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同時崛起的秘密!

2021-02-23 讀史


文:心月重逢(微信公號特約作家)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孩子生來就有「個體差異」,如果把孩子比作一粒種子,那麼影響種子成長的因素太多了。先天的遺傳因素不可忽視,後天的成長環境也很重要。正如我們作為父母,與別人相比也並非最優秀。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呢?

縱觀古今,有整個家族滿門文豪的,也有寒門出英雄的。我們非常熟悉的唐宋八大家之「三蘇」,不正是「一門三文豪」嗎?這「三蘇」中的父親蘇洵,故事就很富有傳奇色彩。《三字經》中傳誦「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可以說,蘇洵是「大器晚成」。蘇洵很聰明,正因為如此,常常仗著聰明,學習態度就不認真。他總覺得自己比同齡人高明,讀書有何難?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那麼,蘇洵的父親如何教子呢?


蘇洵生於現今四川眉山,少時不好讀,由於父親健在,沒有養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時代有點像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遊,走了不少地方。甚至結了婚,仍終日嬉遊。夫人生長女但未滿一歲夭亡,蘇洵不知有生死之悲,仍未發奮讀書,其父「縱而不問」。

蘇洵這般玩世不恭,其父如此淡定。我們不得不佩服蘇洵的父胸襟寬闊。讓孩子自己體味人生悲喜,蘇洵的父親其實已經做到「不教就是最好教」。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大的動力是基於自我實現需要的內力。

直到母親病故,蘇洵第一次應鄉試舉人,不幸落第。他找出幾百篇自己的舊作細讀,不禁喟然嘆道:「吾今之學,乃猶未之學也!」蘇洵一把火,全燒了。他重讀《論語》、《孟子》以及韓愈文章,窮究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貫穿古今。蘇洵閉門苦讀,並發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此時,蘇洵已二十七歲。

蘇洵自己反思體會到「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因為自己驕傲自滿,目空一切,造成自己在學術上毫無進步。當一個人發自內心領悟到這一點的時候,他才會又羞又愧,悔恨交加。假如蘇洵的父親不是給孩子空間,自己體會感悟,而是又打又罵,亦或是從小到大不斷嘮叨責罵,又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如果不是蘇洵一把火,燒了自己的舊作。而是他的父親這樣做,那麼蘇洵還會發奮努力嗎?在中國古代,一般父親對孩子的管教都是很嚴格地。如蘇洵父親這般,我們怎能不佩服他的智慧?

人生之路,平坦的也好,坎坷的也罷;溫暖的也好,涼薄的也罷,都需要自己去體味、面對。

蘇洵自言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四年後,進京考試落榜。

第二年回家閉門苦讀。他考究古今治亂得失,同時也會教授蘇軾讀書。長子景先年僅八歲而亡。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蘇洵曾去四川閬中探望哥哥蘇渙,看到哥哥治理地方成績很好,頗受感動。蘇洵各地遊學,結交有學問的師友,增加不少見聞和人生經驗。經過五六年的刻苦研讀,蘇洵學問已成。蘇洵先是居家讀書,同時教授蘇軾。

三十六歲那年,又離家出外遊學,自眉州出發到嘉州,遊峨眉山,然後順流而下從夔州巫峽下荊諸,準備前往京師。夫人在家教授蘇軾讀《範滂傳》。

三十八歲到四十六歲,蘇洵繼續居家讀書,考究古今治亂得失同時,教授蘇軾和蘇轍讀書。蘇洵多次遠遊,和成都官員張平交好,張平曾向歐陽修舉薦蘇洵,未果。

四十七歲的蘇洵帶二子進京應試,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讚賞他的《衡論》、《權書》等文章,認為可與劉向、賈誼相媲美,於是向朝廷推薦蘇洵。蘇軾、蘇轍兄弟倆同第進士高等。

蘇軾當時二十二歲,蘇轍十九歲。於是,「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許多考生,學習他們樸實高古的風格。蘇轍兄弟登科時,蘇洵想到自己曾科場失敗,嘆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蘇洵的才華,未必是二子的榜樣,但是他的努力和自律,一定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蘇門三文豪,成功之道。

