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曲藝文化,鑄瑰寶長存——中國科大MBA2003班「曲藝文化」分享...

2020-12-12 MBA中國網

11月14日下午,中國科大MBA2003班40多名同學齊聚國際金融研究院2號樓301教室,教室裡人頭攢動,熱鬧不已。原來是MBA2003班的「曲藝文化」分享活動——《中國傳統文化—曲藝文化》正在進行中。

本次分享會的主講人是來自於MBA2003班的徐海燕同學,人稱「浪哥」。熱愛戲曲文化的她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國粹盛宴。

主講人首先介紹了中國傳統曲藝的幾大主要曲種,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評戲、豫劇等,並介紹了這幾大曲種的大師級人物,為大家繪製了一幅幅戲曲長廊畫卷,讓大家了解了戲曲中的生旦淨末醜行當和意義。隨後,徐海燕同學帶著大家品鑑了多種戲曲片段,並詮釋了戲曲片段背後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故事,讓大家了解並逐漸建立起對傳統曲藝文化的認知和愛好,讓中國國粹及戲曲文化發揚光大。

在持續兩個多小時的分享活動中,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跟著主講人去品鑑各類傳統戲曲,去了解戲曲背後的文化背景,跟著主講人練習幾個傳唱度較高的戲曲片段,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並建立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的變化日新月異,然而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的同時,傳統文化在不斷沒落,許多傳統曲藝、戲劇、民俗等文化瑰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傳統戲曲文化和各地的傳統民俗文化也在不斷的沒落甚至流失。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守住和傳播傳統曲藝文化是我們的使命。

分享活動過程中,主講人介紹到在曲藝文化傳統的堅守和傳承中,也要勇於「變」,不畏「新」,帶領大家對一些改良後的地方小曲諸如蘇州評彈、北京小曲等進行了品鑑和演練,以便讓同學們更易接受和喜愛。大家都紛紛表示,參與本次分享不虛此行,對於之前都不曾關注的戲曲行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甚至有的同學回家給孩子哄睡的搖籃曲都變成了「秦淮景」。

曲藝作為中國最具民族民間色彩的表演藝術,在中國整個的文藝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曲藝是中國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學的特殊傳承載體。中國歷史上各個少數民族的史詩以及許多民歌與敘事詩,借曲藝藝術的「說唱」得以傳播、弘揚和保存。曲藝是中國古典章回體長篇小說和許多戲曲劇種形成的橋梁與母體。換言之,曲藝在其歷史發展中催生了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孕育了諸多戲曲劇種。

「梨園綻百花,戲韻唱中華」 。戲曲是依賴於觀眾而生存的藝術,戲曲的傳承既需要自身創作和表演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培養支持和喜愛戲曲的觀眾群。戲曲不能「養在深閨人未識」,自我陶醉。因此,要利用各種可能的媒介和形式,大力推進戲曲的傳播。

真心保護一個行業,是需要靠無數的歲月去堆積、去磨礪、去感受、去體會、去傳承、去熱愛。既要有傳統的堅守和傳承,也要勇於「變」,不畏「新」,則中國曲藝的前途可期。戲曲終究是劇場藝術,是面向觀眾的,需要觀眾的共鳴和反應,要獲得觀眾的喜愛或議論。活水才能養魚,只有不斷演出,從生活和觀眾中汲取藝術營養,才能獲得生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傳播便是生肌素。

所以,為了中國這塊偉大的瑰寶不被沒落和遺失,讓我們以微薄之力,點點星火去傳播、去影響身邊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愛上這門傳統藝術,去揭開她含蓄的面紗,露出美麗的容顏。

