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歷史風俗角度看。在以前來說,夏天確實沒有蘿蔔而剛好有姜,因為那會兒還沒有大棚蔬菜。
從中醫健康養生角度來說。我們都知道,春夏之季萬物復甦,花草樹木從發芽到蓬勃生長,氣溫從回升變暖到炎熱,都是一片陽氣生發旺盛的表現。而中醫強調天人合一,「萬物之外,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人體內的陰陽之氣也會隨著自然規律變化而變化。此時人體內陽氣也隨之升發往外,溫煦振奮人體,因此自然的春夏季節人會更有精神,更喜愛室外活動。此時陰氣便潛藏在身體內部,保護滋潤著身體,確保不被過於炎熱的外來之氣所傷害。
反之,秋冬之季,氣溫慢慢開始下降直到冬天的嚴寒,花草樹木也調葉或凋落,自然界中陰冷之氣便開始升騰,人體內陰氣也隨之往外主宰人體,因此我們也變得更愛早睡,減少戶外活動。而此時陽氣就隨之潛藏到內部溫煦我們的身體,防止陰冷之氣太過身體受到傷害。
那麼春夏之季陽氣充盛在外,自然身體內的陽氣就會比較虛弱。但萬物都要平衡,陰陽也是。如果此時體內陰氣過盛,或由於春夏貪冷吃太多冷飲助長陰氣,不僅不能保護身體,反而會因為身體內沒有陽氣與之抗衡,會導致身體內出現一系列的不適,比如拉肚子等。反過來,秋冬陰氣外長,身體內的陰氣就會比較虛弱,此時因為怕冷而保暖過度,助長了體內的陽氣,又可能會出現身體乾燥、小便大便幹、乾咳等症狀。因此,前人便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重要養生原則。
我們再具體到生薑和蘿蔔這兩味藥。生薑,性溫味辛,可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生薑性溫,又可以溫中,夏天陽氣外越而身體內陽氣較虛時正好可以起到溫補以助陽氣的作用。生薑又被稱作「和胃降逆聖品」,夏天暑熱暑溼當令,人體消化系統最易被受影響,出現沒胃口、噁心、嘔吐甚至腹瀉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正是生薑的「用武之處」。而蘿蔔味甘性寒,可下氣,消食,利尿,潤肺祛痰,解毒生津。所以在冬天陰氣在外而體內陰氣虛陽氣實的情況下,食用適量蘿蔔也可以理氣順氣,助長體內陰氣對抗陽氣。同時,冬天一般攝入肉類食物居多,而蘿蔔也有一定的消食功效,正好可以起到解油膩助消化作用,從而不易發生「上火」等現象。因此,「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話便是《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一個典型體現。
姜是溫熱的,是可以幫助陽氣升發的。順應這個規律,吃點溫熱之品,幫助陽氣升發的,就可以順勢而為,助力一把,更輕鬆的把體內存在的病邪、寒氣等排出。冬天的時候,人體陽氣是收藏的。這個時候因為生活飲食的原因,就容易導致氣機鬱結、一些熱鬱結在胃部等,這個時候吃蘿蔔,剛好就可以幫助排出這些積聚的熱、可以幫助氣體更流暢。幫助三焦通暢,因為冬天人體排洩的渠道,主要通過大小二便。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在寒冷氣溫的影響下,身體的各項生理功能和飲食習慣會發生變化。「冬主閉藏 , 腎性潛藏。「冬天吃蘿蔔,蘿蔔去膨脹,下氣制面尤堪」亦可使「氣血下行,滋陰養腎」。其理在於蘿蔔裡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治療壞血病,促進體內羥基的合成,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體有諸多益處。蘿蔔還分有青皮白蘿蔔,有白皮白蘿蔔等。這也就意味著蘿蔔可以做成諸多菜品,製作方法很簡單,比如糖醋白蘿蔔,製法如下:將蘿蔔、紅椒、青椒切塊混合備用,再在其中加入鹽、生抽、醋、糖、花椒等拌勻,裝入密閉收納盒裡放入冰箱醃製三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食用時可以加入香油來入味。
但我們日常生活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可絕對化機械化,陷入形而上。換個角度思考,夏天還可以吃蘿蔔嗎,以及冬天還可以吃薑嗎?答案是肯定的。蘿蔔和姜現在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它們也都有藥食兩用的特點。且這兩種食材都不是大熱或大寒之品,只要是適量食用,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的。而生薑還有良好的解表散寒的功效,冬天若是因為淋雨或其他原因感受了寒邪,煲一碗生薑湯散表邪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此,對於「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老話,我們應該理性地去看待它。我們不能因為老祖宗這一句話,就夏天不吃蘿蔔,夏天不吃薑,我們應該注重的是這句話背後的道理。具體原理明白了我們才能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去選用合適的養生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生活中該吃、想吃時,兩者都是可以食用的。(謝江平)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