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的一部分

2020-12-25 電子發燒友

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的一部分

李倩 發表於 2018-09-06 16:22:16

北京時間9月4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工資大幅提升,一年8次免費回家,還有一套補貼很高的公寓。對一個臺灣晶片工程師來說,這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夢想中的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曾在聯華電子等臺灣頂級晶片製造商工作的資深員工,這位工程師去年接受了中國大陸一家政府支持的晶片製造商的工作,現在華東地區一家晶圓加工廠負責一個小團隊。

這位工程師加入了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的行列,他們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工作。

這位不願具名的工程師表示,他的大陸僱主向他提供了一套新的三居室公寓,有40%的折扣,條件是他在公司工作了5年以上,此外還提高了50%的工資。他拒絕透露確切的數字。

他表示:「大陸敢於燒錢,而臺灣公司的資源有限。」

從臺灣吸引高科技人才,已成為大陸積極發展晶片行業,以減少對海外公司依賴的努力的一部分。

招聘人員和業內人士稱,2014年開始的這一努力,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的升級而加劇,暴露出中國對外國製造晶片的過度依賴。

2017年,中國進口了價值2600億美元的半導體,超過了原油進口。根據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去年國產晶片佔國內需求的比例還不到20%。

今年迄今為止,已有300多位臺灣的高級工程師跳槽至大陸的晶片公司。據臺灣獵頭機構智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估計,自2014年北京設立規模達220億美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來,已有大約1300位臺灣工程師跳槽至大陸企業。

今年8月,中國兩家國有機構表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集成電路行業約有40萬名專業人士在工作,遠遠低於2020年前估計需要的72萬名員工。

招聘人員表示,儘管中國大陸也在吸引韓國和日本的工程師來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但由於有共同的語言和文化,大陸企業顯然對於臺灣工程師更具吸引力。

智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經理林玉勳(音譯)表示,臺灣的工程師們被中芯國際等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提供的高薪、津貼和更高級別的職位所吸引,「他們當中很多人說:『我在中國大陸三年掙到的錢相當於我在臺灣幹10年。我可以早點退休。」

