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為女性健康的「第一殺手」,已然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根據中國國家癌症登記中心(NCCRC)發布的《中國癌症登記年報2018》顯示,乳腺癌是女性高發的第一大癌種,佔所有癌症病例的16.5%。
另據國家癌症中心統計,在我國,乳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27萬例。但大家也不必對乳腺癌過於恐慌,因為相較其它惡性腫瘤,乳腺癌治療效果較好,且不易復發,如果能做到早診早治,其治癒率可達90%以上。
有人說,乳腺增生是癌變前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那麼,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有何關聯呢?哪些人更易患乳腺癌呢?……這篇文章,或許能讓您找到答案。
1.什麼是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成年女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既非炎症又非腫瘤,它是在雌激素刺激下發生生理性增生之後,由於乳腺組織復舊不全所造成的結構紊亂,因此有人稱之為「乳腺結構不良」。
該病最常見的表現為乳房疼痛,這種疼痛多為周期性的經前脹痛或針刺樣疼痛,可放射到腋窩,月經來潮後可自行減輕或消退,也有一部分患者疼痛不隨月經周期而改變。
許多乳腺增生患者會覺得乳房有腫塊。事實上,乳腺增生亦常表現為乳房多處呈團片狀、條索狀或顆粒狀腺體組織增厚,並非腫塊。不過,少數病情嚴重者可在乳房中摸到界限尚不十分清楚的腫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乳腺增生會癌變的說法沒有依據。除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乳頭狀瘤病以外,到目前為止,尚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乳腺增生與乳腺癌有明確的關係。一般認為,乳腺增生只是乳腺癌的多種危險因素之一。
2.如何治療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沒有特效治療,所以應以心理治療為主,藥物治療為輔。對部分患者來說,如果症狀不重,無須藥物治療。我們在面對乳腺增生時,要避免恐懼、緊張或憂鬱心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保證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及適當的體育鍛鍊,這樣更有利於病情的好轉或症狀的緩解。
此外,飲食調理也很重要,注意多吃低脂,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飲食,避免過度肥胖。乳腺增生一般不會轉變成乳腺癌。所以,一旦發現自己有乳腺增生無需害怕和過度關注,關鍵是要注意定期複查。
乳腺惡性腫瘤(乳腺癌)
1.什麼是乳腺癌?
乳腺癌多發於女性,男性只佔1%。據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7年度,乳腺癌已經成為了女性高發癌症的第一位,其發病率在0~24歲年齡段處較低水平,25歲後逐漸上升,50~54歲組達到高峰,尤其以更年期和絕經期前後的婦女多見,55歲以後逐漸下降。
最新研究發現,雖然引發乳腺癌的內外部因素很多,但最終都可歸結為一點,即人體內的雌激素在「作怪」。
雌激素是女性性徵發育成熟的「催化劑」,沒有它的作用,乳腺導管系統不會發育,血管間質得不到充分生長,女性就不會有豐滿的乳房,也就不會有「曲線美」。但雌激素也不宜過量,其分泌一旦過多,作用時間過長,則會導致乳腺導管上皮細胞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正常發育到異常增生,便會有癌變的可能。
2.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和危險信號
目前,乳腺癌的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根據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調查發現,下列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1)母親、姐妹中有一人以上得過乳腺癌者;
2)第一次妊娠年齡大於35歲及從未生育過的婦女;
3)進食過多動物脂肪,絕經後體重超重的女性;
4)患某些慢性乳腺疾病者(如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乳頭狀瘤病等);
5)月經初潮年齡在12歲之前或停經在55歲之後的女性;
6)長期應用雌激素的婦女;
7)一側乳腺癌患者(對側乳房發生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5~7倍)。
具有上述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具有多個高危因素者更甚。但要說明的是,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女性發生乳腺癌的風險僅僅是增加,並不是一定,也不一定具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即使這些高危因素都具有也不一定會患乳腺癌。
作為普通人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度緊張和恐慌,提前做好早期篩查,這樣可以顯著降低罹患乳腺癌的概率。而當乳房出現以下危險信號時,就需要再做進一步檢查:
1)乳房某一區域的無痛性腫塊(或局部性增厚),邊界不清,質硬,活動度差;
2)乳頭溢血性分泌物;
3)乳房皮膚凹陷,或乳房皮膚呈桔皮樣改變;
4)乳頭回縮,乳頭或乳暈處出現表皮糜爛、溼疹樣改變;
5)乳房顯著增大、紅腫,變化進展較快;
6)腋窩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