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媒體如何面對新媒體的衝擊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網絡世界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滿足感,其實遠大於所謂信息海量、快速檢索、電子商務等實用功能,這種依賴感之強是傳統媒體所不能企及的。互動更多樣:新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在信息傳播、接收、反饋的過程中,改變了受眾旁觀者的身份,受眾可以相對自由地在媒體上檢索、接收、分享、傳播信息,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受眾參與信息傳播過程的需要。
-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異同|20北大新媒體專碩真題解析14
2020北大新媒體440 論述題2試闡釋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異同答題思路 需要知道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概念、特徵等,然後選取角度進行比較即可,可以用最常規的5W框架。新媒體時代,Web2.0時代到來,得益於技術賦權,用戶生產內容崛起,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產相關的內容,用戶的主動性、主體性大大增強。傳播效果層面傳統媒體時代,由於傳播過程是單向的,傳播效果一般往往比較強大,傳統媒體報導的內容既能設置受眾的議程,也可以影響受眾對現實環境的感知。因此,傳統媒體的效果相對來說比較強大。
-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平移路徑建構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內容平移;技術;人才;管理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界定 (一)傳統媒體 欒春暉(2015)指出傳統媒體為了更好地轉型,應該將所有以渠道流量換取廣告收入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媒體形態都叫做傳統媒體,無論其承載的載體是紙張、PC網際網路,還是APP客戶端,甚至是微信公眾號
-
新媒體or傳統媒體?新傳畢業生如何抉擇?
傳統媒體轉型引發崗位減少、門檻提高在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由其孕育誕生的新媒體面前,在傳播速度、傳播效果、發展勢頭多方面,新媒體都要更勝一籌,傳統媒體不可避免地被衝擊,紙媒衰落、電視臺倒閉、競爭力不足、市場份額縮減,是這兩年有目共睹的狀況。
-
【學習時光】媒體人必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寫稿指南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不斷發展完善,信息傳播格局發生劇變,大眾傳媒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具有傳統媒體所不能比擬的飛速傳播、移動性強、可讀性高、信息量大等優勢,各種唱衰傳統媒體的聲音不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媒體一蹶不振。
-
王建宙:新媒體潛力無窮 但不會取代傳統媒體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王建宙接受記者採訪,以「中國新媒體的未來發展」為主題與網友展開交流。在談到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時,王建宙表示,新媒體確實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他不認為新媒體會取代傳統媒體,新媒體在很長的時間內都會和傳統媒體並存。
-
借勢微博,傳統媒體新媒體已融合
傳統媒體新媒體無分彼此 三月是「兩會」的季節。兩會在3月召開的慣例,始於1985年;而每年全國政協均在3月3日、全國人大在3月5日開幕,則從1998年開始。
-
傳統媒體的沒落和新媒體的崛起,是偶然還是必然,給我們有何啟示
近年來傳統媒體在逐漸衰落,新媒體迅速成長。不久的將來新媒體必然將成為主流媒體,傳統媒體將被邊緣化。這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下面就此分析一下。傳統媒體的特點是,自上而下的中心化組織形式。而新媒體的特點是,自下而上的去中心化組織形式。在自下而上的組織中,大部分決策權下放到中下層,最高層只負責組織的長遠戰略,和與組織長遠利益有關的重大事情,當部門之間發生爭執時,主要由他們自己協調解決。我們分析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特點。
-
澎湃:藏著傳統媒體精神的新媒體
和無數今日有感而發的評論員一樣,筆者的朋友圈也被邵總的《我心澎湃如昨》刷屏了,一些做傳統媒體的朋友都轉發這篇文章集體掉淚,做新媒體的朋友都轉發這篇文章表示軟文寫的還是很不錯的,不管各方勢力懷著怎樣的鬼胎,傳統媒體這次轉型的嘗試還是成功的開始了
-
面對突發事件:中國新媒體活躍度超傳統媒體
面對突發事件:中國新媒體活躍度超傳統媒體 相比於五年前汶川地震時傳統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以微信、微博等為主的新媒體在近期發生的松原地震中,已經演變成官民信息最快流動的平臺。 按照慣常的報導模式,傳統媒體記者依靠優勢媒介資源,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但空間上的距離讓傳統報導速度輸給了微信、微博,在傳統媒體記者無法到達開展報導的時候,人們已經立即通過微博等獲知現場情況,不少人用微信來轉達平安,新媒體手段在短時間內起到了安定人心的作用。
-
李犇:短期內新媒體不會完全取代傳統媒體
大公財經5月31日北京報導(記者 劉福志) 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犇在「京交會」期間接受大公報和大公網聯合專訪時表示,新媒體已經慢慢成型,但短期內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媒體。 在提及版權保護問題上,李犇簡單介紹了華策影視的經驗,那就是通過傳統媒體銷售影視節目,兼顧向新媒體擴展。李犇表示,新媒體成型以後,版權會細劃到各個層面。因此,華策在版權控制上十分嚴格,包括合同管理等都有很多規範。 李犇指出,無論是海外,還是在國內,新媒體發展都非常迅猛。但現在這兩個市場不可能完全取代,它需要一個過程。新媒體在成型,傳統媒體在維繫。
-
崔清活:傳統媒體發展要藉助新媒體的力量
政府部門代表、鳳凰網總部領導、知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媒體代表等近300人參加活動,共同見證鳳凰山東發展的新起點。現代科技發展迅速,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存,發展迅猛的同時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越來越多樣化的傳播環境下,媒體自身的角色定位就顯得更加重要。鳳凰山東上線一周年慶暨資源推介會現場,專家學者就「新的傳播環境下,媒體角色定位的問題」展開討論。
-
百家號FREETALK乾貨:新媒體要向傳統媒體取經,傳統媒體才是「大...
