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連續兩次意外解救被拐賣女嬰
2011年2月21日中午11點左右,河南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九支隊民警何玉國、行建敏、薛俊嶺駕駛警車巡邏到鶴壁收費站時,發現有一名婦女懷抱嬰兒在539公裡處從一輛北行的客車上下來後,行蹤詭異,並馬上換乘一輛計程車繼續向北行駛。何玉國等3名民警敏銳地感覺到此舉不合常理,根據工作經驗並聯繫到最近公安部的嚴打拐賣婦女兒童專項行動,決定對其進行盤問。3人立刻駕車往安陽方向追去,追至湯陰站喊停了計程車,並對計程車司機和該嫌疑婦女分開進行了詢問。
詢問中,這名婦女神色慌張,說話漏洞百出。初步盤問得知該婦女叫楊興蓮,系貴州省都勻市平浪鎮平浪村屯腳組人。這些不正常情況都加深了民警對該婦女涉嫌拐賣嬰兒的懷疑。在加大詢問力度後,楊興蓮交代了違法事實。
據其交代,這是一個由廣東廉江到內地的專門販賣嬰兒的團夥,楊興蓮在拐賣嬰兒團夥中系中間轉運人,有多次相關嫌疑活動經歷。2月19日晚,楊興蓮在廣東廉江從上線手中接到嬰兒,途經廣州轉京港澳高速向北欲送往邯鄲至接收人。至案發日已經行程3天。此次"運輸」可以獲得5000元的報酬。
據嫌疑人交代,經過情況分析,九支隊支隊長薛山認為這極有可能是廣州向內地販賣嬰兒的通道,不是單獨個案。九支隊抽調力量成立了專門行動小組,在鶴壁站附近盯守。
2月23日中午11點左右,九支隊民警薛俊嶺、劉金昌在鶴壁收費站盯守時,發現有一男一女懷抱兩名嬰兒在從廣州開往濮陽的客車上下來後準備換乘其他車輛。薛俊嶺在對他們進行盤問時,倆人丟下嬰兒向路下逃竄。民警奮力追趕將女性嫌疑人抓獲,另一男性嫌疑人抓捕未果。 據悉,這兩名嬰兒都是剛出生十天左右,通過檢查,臍帶還沒有掉。
經過初步詢問,這名涉案婦女劉永會,系貴州畢節市金沙縣茶園鄉金鳳村人。同上一案件類似,劉永會為掙取2000元的運費,於2月21日晚與另 一同行叫「小周"的男性從廣州天河 車站乘車出發。劉永會講,她只是幫忙運送女嬰到河北邯鄲。整個行動都是小周負責,且並不清楚小周的真實身份。看護嬰兒的民警發現,這兩個女嬰一直昏睡不醒,劉永會說孩子感冒了。但孩子並不發燒,也不咳嗽。送到醫院後民警終於明白,所謂的感冒藥其實是安眠藥。
相繼落網的兩名犯罪嫌疑人販嬰的手段極其相似,警方懷疑她們很可能屬於同一個犯罪團夥。很快,民警就在楊興蓮和劉永會隨身攜帶的手機裡面發現了線索。經過分析,發現楊興蓮和劉永會之間有共同的關係人,於是警方決定併案偵査。
偶發案件牽出特大販賣嬰兒網絡
在併案偵查後,這起發端於高速公路的販賣嬰兒案件迅速取得了進展。楊興蓮交待,廣東廉江一個外號叫"有"的人安排她帶著孩子,通過京港澳高速,將孩子運到邯鄲,每次她可以得到5000元的報酬。楊興蓮稱其不清楚下線人是誰,說是要送給邯鄲的一個老頭。她講每次販賣嬰兒,她都在鶴壁下車,由固定的司機開著計程車在高速公路上接送她去邯鄲。
司機,一個叫「小司",一個叫"大司"。那麼這兩個司機現在哪兒呢?既然接應人是開車上高速來的,那麼高速路口的監控應該對接應的車輛有所記錄。查看錄像,警方鎖定了 "大司" "小司"的計程車。之後民警裝扮成乘客,攔下了那輛涉案的計程車。
到案的「大司""小司"交待出販嬰人不止楊興蓮和劉永會,還提供了大量其他的運嬰人的手機號碼。然而"大司"和「小司"只是把運嬰人送到邯鄲的某個路口,說不清楚孩子的具體下落。
至此,警方已經掌握的線索表明, 至少有30名嬰兒被販賣到了邯鄲。 那麼,這些孩子被賣到哪兒去了?
