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中小學生閱讀』關注吧
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閱讀。
現在大家對生活的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關於吃;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所以大家對飲食有了更高的認識。其實,許多的食品都是由人工合成的食品,並不是直接由動植物加工而成的,其中有六種最常見的食物,大家都很愛吃!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我們愛吃的那些「肉」,到底是什麼?
合成肉又叫重組肉,是用碎肉和食品添加劑(明膠、卡拉膠)加工而成的整塊肉。
食用膠的作用主要是用來重塑食物的,也就是把零散的肉凝結在一起,使之成為整塊。
卡拉膠是一種安全的食品添加劑,被廣泛用作食品乳化劑、穩定劑和增稠劑。只要使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就是安全無害的,大家不必擔心。
市面上的牛排根據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原切牛排」和「重組牛排」。重組牛排是把碎肉合成一起來壓製成牛排,過程中加了添加劑,比如包裝有「穀氨醯胺轉氨酶(TG酶),大豆分離蛋白,食用膠、卡拉膠」等字都是合成牛排。碎肉並不等於劣質肉,藉助肉類重組技術加工而成的重組肉也不等於劣質肉製品。重組牛排與原切牛排只是基於加工方式進行的分類,重組牛排並非「不安全」的代名詞。
合成牛排裡面的添加劑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傷害,但對於腸道敏感人群和兒童來說,食用添加了卡拉膠的食品至少會提高炎症性腸病的風險。況且,合成牛排大都是經過解凍、處理、再冷凍的,這過程中自然也加大了細菌和汙染的風險。
雖然食用膠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大的危害,但是安全衛生方面的風險不可避免。而避免這種風險的最好方法,就是購買正宗原切牛排,雖然價格貴但是值得買。
小編曾經認為,蟹棒就是蟹肉做的,雖然說不會整塊是蟹肉,但應該會有一些蟹肉的成分吧?但其實,它和螃蟹一點兒關係也沒有,而是冷凍魚糜的「仿生食品」。就像龍蝦丸沒有龍蝦一樣,蟹柳也沒有蟹。(魚豆腐好歹是魚糜做的,算是有「魚」吧)
蟹棒成分基本是:魚糜、水、大豆蛋白、澱粉、食品添加劑。個別的成分中還有雞肉和豬肉,螃蟹肉是根本沒有出現在配料表上的。冷凍魚糜進過急速解凍之後再次冷凍,口感就會偏向蟹肉的肉質。然後再用機器做成蟹肉的棒狀外形,最後在外面塗上食用色素,加入蟹香風味的香精。就成了我們所吃的蟹柳。
並且,根據魚糜品質的好壞、澱粉的多少及蟹提取物的品質決定價格的高低。
小孩最愛吃的雞柳也是一種人工合成肉製品,在學校附近的油炸小攤上它是最火的一種食材。煎餅裡加一塊雞柳、手抓餅裡加一塊雞排、烤冷麵裡再加一份……部分商家銷售的雞排是採用人工合成的,即將雞身上肉質較差的部分剔除下來,混合一些雞胸肉,一起剁成肉泥。最後再添加澱粉增加肉泥黏性,攪拌成形後加入一些調味料,製成肉餅,下鍋炸制後即形成了雞排。
食品添加劑還加了不少,吃著也沒有多少肉的味道,軟軟的,一點肉的嚼勁都沒有。這種肉還是讓孩子少吃為妙吧!
肥牛卷、羊肉片也是不少人的最愛,吃火鍋、麻辣燙必點!
肉卷在火鍋店最常見。除去一些價格極高品質優良的火鍋店,菜單價格低於市場肉價的肉卷基本都是合成肉,就是利用一些碎肉和一些粘合劑組成的。口感吃起來和羊牛肉差不多,但是裡面的營養價值卻很低。辨別的方法很簡單,假肉卷容易散、紋路少、軟黏、脂肪和精肉之間界限分明,就是合成肉卷。
而且部分火鍋店裡的肉卷吃起來沒有什麼羊羶味,並不是因為廚師處理的好,而是因為使用的是人工合成的羊肉卷,正宗的羊肉卷還是有一點羶味的。
火腿腸這種東西,不管孩子和大人都很難拒絕,真的很美味!但是市面上賣2元一根的烤腸,基本都是大量的邊角碎肉和澱粉製作而成。為了追求口感,食品添加劑更是沒少放,不僅吃著沒有肉的味道,口感還鹹鹹的。
所以,想吃烤腸還是選擇正規的大品牌,基本上衛生還是可以保證的。還要多看配料表,看看澱粉的含量以及肉類的含量,別再傻傻的亂買。喜歡吃培根的人很多,比如在吃煎餅的時候,會讓老闆加一根培根。小編去吃自助的時候,也會在炭火上烤培根,或者來點金針菇培根卷。而培根在市面上的價格也不便宜,不少人在猜想,這原材料應該也很貴吧。培根是用豬肉醃製而成的,但如今的市場上,有很多的培根都是豬肉製作的,但是也有不少的廉價培根是雞肉還有鴨肉製作而成。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說培根不好吃,這是因為培根的選材不一樣。大家在購買培根的時候,最好能夠看下外面的包裝,看看所用的材料是什麼的,再買也不遲哦。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溫馨提示:星標本公眾號;每次閱讀後,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這樣就能第一時間收到每天推送的新內容啦~
歡迎關注
為孩子選書,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