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循環影響颶風變化?美國科學家稱颶風形成速度比30年前快!

2020-12-14 環球科學貓

在地球上,風也算得上是強大自然災難中的一種。根據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研究稱,最近幾年來,地球的颶風變化已經比以前強很多(他們說颶風跟我們說的颱風類似),通過數據分析,幾乎是所有強大颶風的特徵就是在形成的過程中迅速加劇,比以前的速度快很多。

颶風或者颱風來說,是不可控制的,所以目前也只能作為應對措施來進行實時。科學新的研究表明,現在的颶風比30年前更強烈和更迅速地發生。而形成的原因主要來源於是大西洋多年代振蕩的氣候循環。也就是說,我們的氣候變化是對颶風或者是颱風強度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環境改變了一切。

美國科學家表示,儘管許多因素現在在對地球做出各種改變,但是主要驅動的因素並沒有變化,全球變暖導致氣溫極端,海洋區域的溫度上升,海洋的水溫也上升,溫度的變化也是形成颶風最快捷的方式,這屬於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

科學家們發現,被稱為大西洋的氣候循環是颶風日益加劇的核心原因,廣泛的影響到海水溫度變化,等已知會影響颶風的條件。美國2017年的四大颶風就是一個先前的例子,在一天時間內發展的速度令人恐懼。24小時內達到了每小時約46.3公裡。

科學家們正在仔細的研究這些風暴越來越強的原因,發展的速度可以說與30年前沒法比。當颶風迅速獲得更多的能量時,有幾個因素起作用,包括海洋表面的溫度,溼度,雲的特性,海洋中的熱量以及地表風的方向。

在整個研究中,海洋的溫度還是作為了主要對象,這可能也是海洋在快速形成颶風以及發展的主要原因,海洋熱量增加又牽涉到了我們全球變暖的問題,所以整體上來說,海洋溫度的變化到颶風或者颱風的形成,都離不開我們地球的環境變化。(理論參考)

