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引進祖國大陸高科技人才限制太多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十一日臺北消息:臺灣高科技業出走祖國大陸,已是擋不住的趨勢。儘管近日臺灣當局提出引進大陸科技人才的政策,但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十日指出,臺灣早已錯過引進大陸高科技人才的時機,此刻「為時已晚」,而且限制仍多,成效有限。
-
BBC:大陸惠臺政策引發臺灣「人才流失」擔憂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為打破臺灣當局一意孤行造成的兩岸交流僵局,大陸方面不斷出臺各種優惠政策,繞過臺灣當局吸引臺灣居民來大陸發展,赴大陸求學和工作的臺灣年輕人排起了長隊,「天然獨」神話面臨崩塌危機。BBC在8月13日報導了大陸惠臺政策的影響,所謂「天然獨」世代的臺灣年輕人紛紛來大陸就業,臺灣當局和一些偏綠學者擔憂大陸的優惠政策造成臺灣人才外流,但提出的「反制措施」卻是捉襟見肘,只會讓臺灣人受苦。
-
中央對臺灣有新定位!「十四五」是臺灣同胞們的新機遇,蔡英文當局...
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歷史階段,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總表現為螺旋式發展、波浪式前進。兩岸關係也不例外。
-
臺灣當局突改"高考"計分政策 學生赴大陸求學受阻
(原標題:臺灣當局突改「高考」計分政策,高中畢業生赴大陸求學受阻)
-
臺灣人才湧向大陸,蔡英文說這種話讓臺胞怒了…
正如當下的臺灣當局,與其玩「掩耳盜鈴」那套,不如多聽取民意,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可謂正道。之後,這位媽媽還在帖子的評論板塊與她的好友互動時透露出了這麼一個信息:今年來大陸高校面試的臺灣學生非常之多,以至於有臺灣家長感嘆說「去年是臺生選陸校、今年是陸校選臺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下的評論板塊中,有不少臺灣網友也紛紛表達了對民進黨當局的失望,以及對於臺灣人才流失的哀嘆。
-
大陸創業發展機遇好 臺灣人才圓夢機會多
其實,兩岸教育交流和人才交往,隨著大陸出臺越來越多的暖心便利舉措,讓臺灣各行各業的人才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所在,更讀懂了「發展與圓夢大陸要比臺灣好」。臺灣花蓮縣源城小學教師唐宇新感嘆,真心協助他們的不是臺灣當局,而是大陸。拴心留人環境好。
-
臺灣多位「立委」要求當局開放進口大陸書籍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六日電臺北消息:針對臺灣問窪堂書局有一批祖國大陸出版品欲進口臺灣而遭其海關扣留一事,臺灣多位「立委」要求當局解除「限制大陸書籍進口」的禁令,以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臺灣親民黨「立委」李慶華、龐建國、秦慧珠等今天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責問臺灣當局「禁止大陸學術書籍進入臺灣合理嗎」?
-
美媒:41萬臺灣人在大陸工作 臺當局對人才外流無奈
參考消息網今天(21日)報導,美媒稱,臺灣近年來人才外流,大陸已成為最大的目的地。國民黨「立委」認為,這個現象衝擊臺灣地區整體經濟發展。他稱:「這是我們的骨幹,未來人才的骨幹,這些骨幹都跑掉了,對未來產業的根基絕對有很大的影響。」他表示,臺當局似乎拿不出任何的對策,只是想「新南向」,但沒有看到偉大之處,新南向的地方薪資水平比臺灣低很多,沒人要去那裡。
-
臺灣竹科業者疾呼鬆綁大陸專業人才來臺工作政策
自交大畢業的陸生梁田,未選擇回大陸,而是留在臺灣繼續讀博士班。(中新社資料照片)華夏經緯網9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科技人才大量流往大陸,竹科廠商也曾想過挖大陸人才來臺,但因法規限制,大陸人來臺頂多只能待1個月,且要申請工作證和居留證,在臺當局政策未鬆綁的情況下,開放陸生就業及大陸專業人士來臺工作,是完全不可能。
-
臺灣高科技醫療搶灘大陸「十三五」健康產業商機
隨著人口老齡化、消費升級及醫改逐步推進,專家預計,未來大陸醫療健康行業產值有望突破10萬億人民幣,並引領新一輪經濟發展浪潮。 醫療及美容是臺灣地區的優勢產業之一,在大陸民眾中具有較高的認可度。近年來隨著兩岸政策開放及直航便利性,加上預防醫學觀念逐漸普及一般民眾,大陸民眾赴臺進行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
臺灣終於對大陸學生開放,島內輿論也表達了憂心
對於民進黨當局的錯誤做法,臺灣民眾已經感到十分不滿,8月24日,臺灣地區方面採取措施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學,該政策已宣布就引起了臺灣地區民眾的熱烈討論。臺灣地區終於對大陸學生開放民進黨當局從6月份開始開放政策允許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返回臺灣地區,可是卻一直不包含大陸學生,這引起了島內民眾的不滿,可是民進黨當局仍舊在一意孤行,8月5日再次開放仍舊沒有包括大陸學生,對於民進黨當局的錯誤做法,大陸方面已經做出了警告。
