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宣布,我國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1:5萬地形圖是我國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環境、裝備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橫斷山脈等地區一直存在著1:5萬地形圖空白區。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燕琴研究員告訴記者,這個圖的核心內容是要在地圖上表示出地面上每個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要用立體坐標表示的話,就是測出地面上每個點的X、Y、Z坐標值。而1:5萬比例尺的意思就是說,1公裡長的一條實際道路,在圖上有2釐米的長度;100米長的一所房子,在圖上只有2毫米長。
燕琴說,像1:5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繪製,現在主要靠航天航空攝影測量的方式來獲取數據。
航空攝影拍下來的只是平面的影像,它的海拔高程的數據又怎樣獲得呢?
這個原理有點像拍3D電影。我們知道,人看物體之所以能獲得立體影像,是因為人的兩個眼睛視角不同,獲得的影像迭加起來就產生了立體的效果。
利用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獲取地形圖數據,也是要對同一個地點從兩個不同角度攝取影像數據,再經過技術處理,就可以提取出這個地點的立體高度,即測出這個點的Z坐標。
但是,在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等高海拔地區,航空攝影也是很難實現的。這就必須用到衛星的航天遙感影像數據。
燕琴說,在西部測圖工程中,絕大部分地區的測量數據,都是通過衛星遙感影像獲得的。要完成地形圖測繪,工作人員的外業調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航空航天的影像,反映的只是圖片中各個點的相對位置,要真正確定每個點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還是要通過對控制點的實際測量來完成。
外業調查的另一個意義在於,在拿到航空航天影像圖後,工作人員要到實地進行目視比對。比如影像中的一片區域,到底是沼澤,還是湖泊?都要進行實地的核查。還有一些地理要素,也要實地進行比對。
(《北京日報》8.31 王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