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香港大學演講問啟蒙歌曲 觀眾席合唱《我的祖國》

2020-12-11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近日,香港媒體放出了一段龍應臺在港大的演講,令觀者振奮。倒不是因為演講內容,而是演講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龍應臺問臺下聽眾,你人生最早的啟蒙歌曲是什麼?一位中年聽眾,操著廣普答道:是大學師兄們教的《我的祖國》。然後,措手不及地,全場開始合唱「一條大河波浪寬」……

這個講座叫《一首歌,一個時代》,是香港媒體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出的《大學問》系列的其中之一。觀察者網查詢發現,講座是10月7日的,不過12月14日才在媒體上播出。

臺灣前「文化部長」、作家龍應臺,帶著大家回顧不同時代傾聽過的歌。她說,「一首歌能夠經歷數十年依然不被忘記,是因為它是時代、是歷史,更是每一個人的回憶與安慰。」

「歌有自己的腳,然後它走自己獨立的路。」

接著,龍應臺問了,你們的啟蒙歌是哪一首呢?

一位中年大哥拿到話筒說,「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

龍應臺不敢相信,反問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國》怎麼唱,頭一句是什麼?」

話剛問完,全場響起大合唱,「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第一句唱起的時候,歌聲還很單薄,有點怯生生地。但越往後唱,現場加入的人也越多,歌聲越大。最後,觀眾們連唱了5、6句,到最後一句時已經變成了全場大合唱!

龍應臺笑了……

視頻在此:(製作/劉楚楚)


如視頻無法觀看,請移步這裡。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提問的這位是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他的右手邊是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

看到這樣的講座現場,臉書上有網友疑惑了:

有人立馬回了——並不是!

