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這家飯店危中尋機逆勢而上

2020-12-20 北京海澱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整個餐飲業按下了「暫停鍵」,隨著全國疫情形勢緩解,各地餐飲企業正有序復工營業,堂食也逐步放開、恢復,餐飲業正在慢慢復甦。據海澱區商務局數據顯示,海澱區規模以上餐飲業440家,目前完全復工(包括提供堂食、外賣)的有203家,規模以上餐飲企業整體復工率約54.77%,復崗率72.83%。

疫情給部分餐飲企業帶來不小衝擊,但在海澱區,有這麼一家飯店,在大型宴會和團餐都沒有恢復的情況下,卻在恢復營業1個月後,全部包間客滿。疫情期間不僅沒減員、沒降薪,恢復營業後還正「招兵買馬」,全員普遍漲薪。這就是御仙都·中國皇家菜博物館。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在疫情影響下逆勢上揚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恢復營業一個月 每天用餐超400人

5月21日下午5點多,儘管剛剛下過一場雷陣雨,海澱西四環路四季青橋邊的御仙都·中國皇家菜博物館門前,已經車來車往,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客人結伴而來。工作人員介紹,每天中午和晚上,在一樓大廳,都會舉辦飯店特色項目——中華一品宴。而在當晚的宴會現場,記者看到,整個大廳座無虛席。工作人員說,這個大廳以往可容納200多人,現在由於疫情原因,已改成120人上限。

中華一品宴大廳總經理朱豔芳告訴記者,剛開始恢復營業時,每天大廳只有幾位客人,最近大廳客人越來越多了。

北京凱瑞御仙都餐飲集團董事長行秀娟說,飯店從4月18日恢復營業,當時只有十幾個客人光顧,現在每天的客人平均增長到400多人。就在5月20日當天,樓上所有包間全部客滿。在行秀娟看來,疫情之前,飯店每天平均能接待2000多人,當時團餐、宴會佔了相當大比例,現在在團餐、宴會還未恢復的情況下,每天接待散客400多人,形勢已經非常樂觀。

為了打破疫情帶來的僵局,集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在中華一品宴這個特色項目上,他們首先就將價位降到了198元/人。「我們飯店方面自行補貼,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更多散客。」在疫情防控方面,飯店恢復營業當天,就在門口安裝了集測溫、消毒、掃碼於一體的智能防疫車,供食客進入餐廳前進行全方位消毒。為了確保疫情期間飲食安全,飯店特意將直徑1.2米、1.8米的桌子淘汰,換成2.2米的大桌,以確保食客落座間距達1米以上,並且每座實行「雙筷雙勺」分餐制。同時,飯店承諾,所有援鄂醫護人員,全年免費就餐。

擴招人手 全體漲薪 疫情下逆勢而上

行秀娟介紹,飯店共有400多位員工。到4月28日,所有員工已全員上崗。儘管不營業的這幾個月,他們承受著房租、人力成本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沒有解僱一個員工。相反,恢復營業後,全體員工普遍漲薪。除了給員工漲薪,飯店還積極「擴招」,從5月6日到5月20日,共有48個新員工正式上崗。「今年計劃招70人。」

為何要在疫情之下逆勢而上?作為飯店創始人,御仙都皇家菜博物館館長行紅智介紹,2013年飯店成立,2019年,飯店營業額已達1.3億元,與2015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番。他預計今年6月份能追平去年同期收入。之所以能有如此樂觀的預估,行紅智介紹,主要是飯店方在疫情後做了大量調整。一方面,調整菜品,如今80%以上菜品都進行了改良或創新。所有菜品食材升級,本著「傳統不守舊,創新不忘本」原則,從食養角度出發,即使一份普通的素菜,也會選用上好的雞湯熬製。行紅智判斷,疫情過後,人們會更看重健康養生,對食材選擇、菜單搭配、餐桌禮儀等提出新要求,這正是餐飲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飯店裡建起博物館 引來各地學習團

不熟悉御仙都·中國皇家菜博物館的人會好奇,這到底是一家博物館還是一家飯店?進入御仙都·中國皇家菜博物館後,古香古色的風格讓人一下子就有了「進宮」的感覺,而在高大的大廳右側,是莊重古樸的中國皇家博物館。館中採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展出了上至夏商周、下至元明清的皇家特色美食,一盤盤惟妙惟肖的仿真菜餚,演繹出一部皇家美食進化史。

行紅智介紹,為向世人展現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風採魅力,該博物館開創中國民營企業自辦餐飲類博物館之先河,以「博物館在飯店中,飯店在博物館中」的設計理念,將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相融合,具備能看、能吃、能學、能玩四大功能,把過去純粹吃喝的餐館,演變成為傳播文化、培育新風、崇尚文明的場所。目前博物館已是國家AAA級景區,全國各地許多旅遊團,包括很多外地餐飲業會專程跑來參觀、學習。