相關焦點

  • 廈門力推「曲藝文化+」 臺灣曲藝界助力
    楊伏山 攝中新網廈門11月13日電 (記者 楊伏山)2020年廈門市曲藝研討會13日舉辦。來自廈門、漳州、泉州及臺灣地區的曲藝專家齊聚鷺島,共同探討廈門傳統曲藝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鄭長鈴教授和來自臺灣、執教於閩南師範學院的施沛琳教授等學者受邀蒞會就曲藝傳承發展等問題進行網絡直播授課。
  • 第九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側記:傳統曲藝花開兩岸
    在葉怡均看來,兩岸曲藝藝術的文脈相同,它們是兩岸同胞「眾樂樂」的共同語言。因此,每回到大陸交流,她都希望汲取更多傳統曲藝文化精華。  此次活動中,南音說唱作品《鄭成功·祖訓》引起葉怡均關注。這部說唱作品由南安本土曲藝藝術家與臺灣南音藝術家共同創作,將南音與高甲戲融合呈現,講述了鄭成功在兩岸老百姓心中留下的民族氣節與英雄風範。
  • 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暫告一段落,後續精彩敬請期待
    23日晚9點,河南藝術中心文化廣場河南省非遺曲藝展演周演出現場,「華夏歷史,文明開端,根在中原,老家河南」,隨著熱烈激越的曲藝聯唱《老家河南》,河南省曲藝團專場演出畫上了完美的句號,而持續了整整六天的展演周也要告一段落。
  • 成渝雙城群眾文化如何聯動?李伯清等知名曲藝家有話說
    會議現場成渝聯動,文化先行。在20日下午舉行的「川渝樂翻天」成渝雙城經濟圈歡笑品牌活動創建座談會上,來自成渝兩地的一批知名曲藝家濟濟一堂,暢所欲言。從各自的思考出發,為成渝雙城群眾文化品牌活動建設建言獻策。
  • 臺灣曲藝說唱藝術團隊將在大陸舉辦曲藝專演
    新華網福州11月5日電(記者劉姝君)第三屆「海峽兩岸歡樂匯」將於11月7日至9日在福州舉行,其中8日將舉行臺灣曲藝說唱藝術團隊在大陸的首場曲藝專演此次歡樂匯包括臺灣專場演出、福建曲藝專場演出、中國曲協文藝志願服務團「送歡笑」走進福州、中國公安系統優秀曲藝專場展演等四大匯演。此外,兩岸曲藝家還將召開研討會,探討兩岸曲藝發展之路。本次臺灣曲藝代表團由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漢霖說唱娃娃兵團、李宗霖曲藝研究室等組成,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為臺灣第一個專業說唱藝術團體。
  • 曲藝「東幼娃」,傳承你我他
    為了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豐富幼兒的學習生活四川省廣安市嶽池縣東湖幼兒園依託本地「曲藝之鄉」的豐富曲藝文化資源,開設曲藝課程,打造曲藝特色幼兒園。該園於10月29日開展了中大班幼兒曲藝成果展演活動。」,小朋友們可以在曲藝劇場進行表演和學習。
  • 曲藝文化名家孟慶忠收徒儀式和謝師會在唐山舉辦
    11月12日,唐山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曲藝文化工作者孟慶忠舉辦收徒儀式。本地文藝愛好者曾源拜於其門下,成為入室弟子。收徒之前,孟慶忠還舉辦了「謝師會」。 孟慶忠收徒儀式是同其師父、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教育家王洪誼先生收徒共同舉辦的。兩場儀式由河北省曲協、唐山市文聯主辦。省曲協副主席、秘書長袁冀民,市文聯副主席羅旭東,出席了儀式並講話。
  • 齊魯儒小賢|齊魯的戲劇和曲藝有哪些?應該讓大家知道的文化遺產
    我是儒小賢來自齊文化發祥地淄博關注wo,我有話對你說齊魯大地歷史悠久,文化遺產及其豐富,戲曲藝術形式多樣,無論在地方戲曲,還是本地曲藝,無不展示山東深厚的文化底蘊因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在我國曲藝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山東大鼓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山東大鼓藝人左玉華被評為山東大鼓的國家級非遺發表性傳承人。相信不久之後的山東大鼓會逐漸恢復生機,煥發新的藝術生命力。
  • 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年:臺灣曲藝家籲「兩岸交流確有必要」
    11月25日晚間,第十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落幕。兩岸笑星「歡樂匯」十年,今年迎來一場特殊相聚——在「雲端」同臺共演。活動期間同時舉行研討論壇,臺灣曲藝家們在花蓮與現場嘉賓連線。朱德剛在論壇致辭上回顧,他曾在2000年拜入天津相聲演員魏文亮門下,「深感兩岸相聲之各有特色」。
  • 嶽池縣啟動中國曲藝百花園建設