臺灣集成晶片設計公司聯詠科技的副董事長兼總裁史蒂夫-王表示,過去兩年該公司有一小部分員工跳槽至大陸,並承認臺灣公司的待遇很難與大陸競爭對手相媲美。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大陸薪資高三倍,臺灣晶片人才大舉赴陸
    而根據中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同一年國產晶片佔國內需求的比例還不到20%,暴露出中國大陸對外國製造晶片的過度依賴。BoGednc而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使中國大陸更加重視本土半導體發展,今年稍早曾有報告指出,中國希望國產晶片在2025年佔到國內需求的40%,儘管大陸在低端晶片生產領域突飛猛進,但2年後半導體人才缺口將達40萬,且極度缺乏資深工程師。
  • 臺灣引進祖國大陸高科技人才限制太多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十一日臺北消息:臺灣高科技業出走祖國大陸,已是擋不住的趨勢。儘管近日臺灣當局提出引進大陸科技人才的政策,但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十日指出,臺灣早已錯過引進大陸高科技人才的時機,此刻「為時已晚」,而且限制仍多,成效有限。
  • 臺灣晶片往事和大陸的「晶片之痛」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臺灣就專門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歷經40年發展,臺灣已成為全球晶片產業公認的行業領跑者,建立了近乎無可撼動的地位。從產業鏈上、中、下遊來劃分的話,晶片產業粗略可分為設計、製造、封裝及測試四大過程。令人驚豔的是,在僅有3.6萬平方公裡的臺灣,竟然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晶片產業鏈,而且每個環節精彩紛呈。
  • 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五)——大陸為臺灣高科技人才提供新天地
    今天就這一話題,我們演播室邀請到的是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的徐昆明教授,歡迎您,徐教授,這位是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範存仁教授,歡迎範教授的光臨。  臺灣當局有限制地開放8英寸晶片赴大陸投資不久,就出臺了對島內高科技人才進行管制的措施。它規定,島內的所有企業都要將聘用的高科技人員向主管機關申報,高科技人員如果要到大陸地區任職,必須提前兩個月,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
  • 中國臺灣晶片人才內地淘金:3年能賺在臺灣10年工資
    曾在聯電(UMC)等一流晶片製造商工作多年的一位工程師,去年接受招聘來到中國大陸一家晶片製造商,現在中國東部一家晶圓廠管理著一個小團隊。越來越多的臺灣資深專業人士來到中國大陸,參與到中國大陸蓬勃發展的半導體行業之中,而這位工程師只是其中一員。
  • 臺晶片人才湧向大陸:不再回島,3年薪資等於臺灣8年
    「在大陸,發展空間更大,可期待的東西也多得多。但在臺灣,市場一直被大公司佔據,因此發展平臺可能相對較小。」但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這一趨勢在過去幾年變得更加明顯。為減少對外國企業的依賴,大陸方面的舉措之一就是加緊吸引像陳這樣的技術人才,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半導體為智慧型手機、軍用衛星等產品提供動力。報導稱,大陸在晶片生產方面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是與臺灣企業合作的結果,後者是該行業的領導者之一。
  • 大陸3年=臺灣10年?薪資待遇令大批臺灣工程師登「陸」
    走在世界前列的臺灣地區晶片行業,由於兩地的語言和文化相同,成為中國以高薪和其他福利延攬的高科技人才的首選。
  • 大陸晶片人才稀缺?外媒:大陸兩廠挖走超過100名臺積電資深員工
    此次,大陸半導體企業從臺積電挖走資深員工也是為了儘快彌補人才流失的現狀。2.國產晶片在技術領域仍待進步引進人才是大陸半導體企業發展國產晶片的第一步。國產晶片的發展不僅只靠引進的人才就能快速解決,目前國產晶片的技術與最新技術相比仍有較大的距離。
  • 外媒:近3000名臺灣晶片人才「投奔」大陸 工資高出兩三倍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5日 消息:目前,我國與美國在科技領域發展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大陸地區正通過提供豐厚的薪酬吸引了數千名臺灣晶片人才到中國大陸工作。
  • 大陸加強晶片人才引進,臺積電回應人才外流
    泉芯和弘芯分別成立於2017年和2019年,中國大陸晶片產業正處於繁榮發展中,這兩家公司只是其中的部分縮影。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預測,在2020和2021年,中國會是全球在建晶片廠和待建晶片廠最多的一個國家,同時在晶片製造設備上的支出也會是第一名。
  • 晶片巨頭臺積電在中國臺灣發展壯大,而非在中國大陸,為什麼?
    目前,臺積電已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年收入超過300億美元。臺積電堅持要「根留臺灣」,臺積電的總部位於中國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主要的廠房也在臺灣地區。臺積電首創的晶圓代工模式,不僅改變和推動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還影響和推動了與半導體相關的產業發展。或許,有人就要發出這樣的疑問了,為什麼中國臺灣地區能出現像臺積電這樣的晶片企業,而中國大陸地區卻沒有?
  • 為什麼臺灣的電子工業、晶片產業比大陸強這麼多?
    眾所周知,臺灣省雖然小,但在晶片領域卻有很多巨頭,比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60%左右的晶片代工訂單,還有像聯發科,臺聯電,南亞科技、日月光等大大小小的晶片企業。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測等幾個關鍵環節,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甚至有些項目是世界領先的,比大陸強很多。其實不只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工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富士康,華碩、HTC、宏基等企業也是大名鼎鼎,於是很多網友都有疑問,同是一個國家,為何臺灣和大陸的區別這麼大?
  • 【行業動態】臺大碩士大陸就業獲高薪 臺灣人才流失嚴重
    一名臺大碩士大陸就業獲高薪還講述了自己的職場經歷,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值得兩岸吃驚的大新聞,因為臺灣人北上前往內陸就職,早已成為一個大趨勢。不知從何時起,北京街頭的咖啡廳裡開始聽到有臺灣口音在討論設計文案,銀行大堂裡開始出現臺灣正妹為客戶服務,新一代的臺灣年輕人正以一種全新姿態融入大陸——北上工作。
  • 國際存儲晶片市場超級景氣將結束 人才引進是捷徑
    我國存儲晶片行業的動向不只影響著整個國際半導體市場,也成為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存儲晶片壟斷企業營業利潤和股價的最大變數,一直以來在這一領域保持領先的韓國企業感受到了真切的威脅。近日韓國媒體《韓國經濟新聞》以「快馬加鞭的中國半導體崛起」報導了中國存儲晶片產業的快速發展。
  • 臺灣人才湧向大陸,蔡英文說這種話讓臺胞怒了…
    無獨有偶,據年初的一份香港城市大學對臺港兩地大學生開展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臺灣大學生中有近四成六的人表示願到大陸發展。調查分析稱,臺灣雖然稅收和物價低,但月薪也相對較低,故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考慮到別處發展。的確,近些年來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不少臺灣同胞會選擇到大陸求學或工作。
  • 大陸創業發展機遇好 臺灣人才圓夢機會多
    其實,兩岸教育交流和人才交往,隨著大陸出臺越來越多的暖心便利舉措,讓臺灣各行各業的人才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所在,更讀懂了「發展與圓夢大陸要比臺灣好」。臺灣花蓮縣源城小學教師唐宇新感嘆,真心協助他們的不是臺灣當局,而是大陸。拴心留人環境好。
  • 臺灣半導體行業不給中國大陸開放:必血本無歸
    為了讓本土晶片業有更大的發展,紫光最近表現相當激進,當然這個行業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本周,紫光再次拿出6億美元,成為臺灣力成科技的最大股東。隨後該公司董事長趙偉國表示,官方應該向臺灣施壓開放晶片產業,否則應禁止即使臺灣品牌又在臺灣製造的晶片及產品在大陸銷售。
  • 祖國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強力依託
    從兩岸貿易看,據臺有關部門統計,2020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下同)出口1514.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6%,佔臺灣出口總額43.9%,創兩岸經濟交流恢復以來新高;自大陸進口64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8%,佔臺灣進口總額22.6%,亦為歷史高水平。大陸持續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及進口來源地,且所佔份額不斷提升。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 文旅部: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
    滿宏衛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將發展文化產業納入到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文化產業也迎來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我們願意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文化產業發展的機遇,歡迎臺灣同胞參與大陸文創園區的建設和運營。目前,大陸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大力推進,為臺灣同胞參與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