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紀實

2020-12-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攻堅克難 科技支撐

    「測繪是一個艱苦的行業,西部測圖更是在極端艱苦環境中開展的一項工作。」正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測繪局黨組書記劉戈青所說,青藏高原、南疆沙漠、橫斷山脈等地區環境極為惡劣,羅布泊、可可西裡、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等大片無人區分布其間,在這裡開展測繪工作是對生命極限的挑戰。

    馳騁雪域高原、跨越巍峨群山、趟過冰河沼澤、穿越大漠狂沙……在西部測圖過程中,測繪隊員們經歷了種種生死考驗: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地表灼熱難忍,測繪隊員走上10分鐘,鞋就開了膠;在新疆鯨魚湖,一人多高的大黑熊站在車前,與測繪隊員對峙十幾分鐘;在橫斷山脈,汶川震後部分山體崩裂,測繪車輛行駛中不時躲避空中的飛石;在青藏高原,測繪隊員呼吸著稀薄的氧氣,還要完成觀測、記錄、調繪、計算等工作,狂風、暴雪、饑渴、陷車等意想不到的考驗更是家常便飯……

    就是這樣,測繪隊員在佔我國國土面積約五分之一土地上開展曠日持久的測圖生產,並最終實現了「零傷亡」的目標。

    「在西部測圖工程中,我們利用海事衛星電話、先進的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系統組成了西部測圖安全監控系統,可以實時追蹤每一名作業隊員的位置,準確定位每一臺作業車輛和作業組的位置,為西部測圖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工程項目部主任助理馬鈺說。

    西部測圖工程區域地理環境特殊,用常規測繪技術和手段難以完成測圖任務。為此,工程實施中充分採用現代測繪新技術,通過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安全創新、產品創新和質量創優,構建起高新測繪技術體系。

    「針對西部艱苦的自然條件和交通條件,我們依託當代航空航天與空間信息技術,在衛星影像測圖、機載雷達影像測圖以及空間數據管理、地圖製作等方面開展自主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構建直接應用於西部測圖工程的系列技術,保證安全、高質量、按期完成任務。」工程項目部主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繼賢說。

    張繼賢介紹,西部測圖工程在我國基礎測繪中實現了「四個首創」,即首次採用衛星遙感立體影像實現大規模國家地形圖數位化測圖;首次採用大範圍稀少控制點衛星影像整體區域網平差技術,大幅度減少野外控制點數量;首次採用多波段、多極化幹涉SAR測圖技術,實現多雲霧高山區地形圖測圖;首次藉助海事衛星建立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保障困難地區安全作業,實現零傷亡。

    通過自主創新,西部測圖工程形成了9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測圖生產作業系統平臺,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重要支撐,並以此為契機,推動了我國數位化測繪向信息化測繪轉變,促進測繪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產業進步與升級。

    服務發展 前景廣闊

    隨著西部測圖工程建設成果的陸續形成,按照「邊建設、邊應用」的原則,西部測圖成果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地震發生,抗震救災急需地理信息支持。涉及災區的385幅西部測圖工程1∶5萬地形圖成果被緊急送往相關部門。同時,基於工程開發建設的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地理信息平臺和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遙感動態監測及預警地理信息平臺,快速計算出了地震烈度影響範圍,並提供了震區及不同烈度區有關圖形數據,為救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一大批西部地區正在實施的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設計規劃建設已經開始使用西部測圖工程的成果數據。在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國家援藏援疆建設中,西部測圖工程的成果保障了國家重大戰略的順利實施。」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說。

    西部測圖工程實施5年來,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大力推動下,新疆、西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先後建立起了應急地理信息平臺或政務信息平臺,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2010年初,新疆阿勒泰地區突降暴雪,多名群眾被困野外,通過新疆應急平臺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相關部門接收當地政府報送的事發地地名信息,在應急平臺中定位,指揮人員對直升機進行導航,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未來,西部測圖工程在城鄉規劃、資源開發、交通運輸等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將有力支撐西部大開發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李維森說。

