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味道(王悠揚)
作者:李思宇
湖南學習平臺
中秋節時,板慄飄香,外公叫我們回農村老家吃板慄了。飯桌上,板慄土雞湯鮮香誘人,糖炒慄子焦香撲鼻;飯桌旁的竹簍裡,尚未剝完的板慄擠破了帶刺的外殼,圓鼓鼓,亮晶晶,裡面藏著香脆清甜的慄肉。
「外公,這板慄也是你小時候的美食嗎?」我好奇地問。
「哈哈……」外公爽朗地笑開了,似乎回憶起了有趣的往事,「現在你們吃的板慄啊,都是改良後的品種,又大又糯,我小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板慄吃,我小時候吃的是毛慄子,比板慄小多了。」
外公小時候,零食非常少,毛慄子是難得的一樣。到了秋季,漫山遍野的毛慄子成熟了。老外婆就背著背簍,拿上剪刀,到山上採毛慄子。一天下來,能有半背簍的毛慄子。回到家,往往背簍還沒有放下,外公就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抓,結果因為毛慄子裡面還有很多細小的毛刺,外公的十個手指頭被毛刺扎得點點滲血,疼得嗷嗷直叫,卻仍忍不住拋幾粒新鮮毛慄子在嘴裡嚼,那鮮甜滋味至今想來仍齒頰留香。老外婆往灶爐裡添上火,灶臺架上鐵鍋,將篩選乾淨的毛慄子倒入,小火慢慢翻炒,只見毛慄皮漸漸收水,泛黃,香味逐漸飄出。灶臺旁的外公急得直咽口水,恨不能伸手到鍋裡抓兩把出來解解饞。終於炒好了!外公撐開上衣口袋,老外婆往外公的口袋裡塞了兩鏟子毛慄,外公帶著一身的焦香味,一陣風似的野到外面和小夥伴們玩去了。
「媽媽,那你小時候有這麼香的板慄吃嗎?還是也和外公一樣,吃毛慄?」我問。
「我小時候喜歡吃花蜜。」媽媽神秘一笑,眸光中滿是嚮往和甜蜜。
媽媽小時候常和夥伴們成群結隊地去打豬草。將豬草塞滿背簍的時候,人已經又累又渴了。不過沒關係,山裡的孩子在野外也能找到許多可以吃的東西。油茶花蜜就是女孩子們最喜愛的一種。春天,朵朵潔白的油茶花在枝頭綻放,女孩子們折下一根蕨菜莖,團團彎折,不要弄斷,再微微一扯,就得到了一根天然的吸管。吸管的一頭含在嘴裡,一頭插入潔白的油茶花,輕輕一吸,甜蜜的花汁流入口中,滿口清甜,滿心欣喜。那甜蜜的滋味,至今仍縈繞心頭。
外公的童年滋味,母親的童年滋味,大多是來自於山林間自然的饋贈。帶刺的毛慄子,甜蜜蜜的山茶花,還有那紅撲撲的野草莓,澀澀的野桃子,酸酸甜甜的野葡萄……
作者(右一)與外公外婆、媽媽等家人合影(作者供圖)
「你記憶最深的童年滋味是什麼呢?」母親問我。
「我的童年滋味是什麼呢?」也許吃過的東西太多,我竟一時無法回答。我的童年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時代,是一個訊息發達的時代。我可以足不出戶,卻嘗遍天下美食,這歸功於電商的飛速發展。通過網絡,新疆的葡萄乾,海南的菠蘿蜜,山東的大蘋果……我都能吃到。古時候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現在是「快遞小哥來電話,美食給你送到家」。我也可以通過假期旅行,去當地品嘗正宗的美食,體味地道的滋味。廣東的早點,雲南的蟲宴,重慶的火鍋……都曾在我的舌尖舞蹈。所以,我的童年滋味是什麼呢?是生活在新時代的幸福,是身處於發展中的希望,是奔跑於追夢路的雄心!
作者(右一)與媽媽、妹妹攝於雲南洱海(作者供圖)
(作者: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民族中學58班 王悠揚;指導老師:何秀輝)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民族中學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