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狀況是否應該改變?

2020-12-14 棟哥歷史

現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英語,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學英語。當然,還有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雙語幼兒園在中華大地多如牛毛。

但是,我們有必要問一下,中國人真的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

完全沒必要。

第一,英語耽誤很多人才。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與語文、數學相比,英語是一門很突兀的學科。語文和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繫,唯獨英語,生活中基本看不到,用不到,基本沒啥聯繫。這造成部分學生學英語很困難。

再者,語文、數學學不好,家長可以輔導一下。在很多農村地區,孩子英語如果學不好,很多家長沒法輔導,只能幹著急。這造成很多偏科的孩子自暴自棄,平白耽誤了很多農村學生的前途。

第二,90%以上的中國人一輩子也用不到英語。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吃喝,要吃飯就要工作。對絕大多人而言,既然一輩子也用不到英語,英美等國也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我們每個人為什麼都要學習十幾年的英語呢?

把浪費在英語上的時間去學習一門技術,提高家人的生活質量不是更好嗎?

有人說,出國旅遊需要英語。旅遊和日常生活只需要一點點英語知識,學習三五年,有個英語基礎就足夠了,何必全民學習十幾年?再說,旅遊是出去當大爺消費的,有錢就行。語言方面不需要太操心。

第三,全民學英語造成外國人高人一等。

外國人來中國就高人一等,因為所有學生都想找他們練習英語,即使他們不是來自英語國家。甚至很多人不惜與外國人談戀愛來練習英語。

在外國混不下去的「洋垃圾」在中國如魚得水,可以拿高薪當外教。五千年歷史在此刻成了浮雲,節操和尊嚴碎了一地。這可能就是外國人不尊重中國人的來源之一吧。

第四,崇洋媚外盛行。

學習外語就要學習英美文化。老師教英美文化在不經意間就要過度美化英國和美國。造成中國學生普遍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

第五,不利於與美國競爭。

美國一直把中俄當成競爭對手,認為中國的威脅比俄羅斯還要大。最近的貿易戰和香港「顏色革命」也體現了這一點。

香港之所以出問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香港絕大多數學校都堅持英語教學,讓香港學生更親近英美,而非祖國。

中國全民學英語,英語課之所以沒有用全英語教學,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足夠的英語人才。假以時日,中國的英語人才足夠了,那麼,中國人的英語課堂也會變成全英語教學。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並非是一句空話,也並不過時。全民學英語與資敵無異。

第六,只學習英語等於讓英美壟斷中國語言市場。

英美並沒有出一分錢,就霸佔了14億人的語言市場,簡直喜從天降。同時,由於中國全民學英語,徒增14億英語人口。讓英語超過漢語成為世界第一大語言。

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包括谷歌、亞馬孫、優步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數百億美金都沒做到的事情,都沒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英語不花一分錢就做到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難道就該全民不學英語嗎?

當然不是。

我們應該這麼做:

一,多數人只在中學六年學習英語,打一個基礎就可以了。小學和大學由學生們自由選擇,願意學的就學,可以去英語培訓班學習,省時省力專業。不願意學的就不學。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學習六年和十幾年結果都一樣,都是啞巴英語。

把學英語的重任交給想學習英語的人和有志於當翻譯和外交官的人,相信這些人就足以擔當中國人與英語國家的交流重任。

二,把英語從主課變成副科。不能因為英語耽誤偏科的人才。

三,實行外語多元化。

世界上並不只有英語國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只有4億人。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國家卻有五億多。我們眼裡不能只有英語國家。只學英語顯然冷落了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

我們還忘記了語言市場一個重要籌碼,可以做很多金錢都做不到的事情。

任何國家都想向全球推廣自己的語言。我們不妨實行外語多元化,與法國、德國、西班牙、韓國等籤訂語言協議,相互學習對方的語言。我們一個省學習他們的語言,他們就要把漢語納入中小學必修課。

孔子學院努力20多年,花費金錢無數,效果很一般。現在只要一紙協議,就能讓十億外國人學習漢語。直接讓漢語超越英語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語言。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完全有實力做到這一點。到那時,中國人也可以去外國當外教了。極大促進對外交流。削弱英美的囂張氣焰。

