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英語,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學英語。當然,還有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雙語幼兒園在中華大地多如牛毛。
但是,我們有必要問一下,中國人真的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
完全沒必要。
第一,英語耽誤很多人才。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與語文、數學相比,英語是一門很突兀的學科。語文和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聯繫,唯獨英語,生活中基本看不到,用不到,基本沒啥聯繫。這造成部分學生學英語很困難。
再者,語文、數學學不好,家長可以輔導一下。在很多農村地區,孩子英語如果學不好,很多家長沒法輔導,只能幹著急。這造成很多偏科的孩子自暴自棄,平白耽誤了很多農村學生的前途。
第二,90%以上的中國人一輩子也用不到英語。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吃喝,要吃飯就要工作。對絕大多人而言,既然一輩子也用不到英語,英美等國也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我們每個人為什麼都要學習十幾年的英語呢?
把浪費在英語上的時間去學習一門技術,提高家人的生活質量不是更好嗎?
有人說,出國旅遊需要英語。旅遊和日常生活只需要一點點英語知識,學習三五年,有個英語基礎就足夠了,何必全民學習十幾年?再說,旅遊是出去當大爺消費的,有錢就行。語言方面不需要太操心。
第三,全民學英語造成外國人高人一等。
外國人來中國就高人一等,因為所有學生都想找他們練習英語,即使他們不是來自英語國家。甚至很多人不惜與外國人談戀愛來練習英語。
在外國混不下去的「洋垃圾」在中國如魚得水,可以拿高薪當外教。五千年歷史在此刻成了浮雲,節操和尊嚴碎了一地。這可能就是外國人不尊重中國人的來源之一吧。
第四,崇洋媚外盛行。
學習外語就要學習英美文化。老師教英美文化在不經意間就要過度美化英國和美國。造成中國學生普遍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
第五,不利於與美國競爭。
美國一直把中俄當成競爭對手,認為中國的威脅比俄羅斯還要大。最近的貿易戰和香港「顏色革命」也體現了這一點。
香港之所以出問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香港絕大多數學校都堅持英語教學,讓香港學生更親近英美,而非祖國。
中國全民學英語,英語課之所以沒有用全英語教學,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足夠的英語人才。假以時日,中國的英語人才足夠了,那麼,中國人的英語課堂也會變成全英語教學。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並非是一句空話,也並不過時。全民學英語與資敵無異。
第六,只學習英語等於讓英美壟斷中國語言市場。
英美並沒有出一分錢,就霸佔了14億人的語言市場,簡直喜從天降。同時,由於中國全民學英語,徒增14億英語人口。讓英語超過漢語成為世界第一大語言。
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包括谷歌、亞馬孫、優步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數百億美金都沒做到的事情,都沒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英語不花一分錢就做到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難道就該全民不學英語嗎?
當然不是。
我們應該這麼做:
一,多數人只在中學六年學習英語,打一個基礎就可以了。小學和大學由學生們自由選擇,願意學的就學,可以去英語培訓班學習,省時省力專業。不願意學的就不學。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學習六年和十幾年結果都一樣,都是啞巴英語。
把學英語的重任交給想學習英語的人和有志於當翻譯和外交官的人,相信這些人就足以擔當中國人與英語國家的交流重任。
二,把英語從主課變成副科。不能因為英語耽誤偏科的人才。
三,實行外語多元化。
世界上並不只有英語國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只有4億人。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國家卻有五億多。我們眼裡不能只有英語國家。只學英語顯然冷落了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
我們還忘記了語言市場一個重要籌碼,可以做很多金錢都做不到的事情。
任何國家都想向全球推廣自己的語言。我們不妨實行外語多元化,與法國、德國、西班牙、韓國等籤訂語言協議,相互學習對方的語言。我們一個省學習他們的語言,他們就要把漢語納入中小學必修課。
孔子學院努力20多年,花費金錢無數,效果很一般。現在只要一紙協議,就能讓十億外國人學習漢語。直接讓漢語超越英語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語言。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完全有實力做到這一點。到那時,中國人也可以去外國當外教了。極大促進對外交流。削弱英美的囂張氣焰。
總結:全民學英語不可取,是時候改變了。同時,改變並不是一點也不學,而是多數人只學習六年,讓一部分翻譯人才專門去學習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