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振:收入分配改革陷兩難境地 關鍵是注重公平

2021-01-09 騰訊網

  收入分配改革的關鍵是注重公平

  「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不提「按貢獻參與分配」,意在努力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本報記者 嶽振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於10月27日全文發布。正如輿論所期,在「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提出了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的目標。

  《建議》幾乎不提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體上弱化了GDP指標。全文僅有一處提到「國內生產總值」,在描述「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這一目標時說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

  但收入分配改革又必須在經濟總量具備承受能力的條件下進行。在之前收入分配大討論中,有一個說法廣為流傳,「要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有些專家的意見是,從經濟總量上來講,中國人均GDP已達4000美元,而且「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可望保持年均8%左右的增長速度,且發展質量可望好於「十一五」時期,這將確保今後能夠繼續做大「蛋糕」,為可持續分好「蛋糕」提供物質基礎。

  中國當前「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在《建議》中再次得到確認。在接下來的五年中,要「規範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

  從改革基調上看,「十二五」時期收入分配改革依然堅持的是「調整」,但更加強調「公平」,「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擴大就業增加勞動收入的發展環境和制度條件,也強調「機會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規劃綱要突出了「按貢獻參與分配」:「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但「十一五」以來,分配領域的公平危機被頻繁提及,「收入分配差距惡化」的論調頻頻見諸報端。有機構研究指出,中國的基尼係數已經超過0.5,而國際上認為其合理值應該在0.3—0.4之間。

  據北京師範大學收入分配與貧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實的研究,1997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6∶1,2010年已達到3.33∶1,貧富懸殊不僅遠高於發達國家,也高於巴西、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在行業企業內部,工資、福利向少數人集中的趨勢正不斷加強。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提法消失後,「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曾被寄予厚望,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似乎很難準確衡量各生產要素「貢獻」大小,而權貴階層的貢獻往往被誇大,難以保證公平,以致出現企業高官天價年薪引發社會質疑和不滿的現象。

  《建議》不再提「按貢獻參與分配」,而把強調「更加注重公平」,不排除有對以上因素的考慮。

  當前收入分配改革陷入一個兩難境地:改,將推動物價上漲,不改,收入差距將繼續惡化。收入分配改革的目的是讓居民收入合理增長,如果同時伴隨通貨膨脹壓力,勢必蠶食改革成果。如何突破兩難境地是收入分配改革今後面臨的棘手課題,如處理不當,長期通脹壓力下的公平危機將更難對付。