1  2  首頁  上頁

相關焦點

  • 陝西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啟動
    7月3日,陝西省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正式啟動。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曉東,副省長鄭小明出席啟動儀式。    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位於秦嶺山脈陝西境內,範圍涉及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等6個設區市的37個區(縣),面積5.7萬平方千米。
  • 1:5萬國家地形圖繪完 填補200萬平方千米無人區
    1∶5萬地形圖是國家基本圖,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環境、裝備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橫斷山脈等佔陸地國土面積20%的地區,存在著1∶5萬地形圖空白區。  李維森介紹說,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以下簡稱「西部測圖工程」)和國家1∶5萬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更新工程(以下簡稱1∶5萬更新工程),這兩個國家級重大測繪工程已於近日相繼竣工驗收。
  • 我國1比5萬國家地形圖已繪製完成 填補多項空白
    本報訊 (記者郭超)1∶5萬地形圖是國家基本圖,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環境、裝備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橫斷山脈等佔陸地國土面積20%的地區,存在著1∶5萬地形圖空白區。
  • 1:5萬西部地形圖怎樣畫出
    我國1:5萬地形圖原來存在的空白區。數字高程模型新聞背景 日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宣布,我國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通過竣工驗收。1:5萬地形圖是我國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環境、裝備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橫斷山脈等地區約200萬平方公裡的地方,一直存在著約佔陸地國土面積20%的1:5萬地形圖空白區。1:5萬地形圖到底是什麼?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科技處處長燕琴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實用大白話理解最核心的東西,你可以把它看成是1:5萬的沙盤模型。
  • 1︰5萬西部地形圖怎樣畫出
    日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宣布,我國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1:5萬地形圖是我國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長期以來,由於受自然環境、裝備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我國西部青藏高原、塔裡木盆地和橫斷山脈等地區一直存在著1:5萬地形圖空白區。
  • 中國一比五萬地形圖最後「空白區」今後五年繪出
    2006年3月28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全福小學將釣魚島地形圖搬上講臺,老師給學生講解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新社發 王雲龍 攝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今日從國家測繪局獲悉,今後五年內,國家測繪局將測完中國西部最後二百萬平方公裡國土一比五萬地形圖。屆時,中國國土一比五萬地形圖將掃除「空白區」。此項工程的實施,國家將投資十六點七八億元人民幣。
  • 新疆2萬平方公裡土地將結束「地形圖空白」歷史
    事發地點  新華網烏魯木齊10月10日電 (記者黃豔)10日,由新疆第一、第二測繪院聯合承接的「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塔裡木東部區A5區」項目啟動出徵儀式。該項目將結束新疆近2萬平方公裡「地形圖空白區」的歷史。
  • 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致力消除秦嶺地形圖"空白區"
    巍巍秦嶺還有不少的地形圖「空白區」西部網訊(記者 蒙丹) 今天(6月6日)上午,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肖平作客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和西部網聯合直播的在線訪談,與網友分享了秦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進展情況。
  • 秦嶺測圖工程二期成果將制地形圖 減少驢友迷路
    秦嶺測圖工程成果三維展示 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供圖秦嶺測圖工程二期成果昨日發布,結束了秦嶺地區長期以來沒有1∶1萬數字線劃圖和數字高程模型的歷史。到2014年年底測圖工程完成後,全新的秦嶺地形圖和三維影像圖將生產出來,屆時,秦嶺山上的一屋一房,甚至羊腸小道都將呈現出來。二期工程包含五方面成果本次發布的秦嶺1∶1萬測圖工程二期成果主要包括:數字線劃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秦嶺部分市縣城區影像圖、秦嶺地區三維系統。
  • 首次陸地國土基本地形圖全覆蓋