總結:全民學英語不可取,是時候改變了。同時,改變並不是一點也不學,而是多數人只學習六年,讓一部分翻譯人才專門去學習就足夠了。

相關焦點

  • 全民學英語,感覺中國就像是美國的殖民地
    中國的領土雖然很大,但是沒有一寸是多餘的。中國的語言雖然很複雜,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就是這就是世間最美好的。語言是認同感的前提,有了相同的語言,就自然會產生認同感。所以,任何國家如果侵略別的國家,或者殖民別的國家,首先就會讓這個被侵略的國家改變他們的語言。第一。有多少人認同全面學英語,那麼就會有多少人可能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 中國全民學英語的七大弊端
    在中國,英語的地位比漢語還要高。一個大學本科生,不會背唐詩宋詞和文言文沒關係,考不過英語四級就沒法畢業。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很多人都對「全民學英語」的現象習以為常了。我這裡要提醒的是,全民學英語其實有很多弊端,不可不警醒和慎重。一,最明顯的弊端: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學習外語的終極目的是與外國人交流。
  • 是應該反對全民學英語,還是應該反對以錯誤的方式全民學英語
    最近學英語又火了,這次不是各種營銷的英語學習(嗯,說你呢,新東方),而是根源性質的全民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你要說這個話題火到什麼程度,嗯,就這麼說吧,本來只喜歡看文章寫評論的我,都沒能忍住,簡直就是不吐(槽)不快啊……畢竟有幾個70、80、90、00後沒有受到過來自英語聽力的暴擊?
  • 取消全民學英語的原因
    我覺得在教育方法沒有成熟的時候不應該讓學生盲目的去學習英語!事實上,因為全民學英語,我國有許多天才被英語埋沒!有許多英雄折於英語!我們中國人在學英語上耗費的時間太多了,多到沒有必要和沒有道理的程度。而且在根本沒有一點語境的情況下,其中的難度是可想而知了!
  • 是時候放棄「全民學英語」了
    #2018-01-14  星期7   晴    *歡迎轉發,歡迎關注          是時候放棄「全民學英語
  • 全民學英語是對是錯?啞巴英語、未經審核的「外教」、一節課500
    在全民學英語的時代,我們的年代是初中開始學,後來是小學三年級,現在是幼兒園都開始學英語,在全民學英語的時代,早就了李陽、俞敏洪等因為英語而發財致富的人,也有眾多因為英語從而改變人生的人,但是更多的是學了英語也沒用多少的人!我們的英語學習到底是為了逢迎國際還是扼殺了人才呢?
  • 國民閱讀狀況堪憂 「全民閱讀」是否應立法引爭議
    中新網8月30日電(上官雲)綜合報導,近日,據新華社報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民閱讀」立法起草工作小組已草擬了《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初稿,並開始廣泛聽取各界意見,繼續修改完善。這條消息很快就引起了公眾的廣泛討論,「國民閱讀狀況堪憂」也再次成為大家關心的話題。對此,有專家稱,閱讀要提倡,但不一定非要立法才行。
  • 全民學英語的國家,危害有多大呢?
    為此很多國家甚至全民學英語,全民學英語的國家,危害有多大?四大弊端並存。全民學英語的國家,雖然有很多,但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從改革開放開始,英語成為中國教育中,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到博士都需要學習的科目。而且在過分重視英語教育的背景下,掀起了全民學習英語的熱潮。
  • 我們為何學英語?還需不需要全民學英語?從幾個歷史故事講起
    所以一門語言是否重要,其背後的國家是否強大才是關鍵。 今天我們學英語,是從78年改革開放作為國策以來,全面學習西方大背景下的附屬產物。 建國初期,中國還在學俄語呢,因為當時全面向老大哥看齊嘛。 後來蘇聯逐漸落後了,中國才開始繼續學習西方。當時學英語也經歷了一個過程。
  • 中國人為什麼要全民學英語?
    本文對這場網絡罵戰的描述,僅止於此,其餘細節不再贅述,接下來,我將分別從學術與功利這兩個角度駁斥花千芳的觀點,以此來證明全民學英語,至少在當下的中國是多麼地有必要。 首先,不學英語,就無法從事深入的學術研究,與國際接軌的高等教育也就無從談起。
  • 全民學英語:應該?浪費?
    1 對 1   在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委員認為,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學英語,該何去何從?   甲 方   別讓英語舉國體制   耽誤了「正事」   學英語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與外界溝通交流,與國際接軌,吸收他人的知識和先進理念。從這點上說,學習英語當然重要。但是,真正與外界能用英語交流的,能有多少?事實證明,很多大學生花費大量精力通過了四六級考試,卻最終從事著根本用不到英語的工作。