博物館旁邊就是宴會大廳。2016年,飯店創新研發出主題美食體驗劇,食客們可一邊觀看歌舞表演,一邊等著宮廷佳餚魚貫上桌。5月21日傍晚,在中華一品宴大廳,一聲「開宴」之後,身著清宮服飾的演員上臺,結合著眼下「公筷公勺」分餐制內容宣傳,通過追憶秦韻、追尋漢筵、夢回明宴等章回,演出了一幕為皇太后賀歲的「壽宴」。當晚參加中華一品宴的食客張乃今是一位抖音美食博主。她告訴記者,一年時間她體驗過北京三四百家餐飲店,像這種集味覺、視覺、文化於一身的飲食節目還比較少見。

作為「清末御膳技藝」第四代傳人,20年來帶團隊進京創業的山西人行紅智說,他學做「皇家菜」,傳承與保護「御膳製作技藝」,為的是把『皇家菜』從祭壇上端下來,回歸現實,造福百姓,進一步活躍京城文化餐飲、文化旅遊市場。 (任淑雲)

相關焦點

  • 福州「臺農二代」疫情下危中尋機:試水直播 深挖文旅項目
    農場總經理「臺農二代」林君盈,在疫情下危中尋機,積極利用線上平臺,試水直播「帶貨」,產品營銷做得風生水起。她表示,未來還將深挖文旅項目,將第三產業做透做深。 贈送書籍 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攝 在座談交流中,福建省臺港澳辦副主任鍾志剛詳細了解了雪峰農場的發展歷程、疫情期間受到的影響、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 疫情下,這家航司何以逆勢招聘?
    近日,華龍航空的官方微信,推送了這樣一條招聘信息,宣布在疫情期間啟動多個崗位的招聘,涉及飛行員(機長、副駕駛), 空中管家,客戶經理,IT工程師兼行政助理,人力資源助理,飛機維修工程師等多個崗位,工作地點更是包括北京,香港,長沙,鄭州等多個城市。
  • 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
    上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業內論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危中尋機成「破題」關鍵中新網杭州4月17日電(記者 郭其鈺)春江水暖,資本先知。在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的態勢下,資本市場也迎來「大考」時刻。
  • 疫情下辛巴威藍莓種植業逆勢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修莉):辛巴威自3月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經濟活動受到嚴重衝擊。不過,辛巴威新近發展起來的 藍莓種植業卻在疫情下逆勢發展,獲利頗豐。(疫情期間)歐洲本土(藍莓)生產短缺,正是辛巴威填補歐洲和中東市場漿果需求的時刻。」辛巴威陽光充足,土壤肥沃,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曾經被稱為「南部非洲的麵包籃子」。近年來,辛巴威政府致力於恢復並擴大農業生產,在今年諸多產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難以為繼時,辛巴威的藍莓種植業卻在疫情下逆勢發展,獲利頗豐。
  • 疫情之下這家澄海獅頭鵝為何能逆勢擴張?
    下午二點,我來到了位於廣州白雲區黃邊北路雲山詩意商業街的十七+滷鵝,聽老闆堅哥和池生講他們如何在疫情中逆勢擴張,連開兩家分店、籌備第四第五家分店的故事。我一坐下,就非常好奇,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池生說,也經常有客人或朋友問這個問題,你們是不是開了17家分店?
  • 逆勢增長!茶山這家文創企業靠的是什麼……
    逆勢增長!↓↓↓「它的兒歌非常好聽,適合月齡段比較大的寶寶,剛好他們這個時候開始對聲音有所好奇,所以說買這種有聲音的布書回家,你就可以省下很多事了,爸爸媽媽們不用每天想著要怎麼講故事去哄寶寶。」這是祖利(廣東)幼兒用品有限公司在「雙十一」之後舉行的「返場活動」直播,而就在這場直播的前6個小時也就是凌晨4點,企業才剛剛忙完「雙十一」的近十萬個快遞的包裝。
  • 疫情下經濟大衰退,這家奧地利公司卻逆勢而上,老闆分紅3億歐元!
    迪特裡希·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圖源:APA/Erwin Scheriau 疫情籠罩期下的奧地利經濟每況愈下,
  • 西港特區:疫情之下,逆勢而上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暴發、蔓延的巨大風險和世界經濟複雜多變的嚴峻挑戰,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不僅實現了區內人員新冠肺炎零感染,且取得了區內企業產銷逆勢大增長的驕人業績。
  • 廣東:打好政策「組合拳」 為外貿企業危中尋機
