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臺灣人愛赴大陸的就業意願不改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景氣低迷拖累了就業表現,而中國大陸是全球少數在今年GDP仍可望正成長的大規模經濟體,受到外界關注,後疫情時代臺灣人赴大陸的就業意願會呈現怎樣的趨勢呢?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大學「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認為,到海外就業的臺灣人,赴大陸人數仍然最多,但趨勢不再是過去常見的產業類別。因為,大陸的就業人口素質近年已培養起來了,臺灣人過去的優勢不再,另一方面是,臺商到大陸投資的高峰期已過,臺幹效應降低,再加上疫情影響臺人赴外工作意願,未來不太容易再有大宗臺灣人赴陸就業的景象。
辛炳隆表示,但大陸仍會是臺灣人主要海外就業選擇,基本結構不變,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招攬臺灣人才的策略將轉型,對臺灣人才外流問題,會形成龐大壓力。大陸現在也積極扶植本地就業人才,針對臺人赴陸就業,開始鎖定特定領域人才,或是鼓勵成績優異的臺灣青年赴陸升學、就業,對於延攬臺灣人才的門檻有越來越高的跡象。
臺灣科技大學羅臺生教授在接受華夏經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依據調查,臺灣的年輕人到大陸就業的意願仍是第二高的地方,和「中美科技戰」沒有關係。但他認為,人多沒用,要考慮如何吸收臺灣第一流的人才才是重點。「我一個學生參加美國創新比賽得第一名,哈佛大學立即給他獎學金金,到哈佛研修一年,但沒看到大陸的動作,這是一個隱憂。」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
面對美國的科技圍堵,中國大陸必須針對弱項儘快補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加入,顯得格外重要,而臺灣在IC設計、半導體方面的人才,正符合大陸需求,所以辛炳隆認為,大陸未來在對臺的人才拉力上,會朝向「重質、不重量」,這反映到臺人赴陸就業的人數統計,或許人數會降低,但高端人才的流動或許會更頻繁,對臺灣人才外流的壓力並沒有因此減少。
臺灣大學「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研判,大陸未來會鎖定幾項特定產業類別的臺灣人才進行延攬,包括新創產業,因為臺灣年輕人的創意足夠,大陸有興趣招募,再者就是IC設計、半導體產業,需要與美對抗,但相關人才又不易短期養成,臺灣的這些人才就會成為拉攏對象。
辛炳隆指出,從大陸過去釋出的惠臺措施,可以發現,陸方對鎖定拉攏的對象總是優惠不手軟,甚至重金禮聘,這方面所產生的強烈引力,對臺灣高端人才外流會是重大挑戰。過去擔心臺灣的青年勞動力流失,現在則要擔心高端人才外流,因為高端人才對臺灣產業的影響更大,假如臺灣的景氣遲遲無法復甦,就業環境表現持續低迷,把握不住在地高階人才,將對臺灣產業發展而言,會是嚴肅問題。
防止人才外移不是蔡英文的當務之急
但對於臺灣來說,防止人才外移還不是當務之急。今年疫情以來,民進黨當局不以民生為念,操弄政治,「以疫謀獨」,中斷兩岸往來,欲借疫情與大陸「經濟脫鉤」,全力配合美國大打「臺灣牌」,致使兩岸關係陷入冰點,臺灣罕見地被國際組織列為「衝突惡化地區」。
臺海局勢如今不斷升溫,各方軍機軍艦頻頻出動,投資人和資本的嗅覺是最敏銳的,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和資本肯定會加速逃離,而且會對島內的生產創新消費產生一系列連鎖性的縮減反應,臺灣經濟將呈現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如何化解當前兩岸兵兇戰危的局勢,為臺灣經濟留一線生機,才是蔡英文,作為執政者的當務之急。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臺灣青年王裕慶對記者表示,蔡英文當局一昧的大搞兩岸矛盾,臺灣高科技人才會希望去一個比較安全又防疫穩定的地方。大陸是臺灣人同文同種的家園,在防疫與治安上也有完整保障,他認為「未來來大陸居住發展的臺胞會有爆炸性的數字發展。」(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部分資料來自中評網,圖片均來源於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