14省聯合行動,雷霆出擊
鶴壁警方發現,他們所記錄下來的犯罪嫌疑人的清單由最初的十幾人擴大到了106人。經過警方核查, 相關線索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這個販嬰團夥的涉案地區也擴大到了 14個省區。
由於案件重大,鶴壁警方迅速將案件匯報給了公安部,公安部隨即指定此案為公安部督辦案件,案件代號為"2.21專案",並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調兵遣將。
通過對偵査結果的統一反饋,截至7月18日,「2.21"涉案人員增加到231人,涉及被拐賣的兒童,增加到了 115人。抓捕條件已經具備,7月20曰凌晨,全國集中抓捕行動開始。
公安部統一指揮河南、河北、福建、廣 東、廣西、雲南、山東等14省區聯合行動,2600餘名民警雷霆出擊。截至8月中旬,「2.21專案"全國共抓捕犯罪嫌疑人389人, 共解救被拐賣兒童100名。楊興蓮和劉永會的那個共同上線叫做「有"的黃聲華也在廣東被抓獲。
販賣黑幕
出沒在京港澳高速上的這個規模巨大的販嬰網絡囊括300多名犯罪嫌疑人,範圍涵蓋全國14個省區,且該團夥行為並不是偶然的和被動的。 他們根據買方的要求主動策劃,一旦河北等地有人要孩子,上線「有"等人就會電話安排雲南、廣西等地的團夥成員收購孩子。一般會從雲南、廣西這些西部的偏遠地區買來孩子,通過高速公路運往北部和東部地區販賣。
那麼這夥歹徒是如何編織販嬰通道的?
據調查,該團夥有著嚴密的分工 和規矩。女嬰幾千元,男嬰1萬到2萬元。在販賣嬰兒犯罪活動中,這些嬰兒在犯罪分子的手中只是"貨 物",有很多"行話」:比如男孩叫 「大貨"或者"櫻桃",女孩叫"小貨" 或者"花椒",找嬰兒賣家叫「取貨",販賣嬰兒的過程叫"走貨"。為躲避打擊,這些人販子上線、下線分工明確,每人都準備幾個手機號,同時所有聯繫人均用代號稱 呼,很少用真實姓名,一旦暴露,馬上換號或用事先準備好的一套說辭應付突變。
河北臨漳縣49歲的潘大年, 是涉嫌拐賣兒童的一號人物,他就是楊興蓮和劉永會的直接下線。潘的主要任務就是聯繫廣西、雲南的賣家,同時負責尋找邯鄲臨漳縣有可能的買家,一旦達成交易,潘大年就從邯鄲另外一個中間人手中取走孩子。
在福建泉州市的永春縣,當地的販嬰頭目鄭鎮培與黃聲華同為京港澳高速販嬰集團的重要成員。 鄭鎮培原是計程車司機,後參與拐賣兒童,如今成了永春一帶最大的 "嬰童中介"。積累的不義之財,使他擁有一棟4層樓房。鄭鎮培主要經營男嬰,在2006到2008年這段時間裡他販賣到福建的孩子多達32名,先後賣到永春、三明、安溪等地。
而年近花甲的廣東廉江人黃聲華,則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境貧寒但好逸惡勞。他是主要的「批發商"。孩子從來源地到達廣東廉江、湛江後,由他支付"運送人" 3000到5000元辛苦費通過長途客車北上到鶴壁分流,一路通過 「大司"「小司"送到邯鄲,由蘇某,武某夫婦及其親戚組成的同夥賣出去。另一路則被送到長治尋找下家。販賣的中間環節,女嬰一般被抬高到2萬元左右,男嬰則高達4萬元。層層盤剝和逐級抬價。
這些人販還存在丟棄病嬰的惡劣行為。據犯罪嫌疑人表示,有的孩子生病後,犯罪分子因成本考慮而不願為嬰兒治病,直接找個偏僻角落或者山溝扔掉嬰兒。有的犯罪分子會在販嬰途中給孩子餵食過量安眠藥,根據公安部門的觀察,這將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以及智力產生嚴重損害。
2011年7月23日,13名剛剛被解救回來的尚不知名的嬰兒被安放在邯鄲市福利院。這些嬰兒中最大的只有7個月,最小的竟然才剛剛出生20來天。大部分孩子剛來的時候都是臉色發黃、煩躁、愛哭、營養不良。目前這些孩子已經完成了 DAN數據的採集,有的幸運的孩子已經等來了自己的親人。
而在鶴壁,當初被解救下來的3個女嬰,現在都已經半歲了, 此時她們臉上洋溢著笑容。她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