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臺灣人愛赴大陸的就業意願不改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景氣低迷拖累了就業表現,而中國大陸是全球少數在今年GDP仍可望正成長的大規模經濟體,受到外界關注,後疫情時代臺灣人赴大陸的就業意願會呈現怎樣的趨勢呢?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大學「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分析認為,到海外就業的臺灣人,赴大陸人數仍然最多,但趨勢不再是過去常見的產業類別。因為,大陸的就業人口素質近年已培養起來了,臺灣人過去的優勢不再,另一方面是,臺商到大陸投資的高峰期已過,臺幹效應降低,再加上疫情影響臺人赴外工作意願,未來不太容易再有大宗臺灣人赴陸就業的景象。

  辛炳隆表示,但大陸仍會是臺灣人主要海外就業選擇,基本結構不變,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招攬臺灣人才的策略將轉型,對臺灣人才外流問題,會形成龐大壓力。大陸現在也積極扶植本地就業人才,針對臺人赴陸就業,開始鎖定特定領域人才,或是鼓勵成績優異的臺灣青年赴陸升學、就業,對於延攬臺灣人才的門檻有越來越高的跡象。

  臺灣科技大學羅臺生教授在接受華夏經緯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依據調查,臺灣的年輕人到大陸就業的意願仍是第二高的地方,和「中美科技戰」沒有關係。但他認為,人多沒用,要考慮如何吸收臺灣第一流的人才才是重點。「我一個學生參加美國創新比賽得第一名,哈佛大學立即給他獎學金金,到哈佛研修一年,但沒看到大陸的動作,這是一個隱憂。」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

  面對美國的科技圍堵,中國大陸必須針對弱項儘快補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加入,顯得格外重要,而臺灣在IC設計、半導體方面的人才,正符合大陸需求,所以辛炳隆認為,大陸未來在對臺的人才拉力上,會朝向「重質、不重量」,這反映到臺人赴陸就業的人數統計,或許人數會降低,但高端人才的流動或許會更頻繁,對臺灣人才外流的壓力並沒有因此減少

  臺灣大學「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研判,大陸未來會鎖定幾項特定產業類別的臺灣人才進行延攬,包括新創產業,因為臺灣年輕人的創意足夠,大陸有興趣招募,再者就是IC設計、半導體產業,需要與美對抗,但相關人才又不易短期養成,臺灣的這些人才就會成為拉攏對象。

  辛炳隆指出,從大陸過去釋出的惠臺措施,可以發現,陸方對鎖定拉攏的對象總是優惠不手軟,甚至重金禮聘,這方面所產生的強烈引力,對臺灣高端人才外流會是重大挑戰。過去擔心臺灣的青年勞動力流失,現在則要擔心高端人才外流,因為高端人才對臺灣產業的影響更大,假如臺灣的景氣遲遲無法復甦,就業環境表現持續低迷,把握不住在地高階人才,將對臺灣產業發展而言,會是嚴肅問題。

防止人才外移不是蔡英文的當務之急

  但對於臺灣來說,防止人才外移還不是當務之急。今年疫情以來,民進黨當局不以民生為念,操弄政治,「以疫謀獨」,中斷兩岸往來,欲借疫情與大陸「經濟脫鉤」,全力配合美國大打「臺灣牌」,致使兩岸關係陷入冰點,臺灣罕見地被國際組織列為「衝突惡化地區」。

  臺海局勢如今不斷升溫,各方軍機軍艦頻頻出動,投資人和資本的嗅覺是最敏銳的,這種情況下,投資人和資本肯定會加速逃離,而且會對島內的生產創新消費產生一系列連鎖性的縮減反應,臺灣經濟將呈現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如何化解當前兩岸兵兇戰危的局勢,為臺灣經濟留一線生機,才是蔡英文,作為執政者的當務之急。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臺灣青年王裕慶對記者表示,蔡英文當局一昧的大搞兩岸矛盾,臺灣高科技人才會希望去一個比較安全又防疫穩定的地方。大陸是臺灣人同文同種的家園,在防疫與治安上也有完整保障,他認為「未來來大陸居住發展的臺胞會有爆炸性的數字發展。」(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部分資料來自中評網,圖片均來源於百度)