    廣東:打好政策「組合拳」 為外貿企業危中尋機金羊網  作者:陳澤雲、戴曼曼  2020-06-08 重壓之下,廣東多地、多部門打好政策「組合拳」,政企合力積極調整,穩產能、拓渠道、搶通道、保供應鏈,助力外貿企業危中尋機。...
  • 別人都在疫情寒冬中關店收縮,鄭州這家豬肚雞逆勢又開一家新店
    這樣的整體大勢之下,卻有一個品牌繼籤下洛陽新店外,4月2日又開出一家新店。這樣逆風而行,為什麼?1一家新店逆勢開業豬肚雞品類率先跑步進春天?尤其是在很多同行紛紛斷臂求生的前提下,這也給了頂著壓力開業的柴世餘和好彩團隊以巨大鼓舞。作為好彩鄭州第9家店暨品牌的第14家店,好彩豬肚雞瀚海海尚店繼承了前11家店聚焦「優選上等食材」與「慢火熬製高湯」的精髓,但在設計風格和視覺美學上,更突顯了港式風格,還放大了經歷疫情後人們更喜歡的明廚亮灶。
  • 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
  • 後疫情時代 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
    新華社北京9月6日電 題:後疫情時代,國際教育服務如何危中尋機?——2020服貿會教育板塊觀察新華社記者趙琬微、高敬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全球教育的日常秩序。學校如何應對疫情?在應對挑戰之餘,國際教育服務還存在哪些新機遇?
  • 訂單源源不斷 客戶排隊催貨——江西這些企業逆勢增長的「門道」
    訂單源源不斷 客戶排隊催貨——江西這些企業逆勢增長的「門道」 2020-10-10 23:13:09   來源:新華網
  • 疫情下,這些大陸臺企海外銷售逆勢增長
    新華社上海8月7日電(記者潘清)海外疫情蔓延,對全球消費市場形成衝擊。疫情嚴密防控下,一些大陸臺企不僅有序復產復工,海外銷售也實現逆勢增長。受疫情影響,海外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的需求猛增。擁有多項國際權威認證的旺旺產品因此受到青睞。疫情下,還有許多大陸臺企像旺旺集團一樣,迎來海外訂單或銷售的逆勢增長。作為筆記本電腦、雲端伺服器等產品領域的知名製造商,廣達上海製造城2019年產值高達1250億元人民幣。
  • 災難巨製《震墟》籌拍,這家公司憑啥逆勢崛起?
    今年初始,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了各行各業,影視行業更是遭受到致命的打擊。儘管目前全國疫情大為好轉,但受到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緩解。凡事也有例外,這家公司不但沒受影響,反而高歌猛進,它就是北京聖雄光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危中尋機過時不候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危中尋機過時不候&nbsp&nbsp&nbsp&nbsp讀者雜誌社在疫情期間宣布,面向全社會首次免費開放優質內容產品,一方面以閱讀之美緩解人們因疫情帶來的焦慮,另一方面也是對數字經濟的戰略性布局。
  • 疫情下逆勢突圍,華人小夥成億萬富翁!直播帶貨進入法國!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的日子並不好過。有商家經營受限,有人收入受到影響,有留學生被迫暫停學業……但也有人將疫情轉化成機遇,實現逆勢突圍。  華人小夥逆勢突圍成億萬富翁  近日,根據媒體報導,3位美國華人小夥,便是這樣的「黑馬」!
  • 後疫情時代背景下,看徐記海鮮如何逆勢破局、精準出招!
    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實力雄厚的餐飲品牌首先做出表率。21年的經典,1999年創立的徐記海鮮便是不可忽視的「領頭羊」,這家「更受歡迎的中高檔酒樓」以其強大的供應鏈基礎、牢固的運營生態體系、穩定的品質口碑,逆流而上,呈現破局之勢,實為亮點。
  • 侃天下|中國小吃在日本受熱捧,疫情下肉夾饃逆勢開新店
    新開業的MOOGA小巖店。 東京這家馬子祿牛肉麵店的老闆很特別,是一位熱衷中華美食的日本人,叫清野烈。清野烈曾在北京留學,為了能在東京開一家正宗的蘭州拉麵店,他三赴蘭州拜師學藝,終於打動了馬子祿牛肉麵的第四代傳人,在東京開出了這家分店。 同樣,在國內遍布大街小巷的沙縣小吃,2018年6月也在東京高田馬場開了第一家店。
  • 疫情下,憑何逆勢爆發?起底洛客(LKKER)的想像力經濟
    疫情不可控的影響,眾多企業已經徘徊在生死線邊緣,虧損少則數十萬,多則上億。一片哀鳴中,洛客(LKKER)實現逆勢揚帆,成績亮眼。近日,央視播出《雲計算 大數據 機器人 新技術助力復工復產》專題節目,洛客(LKKER)模式獲點讚。新聞中提到,洛客(LKKER)3月10日的單日業績超過2019年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