-
臺灣大學想到大陸招生
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一些大學校長建議臺灣當局儘快放開政策,招收大陸的學生以擴充學生來源,從而緩解島內高校「吃不飽」的危機。1987年,大陸高校正式招收第一名臺灣學生,開啟了兩岸交流的一扇新門。時至今日,求學大陸在島內形成一股新熱潮。雖然臺灣當局並不承認大陸學歷,但似乎絲毫不減大陸一流院校對臺灣學生的吸引力。許多臺灣的優秀學生來到內地高校學習,特別是就讀碩士、博士研究生者日益增多。
-
大陸人看臺灣:培育與留用人才值得思考
這起自殺事件雖為個案,但還是為臺當局的陸生政策敲響了警鐘。民意代表吳育升在質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時就表示,大陸學生在臺自殺身亡事件令人悲傷,現在臺灣當局尚未將在臺陸生納入健保,令社會質疑有關方面對大陸學生在臺安全照護和心理安撫的能力。 臺灣高校自2011年開始招收陸生。第一年1905人報名,去年則增為2629人,但實際報到人數都還不到招生名額的一半。
-
臺灣實質薪資停滯引關注 | 輿論籲當局檢討兩岸關係等政策
據臺當局統計機構今年初公布的統計顯示,2016年臺灣人均每月實質薪資為46422元新臺幣,不及2000年的水平;臺灣「中央研究院」近期公布的研究顯示,近15年來,臺灣實質GDP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幾乎停滯;臺灣1111人力銀行
-
大陸薪資高三倍,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
BoGednc儘管臺當局為留住人才作出了相應舉措,但成效甚微。更有不少臺工程師直言,「在中國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BoGednc在中國大陸掙三年的錢,相當於在臺灣掙十年的錢報導指出,一位2016年從聯華電子(UMC)跳槽到華東地區某晶片製造廠的37歲資深工程師湯米·黃表示,公司提供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條件是他要在公司工作5年以上,且工資較臺灣增加5成。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
【行業動態】臺大碩士大陸就業獲高薪 臺灣人才流失嚴重
對於當下臺灣年輕就業者面臨的低薪窘境,臺大學勞工系教授把原因歸在了」臺當局創新產業政策」上,並將之斥為「完全是大夢一場」。近年來臺灣人才流失嚴重,其中近六成都選擇趕赴大陸就業。曾經,在大陸就業是「在臺灣混不下去」的表現,如今則被視為「有本事」。臺大學教授:臺灣這一代的失落,臺當局「功不可沒」據「風傳媒」報導,臺灣著名私立綜合性大學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張家春肯定地表示,「臺灣這一代的失落,關鍵出在臺當局近年不斷吹捧的所謂創新產業政策,最後證明完全是大夢一場。
-
蔡英文當局急哭了:各國都對大陸表態認同一個中國,臺灣該咋辦?
蔡英文上臺之後,前後多個國家與臺灣「斷交」,在新加坡公開表示支持「一個中國」之前,奈及利亞也宣布「一個中國,反對『臺獨』」。蔡英文當局卻指責大陸壓縮臺灣發展空間。蔡英文當局不僅不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還推出「新南向」政策,以對抗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蔡英文稱,「新南向」政策與大陸的「一帶一路」完全不同。島內各界普遍認為,「新南向」無法與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抗衡。
-
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的一部分
打開APP 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的一部分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6 16:22:16 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夢想中的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曾在聯華電子等臺灣頂級晶片製造商工作的資深員工,這位工程師去年接受了中國大陸一家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現在華東地區一家晶圓加工廠負責一個小團隊。 這位工程師加入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的行列,他們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工作。
-
臺灣年輕人愛掙人民幣 勸當局不要背道而馳
自從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雖然沒有明說「臺獨」,但是所作所為都在大力推動「去中國化」。臺海關係急轉直下。在大陸崛起的歷史進程中,民進黨選擇與對岸對抗的政策讓不少的臺灣有識之士都深感憂慮。 臺灣《旺報》8日發表社評,專題討論了兩岸人心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