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走中美歐三角關係 歐盟拒絕與美國結成反華聯盟

2020-12-13 環球時報

據英國《衛報》14日報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當天在歐盟官方網站發文,排除了與美國構建對抗中國的跨大西洋聯盟,呼籲制定「中歐合作的重大積極議程」,並淡化了中國是「系統性競爭對手」的說法。15日,博雷利與歐盟27國外長將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視頻會議。

博雷利14日發表的文章標題是:「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歐盟自身的利益和價值觀應該成為我們的指南針。」文章稱,新冠病毒危機正在創造一個更具競爭性的全球環境,歐盟有可能被大國的橫流束縛,被要求「選邊站」。博雷利呼籲「在中歐關係中保持正確的平衡」。他提到上周二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共同主持第十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這是3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坦率而有用」。文章稱,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不可避免是複雜和多方面的。「系統性競爭對手」一詞引起了很多關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正在系統地競爭」。

「堅持走中美歐三角關係」,博雷利在文中稱,「跨大西洋關係對我們仍然至關重要,但是它也面臨壓力。川普政府已經做出了一些單方面決定,但我們並不總是同意」。

(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李顯龍:沒有國家會加入反華聯盟 新加坡不會 歐盟也不會
    (原標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沒有國家會加入反華聯盟,新加坡不會,歐盟也不會)
  • 談與各國關係,阻止反華聯盟,王毅歐洲行經典語錄
    自從川普上臺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鉗制後,中美關係逐步緊張。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美關係更是急轉直下,而在美國的鼓動下,歐洲各國的對華關係也受到了美國的要挾和蠱惑。為了阻止出現全面的跨大西洋反華聯盟,抑制美國的壓力,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近日開啟了歐洲之行。在許多觀察家所預言的新冷戰中,歐洲各國如何站隊對中國和美國都十分重要。
  • 深度分析:「反華急先鋒」歐圖當選保守黨黨領,加拿大要往何處走?
    這位一直以美國總統川普為榜樣,力圖「重塑」加拿大的極右翼政客獲得了全國保守黨三分之一以上黨員的支持,他未來面臨的挑戰將是如何讓加拿大全體民眾接受自己的極端主張,協調與黨內溫和派的關係。 2020年再一次衝擊黨魁而當選的歐圖在獲勝感言中表示:自己的明確任務是團結黨,捍衛保守主義價值觀,向加拿大人展示其所知的一切,包括指出特魯多和他的政府正把加拿大這個偉大國家帶向失敗。 反華先鋒 從進入政壇開始,歐圖就是保守黨內著名的極右翼分子,反華急先鋒。
  • 澳大利亞:認為與美國關係特殊,充當美國反華急先鋒
    隨著國力的逐漸強大,美國將中國視為對其霸權的挑戰,在國際事務中處處打壓中國,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亞積極追隨美國,成了美國反華的急先鋒和馬前卒,竭盡全力為美國的反華搖旗吶喊、擂鼓助威,活脫脫的一個跳梁小丑的模樣。
  • 俄羅斯拒絕美邀請,向所有「反華」聯盟說不
    安東諾夫指出,俄羅斯絕對不會加入任何「反華」組織,俄羅斯將會用實際行動體現出對於中國的絕對支持與維護。在全世界範圍內,俄羅斯的這一極力維護對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要。眾所周知,美國煽動世界各國「反華」勢力反對中國的發展,但是這並沒有因此而完全瓦解中國與一些國際重要夥伴的堅定情誼,俄羅斯的力挺是中國的發展動力。俄羅斯力挺中國!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在過去一段時間,中美歐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趨向複雜。面對即將到來的後疫情時代,中美歐關係何去何從值得關注。與此同時,美國即將迎來新的總統,拜登政府對於中美歐三邊關係將產生何種連鎖反應,也令人關注。在經貿方面,美國並未因為歐洲是盟國而大開綠燈。經貿上的矛盾實際上在一定程度傷害了美歐關係。在防務分擔方面,川普政府時期,美國給歐洲盟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長期以來,在北約框架下,美國與歐洲國家的安全合作歷史悠久,相互受益。但是對於聯盟內部的成本分擔,美歐之間也是齟齬不斷。這種矛盾在川普政府時期更加凸顯。
  • 前英國經濟署長:美國想要搞「反華聯盟」,然而後院早就「起火」
    前英國經濟署長:美國想要搞「反華聯盟」,然而後院早就「起火」近日,有媒體報導,前英國經濟署長羅思議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中美的關係。這次美國大選拜登獲勝,但拜登不會改變川普的反華戰略,而且,拜登很有可能會說服更多的國家加入其中。
  • 俄媒:美國想建立一個「反華聯盟」,但是壓根沒幾個國家願意跟隨
    7月25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發表文章稱,近期,美國一直想要組建一個所謂的"反華聯盟",但沒有得到多少國家支持,事實上,在世界大多數地方,甚至是美國的盟友,都不願意與中國保持敵對關係。美國想建立"反華聯盟"近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歐洲進行訪問,7月21日,蓬佩奧在倫敦的一次新聞發布會表示,希望建立一個國際聯盟來對抗中國。在對華政策上,美國給英國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 美國大選、中美局勢都有最新消息 全球市場更擔心的一幕...