    3月26日,記者從嶽池農家文化旅遊園區管委會了解到,中國曲藝百花園建設工作已於近日啟動。   據了解,中國曲藝百花園項目擬建於嶽池城郊,計劃總投資13.5億元,佔地面積約3000畝,其中核心區1000畝。
  • 封箱演出,紅星社「收徒拜師(謝師)」儀式傳承曲藝文化
    傳承曲藝傳統,弘揚民族文化,1月11日晚,在業內外和相聲觀眾中享有良好聲譽的「紅星曲藝傳承社」在長沙舉行了收徒拜師(謝師)儀式暨己亥年封箱演出,本次「盛典」,將相聲界最為傳統、最為隆重的「拜師儀式」(即「擺知」)與「年度封箱」合為一體,更顯其莊重,現場200多位觀眾朋友見證了這一喜事
  • 中華曲藝唯有創新才能出新
    「說書一股勁,唱曲一段情,句句警人心,聽者自動容」,這句話說的就是中華曲藝這一門以說唱為主的藝術表現形式,比較常見的有東北二人轉、說書、相聲、彈詞,等等。中華曲藝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又有別於其他的戲曲自成一派,流傳至今,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和愛好者,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 姑娘歌:獨特的粵西曲藝
    在粵西雷州半島,流傳著一種獨特的曲藝形式——姑娘歌。     作為一種形態獨特的曲藝說書形式,姑娘歌不僅有著自身藝術所固有的娛樂、教化、認識和審美功能,而且有著服務當地民眾精神信仰及習俗活動的儀式載體與民俗功能。它不光「自娛娛人」,還能「頌神娛神」。
  • 曲藝教育如何登上網際網路「雲梯」
    青少年曲藝培訓的目的,是使其在掌握一門藝術形式的同時,實現自我素質的提升。這就要求面向青少年的曲藝培訓,既要突出曲藝表演的特徵和曲藝培訓的特點,也要符合青少年的成長和認知需求。任何藝術門類的學習,都依賴於基本功的長期訓練,以語言表達為代表的曲藝誦說類藝術更是如此。
  • 惠民非遺曲藝晚會在藝術宮上演
    惠民非遺曲藝晚會在藝術宮上演 2020年01月06日 10:34:54 來源:四川新聞網 由市委宣傳部、德陽經開區、市文旅局主辦的第五屆「德陽音樂季」系列文化活動「無限春光好」四川省曲藝研究院惠民非遺曲藝綜合晚會在這裡精彩上演,來自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的藝術家們為德陽的觀眾獻上了一場精彩的曲藝演出。晚會在四川省曲藝研究院青年演員胡酈珈帶來的四川荷葉《過年》中拉開帷幕。
  • 中國曲藝文化,京劇現狀,京劇學研究
    二是培養了很多高層次的學術人才,比如培養了京劇藝術的碩士、博士人才,而且還開辦了四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提高了演員的層次。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對京劇表演藝術家應該有更高的要求,要成為有學有術的京劇學人,是集實踐與理論於一身的人才,而不再僅僅是藝人,能說能寫得不能演,能演得不能說不能寫。
  • 童聲習文場 曲藝進校園
    9月4日,廣西教育學院雅韻曲藝社的師生們走進南寧市八桂綠城小學,將中國曲藝寶庫中的明珠——廣西文場帶進小學音樂課堂,讓孩子們在學習實踐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廣西文場是一種以清唱為主的曲藝形式,流行於桂北、桂中、桂西北官話地區,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2020年均安鎮青少年(暑期)曲藝培訓班招生啦!
    2020年均安鎮青少年(暑期)曲藝培訓班招生通知為傳承優秀戲曲文化,繼續加強我鎮青少年曲藝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均安鎮宣傳文體辦、均安鎮文化站定於2020年8月份舉辦均安鎮青少年(暑期)曲藝培訓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均安鎮宣傳文體辦公室均安鎮文化站協辦單位:
  • 百花齊放:雲南省第二屆傳統戲劇曲藝匯演開幕
    11月23日晚,由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紅河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雲南省第二屆傳統戲劇曲藝匯演」在蒙自市拉開帷幕。匯演為期4天,將在紅河州大劇院、蒙自市南湖廣場和蒙自市新安所鎮文化廣場舉行。
  • 本周六,歡迎您來觀看「沅芷澧蘭」曲藝 節目展演
    為進一步發揚優秀傳統藝術,豐富文化內涵,我市一直致力於以「文化惠民、突出特色、創新發展、全民參與」為指導思想,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開展各類曲藝文化活動,創作曲藝精品,推陳出新,加強曲藝交流與融合,探索曲藝演唱形式,營造曲藝文化氛圍,打造了極富盛名的文化名片——常德絲弦、鼓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