  • 英美向中國學生關閉科學之門,全民英語是否還要堅持?
    二、中國全民英語教育的歷史原因 上世紀80年代中國推行全民英語教育是有其特殊歷史原因的:1、改革開放初期,中國英語人才奇缺,打開國門與世界交往需要大量英語專業人才; 2、中國當時的知識體系非常陳舊,而世界先進知識主要以英文為載體,中國學習西方科技就必須學習英語; 3、全民學英語,有利於中國大規模向美英等發達國家派遣留學生,快速提高中國科技水平; 4、當時中西方正處於蜜月期,
  • 瀟陽:全民學英語帶不來國際化都市
    一時間,全民學英語的「豪情」又回來了。人們依稀可見,5年之後,首都人民都在「嘰裡呱啦」地用英語與外國人交流,首都也將變成熙攘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然而,宏偉的理想是否符合實際呢?創語言環境能用行政規定達成麼?  不可否認,居民提升外語水平對城市實現國際化有利。當一個街道大媽用流暢的英語回答外國朋友的問路時,一定會給其帶來賓至如歸的親切感。
  • 全國人民學英語的時代應該終結了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不僅僅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學英語,連自己的母語還沒有學會的小學生也被逼著學英語。按英語在國人教育課程中所佔的比重,一個不學英語的學生是很難走進大學校們的,象這樣把英語比自己的母語看得還重的國家,恐怕在世界只有中國,沒有其他。  為什麼全國人民學英語?幾十年來,有一種聲音在說,我們應該與國際接軌,應該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不學習英語就無從談起。
  • 全民學英語、馬振撫事件與不懂英語的職場尷尬
    這就是全民學英語。這句話的語言方式其實模仿英語句法,複句長句憋死人不償命。一方質疑「全民學英語」是勞民傷財浪費時間。一方反駁說都9012年了不學英語是SD。兩方在網上爭執不下,一時熱鬧非凡。這就是網絡作家花千芳與國X老公王思聰的學英語之爭。
  • 學英語被指「走彎路」 學者:不能只為考試
    對於學英語、考英語的各種現象,許多評論者和學者都對當前國人學英語的現狀提出了批評,有批評者表示「全民學英語熱潮之下,為什麼得到的是這樣的成績呢?」  「英語學的太多了,卻並沒有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這是許多網友共同的感嘆,小學、中學、大學、考研、評職稱,一路背單詞、記語法下來,最後又全還給老師了。究竟學的太多還是太少?
  • 範德洲:全民學英語,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說,重視和學習英語只是一種手段,是基於我們改革發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門和機構卻本末倒置,將它當作了唯一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
  • 反對全民學英語,是認知膚淺和片面的表現
    從可能性來講,全民學英語是必要的,因為人人都有可能用得到英語。從現實性來看,很多人是沒有必要學習英語的,因為很多一輩子可能都用不到英語。花千芳與王思聰「是否該學英語」的爭論,都是站在各自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從長遠以及更好的發展看,王思聰贊同英語學習的觀點無疑更有利於一個人的未來發展,也更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而花千芳反對英語學習,是受其自身學識和眼界所限。她自己覺得好,也並無什麼不妥。但若從更大的格局看,她顯然是目光短淺了。
  • 全民學英語本質上就是殖民教育
    全民學英語的結果,並不只是我們學會了英語那麼簡單。
  • 我們還要全民學英語嗎?它越來越偏技能化,而不是專業化
    3月18日,一場關於是否應該全民學英語的辯論登在微博上引發熱議,起因是一位網友發表了這樣一條微博:「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都是一件廢物技能。從那時起,關於是否應該全民學英語的爭議就未曾止息。 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更是提出「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的建議。在這個寸時寸金的年代,機器翻譯、同聲傳譯高度發達,我們真的還需要全民學外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