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現在吃這一方面是越來越追求品質。除了追求食物的安全和品質,也開始追求食物的多樣性。
之前大家的餐桌主要是以中式美食為主,現在西式美食、日式美食、泰式美食等紛紛成為了普通家庭的常客。
什麼牛排、蟹棒、培根、雞排等各種孩子喜歡吃的美食也變得隨處可見。
不過就像是老婆餅裡沒有老婆、夫妻肺片沒有夫妻一樣,這些半成品的食物,也未必就是用名字的原材料做成的。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這5種餐桌上常見的人工「合成肉」吧,有的沒有那麼健康,一定要少買給孩子吃。
蘑菇醬之前一直偏愛蟹棒這種食物,不管是蒜蓉蟹棒、蟹棒沙拉,還是麻辣燙火鍋汆個蟹棒,蘑菇醬都很喜歡吃。
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蟹棒跟螃蟹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蟹棒的基本成分主要有:魚糜、大豆蛋白、澱粉和食品添加劑。
蟹棒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魚糜是在冷凍後再解凍,然後加入大豆蛋白、澱粉、蟹味香精、食用色素,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後製成。
購買建議:
雖說正規廠家的蟹棒的製作過程一定是符合食品安全的,但蟹棒到底是用的什麼魚糜、魚糜的比例是多少,我們沒有辦法弄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蟹棒一定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越高,魚糜的含量越高。
蟹棒少吃為妙,若是一定要吃,那麼不要購買沒有生產廠家和正規包裝的散裝蟹棒。
細心的小夥伴都發現了,超市的牛排價格相差很大,有的十幾塊錢一塊,有的卻好幾百一塊。
這是因為它們的種類不同,便宜的牛排大多數都是重組牛排,而貴的牛排基本上是原切牛排。
原切牛排很簡單,就是從牛肉上直接割下來一塊肉。而重組牛排則是用碎牛肉和食品添加劑(果膠、卡拉膠)製成的牛排。
如何判斷牛排是否為重組牛排?
若牛排的配料表中寫有大豆分離蛋白,食用膠、卡拉膠、穀氨醯胺轉氨酶(TG酶)等,說明牛排是合成牛排。
購買建議:
雖然說重組牛排中的食品添加劑是符合安全標準的,不會對人體造成直接的傷害。但是對於腸胃虛弱的兒童來說,攝入太多的食品添加劑會造成一定的腸胃負擔,而且重組牛排的營養和口感也要比原切牛排差很多,若是孩子吃,還是儘量購買原切牛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雞柳這種食物流行起來,並且迅速搶佔市場,變成街頭巷尾大家都喜歡的食物。
但是雞柳的原材料也並不是正宗的雞肉製作而成的。雞柳通常是用雞肉(有的廠家為雞胸肉,有的廠家是其他部位的肉)剁成肉泥後加入澱粉和調味料製成的。
購買建議:
雞柳的食品添加劑也不少,而且雞柳中還含有大量的鹽和調味料,吃太多的雞柳會攝入過多的鈉,對我們的身體也有一定的損害。
雞柳不要多吃。在購買雞柳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中雞肉的含量,含量越高品質越好,越值得購買。
另外市面上的雞米花、雞排等食品,跟雞柳是差不多的製作流程,買的時候一定記得看看配料表。
天氣開始變冷,火鍋的季節馬上就要到了。吃火鍋當然少不了牛肉卷、羊肉卷,但是如今市面上很多的牛肉卷、羊肉卷,都是人工製成的。
這些羊肉卷、牛肉卷大部分是用鴨肉加入卡拉膠製成的,吃起來沒有營養味道也差很多遠。
購買建議:
外出吃火鍋,注意辨別真假牛肉卷羊肉卷:容易散、紋路少、脂肪和肉之間界限分明的,就是假的肉卷。
不要買那種包裝簡單的牛羊肉卷,基本也是假的。
培根在早餐界,是很受歡迎的一種食物。早上煎個培根配上麵包,又好吃又營養,但是培根跟牛排一樣,也有「重組」這一說。
購買建議:
買時先看價格,10元以下的培根基本不用考慮;再看配料表,有卡拉膠的培根不要購買。
另外即使是真的培根,也是用五花肉加鹽醃製、風乾、煙燻等工藝製作,含鹽量極高,再喜歡吃,一個星期吃一次也就夠了,不建議多吃。
市面上除了以上5種常見的合成肉,其實還有其他很多的合成肉,如香腸等;雖說它們的製作是嚴格按照標準來進行的,但是添加了太多食品添加劑的食物,長年累月的食用,還是會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我們在購買食物的時候,尤其是給孩子吃的食物的時候,一定要看一下配料表,配料表越複雜,添加成分可能越多,孩子還是少吃一些比較好。
以上就是蘑菇醬關於《這5種常見肉要少買,是「人工合成肉」,再便宜也要少給孩子吃》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
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如果大家有其他的問題或者更好的方法,歡迎評論區交流,在此感謝大家的閱讀、評論、轉發和點讚。
我是蘑菇醬小食光,關注我,我們一起吃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