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傳統的K12教育和大學的專業分科教育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培養的藍領正在被機器人代替,白領正在被人工智慧代替,大量各類人才逐漸被K12以應試教育為主的一維選拔體系所淹沒。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提出了「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即「李約瑟難題」)是對中國科技落後的現實和對中華文明衰落的不解。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是關於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深深憂慮。徐匡迪之問「中國有多少數學家投入到人工智慧的基礎算法研究中?」是基於當下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如何在教育和科研領域落地的隱憂。
百年變局、中美冷戰、疫情持續的多重壓力下,我國如何轉危難為機遇已經擺在每一個中國國民面前。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之時,我國應該一方面,明修棧道,繼續中國製造2025,正面迎接挑戰,開展競爭。另一方面,暗度陳倉,借美國及盟友的去全球化之力,重構長在網際網路上的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產業、商業、旅遊等千行萬業的生態系統,好好利用這一戰略機遇期,在美國和其盟友去全球化失敗之時,我們將給全球提供一個更好更系統的解決方案。
第四次工業革命給我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而且,乘美國重構製造業體系之際,我國應該全力以教育為驅動的網際網路新基建,具體做法如下:
一、以培養中國少年科技童子功為驅動,構建有教無類、公正公平、知行合一的教育、科技、健康、產業、商業、旅遊等合而為一的網際網路教育新基建。
1.大力推廣中小學生使用中國目前唯一自主原創的計算機語言學習編程
將我國自主原創的NPL(神經元並行計算機語言)編寫的學習、探索、創作、交流平臺(簡稱Paracraft)和以中國原創的人工智慧教材《相似性與相似性原理》為指導的複雜機器人控制、機器人協作控制和人工智慧控制的網絡共創平臺,融合為統一面向K12學校學生的學習、探索和創作網絡平臺。這使少年兒童可以學會運用最先進的計算機語言,在統一的網絡平臺上進行學習、探索和創作,並把這些青少年作為核心技術創新源頭,打造長在網際網路上的大工業和科技體系,培養千行萬業的科技鐵軍。
2. 鼓勵大中小學生進行在線創作並通過網際網路的特性逐步推向全球
在上述統一的網絡平臺上,構思創造出心目中的機器人外觀→進一步設計虛似機器人→定義運動軸和參數,選取標準模塊→在屏幕上仿真其運動(包括基本運動的編程)→操控也即訓練機器人→建立該機器人的知識庫→培養成為有自主能力的虛擬機器人→發布虛擬產品→3D列印外觀或特殊零部件→裝配實物機器人→下載知識庫→實物調試和訓練→發布機器人→讓成千上萬的2012後少年兒童創造出具有各種智慧能力的機器人→讓中國青少年從小認識軟體如何定義和改變世界→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力和領導者→孕育出無數尊道貴德、道術兼備、知行合一的新諸子百家。
把這一教育、科技、產業等新基建作為公共設施平臺,向每位國民乃至全人類開放,使得人人都可以在這一統一的平臺上學習、探索和創作。
3.面向全球聘請真正的教授、院士、科學家在此平臺傳道、授業、解惑
努力將世界一流的正知、正見、真理、智慧在統一的網際網路生態平臺,培養兒童青少年的原創和正向開發能力,使這些沒有被分科教育格式化的全息兒童,能從小受到大師們的指導、啟蒙和教誨,啟發並激勵他們站在大師級巨人的肩膀上去創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中華文明必將因傳承和創新而開出璀璨的新時代之花,結出「金丹慧珠」之果。
4.用中華文明和智慧給網際網路加上道德之錨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中華民族的歷代古聖先賢們數千年來的文明智慧結晶為核心思想(以「天人合一、為人愈有,予人愈多,尊道貴德、心物一元。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大愛利他」為最理想境界,認知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之道」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治理之道,繼承了「克己奉公」「精忠報國」「成仁取義」「見利思義」等古訓,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和平共生的治世綱要。),並在此核心的指導下起草並制定各法律體系,徹底改變「現有照搬或模仿西方的所謂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從而建立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為靈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樣不僅適用我國更可適用全球,尤其在人工智慧即將普及、網絡將無處不在、萬物將互通互聯的今天,中國智慧將是唯一堪當此任的究竟解決之道!深圳可以先試先行,再推而廣之。
5. 重新定義和設計網絡架構和資料庫結構
把新時空條件下的普適價值、因果天道、科學公理作為頂層設計的依據,建立新時空條件下的個人史記溯源系統,知識溯源系統,讓人人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創作物質和文化產品,充分發揮深圳乃至全國的人口智力紅利,真正實現有教無類(人人都有機會學習到正知正見真智慧),有健無類(人人都有能力去追求性心身三維真健康),有創無類(人人都有條件去實現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最大化實現人的潛能和貢獻力,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基礎平臺。
6. 用智慧化、信譽化、網際網路化的「個人史記系統」真實記錄人生軌跡和是非功過
用中華智慧指導下的數據系統,規範網際網路環境,便於反求諸己、為善去惡,去偽存真,確保誠信,把真善美信記錄在案,呈現給社會,以喚起彼此間的信任,進而誠信相依。鼓勵用「知識溯源系統」,確認每人發布獨特作品的所有權,以鼓勵和保護分享創新、共享智慧,鼓勵誠信和向善的正能量,達到真善盡顯,美樂自在,徹底解決心學和科學的真正融合;給每人提供公平的網絡資源和平臺,使得人人可以直接在網上創作並製造和銷售各自的物質和文化作品,尋找到自己的導師和學生,可以教學相長,學習科學技術,師從諸子百家。
7. 建立中華文明智慧評價體系
用中國傳統中醫裡的望聞問切加上五運六氣的「身心評測系統」,識別青少兒先後天稟賦和潛力,因材施教,量才錄用,不出五年,必然人才輩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子著經,千師定章,萬工立制。
二、用中國文化,重新定義各行各業的國家產業標準,給新基建賦予新內容,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拉動內循環,推動我國在升級後真正有尊嚴、被尊重的走出去。
1、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要義,制定各行各業的國家產業標準(而不是模仿或照抄他國標準),並以此直接構建新時代的網際網路產業標準,打造平行於現有體系並長在網際網路上的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產業、商業、旅遊等千行萬業的生態系統,一舉成為第四次工業科技革命的領導者。
2、依據各省市自身的自然稟賦、歷史人文、地緣特長等條件,構建中華文明史上教育、科技、文化、健康、產業、商業、旅遊等千行萬業最璀璨時代的最優秀線下產業,如: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醫文化、衣文化、樂文化、武文化、科學技術等以中華文化為指導的標準產業生態,既能化民以日常生活之中,也能文明於國之內外,既推動了產業升級,又拉動了內外部需求,還向世人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無限魅力。不再是我們陪著笑臉、賠著錢、奉送出去「孔子學院」這一國之瑰寶,而遭人抵毀和嫌棄。而讓世人帶著憧憬、崇敬之心自願來感受、體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和自強不息的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