相關焦點

  • 當大陸學者遇到臺灣學生
    「兩岸交流30年」臺灣高校社團幹部體驗營的師生11日下午走進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廈大臺研院院長李鵬、廈大臺研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等專家學者座談交流。各位專家學者以自己的研究經歷為臺灣同學提出的問題答疑解惑,現場氣氛熱烈、活潑。
  • 大陸與美國打貿易戰,臺灣怎麼辦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中美貿易戰(本文所稱「中美」,皆指中國大陸與美國,下同),毫無疑問是全球熱點,臺灣夾在中間,危機不可謂不大。3月,川普又針對進口鋼材課徵25%關稅,而美國是臺灣鋼鐵最大出口國,又未把臺灣列入豁免地區,重創島內鋼鐵業。臺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臺灣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67.6%,且臺灣附加價值出口到美國所佔GDP,比重高於韓國、大陸,因而貿易戰將使臺灣受到最大的衝擊。
  • 大陸薪資高三倍,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
    日前,路透社報導稱大陸以豐厚的薪水和福利,從臺灣挖了大批晶片人才。文中指出,工資的大幅提升,一年8次免費回家,還有一套高補貼公寓,這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是一個無法拒絕的理想工作機會。數據統計,今年臺灣已有逾300名工程師奔向大陸。
  • 臺灣禁止晶片人才來大陸工作?真相是……
    據芯師爺了解,這恐怕是過度解讀了臺灣相關法規,按照臺灣當前最新的相關規定,臺灣禁止的是人力資源公司在招聘平臺上發布大陸公司招聘信息,而非直接禁止臺灣人員來大陸工作。據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4月30日報導,為防止重要技術人才流向中國大陸,臺灣當局已指示人力資源公司刪除所有為中國大陸招聘員工的職位清單。
  • BBC:大陸惠臺政策引發臺灣「人才流失」擔憂
    BBC在8月13日報導了大陸惠臺政策的影響,所謂「天然獨」世代的臺灣年輕人紛紛來大陸就業,臺灣當局和一些偏綠學者擔憂大陸的優惠政策造成臺灣人才外流,但提出的「反制措施」卻是捉襟見肘,只會讓臺灣人受苦。曲小姐表示,臺灣人才流失不單是流向大陸,很多臺灣人也去歐美、日本工作,她出目前臺灣整個社會氛圍,讓年輕人看不到前境、看不出臺灣公司會善待員工。
  • 亞太局勢與臺灣問題研討會在廈門大學舉行 中美知名學者參會
    會議邀請美國知名學者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Richard Bush)、史汀生中心東亞專案主任容安瀾(Alan Romberg)、CSIS中國力量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國防大學中國軍事研究中心主任孫飛(Phillip Saunders)、國會研究處亞洲事務研究員李淑珊(Susan Lawrence)等,與大陸上海、南京、福州、廈門等地十幾位涉臺知名學者一起進行研討
  • 中國臺灣晶片人才內地淘金:3年能賺在臺灣10年工資
    從臺灣地區吸引這樣的人才,已成為大陸努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大陸正在推動晶片產業的發展,減少中國在重要晶片上對海外公司的依賴,這些重要晶片包括智慧型手機晶片和軍用衛星晶片等。據招聘人員和業內人士稱,2014年開始的這一努力隨著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而加強。今年發生的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暴露出中國對外國製造晶片的過度依賴。
  • 美媒:41萬臺灣人在大陸工作 臺當局對人才外流無奈
    參考消息網今天(21日)報導,美媒稱,臺灣近年來人才外流,大陸已成為最大的目的地。國民黨「立委」認為,這個現象衝擊臺灣地區整體經濟發展。他稱:「這是我們的骨幹,未來人才的骨幹,這些骨幹都跑掉了,對未來產業的根基絕對有很大的影響。」他表示,臺當局似乎拿不出任何的對策,只是想「新南向」,但沒有看到偉大之處,新南向的地方薪資水平比臺灣低很多,沒人要去那裡。
  • 臺灣人才湧向大陸,蔡英文說這種話讓臺胞怒了…
    對於臺灣現狀只會罵來罵去、互相指責,沒有共同目標,實在感到失望。」這位送孩子到大陸高校讀書的臺灣媽媽,說得這番話引人深思。這番話源於某社交網站上,一位來自臺灣的媽媽在近日貼出的一張令不少臺灣同胞頗感震撼的照片……據這位媽媽的說法,照片呈現的是5月14日正在廣州中山大學排隊等候面試的大量臺灣高中生。
  • 大陸擬推《國家統一法》?學者爆:臺灣剩3條路
    學者爆:臺灣剩3條路沒有了美國作為「靠山」,臺灣地區將會陷入「國際孤立」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大選後民主黨勝選人拜登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對於拜登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否會讓臺海現有情勢有所改變及兩岸是否還可能統一?大陸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19日出席一場研討會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