一是蘇洵大器晚成,他的父親是什麼態度?蘇洵二十四五歲了,「甚至結了婚,仍終日嬉遊,不知有生死之悲。夫人生長女但未滿一歲夭亡,蘇洵仍未發奮讀書,其父『縱而不問』。」我想,正是蘇洵父親的「縱而不問」,才有了後來的發自內心開始發憤。這種主動學習的力量,非常強大。

二是蘇洵作為父親,陪伴孩子讀書。我們可以想像,三蘇在家讀書的場面,溫馨感人。如果蘇洵外出遊學,母親又會陪伴孩子讀書。讀《範滂傳》這樣的名人傳記,非常好的德育教育。只要蘇洵回到家,就會陪孩子一起讀書。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太重要了。無論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還是詩詞文章,蘇洵對蘇軾兄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蘇洵引導孩子讀書,也是破費心思。相傳蘇軾、蘇轍兄弟小時候非常頑皮,不思學習,貪圖玩樂。蘇洵經常教育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而這樣和風細雨式的說服教育收效甚微,儘管如此,蘇洵並沒有採用「棍棒」教育。而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引導,誘其入門。每當孩子玩耍時,蘇洵就躲到他們能看得到的一個角落裡看書。聚精會神,神採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的時候,他又將所讀之書「藏」起來。孩子們發現了父親這個「怪現象」,以為父親讀的是什麼好書。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仔細閱讀。慢慢地,他們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自然而然地,蘇軾兄弟駛入成才的軌道。

我們會發現,蘇軾兄弟自身的天賦固然很重要,同時父親的誘導、陪讀都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當然,即使我們學習蘇洵的教子方法,也未必一定會「一門三文豪」。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如蘇洵一般付出時間、精力、心思引導、陪伴孩子,無疑會讓孩子愛上讀書。只此一點,便是送給孩子的珍貴禮物。閱讀,將帶給孩子走向一個廣闊的天地。

三是蘇洵「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也許正是因為他多次遊學,增廣見聞,才使他的文章妙語連篇,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筆勢雄健。

現代家庭,如果能引領孩子「讀萬卷書」,那麼「行萬裡路」已經不是難事。然而「只愛遊玩,不愛讀書「便是大問題了。多少父母感嘆,孩子不愛讀書。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傳身教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如果說蘇洵是自我教育,那麼蘇洵教子就是引領、陪伴和榜樣。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我們能夠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又能引領、陪伴孩子,那麼我們的教育便是好的。

教育,是深入靈魂的事,是精神上的紮根和薰染。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引領者。希望孩子走多遠,你就應該要求自己走得更遠;希望孩子攀登多高,你就應該要求自己攀登得更高!

「一門三文豪」可是說是奇蹟,歷史罕見。然而「蘇門教育」,值得我們學習。也許我們只看到現象,沒有深究其根源。中國傳統教育,「先教做人,後教學問」。《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所應具備的一些禮儀與規範。無論是蘇洵的自我教育,還是他的教子之道,都離不開這些經典文化的影響。讀書人不只是讀「四書五經」,而是反覆讀,熟讀成誦,並且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從兒時開始誦讀,終其一生都在研讀,對於人格的塑成何其深遠?

中國幾千年教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教育中,人格教育放首位,然後做學問。不像現在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乃至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專門為了職業,為了賺錢,基本人格養成教育都沒有。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有過感慨:

最近七八年中間,我帶了年輕同學們,拚命推廣兒童讀書。社會上把我的意思理解錯了,說我推廣兒童讀經,好像提倡復古。但是我提倡的是「中、英、算」一起上,包括四書五經在內,尤其是唐宋以前的經典,要讀誦、會背、默寫,還有英文經典,並且要練習珠心算(珠算熟習以後,心裡有個算盤作心算就很快)。這是文的教育,還要武的教育,藝術的教育,融合人格養成教育一起來。看上去內容很多,實際的安排很科學,效率很高。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智慧得到開發,自己會讀書,體魄健康,知道怎麼做人,會懂得東西方的傳統文化,可以談開創未來了。