作者:文/羅兆春

相關焦點

  • 30年來最強颶風席捲美國東海岸,災民重新認識氣候變化
    在颶風「佛羅倫斯」侵襲的重災區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場對氣候變化的重新認識正在悄然進行。颶風「佛羅倫斯」於當地時間9月13日登錄美國東海岸,是美國30年來最強颶風。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稱,「佛羅倫斯」在當地時間14日7時15分由北卡羅來納州賴特維爾海灘附近以1級颶風的形式登陸後,在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部分地區帶來多達40英寸的降雨和災難性的洪水。在美國,不管是颶風、暴雨、雪災還是高溫,每次極端天氣狀況發生都會有人問:氣候變化是否是造成極端天氣事件的罪魁禍首?
  • 近期美國連遭強颶風衝擊,有分析稱或與大氣汙染源降低有關?
    「艾爾瑪」颶風經過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氣象衛星圖。  NASA官網 圖與此同時,大西洋上還有兩場颶風的威力正在迅速增強,並可能登陸。為什麼颶風如此頻繁,且如此極端?科學界尚未有定論。有專家分析稱,可能是因為洋流的變化、氣候變暖,甚至有科學家懷疑,颶風的增加或許與空氣汙染源減少有關。
  • 今年颶風季所致災難不同尋常!來聽美國科研專家分析
    前所未有  颶風頻現迅速加劇現象,並打破所有紀錄  5月14日,熱帶風暴「亞瑟」形成時,颶風季開始,比往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開始的時間早了兩周多。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從6月1日持續到11月30日。  自1851年以來,大西洋首次連續5年出現5級颶風,這個季節最強的風暴是「伊奧塔」颶風,最高時速為258公裡。「伊奧塔」是11月形成的第二個主要颶風。從德克薩斯州到緬因州,幾乎每一英裏海岸線上的居民都受到至少1場風暴的影響。
  • 澳大利亞大堡礁地區受到氣候變化和颶風的破壞,不可能恢復
    歷時近一個世紀、歷時最長的珊瑚礁調查完成後,科學家們發現,澳大利亞大堡礁的一些棲息地已經「完全消失」——人為氣候變化是部分原因。發表在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稱,自1928年以來,大堡礁北部低地周圍的55英畝(約0.45公頃)珊瑚礁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太可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 颶風預測 揭秘最快氣候研究「黃石」超算
    隨著颶風「桑迪」的肆虐,人類對於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再一次重視。在過去40年時間裡,美國科學家一直都在依靠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及其複雜的計算機模型來作出各種天氣預測。從資料了解,隨著黃石(Yellowstone)——這是世界上最快的氣候研究超級計算機問世,被安放在國家大氣研究中心將對天氣預測提供全面的支持。
  • 美媒:氣候變化如何影響超級風暴的形成?
    那麼,氣候變化是否應當對「海燕」造成的破壞負責?氣候變化又是否應當對造成紐約市和新澤西州數十億美元損失的颶風「桑迪」負責?更廣泛地說,氣候變化現在是否開始影響到這樣的極端天氣事件?這些問題的答案很複雜,但首先要回答的是:「沒錯。」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11月18日報導稱,科學家們已經花費多年事件研究氣候變化在「海燕」、「桑迪」這樣的極端事件中發揮的作用。
  • 讀新聞學英語_颶風蘿拉襲擊美國,致6人死亡
    蘿拉颶風與2018年造成52名美國人喪生的佛羅倫斯颶風和15年前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卡特裡娜颶風有共同點。 蘿拉颶風與2018年造成52名美國人喪生的佛羅倫斯颶風和15年前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卡特裡娜颶風有共同點。都是在短短的一兩天之內,這三個颶風就從更典型的颶風變成了嚴重的颶風。
  • 颶風的風速最高能到多少?
    NHC報導稱,颶風Irma肆虐的位置距離安地卡以東440公裡,距離巴布達島東南445公裡。颶風的風速能達到多快?一場颶風將溫暖的海水作為燃料來獲取力量。由於地球的氣候變暖,海洋可能也會變暖。因此一些科學家預測,颶風或許也會變得更為強勁。Live Science之前報導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隨著全球變暖,以前最強勁的風暴尤其會變得更為劇烈。
  • 美國颶風登陸、山火瘋燒,衛星雲圖直擊「水深火熱」
    新華社發(魏蘭攝) 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目前,這份名單上僅剩一個名字「威爾弗雷德」可用,氣象專家考慮使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額外的風暴。 「我們已經歷了20個被命名的風暴,然而颶風季才剛剛過了約一半,距離結束還有兩個半月。」
  • 北半球檯風和颶風的九星連珠怪異現象,氣候變遷的警醒燈
    目前在北半球已經形成了7個颱風或是颶風,有兩個正在形成中,這讓人很驚恐,今年在北半球怎麼會有這麼強地能量,也不得不讓人猜測,未來的日子,明年,後年會不會形成更多的颱風侵擾陸地,危害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現在北半球東部大陸是以超強狂暴颱風山竹為首,西部大陸是以怪獸颶風弗洛倫斯為首,這幾個風暴幾乎在北半球同時形成,而且在北半球幾乎形成了一條直線。
  • 為什麼「颶風」在美國登陸,常常會影響到十分內陸的地區?
    颶風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又稱為「熱帶低氣壓」,通常形成在南北緯10°至20°之間的廣闊大洋洋面,這一低緯度洋面,在夏季季節海面溫度持續在20℃以上,從而使得海水大量的受熱蒸發,形成較為強烈的上升運動。隨後在信風的激蕩作用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逐漸開始旋轉,從而形成氣旋。
  • 科學家們低估了氣候變化的速度,為什麼?
    此外,最近有報導稱,在一個被仔細測量過的地方,導致冰蓋和冰川崩解的水下融化的速度遠快於理論預測,比理論預測的要快兩個數量級,這使得目前預測海平面上升的模型更加令人懷疑。這些最近的更新表明,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出現速度比科學家此前認為的要快,這與在氣候研究評估中發現的一種模式是一致的,即低估某些關鍵氣候指標,從而低估了氣候混亂的威脅。
  • 颶風重創美國佛州15萬人逃難 氣候變化為禍幾何引美政壇論戰
    【財新網】(記者 卿瀅)繼兩周前哈維颶風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之後,颶風艾瑪(Irma)登陸美國佛羅裡達州外海群島,再度重創美國。這一自1851年以來,大西洋外洋最強的颶風從9月10日即席捲整個佛羅裡達。
  • 2020年颶風太多了命名已用盡!B計劃啟動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宣布了颶風「威爾弗雷德」(Wilfred)形成的消息,並且表示,在2020年剩下的時間裡,如果再有颶風形成,就要把希臘字母表拿出來為之命名了。
  •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颶風「卡特裡娜」日前襲擊美國。氣象專家預計「卡特裡娜」會造成100萬居民流離失所。專家把此次颶風定為四級。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颶風與颱風有何區別,今年的颶風是不是歷史上強度最大的,颶風會不會增多或增強呢?  美國把颶風分五級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顯示,颶風與颱風只是同一種氣候現象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稱呼。熱帶氣旋按其中心附近的風速分級,風速在17米/秒以下的熱帶氣旋稱為熱帶低壓,17米/秒—33米/秒的稱為熱帶風暴。
  • 水火兩重天的美國東西部:氣候變化放大了極端情況
    本已炎熱的西部正因此變得更加乾燥,並遭受致命的野火,而潮溼的東部則持續遭受著特大降雨事件的侵襲,有些與颶風有關,有些則與此無關。一些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正在放大這兩個極端氣候的情況,但氣候變化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
  • 2018年颶風!第五次低氣壓在大西洋形成,沿著佛羅倫斯的路徑
    在佛羅倫斯颶風之後,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發現又有兩個低氣壓有發展成颶風的危險。一幅顯示大西洋兩種新的擾動可能形成氣旋的地圖。美國東海岸正在為周四4級颶風佛羅倫斯登陸做準備,維吉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的居民正準備撤離到地勢較高的地區。颶風「海倫」和熱帶風暴「艾薩克」也正在穿越大西洋中部。昨晚NHC報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域正在形成兩個新的凹陷。
  • 卡特裡娜颶風
    形成 2005年8月23日 消散 2005年8月31日 最高風速 280km/h (150 kts) (1分鐘平均風速) 最低氣壓 920 hPa 財產損失 812億美元(2005年) (大西洋颶風有史以來損失最重) 死亡人數 ≥1,833 影響地區 巴哈馬、佛羅裡達、古巴、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
  • 美國海岸面對氣候變化很「脆弱」
    新華社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質勘探局等機構1月28日聯合發布報告稱,在氣候變化帶來的海平面上升、風暴、洪水等現象面前,美國所有海岸都很「脆弱」。   這份名為《海岸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認為,墨西哥灣、大西洋中部、阿拉斯加北部、夏威夷等沿岸人口稠密、地勢較低的地區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   報告認為,美國沿海地區還將面臨海產品質量下降、疾病形態變化以及與熱浪相關的死亡率上升等公共衛生威脅。
  • 美氣象學家:更多強颶風或將襲美 預報難度加大
    中新社紐約8月27日電 題:對話美國氣象學家:更多強颶風或將襲美 預報難度加大  中新社記者 李洋  颶風「艾琳」已在美東時間27日上午7時許(北京時間27日晚7時)在美國東海岸的北卡羅來納州登陸。預計晚些時候將衝擊首都華盛頓和紐約等美國重要城市。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宣布新澤西州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