相關焦點

  • 龍應臺港大演講問啟蒙歌 聽眾合唱《我的祖國》
    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前段時間赴香港大學演講。當她問及在場聽眾的人生啟蒙歌時,臺下多名聽眾唱起了大陸愛國歌曲《我的祖國》。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18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稱,港大雖然被一些人認為鼓吹「港獨」,但香港的力量對比是複雜的,社會狀況也不簡單;香港有愛國愛港的歷史傳統,很多人並沒有高調說出來,但在一些特殊場合和情景下會顯示出來,因此在香港出現這種現象不奇怪。 這場講座是香港媒體與香港大學合作推出的「大學問」系列之一,講題為「一首歌,一個時代」,10月7日舉行,12月14日才在媒體上播出。
  • 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全場合唱《我的祖國》視頻觀看
    原標題:龍應臺談《我的祖國》合唱一事  編者按:  近日,一段龍應臺在香港大學演講時,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視頻【手機點擊觀看】引發了大家的關注。  龍應臺女士親撰短文回顧了自己在香港大學的演講現場,陳述了自己的認知,並授權南方周末刊發此文。
  • 龍應臺香港大學演講千人合唱我的祖國:愛國是香港主流
    臺灣作家龍應臺今年10月在香港的一場演講中問起啟蒙歌曲,在場的一位香港人士說,他想到的是《我的祖國》。隨後,不知誰開了頭,1000餘人的現場不約而同地合唱起這首歌。­  合唱《我的祖國》,在內地,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幕。發生在香港,其實也不必吃驚。­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的祖國》本來就是一首曲調優美、歌詞真摯的好歌。內地不分南北老少,幾乎人人會唱。
  • 龍應臺回應《我的祖國》合唱:原以為港人不太會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崔明軒環球時報記者邢曉婧]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前段時間赴香港大學演講。當她問及在場聽眾的人生啟蒙歌時,臺下多名聽眾唱起了大陸愛國歌曲《我的祖國》。
  • 龍應臺回應香港大學聽眾《我的祖國》事件 網友們怎麼看?
    【觀察者網綜合】針對《我的祖國》強勢刷屏,龍應臺昨日(18日)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當聽到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我的祖國》時,龍應臺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 龍應臺發文《大河就是大河》(附全文)回應《我的祖國刷屏》
    剛剛過去的周末,觀察者網報導了龍應臺在港大演講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消息,引發強烈反響。昨天,龍應臺本人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在文章中,龍應臺寫道「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臺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
  • 龍應臺談《我的祖國》全文 龍應臺香港大學演講視頻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提問的這位是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他的右手邊是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  隨後,在講座的問答環節,龍應臺回答學生提問時,說起什麼叫經典歌曲。  她剛說完,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說道:我的啟蒙歌曲是《義勇軍進行曲》。
  • 龍應臺回應香港大學《我的祖國》演講事件:大河就是大河
    【觀察者網綜合】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龍應臺港大演講視頻火了,觀眾齊聲同唱《我的祖國》更是將現場帶到了高潮,場面令人動容。 昨天(18日),龍應臺本人在港媒發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應此事。 她在文中提到:「當坐在第一排的周偉立教授回答說,他的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站在臺上的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 國內思想周報|反霸凌不能以牙還牙,龍應臺回應《我的祖國》
    龍應臺回應港大演講時全場合唱《我的祖國》近日,一段龍應臺在早前在香港大學演講的視頻被放出,視頻中全場合唱《我的祖國》的一幕引起了內地廣泛關注,成為微博熱門話題。引起討論的點是,當龍應臺在講座現場問及聽眾「你的啟蒙歌曲是什麼」時,臺下一位香港聽眾的回答是《我的祖國》,龍應臺聽後面露尷尬之色。
  • 龍應臺稱「祖國背叛香港」?「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不是蠢就是壞
    臺灣作家龍應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談論香港亂局。一向凹慈悲人設的她,這一次同情起了「香港街頭的年輕人」。在這篇長文中,龍應臺將大陸比作「銅牆鐵壁」,將香港反對派比作「細小的雞蛋」,意在建構起後者「以卵擊石」的悲壯。
  • 龍應臺被問是否願意去大陸當文化部長 回應:絕對不願意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灣「中央社」1月21日報導,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近日訪港到香港浸會大學演講,《我的祖國》事件當事人、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也在現場。龍應臺在演講時特別點名周偉立不準提問,引來笑聲。被觀眾問及,是否願意去大陸當文化部長時,她回答,「絕對不願意」。
  • 從龍應臺演講看「紅歌」的力量
    據臺灣「中央社」17日報導,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赴香港大學演講,在演講中提問臺下聽眾「你們的啟蒙歌是哪一首」。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發言說,「我想起進大學的時候,很多師兄帶我們唱的《我的祖國》」。龍應臺問道,「《我的祖國》怎麼唱,頭一句是什麼?」她的話剛講完,場上多人開始合唱。
  • 龍應臺的選擇性失明,是對家國情懷的故意無視
    很多人一定記得多年前的網絡上,曾經流行過一句龍應臺的名言——「我不在乎大國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嚴」。筆者就是從這句話裡,第一次對自己曾經給予龍應臺的好感,產生了嚴重的質疑。每個中國人都明白的「家國一體,有國才能有家」的道理,很自然地會讓我想到:沒有大國的崛起,何談小民的尊嚴?為何龍應臺這樣一個能夠熟練運用「中國字」的「文化人」,卻要故意裝作不懂?
  • 龍應臺形容香港"以卵擊石"被駁:只見雞蛋不見炸彈
    龍應臺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段長文,以「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形容香港,形容香港年輕人,試圖營造出一種「以卵擊石」的悲情,然而對於這樣的言論,網友顯然不買帳,有人直接反駁:只見雞蛋,不見炸彈。四處叫喊帶有「港獨」色彩的口號,瘋狂堵塞機場破壞地鐵設施,在街頭縱火,這哪裡是雞蛋?這是鐵錘。如果任憑騷亂遷延,香港才有巢傾卵覆之虞。
  • 龍應臺,你居心何在?
    導讀昨日,龍應臺在境外社交平臺上公開發布涉及香港的言論,引起網友熱議,人民日報怒評「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昨日,龍應臺以「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形容香港及香港青年,引發網友廣泛關注,話題持續佔據微博熱搜榜。龍應臺聲稱若「武力鎮壓」,是「祖國」背叛香港!圖片來源:要聞記者人民日報: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 龍應臺「點評」香港問題 人民日報: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龍應臺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段長文,以「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形容香港,形容香港年輕人,試圖營造出一種「以卵擊石」的悲情,然而對於這樣的言論,網友顯然不買帳,有人直接反駁:只見雞蛋,不見炸彈。如果任憑騷亂遷延,香港才有巢傾卵覆之虞。將普通香港青年與暴力極端分子混為一談,既美化了暴力,也捆綁了大多數善良市民,這是對暴力的縱容,也是對大眾的不公。我們不能只看聲勢,不問是非;不能只有觀點,不講事實。因此,龍應臺的「雞蛋」中到底藏的是什麼?是一貫的偏見。
  • 人民日報批龍應臺涉港言論: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龍應臺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段長文,以「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形容香港,形容香港年輕人,試圖營造出一種「以卵擊石」的悲情,然而對於這樣的言論,網友顯然不買帳,有人直接反駁:只見雞蛋,不見炸彈。如果任憑騷亂遷延,香港才有巢傾卵覆之虞。將普通香港青年與暴力極端分子混為一談,既美化了暴力,也捆綁了大多數善良市民,這是對暴力的縱容,也是對大眾的不公。我們不能只看聲勢,不問是非;不能只有觀點,不講事實。因此,龍應臺的「雞蛋」中到底藏的是什麼?是一貫的偏見。
  • 人民日報刊文駁龍應臺: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龍應臺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段長文,以「花園的地上有一顆雞蛋」形容香港,形容香港年輕人,試圖營造出一種「以卵擊石」的悲情,然而對於這樣的言論,網友顯然不買帳,有人直接反駁:只見雞蛋,不見炸彈。四處叫喊帶有「港獨」色彩的口號,瘋狂堵塞機場破壞地鐵設施,在街頭縱火,這哪裡是雞蛋?這是鐵錘。
  • 人民銳評刊文駁龍應臺:為何只見雞蛋不見燃燒彈?
    如果任憑騷亂遷延,香港才有巢傾卵覆之虞。將普通香港青年與暴力極端分子混為一談,既美化了暴力,也捆綁了大多數善良市民,這是對暴力的縱容,也是對大眾的不公。我們不能只看聲勢,不問是非;不能只有觀點,不講事實。因此,龍應臺的「雞蛋」中到底藏的是什麼?是一貫的偏見。對這場長達近三月的騷亂,龍應臺視而不見,完全將矛頭對準了內地,挑唆香港和內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