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藝考生們小心肝一上一下的季節了!幾大藝術院校的招生簡章雖然還沒有出來,但是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緊張的在準備著參加2月份的校考了。
今天柏老師要為大家解析的,是許多同學們望而生怯、想考但是不敢考的熱門院系——北電導演系。
許多同學應該在很早的時候,就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當導演,我一定要考導演系!但是真的在準備導演系的相關考試的時候,卻不知道該如何準備。甚至有很多同學通過其他人口口相傳,覺得導演系刁鑽難考,和導演系的距離猶如牛郎和織女。
下面,柏老師就來詳細的為大家解析一下導演系的校考,破除一下以往大家的膽怯!!
導演系應該是北電招生考試的時間最長、考試次數最多的一個系了,一共有四次考試。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時間準備和打算,不要和其他你想考的學校有時間衝突。雖然你是可以和系內相關的老師商量改自己的考試順序,可是你改了之後,自然也會影響老師對你的印象。
錄取原則是拿到專業合格證之後,文化成績達到考生所在省一本線的百分之70後,按專業成績從高到低錄取。
簡單來說,就是你過了一本線的百分之七十,然後就按專業排名。
相對來說,導演系要求的文化分不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專業學習和積累!
四次考試分別是:
一試,奪命100題。
二試,自由陳述
三試,美術(攝影)作品分析、音樂作品分析、故事構思
四試,命題創作+創作問題討論、表演
(此考試內容來源於2017年招生簡章)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只分析前兩試。
首先一試就是文常100選擇題,和一般的文常考題不一樣,它不僅限於文藝常識,它什麼都考。
它也不會問一些很偏的問題,比如你知道冰箱誰發明的?——這一類的。而是他會在當年的一些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範圍下,設計一下比較深入的問題。比如2013年考試的時候,問了宮部美雪的代表作有哪些,也問了《馬踏飛燕》的朝代,也問了一些比較專業的技術性問題,也有問下面幾個選項中哪個機關可以不用在門前掛國徽這樣的問題。
可以說在這個一百道題裡,涵蓋了各個學科方面的問題,而不只是問電影有關的問題,著重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 你是否有一個好問好學好奇的心去觀察你的生活,是否學會在義務教育下更主動的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我覺得這個是需要大家重視的。
聰明的小夥伴們應該能想到了,今年的事情比較多,比如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是你或許還要去關注那些多年陪跑的作者(笑)或者是入圍的其他作者;比如今年幾個的重要政府人事變動,今年的國內的大事你都需要了解。
我覺得這些東西不偏門,也並非故意為難學生,這個就非常真實的考察了平日大家所生活學習的視野和範圍。大家在準備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去拓寬自己的視野,多看一些時下的東西,拋開北電考試不論,起碼在自己準備新聞論述的時候,也有的可說。
而這個一試的分數線,不是限定的分數線,而是一個平均值的分數線。 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標準的線,而是你要達到所有人平均的水準甚至更高,你才有可能過初試。
如何準備初試呢?
很抱歉,柏老師也沒有更好更直接的辦法,或許只能指導你去打開眼界,給你更快的打開眼界的方式,但是知識的積累永遠都是要靠自己的。
下面就是二試!
二試,自由陳述。這個應該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自由介紹問答環節。
一個要注意的是,導演系考試除了自己,什麼都不能帶進去,你之前拍的東西刻的光碟或者是你要展示的才藝,都不需要,老師也不允許帶進去。你或許有拍攝的微電影一類的東西,可以在自己的自我介紹裡提到,然後視老師的興趣程度可能問你相關的構思或者是故事內容等等。
一般來說,會有7-10個學生成為一組,一塊兒進入考室。你們彼此是對手,也有可能成為的隊友。會依次進行自我介紹,然後老師會根據你的自我介紹而對你進行提問。
很多學生都非常的害怕自我介紹環節,因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師對你的第一印象。這裡要特別提醒,不要死背你準備好的自我介紹稿子,在進考場之前,稍微改改你的用詞,不要讓你的言辭太生硬,老師太熟悉考生們的狀態,是不是照背稿子,一聽就能聽出來。
我覺得導演系考試有一個唯一的訣竅,就是真誠。
導演系四次考試,有兩次都是面試,就是老師們想一次次的多跟你交流,要和你面對面的交談才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不要浪費這種和老師交流的機會。
很多人對於導演系有一個誤解,以為考試就是你去和老師大談電影大師,談你對電影的深刻理解;或者是以為導演系是否就是需要那種藝術青年,需要桀驁不馴的那種文藝少年?這些都是偏見。
實際上,導演系的老師也是需要的一個的真誠的狀態,你不需要刻意地的去強烈表現自己,你的回答就是最好的表現了。
特別注意,說自己喜歡看電影喜歡某個導演,請務必深入了解這個導演和他的所有電影,你的每一句話都是經過自己的轉換和理解的,請不要在網上隨便看到一句似乎有道理的話,就直接拿來說,稍微的想想是否正確,否則就弄巧成拙。
很多人也會問,說柏老師,北電的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啊?那些老師喜歡看哪些電影啊?有什麼特別的偏好麼?
柏老師在這裡統一答覆,每個老師偏向都不一樣,不需要花功夫去為了老師的口味而更改自己的取向,這是一件很困難且很容易失誤的事情。你在準備的時候,就要精心選擇自己適合講的,自己也喜歡看的,還是比較有審美的電影和導演針對性的去分析和了解。你可以請老師來幫你選擇,但是一定要潛下心來去研究你所選擇的東西。然後接下來,你只需要在自我介紹的準備中,誠實的表達自我,精煉語言表達能力,並且紮實深入的了解你所喜歡的電影和導演的相關知識,那麼起碼你就不會在考試中,因為別人答得好而患得患失,你要做到心中有數——起碼在某某方面,我是了解得深入而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