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臺灣省雖然小,但在晶片領域卻有很多巨頭,比如臺積電壟斷了全球60%左右的晶片代工訂單,還有像聯發科,臺聯電,南亞科技、日月光等大大小小的晶片企業。
從晶片設計到製造再到封測等幾個關鍵環節,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甚至有些項目是世界領先的,比大陸強很多。
其實不只是晶片領域,臺灣的電子工業也是比較發達的,比如富士康,華碩、HTC、宏基等企業也是大名鼎鼎,於是很多網友都有疑問,同是一個國家,為何臺灣和大陸的區別這麼大?
首先是因為臺灣比較小,資源自然比較匱乏,所以必須發展外向型經濟,向國際上擴展,才能夠獲得較好的發展,所以當地政府一開始就扶植一些外向型企業。
再加上六、七十年代,國際分工變化,臺灣抓住了機遇,通過推行出口戰略,重點發展通訊、信息、消費電子、半導體、精密機械與自動化等高新技術領域,政府又支持,所以獲得了較好的機會。
而在這個時候,國內正過著苦日子,還有那10年,大家的關注點更多還是解決溫飽問題,沒有資金和實力去搞太多的高科技。
還有更重要的因素是,大陸一直受到技術、人才、設備的封鎖,而臺灣卻受到了歐美的扶植,不僅沒有封鎖,還可以派人去歐美學習,歐美還會派人才來指導,提供資金、設備等資助,自然發展起來更容易了。
當然,現在看來,雖然臺灣在電子工業,晶片領域比大陸強,但大陸追趕的腳步並不慢,同時隨著像臺積電、富士康等大廠不斷的在大陸投資建廠,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
並且相信有一天,如果大陸能夠整合好臺灣的這些晶片、電子工業技術,那麼領先世界也是沒什麼問題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