  • 2020是統一臺灣關鍵點?解放軍中將與臺灣學者激烈辯論
    王洪光說,蔡英文講動員年輕人「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就是這些年輕人已經把臺灣作為國家來對待,且這個趨勢越來越快、越來越急。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認為,這次臺灣選舉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臺灣問題也比較嚴峻,對臺灣民意「支持獨立還是贊成統一」的調查,也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大陸敢不敢打,美國敢不敢援。
  • 臺灣朋友說:臺灣的教育已經遠遠落後於大陸
    前幾年在我的映像中,貌似臺灣的教育要比大陸進步一些。但是這些年接觸的臺灣人多了,尤其是教育領域的臺灣人,這些學者大多數都是比較有良心,說話負責任的,說了一些大實話,通過他們我逐漸了解到,臺灣的教育已經出了大問題,有的人甚至說臺灣的教育已經徹底失敗了……其實那時候我還沒有覺得到了這個程度。前幾天一個臺灣朋友和我聊到臺灣的教育和大陸的教育之間的差距問題,讓我更加確認了之前這些人的說法。
  • 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五)——大陸為臺灣高科技人才提供新天地
    主管機關可以考慮臺灣的安全等因素,不予許可,如果違反這項規定,將處以10萬以上,50萬元以下新臺幣的罰款。  臺灣「陸委會主委」蔡英文說,開放臺灣高科技人才到大陸將威脅到臺灣的安全。而「臺灣團結聯盟」則說臺灣有賣臺的高科技孫悟空,如果沒有管制的緊箍咒,即使唐三藏修養再好,也不能阻止這些人投靠大陸。
  • 大陸大學教職邀請函令臺學者心動:在臺灣有志難伸
    在臺灣「有志難伸」文章稱,一些留學歸來、學歷不錯的大學教師承認,這會是未來考慮的方向之一,這些年紀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不是不知道大陸大學的待遇如何,也不是沒有和大陸學者聯絡的管道。有位年輕學者表示,他當年留學海外取得學位之後,沒有留在海外的主要原因是家人的關係,如果是在幾個小時就能回臺的範圍,他是會予以考慮的。也有一些年輕學者在今年離開了臺灣的大學教職、跨海到大陸任教。他對臺灣大學教育界的感觸可以說是臺灣年輕學者的共同感覺,那就是「無法施展抱負」。
  • 臺灣地區半導體薪資排名:臺積電第14 名,拖了後腿
    目前來看,臺灣半導體業的薪資水準其實並不算高。近日就開始有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開打之後,不僅是臺灣科技業受矚目,臺灣的人才也將成為爭奪的對象。除了存儲器及晶圓代工外,IC 設計人才也將會是的重點。目前許多中國大陸企業正積極建立自己的IC 設計團隊,如聯發科等知名企業都將成為挖角對象。
  • 大陸5G技術領先全球,臺專家提醒年輕人:不能只在臺灣當井底之蛙
    中美關係緊繃,臺灣人才如何面對未來5G時代考驗,臺灣產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理事長、高雄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院客座教授黃煒能接受訪問時表示,未來的世界是5G與人工智慧整合時代,中國大陸在5G領先全球,實務上產生許多新的軟硬體應用範式,未來想在全球競爭的人才,最好學會使用這些便利的軟硬體工具
  • 中美衝突升高臺灣安全嗎?陳揮文:臺灣還在天天吵論文
    [新聞頁-臺海網] 對於中美近期在「南海軍演,有沒有可能擦槍走火?若爆發衝突,臺灣又處於什麼樣的角色?」。不少研究國際關係、區域研究學者認為,從中美互相關閉領事館,情勢若升溫,最可能在南海和臺海爆發衝突。
  • 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開放力度前所未有 條條措施感動人心——臺灣輿論和學者高度評價大陸31條惠臺措施  新華社臺北3月1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2月28日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
  •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2019年10月08日 08:33:00來源:臺海網 >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在臺灣島內持續引發熱議,不少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熱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跨海到祖國大陸實習創業就業,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 特稿:「傷薪」臺灣難留人才
    科技部今年準備送50名博士到美國矽谷學習前瞻產業的技術研發,未來每年也會選派100到200人至矽谷,要鏈結世界人才,希望把與新科技連結的機會帶回臺灣。許毓仁說,韓國一年送6000個設計和工程人才到外國學習,臺灣一年公費留學150個,太過保守,且做的題目還得與政府政策有關,例如新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