    來源:海外網1∶5萬地形圖是覆蓋全部國土範圍的精度最高的地形圖,是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截至2006年,在我國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地區,尚有2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沒有1∶5萬地形圖。2006年起,相關測繪部門歷時5年,累計投入7500人次,各類設備車輛6500餘臺,野外行程1800多萬公裡,順利完成6類共3.2萬餘張測繪任務,首次實現陸地國土國家基本地形圖全覆蓋,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首次陸地國土基本地形圖全覆蓋(新中國的「第一」)
    1∶5萬地形圖是覆蓋全部國土範圍的精度最高的地形圖,是基礎性、戰略性信息資源。截至2006年,在我國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地區,尚有20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沒有1∶5萬地形圖。2006年起,相關測繪部門歷時5年,累計投入7500人次,各類設備車輛6500餘臺,野外行程1800多萬公裡,順利完成6類共3.2萬餘張測繪任務,首次實現陸地國土國家基本地形圖全覆蓋,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地理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秦嶺無圖區地形圖發布 實現1∶10000信息全覆蓋
    截圖來自:陝西省測繪地圖信息局官方網站昨日,歷時3年多的「陝西省秦嶺地區1∶10000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正式通過專家驗收,5.7萬平方公裡的秦嶺地形圖和三維影像正式發布。至此,我省實現了1∶10000基礎地理信息全覆蓋,補齊的空白區域約佔我省總面積的28%。秦嶺地形圖包括8大類由於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秦嶺地形圖空白區長期以來農業基礎差、工業基礎薄弱、城鎮化發展水平低,經濟發展一直都落後於關中、陝北地區,嚴重製約了我省的經濟發展。
  •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1:5萬資料庫更新工程啟動
    今年2月通過驗收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日前啟動更新工程。這是記者在5月24日國家測繪局召開的1:5萬比例尺資料庫更新工程項目啟動會上得到的消息。國家測繪局啟動的這項更新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除西部空白區以外的1.9萬多幅1:5萬比例尺地形圖數據的更新。
  • 與野狼和棕熊對峙 極限測繪填補「無圖空白」
    但是,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有約200萬平方公裡國土一直沒有1∶5萬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圖,被稱為「無圖空白區」。  今年7月起,一項承載著測繪科技人員數十年夢想的重大工程——「西部測圖」工程正式啟動。  1∶5萬地形圖的空缺已嚴重製約了西部大開發的進程。
  • 機載SAR 遙感測圖技術及應用
    1∶50 000空白區測圖工程執行期間,光學立體衛星影像成為該項工程的主要數據源,但一些區域因常年雲霧、積雪原因,光學影像難以勝任。該系統具有從萬米高空穿透雲霧、全天時全天候獲取0.5~5 m解析度的多波段(X和P波段)、多極化(HH、HV、VH和VV)幹涉與立體SAR數據的能力,解決了我國雲霧、冰雪覆蓋區域的測圖數據獲取難題,實現1∶5 000~1∶50 000比例尺測繪[1]。
  • 測繪知識常識十二:什麼是地形圖,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因此,國家測繪總局對地物、地貌在地形圖上的表示方法制定了統一標準,這個標準稱為「地形圖圖式」。地形圖能夠客觀地反映地物和地貌的變化情況,利用地形圖可以進行規劃、設計、施工及竣工管理等。因此,在經濟、國防等各種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行業應用|高分三號數據在地形圖測制中的應用
    若能利用高分三號SAR數據進行測圖生產,則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光學影像獲取困難地區地形圖測圖的成本,實現對數據獲取的自主控制,對於我國西部地形氣候覆雜的1∶10000無圖區測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研究了利用高分三號聚束模式下獲取的1m解析度的SAR影像進行1∶10000地形圖測圖的技術,建立了測圖技術流程,並從影像定向精度、立體模型構建、要素採集能力、產品位置精度等方面分析了高分三號測制1∶10000地形圖的可行性。
  • 大疆P4RTK傾斜攝影測量1:500測圖方法及精度研究
    以莆田市農村地籍與房屋調查工程為實踐,對該方法的精度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該方法精度完全能夠滿足1:500數字地形圖測繪的需要,且作業效率高。本文基於莆田市農村地籍與房屋調查工程,探討了使用消費級、單鏡頭、低成本無人機進行傾斜攝影測量製作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相關技術,並通過改進相關作業方法,提高數字測圖工作效率,保證測圖精度,降低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的應用門檻。
  • 地形圖是怎樣測繪出來的
    人們看到一張張反映地球表面形態和面貌的地形圖是相當複雜的。不論是地形起伏變化的山區,還是河流湖塘水網密集的水鄉平原,圖上各種各樣的地貌和地物符號都準確地反映了地面的實際情況。它們是怎樣測繪出來的呢?  這首先要明確確定地形圖上的每個點位需要的三個基本要素:方位、距離和高程。
  • 工程金獎 | 廣州市2017年度城市基本地形圖更新項目
    工程金獎 | 廣州市2017年度城市基本地形圖更新項目 2020-01-2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