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綿小寶,95後寶媽一枚。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很多孩子開始和父母產生距離感, 變得不再願意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以下案例可能有你家孩子的身影。
小a今年剛上初中,每次放學回家都是跑到自己房間把門一鎖,媽媽想關心一下他這個星期在學校的情況,可是小a總是一臉不耐煩的樣子。
直到有一天,媽媽打掃衛生的時候,私自偷看了小a的桌面上的日記本,小a知道之後和媽媽大吵了一頓,自此之後,對媽媽的態度就更冷漠了。
其實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願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意味著你家的孩子已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賴走向獨立,心中逐漸想擁有一些秘密,會有些不情願告訴大人的東西,這是他們將要長大的標誌。
然而,不少為人父母者都像小a媽媽一樣,不顧孩子感受地總想去「刺探」他們心中的秘密。很多家長們總是不那麼樂意接受孩子的獨立意識,總是想把孩子庇護在自己的羽翼下,然而招來的卻是孩子們的反感,導致他們就更加想守護自己的秘密。
1.嘗試理解孩子想法。
對孩子由獨立意識而導致的閉鎖心理,首先得有個科學的態度。我們不妨來個心理換位,回想一下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並以此來體察孩子們的心。
畢竟家長和孩子日常接觸的圈子不一樣,家長有時會覺得孩子的想法過於幼稚胡鬧,為了避免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從而採取說教式的幹預,時間一久,孩子便會覺得父母不了解自己,代溝就會日益加深。
2.平等與孩子溝通。
我們不要以為孩子是自己身上的肉,可以任我罵來由我打,不要以為自己多吃了一些年的鹹鹽,就可以居高臨下地對待孩子,仿佛真理總在自己手中。對孩子要多來點民主和平等,努力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有關專家指出,民主型的家庭氛圍,朋友式的合作關係需要依靠消除「代溝」,實現兩代人交流。這樣,你就可以跟孩子有較多的溝通,就會促使孩子對大人敞開心扉。
3.尊重孩子想法。
儘管我們做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該奢望孩子什麼全跟我們講。孩子作為人格獨立的人,他們心中應該有一塊大人不必涉足的天地,應該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秘密。
對此,我們只有尊重,做孩子的指導者、協商者,而不是命令者,這樣一來,我們也就用不著「頭疼」了。
【思考】
交流得經驗。你家的孩子會不願意和你說心裡話嗎?你又是怎麼引導的?不妨交流看看,留言區的精華讓你更好地陪同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