財經領域知名帳號「經理人分享」代表認為,內容寫作方面,傳統媒體貢獻了大量文本,優秀的新媒體人要善於向傳統媒體取經;在帳號運營方面,應該積極靠攏平臺政策,利用平臺工具,再加之掌握帳號基礎運營辦法。在這個時代,優秀的新媒體人應該善於或者必須向傳統的媒體取經。
-
新媒體營銷相較於傳統媒體推廣有哪些特徵
在了解新媒體定義之後,我們要把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做一個比較。也就是分析一下新媒體究竟具備什麼樣的特質?總的來講我們可以把新媒體的特徵,分成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是數位化。數位化的概念非常簡單,就是從前我們在傳統媒體時代,用各種不同的媒體形式,無論是文字,圖像,還是聲音,進行表現的信息,在新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全部通過零一零一這樣的計算機可以識別的代碼來進行傳播。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數位化的特點才導致我們的新媒體可以變成一個包容一切的媒介平臺,從前我們在各種傳統媒體上進行傳播的各種內容都可以整合到這樣的一個平臺。
-
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再到自媒體是怎麼發展的!
我們說這個問題之前、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媒體,媒體是一個信息傳播的介質、只要你能提供信息傳播平臺、就可以稱之為媒體。媒體發展到當下、它又稱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統媒體包含了:電視、廣播、報紙、雜誌、這些都稱之為傳統媒體。當下很多傳統媒體還是比較火的、很多人還是在看電視、廣播很多人也在聽的、報紙可能非常少、雜誌看的人也比較少了。這些都是傳統媒體輸出的內容。
-
2020媒體融合藍皮書: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差距持續擴大
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共同發布《媒體融合藍皮書: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認為,2018—2019年是我國媒體融合走向縱深的關鍵節點,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駛入快車道,中央級媒體在融合核心技術上發力攻堅,省級平臺紛紛下沉,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多點開花,媒體融合平臺陣地建設取得了體系化、多級式、重連接的重要進展。
-
對新時期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思考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紙媒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和衝擊,新舊媒體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選擇。傳統紙媒一般是黑白印製和彩色印刷兩種,受版面的限制,刊物上的圖片數量有現,更不可能出現新媒體上的短視頻、動畫等新業態。因而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相比展示新聞的方式比較單一,吸引受眾的能力相對較弱。 新聞的時效性比較弱。
-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如何融合發展——《西安晚報》「尋找古詩詞中的...
來源:西部學刊2016年2月下 摘要:結合《西安晚報》「尋找古詩詞中的西安旅遊之美」專欄的報導,比較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劣,提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路,著重敘述了如何推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旅遊的創新模式,並論述了進一步報導藍田「唐詩古道」的歷史意義與現實價值。
-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影響力、競爭力上的差距為何不斷擴大?
、競爭力上差距持續擴大站在新的重要節點回首過去,經過五年的融合發展實踐,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影響力、競爭力上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而2019年前三個季度,傳統媒體廣告營收出現大幅下滑,其中報紙降幅27.4%,電視降幅10.8%,廣播降幅10.7%。之所以有這樣的局面,是因為對媒體融合發展的認識與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現實是脫節的。(一)對媒體的本質和屬性認識不全面商業平臺說,我們是企業,我們追求商業價值,遵循市場規律,只輸出產品,不輸出價值。
-
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的轉型升級策略研究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新媒體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電視媒體的轉型升級刻不容緩。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的發展現狀,然後以央視紀錄頻道為例,分析電視媒體轉型的成功經驗,提出電視媒體轉型升級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