我很欣賞南懷瑾老師提倡:國學經典、英文經典、珠心算、運動、藝術等方面結合的教育。如果我們的孩子能接受這樣的教育,那麼真的就是中西結合、開啟智慧、健身健腦。

作者簡介:心月重逢,原名於春華,從事教育事業十餘年,我筆寫我心。個人微信號:yuer8324

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

相關焦點

  •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洵蘇軾蘇轍,蘇門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佔據三個席位,美名歷代傳揚。而其中,又以蘇軾蘇東坡最令人稱道,人們對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藝,更是因為他穿越歲月而依舊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和優美情操。
  • 《蘇轍資料彙編》:蘇轍經史子集四部著作資料悉數輯出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晚號「潁濱遺老」,與其父洵、兄軾合稱「三蘇」。蘇轍是著名的政治家,且學術成就卓越,在中國經學史、史學史、文學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蘇轍出身於一個耕讀世家,其父洵年青時喜遊宦。轍幼時,其母程氏教以詩書。
  • 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一個學霸父親的自我修養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這是朱德同志在三蘇祠的給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題詞。蘇氏父子三人同時名列文章大家,這在中國文學史上,甚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是鳳毛麟角。能不間斷地培養出這麼多傑出的人才,蘇家究竟有什麼教育秘笈呢?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蘇家父子三人早年一直在四川眉州家鄉讀書多年。 三蘇父子正以融通三教、兼採諸子的特色創立宋代蜀學。好比蘇軾贈蘇轍的祝壽詩《子由生日》中寫:「君少與我師皇墳,旁資老聃釋迦文。」經常被拿來舉例說明蘇軾的學術淵源以儒為宗、兼融釋道。 蘇軾、蘇轍在宋神宗時聲名最大,但這一階段兩兄弟在朝廷的實際地位並不大高。
  • 「手持文章柄,爛若北鬥標」的蘇轍,和影響他最大的4個人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世稱「三蘇」。在宋代文學史上,他們各自在文章、詩歌方面佔有一席之地;唐宋八大古文家,三蘇父子居其三。蘇洵以政論著稱,其文章「士爭傳誦其文,時文為之一變!」蘇軾、蘇轍二人在散文及詩歌方面,亦都有不錯的成績。
  • 曹操三父子與蘇軾三父子比較,哪一個文學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一個是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一個是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耀千古,都給我們留下了燦爛輝煌的文學遺產。那麼,如果我們要對這兩個「三父子」文學團隊進行一個比較,那麼,哪一個團隊的文學成就更高呢?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詞,句句都是經典,最後10個字無人能及
    唐宋八大家之中,蘇家三父子均榜上有名,即父親蘇洵和蘇軾、蘇轍兩兄弟,被傳為千古佳話。三人當中,蘇軾的名氣最大,弟弟蘇轍次之,兩人同時考中進士,而身為父親的蘇洵名氣最小,並且不知什麼原因,他多次會試皆名落孫山。
  • 蘇軾與弟弟蘇轍進京趕考,雙雙進士及第,一下子成為京城焦距人物
    公元1056年,22歲的蘇軾與19歲的蘇轍進京趕考,結果兄弟倆雙雙進士及第,一下子成為京城紅極一時的焦距人物。還有他們的父親蘇洵,雖然徵戰考場多年,50歲依然名落孫山,但絲毫不影響他的名氣,父子三人,躋身唐宋八大家之位。因為居高不下的熱度以及影響力,民間開始了蘇家的八卦時光。
  • 蘇轍寫詩給哥哥抱怨生活太苦,蘇軾心疼回詩安慰,不料成名篇
    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在當時可謂風光無限。在這三人中,蘇軾的名氣大家也都知道,蘇洵能培養出這樣兩個兒子,自然也是名氣不小;但是蘇轍的名氣能夠小一些,很少能有人想到他,蘇轍難道沒有才華嗎?其實並不是這樣。蘇轍在19歲的時候就考上了進士,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蘇轍也是有實力的。
  • 蘇轍:其人深,不願人知之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蘇轍到底為自己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1、蘇轍的道士形象:是聞道者而不是修道者「道士」形象是蘇轍為自己塑造的最主要的自我形象,但他的「道士」不是進行宗教行為的修道者,而是修身養性的聞道者。在蘇轍心目中,首屈一指的「聞道者」是「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顏回,這也是他的偶像。
  • 父子三人開空調吃火鍋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的表現