相關焦點

  • 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靜悄悄的」革命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已經明顯偏大,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需要加快進行  ○當前需要解決幾個突出問題,主要是: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一些部門憑藉「行政權利」獲得大量額外收益;二次分配缺乏力度與公平;第三次分配格局沒有形成  ○建議加大稅收制度改革力度,適時開徵遺產稅,同時大力推進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速建立第三次分配體系  ○國資收益權要儘快落到實處
  • 楊宜勇:收入分配改革沒有免費的午餐
    楊宜勇:深入推進總體性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既要進一步增進公平,也要有效提高效率,兩方面都不可偏廢。收入分配問題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中央高度重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 中國足球陷入兩難境地,面對危機令人極度失望
    中國足球同樣遭遇嚴重影響,陷入兩難境地;面對危機,中國足協和俱樂部顯得不知所措,令人極度失望,中國足球到了必須改革的關鍵時期,猶豫不決只能導致中國足球進一步淪陷,必須果斷出手。中國男子足球的收入普遍跟能力不掛鈎,也就是所謂的工資虛高,中國足球投入重金,結果培養了一群蛀蟲,大多數球員出工不出力,僅僅將足球當作一項工作,沒有投入太多精力,缺乏足球熱情,導致中國足球培養不出世界級球員,甚至亞洲級別的球員都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結果只能是越來越差,被亞洲足球逐漸淘汰,距離世界足球漸行漸遠,這個不爭事實尤其明顯。
  • 經濟學家談收入分配改革:既得利益者到底是誰
    華生  近來,收入分配改革被社會各界熱議。據悉已醞釀8年之久的方案仍未出臺。這或許意味著改革亟待破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一個社會應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社會,也應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克服平均主義」開始,收入分配問題能否處理得當便關乎中國改革的成敗。《冰點周刊》就此問題專訪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三項重要變革「價格雙軌制、國資管理體制、股權分置改革」的提出者、推動者華生教授。
  • 收入分配改革重在讓利 提個稅起徵點呼聲再起
    改革重點在於讓利事實上,早在2004年,我國就出臺了《關於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的相關草案,但正式文件一直未出臺。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初次分配中兼顧效率與公平,讓各種要素遵循市場原則取得收益,並加強對不合理因素的調節。
  • 中國式通脹:「解藥」是公平收入分配
    「經濟結構失衡」也因「分配結構失衡」  然而,上述分析仍然沒有點到問題的根本。經濟結構為什麼會失衡,產能過剩和內需不足的矛盾為什麼多年來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答案就在於,分配結構失衡了,普通勞動者的收入長期上不去。儘管從1978年到2006年中國居民扣除物價因素以後,平均年收入增長6.7%,但和中國高達兩位數的經濟增速相比,百姓收入的增長顯得緩慢。
  • 王小魯:中國收入分配向何處去|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思想者①
    他認為,要想解決問題,迫切需要推進進一步的改革,其中,最關鍵的幾個問題更為急迫,如嚴厲打擊腐敗、規範政府行為、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再分配製度、保證教育的公平性等。這個時期,關鍵是腐敗、制度不健全造成大量的灰色收入以及不公平的分配,這些導致了收入差距持續擴大。 灰色收入扭曲收入分配界面新聞:您如何界定灰色收入?
  • 收入分配改革:改誰,保誰——專訪經濟學家華生
    華生 近來,收入分配改革被社會各界熱議。據悉已醞釀8年之久的方案仍未出臺。這或許意味著改革亟待破局。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一個社會應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社會,也應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克服平均主義」開始,收入分配問題能否處理得當便關乎中國改革的成敗。《冰點周刊》就此問題專訪中國經濟改革進程中三項重要變革「價格雙軌制、國資管理體制、股權分置改革」的提出者、推動者華生教授。
  • 歐洲央行陷入兩難境地 今日黃金連陽節奏
    原標題:歐洲央行陷入兩難境地今日黃金連陽節奏周一(2月17日)因美國假期因素,因此提前休市,黃金整體表現平淡。不過周二(2月18日)開盤後金價上行,重新回到1585美元/盎司之上,短期面臨1593美元/盎司關鍵壓制。目前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歐元區經濟前景,或對倫敦金走勢產生較大影響。
  • 2011收入分配改革攻關年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前奏
    因此,2011年要著重解決三個突出矛盾,即如何推進勞動報酬的形成機制;如何推進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的再分配;如何推行以民富優先為目標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48歲的李桂芬下崗後自己全額負擔養老、醫療保險。她找了一份工作,月工資1000塊,扣除需自己上繳的保險外,每月僅剩600餘元的生活費。
  • 谷歌「倒追」華為,川普陷入兩難境地
    這下谷歌又坐不住了,安卓系統作為全球第一大智能作業系統,也是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之一,安卓系統當中的GMS服務為谷歌帶來了龐大的廣告收入,若是華為又自己搞出了HMS服務的話,這必對谷歌的作業系統地位造成衝擊、影響谷歌的營收。
  • 國家圖書館面臨兩難境地
    帶著諸多疑問,記者日前實地探訪了國家圖書館並採訪了有關人士,深深感到,在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下,國家圖書館正處在兩難抉擇的境地。 困境之一:在公益與收費間尋找平衡 「從我們得到的讀者反饋信息來看,有80%至90%的意見,是對一些項目的收費表示不滿。」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說。
  • 推動合理收入分配格局還有哪些新舉措?發改委回應
    國家發展改革委今日召開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有記者提問,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的增速低於GDP的增速,最近發改委也出臺了2018年收入分配重點工作安排,針對推動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發改委採取了哪些措施,今年還會有哪些新的突破?  孟瑋表示,去年以來,各部門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林毅夫:腐敗等問題導致收入分配差距惡化
    對於中國目前收入分配明顯不均的情況,林毅夫認為,中國現在的收入分配問題,很大程度是由於初次分配不合理造成的。林毅夫指出,十八大報告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提法,即調整居民收入佔整個國民收入的比重,調整勞動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兩個調整體現的方針正是: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顧公平和效率,再次分配更加重視公平。
  • 西方高福利制度陷入兩難境地
    專家分析認為,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面臨政府福利開支超過財政收入的入不敷出局面。更讓人擔憂的是,以往掩蓋在歐洲高福利下的種族、宗教、階層矛盾等問題,隨著歐洲各國緊縮開支、削減福利逐漸浮出水面。     改革勢在必行,「福利收縮是政府社會福利改革的主要方向。」美國波特蘭州立大學教授李斧表示。
  • 「兩個同步」傳遞收入分配改革新信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3日電  題:「兩個同步」傳遞收入分配改革新信號  新華社記者安蓓、齊中熙  收入,是和百姓切身利益最相關的話題之一。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 國企工資分配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國有企業工資分配製度改革的系統性不足  國有企業在工資分配製度改革過程中,特別容易陷入兩個誤區:一個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比如發現骨幹技術人員流失了,就加技術津貼,發現技術工人收入低了,就加技師津貼,不停地「打補丁」,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收入達到目標了,這兩類人員的薪酬水平與企業其他人員之間又形成新的不平衡,「按下葫蘆浮起瓢」;二是單純就薪酬改薪酬
  • 正確判斷和實現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關係
    我們知道,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果是由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起點和分配過程所造成的,而不公平的分配起點和過程又是由不合理的生產關係和生產方式所決定的。
  • 新高考模式3+1+2,「物理」被成功救上岸,「化學」卻陷兩難境地
    3+1+2高考模式下,化學應該是最大的「受害者」了,基本上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分析一下,為什麼「化學」這門科目這次這麼難。新模式讓「化學」陷入兩難境地,很多化學老師都比較焦慮,以前一個人帶好幾個班,現在選化學的少了,基本只帶一個班,將來高中學校招化學老師也變少了。但這並不能說明在新高考模式下,化學就涼涼了,喜歡化學將來想從事醫學、藥學、食品檢測學、環境學等等方面的專業,還是可以選擇化學來託底,其他科目選擇偏文科類,分數可能會更高。
  • 2021年高考政治講義--- 專題三 收入與分配
    4.效率與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①表現:收入分配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提醒]收入分配公平不等於平均主義,也不是消除收入差距。②維護收入分配公平的經濟意義——為什麼從效率與公平的關係角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維護社會公平有利於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推動生產力發展,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