臺媒體人:臺灣撈不著好處,還可能先...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前,中美貿易開戰,臺灣各界也高度關注。30日,島內媒體人趙少康在綠媒上撰文稱,國際間有國際間的朝儀和規矩,基本上不會亂來,但大國之間高來高去,幾大之間難為小,臺灣沒有撈到什麼好處,卻可能先受池魚之殃。
  • 「臺灣屬於中國」是國際社會共識 「臺北法案」與臺灣無關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所謂「臺灣盟邦國際保障及強化倡議法案」,簡稱「臺北法案」。其內容主要在於穩定臺灣與所謂「友邦國」的「外交」關係,協助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國家嚴格執行聯合國大會的第2758號決議,與臺灣「斷交」;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按照決議內容,將臺灣擋在門外。包承柯認為,這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 打「臺灣牌」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慣用伎倆1972年,自尼克森總統訪華以來,中美先後籤訂了《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八一七公報》三個聯合公報。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