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部手機而言,到底是什麼最重要的,有的人關心顏值,有些人關注手感,當然還有許多人關注配置參數,而配置參數裡大家自然最關心的就是處理器了,因為處理器是整個手機的心臟,最重要的部分。
但手機處理器比較特殊,確切的說是SOC,也就是系統放在晶片上,一顆晶片裡面可能有很多部分,比如NPU,藍牙 晶片,GPS晶片,DSP,ISP等等,但我們往往比較關注CPU和GPU,當然還有基帶晶片,不過基帶晶片也有放在外面的,那麼這三種晶片到底哪個更重要呢?
首先是CPU,毫無疑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CPU是否則手機的所有數據計算,所有的APP包括OS都離不開CPU,CPU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手機的運行速度,但是許多人其實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CPU好像有些性能過剩,感知不強。
舉個例子,對於普通的任務,似乎中端處理器和旗艦晶片差別不大,或者說老款晶片和新款晶片差別也不大,而手機最耗性能的場景其實是遊戲,所以對於CPU的性能需求遠沒有GPU那麼強,或者說性能瓶頸主要是在GPU方面,CPU其實並不太重要。
隨著手機的火熱,手機遊戲的發展趨勢也從悠閒娛樂打磨時間朝著專業方向過渡,一方面是手遊競技性越來越強,而另一方面則是畫質和幀率要求越來越高,而這一切必須要一顆性能足夠出色的GPU,就像是電腦需要一塊高性能顯卡一樣,相比之下CPU需求並不那麼大。
所以GPU應該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遊戲的體驗就靠GPU了,即使旗艦晶片的GPU性能其實還是滿足不了遊戲需求的,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中端晶片性能其實足矣,而且GPU其實算是專用晶片,主要是3D加速的,並沒有CPU工作範圍廣,遊戲黨也只是一小部分,因此相比之下CPU其實比GPU更為重要。
最後就是基帶了,這個很多時候容易被人忽略,但地位卻一點兒也不低於CPU和GPU,其實大部分人買手機,更多時候是用不是玩,所以在乎的是體驗,體驗有很多方面,系統人性化,流暢度,還有就是網絡穩定性,信號,續航能力,說到底手機最根本的還是通信,比如打電話,還有上網,看資訊,購物,各類社交APP,說到底,這都屬於通信範疇。
一部手機性能再出色,如果最基本的通信能力差,那麼其他的一切都是白搭,所以基帶晶片不敢說比CPU和GPU重要,但同樣非常重要,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基帶晶片的地位會日益提升,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雲計算,一方面是物聯網。
5G技術除了高帶寬低時延之外還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海量接入,而物聯網就是萬物皆可聯網,除了傳統的WiFi方式,許多時候必須使用蜂窩網絡,那麼終端聯網設備肯定肯定離不開基帶晶片,基帶晶片的性能和穩定性就尤為重要了,比如無人駕駛。
此外就是雲計算,其實雲計算概念提出已經很久了,簡單來說就是淡化本地端設備的性能,這樣一來智能產品的性能不會受限於本地端,而是會依賴於雲端的計算能力,這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效率,更好的分配資源,節省電能。
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有很多問題和技術待解決,但未來肯定會成為趨勢,雲計算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引發產業的革新,特別是都在發展量子計算機,而量子計算機算力很強大,但是卻很難走入尋常百姓家,雲計算就是連接普通用戶和量子計算機的方式,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基帶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