    由於現在是夏天,天氣非常的炎熱,吃火鍋就開了空調,原本父子三人以為在空調房裡面吃火鍋是一件很舒服淋漓的事情,但沒想到父子三人因為缺乏安全的常識,差點釀成了悲劇。根據當事人描述,事情經過是這樣子的,父子三人本來用的是燒炭的火鍋,由於家裡面開著空調,所以門窗都處在緊閉的情況,而這樣一來,就會使得房間裡面的空氣十分不流通,導致最後父子三人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
  • 欠款二千不履行 父子三人被罰一萬還遭拘留
    最終,父子三人被拘留罰款。  徐州市銅山區房村鎮農民李某,受同村村民劉某僱傭在一建築工地施工,粉刷牆面時不慎摔傷。銅山區法院審理後,判決劉某賠償李某醫藥費等損失2309元,並承擔訴訟費250元。判決生效後,劉某並未主動履行義務。  6月16日早晨,執行法官依法到劉某家中強制執行。執行法官表示,承辦法官提前去過數次他家,但劉某都不在家 。
  • 看完蘇軾和蘇轍兄弟倆,我回頭把弟弟打了一頓
    「唐宋八大家」是上學必背的八個人名,八位大佬裡,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莫名記不住的曾鞏,最讓學生黨喜歡的就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了,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三個人名好背啊!三人裡,蘇軾的光芒實在太耀眼,以至於我們對他弟弟蘇轍反而不甚了解,甚至覺得蘇轍是沾了蘇軾的光,其實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全然不是——反倒是蘇軾拖累了蘇轍一輩子。
  • 生意虧損動歪念,父子三人組團非法捕撈填補「窟窿」
    「我知道洞庭湖內不能非法捕撈水產品,尤其是今年抓得特別嚴,但我做生意虧了很多錢,就想著下湖捕撈點鱔魚賺錢,我不該知法犯法...」為填補生意虧損的窟窿,湖南省嶽陽市華容縣的父子三人竟組團在禁漁區內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狩獵野生保護動物,最終落入法網,身陷囹圄。
  • 北宋名臣範仲淹,為何父子三人都和甘肅慶陽有不解之緣?
    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範仲淹和範純祐、範純仁、範純粹父子四人,在各自的仕途中,都與一座城市的命運緊密相連。這座城市並非是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而是遠在西北的慶州。慶州在什麼地方?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呈西北——東南走向,相對比較狹長。而在甘肅省的東端,有一個非常狹長的陸地通道,夾在寧夏與陝西之間。
  • 揭陽惠來縣父子三人涉嫌尋釁滋事,經警方規勸自動投案自首
    最近,涉嫌尋釁滋事的嚴某偉等三人在親屬陪同下,向惠來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惠來縣仙庵鎮頂溪村的嚴某偉在父親經營的一家修車店工作。今年,一輛貨車停放在他們店門口旁邊。嚴某偉父子三人認為車輛停放影響了他們的生意,雙方發生口角並動起手來。
  • 蘇轍 |從縣委書記到國務院副總理,我只用了七年
    沒想到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蘇軾,而是他的弟弟——蘇轍。蘇轍,字子由,四年前隨父兄一同進京,與蘇軾一起金榜題名&34;。一時之間,三蘇文章一出,便引得&34;,父子三人更是拜訪高層、廣交名流,為世人矚目,&34;已經成為大宋現象級國民網紅!
  • 做女人成功莫過於蘇東坡的母親,成就一門三文豪、父子同榜中進士
    而每每提到他,必然也繞不開他爹蘇洵、他弟蘇轍,一門三父子,俱是大文豪嘛~功不可沒程夫人很多年前,有個很流行的論斷: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怎樣怎樣的女人。這話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個人,但卻十分契合蘇家的情況。
  •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怎麼來的
    由此可見,「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副對聯是張鵬翮為三蘇祠所撰,為清代三蘇祠楹聯中寫得最好的一聯。一門父子三詞客「一門父子三詞客」 指的是北宋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這句話既交代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又肯定了他們在文學上突出的成就。
  • 蘇轍二貶筠州記(全文)
    閒話少說,且聽筆者與諸君細細道來:蘇轍是蘇東坡的弟弟,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由,號穎濱遺老,四川眉山縣人。他為什麼會被貶官呢?一句話:思想保守,對抗改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現今常說的"助人為樂",何況這個被幫助的人還是自己的親哥哥蘇軾(蘇東坡)。中國有句古語:「打虎親兄弟,戰場父子兵」,哥哥有難,做兄弟的在關鍵時候不去幫他鳴不平,那是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