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可控的影響,眾多企業已經徘徊在生死線邊緣,虧損少則數十萬,多則上億。一片哀鳴中,洛客(LKKER)實現逆勢揚帆,成績亮眼。
近日,央視播出《雲計算 大數據 機器人 新技術助力復工復產》專題節目,洛客(LKKER)模式獲點讚。新聞中提到,洛客(LKKER)3月10日的單日業績超過2019年全年。
「迅猛增長的訂單是源於突然爆發的疫情嗎?不止如此,更重要的是,我們整整做了6年的數位化改革。」洛客共享設計平臺創始人、洛可可創新設計集團董事長賈偉表示。
2004年,賈偉創建了洛可可設計公司,帶領團隊從奧運地鐵閘機設計到天宮號系統界面結構設計,再到風靡一時的55度杯設計,包攬了國內外眾多頂級設計金獎。
時代的發展瞬息萬變,網際網路技術更是日新月異。「網際網路+」時代下,所有行業都在和大數據發生化合反應,如果大數據和設計結合會怎麼樣?2014年,賈偉開始思考組建洛客(LKKER),通過共享設計平臺連結更多的設計師,賦能設計師成為想像力經濟的創造者。
2016年8月,洛客(LKKER)一上線,就有1000多名設計師入駐,4個月後就漲到3000多名,很快就突破了10000名。「在2017年,洛客(LKKER)一年創造的產品數量就超過了洛可可的總和,這就是網際網路的價值,共享經濟的力量。」賈偉說。
一路高歌猛進之時,2018年7月的一場大火將一切打回原點。洛可可整棟大樓被大火燒空,而火還只是第一個檻,火災後的經濟賠償等連鎖反應接踵而至。
「大火燒沒了夢的框架,但沒有將夢想燒死,只是燒掉了我們的傲慢和無知。」賈偉說。正所謂不破不立,也正是這場大火讓洛可可和洛客(LKKER)有了重新調整的機會——積極擁抱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
設計師的全面數字標籤化,就是一次成功的數位化實踐。全面上雲之後,洛客共享設計平臺的任何一位設計師都可能有上百個數位化標籤,這些標籤非常細顆粒度地標記了每位設計師的專長和經驗。通過數位化標籤可以更加合理地調配設計師資源。
例如,一個無人飛機的設計項目,找到了成都的設計團隊承接。事實上可能位於深圳的5名專門搞無人飛機的設計師才是最佳選擇,成都的設計師甚至可能沒有相關經驗。過去平臺無法掌握這些信息,只能讓成都的設計師重走一遍彎路。如今則可以迅速找到最合適的設計師進入項目,指數倍提升效率。
完成數位化改造後,洛客(LKKER)的人效提升了2.5倍,項目平均交付周期縮短至1個多月,提升了300%。除此之外,洛客(LKKER)還構建了一系列面向企業的專屬數位化設計中心,如譚木匠創新設計中心,景德鎮文創設計中心,凱叔講故事設計中心等。
如今,洛客(LKKER)擁有超過40000名平臺設計師。誰都知道,設計工作是慢功夫出細活。疫情當前,如果僅僅是線上業務量的大幅增長,或許並不能完全當得起「逆勢爆發」四個字。只有出現設計效率革命,才是實質性的變更。
今年2月2日,洛客雲智能設計正式發布。憑藉這一人工智慧輔助設計平臺,可以實現10秒鐘設計100款專屬LOGO,價格僅需9.9元,平均每個LOGO設計費只要1分錢。
從洛可可的專業化,到洛客(LKKER)的平臺化,再到洛客雲智能設計的智能化,永不停步的自我革新,正是疫情下「逆勢爆發」的答案。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