    此外由於美國財政刺激舉措的出路仍然很遙遠,這也是投資者擔憂的一個因素。中美局勢方面,今天也有最新的消息:當地時間周二美國國務院一份報告提出美國需要完成的應對中國挑戰的十項任務。中方最新作了回應。此外,對於五眼聯盟關於香港的聲明,今天中方作出了「罕見」的眼嚴厲回應:「五眼聯盟小心眼睛被戳瞎」!
  • 美國妄圖建立一個反華聯盟,這四個國家最可能加入
    不僅如此,美國還積極拉攏盟友和夥伴,企圖對中國形成一個包圍圈,阻止中國崛起的步伐。而美國妄圖建立一個反華聯盟,雖然少有國家會響應,但這4個國家是很有可能加入的。蓬佩奧意圖掀起"新冷戰"近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講,主要內容就是抨擊中國。
  • 美想組「反華聯盟」?新加坡總理:多數國家不願加入沒有中國的聯盟
    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最想做到什麼,估計就是在國際關係中「孤立」中國,從而遏制中國發展,然而往往事與願違。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處處彰顯著大國風範,在其他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中國總會慷慨地給予幫助。美國想組成「反華聯盟」,但是很多國家一笑而過的。
  • 中國、美國、歐洲三角關係到底怎麼搞?這幾位大咖說透了
    11月24日,論壇邀請國際關係領域「大咖」圍繞「中美歐三角:一場大脫鉤?」主題進行了一次「雲交流」。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馬凱碩、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倫敦政經學院學者金刻羽、德國工業聯合會經濟政策主任米爾德娜等人圍繞中美歐經濟關係展開激辯。
  • 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修復破裂的中美關係是當務之急
    對此,美聯社評論稱,這將是一份告別川普時代「美國優先」和蔑視國際合作政策的全新組閣名單。《華盛頓郵報》則評論稱,新一屆美國政府「是為了重建一切」。很明顯,新一屆美國政府的「重建」工作必然也包括已遭到嚴重破壞的中美關係。
  • 不讓綁架中美關係的陰謀得逞
    美國政府日前出臺新規,收緊對中共黨員及其家屬赴美籤證政策,再次公然挑動意識形態對抗,肆意毒害中美關係。這一歇斯底裡式的政治霸凌行徑,進一步暴露了美國一些極端反華勢力企圖綁架兩國關係,以攫取一己私利的險惡用心。  眾所周知,中國從不幹涉美國內政,從不對外輸出發展模式,從不搞意識形態對抗。
  • 深度解析,中美貿易戰,美國為什麼必輸無疑!?
    2021年將是中美關係包括經貿關係中非常關鍵的一年。1月20日,拜登入主白宮。拜登政府的對華方針如何?能否改變川普政府四年來對中國無底線的敵視和打壓,造成中美關係惡化到瀕臨懸崖的局面?在經貿關係方面,能否改變川普政府錯誤發動的貿易戰和科技戰,使之重回合作軌道?分析和預估拜登政府對華經貿政策,固然要非常重視拜登總統及其主要團隊的表態,但更重要的是現實。
  • 俄羅斯向所有反華聯盟說不!川普想召開G7峰會
    據外媒於9月19日報導,在一次採訪中,俄羅斯駐美大使阿納託利·安東諾夫表示,俄羅斯不會參與任何一個反華聯盟或針對其他國家的聯盟。阿納託利·安東諾夫還稱,倘若英國法國不加入其中,那麼美方要求中方必參與核談判一事,就是十分不合理的。
  • 美國「小弟」那麼多,為何偏偏是澳洲充當反華先鋒?
    如果時間倒退到2019年,我說澳大利亞反華,估計沒人會相信。當時間進入到2020年的時候,澳大利亞不僅開始反華,甚至成了名副其實的反華先鋒。總是在各個層面、各種場合跟東方對著幹。可以說,自從川普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急速惡化,中美之間的直接博弈也讓美國的一眾「小弟」,從美國那裡撈足了政治資本。尤其今年又恰逢美國的大選年,針對中國方向,華盛頓不斷製造著各種麻煩。反華舉動更是不斷花樣百出。我們都知道,美國在全世界的盟友可謂遍天下,前國防部長埃斯珀曾得意洋洋地說過,中國和俄羅斯加起來,可能也只有不到10個盟國。
  • 美國意圖大搞「反華聯盟」,德法等歐洲國家卻公然唱反調
    比如一直以來,美國都想方設法想要將歐洲各國強行拽到自家的「反華聯盟」中,但歐洲各國並不願意聽從美國的擺弄,就連英國也是如此。 特別是在訪英期間,蓬佩奧就迫切表達想要同英國建立聯盟的態度,意圖讓英國與自己聯合起來「對抗中國」。 可是英國的反應卻讓蓬佩奧有些失望,因為英國首相對蓬佩奧的說法一直含糊其辭,並沒有像以往一樣積極附和美國。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因為,把中國視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乃至敵手,已經是美國的「基本國策」,不僅在美國智庫學者中已基本形成共識,在美國國會議員中民主、共和兩黨的立場也完全一致。拜登和川普在這次競選過程中都競相反華,他們在遏制打壓中國這一點上並無分歧。所以期待拜登上臺後全面緩解中美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是不現實的,希望中美關係重新回到過去也只是幻想。
  • 默克爾現場表明態度,反華聯盟這回要失望了
    據環球網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現場表明態度稱,歐洲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必須要堅持自己的價值觀,不能被其他國家所左右,因為兩者在價值觀和利益之間存在一定的隔閡,需要溝通和交流以求得平衡。反華聯盟這回要失望了,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在帶來矛盾的同時必然也會誘發合作,只是歐洲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默克爾要特意做此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