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寶寶比較貪嘴,看到吃的,總是吵著要吃,甚至有的寶寶非要吃的肚子鼓鼓的,實在吃不下才會停止。如果寶寶經常這樣,就會出現積食現象,所以家有這樣的寶寶,父母一定要控制並引導寶寶適當飲食,告訴他再喜歡吃的東西一次也不能吃的太多。
家有這樣寶寶的父母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學習一些有關應對寶寶積食的方法。
寶寶積食有哪些表現?
1、厭食
飯含在嘴裡,就是咽下,吃一頓飯需要很長時間。明顯沒有胃口,食欲不振,有的寶寶還會伴有精神不振。
2、腹脹、大便硬結或腹瀉
這是因為寶寶的消化功能還沒有完成發育成熟,消化功能不好,積食可能直接導致寶寶腹脹、腹瀉。部分寶寶的大便會有腐敗的臭雞蛋味道。
父母可以摸一摸寶寶的肚子,看看寶寶是不是有特別脹氣的感覺,如果是,則寶寶有可能是積食了。
3、免疫力低
長期積食會導致寶寶免疫力受影響,可能導致寶寶反覆感、咳嗽甚至肺炎。
4、煩躁易哭、精神不好
寶寶吃太多,可能導致難以入睡或者睡得不安寧。還有的寶寶會表現出入睡後大汗淋漓。
5、嘴唇變紅
有的寶寶積食,食物積滯化熱,家長會發現寶寶的嘴唇突然變得很紅,此時就要懷疑是不是積食化熱了。這個變化很容易察覺,家長細心觀察就能發現。
6、舌苔厚且白、鼻翼兩側發青
寶寶積食,會出現鼻翼兩側發青、舌苔又厚又白的現象,還可能會有口臭。
如何預防積食
積食可不是個小問題,他會增加寶寶腸、胃、腎臟的負擔,甚至使這些器官致病。所以,一定要注意預防。
1、七分飽有益健康
無論是哪種食物,再有營養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則不但不能強健身體,還會適得其反,造成積食、腹瀉等狀況,傷害寶寶的身體。
2、別讓腸胃功能失調
有的寶寶積食是因為吃的東西雜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尤其是冷熱食物混著吃,容易造成胃內「打架」。吃過多油膩的食物後腹部受涼,也是導致胃腸功能失調的誘因。
3、運動與休息並用
如果寶寶吃得過多,應該讓寶寶靜坐片刻,如果需要上床睡覺,最好朝右側側臥,這樣更有利於腸胃蠕動,避免受壓。運動是消食的好方法,正常情況下,可以帶寶寶多做戶外活動,可選擇太陽好,無風或風小的時候,每天讓寶寶出去活動0.5~1個小時。
我們晚上吃過飯,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帶寶寶出去走一走,散散步,這樣不僅有助於寶寶消化,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
積食飲食指導
1、飲食清淡易消化
一旦發現寶寶積食了,飲食要清淡,不要食用太多難以消化的肉類,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有助於寶寶腸胃蠕動,緩解積食。
可以吃些半流質食物,如米粥、面片等易消化吸收。還要多吃些促進消化的食物,如山楂雞肉金粥、陳皮粥等。
2、禁止喝冷飲
喜歡冷食冷飲的寶寶,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時間長了極易傷及脾胃,出現消瘦、發育遲緩。
3、晚上輔食不能太油膩
寶寶晚上吃得太晚、太膩、太飽,對腸胃都不利。因為晚上寶寶運動少,腸胃蠕動減慢,吃多了會增加腸胃負擔,不利於消化吸收。所以,寶寶晚餐最好吃清淡的食物,如粥、麵條、湯、素菜等。進餐時間最好在18點之前,且吃八成飽即可。
如果吃肉的話最好選擇脂肪含量低的雞胸肉、魚肉等。甜點、油炸食品儘量不要吃。
食療小方法
1、煮胡蘿蔔
寶寶消化不良時,可將胡蘿蔔煮爛,並適當加點紅糖讓寶寶服食,效果很好。
2、糖炒山楂
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症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加少量水,用小火炒化,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飯後讓寶寶吃一點,可消食,尤其適合吃太多油膩肉食引起的積食。
3、米湯、麵湯
要又軟又稀,才易於消化。經6~12小時後,再進食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
4、食醋
醋也是一寶。雞蛋傷食,吃得過多的寶寶可用一湯勺醋對少許米湯,餵給寶寶喝。另外,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寶寶覺得噁心時,可直接喝一點兒醋,小口、慢咽,寶寶會覺得舒服些。
積食食療方
1、山藥薏米粥
適應症狀: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材料:山藥50克,大米40克,薏米20克。
做法:a、山藥去皮,洗淨,切片;大米洗淨,用水浸泡30分鐘;薏米洗淨,用水浸泡3小時。
b、將大米、薏米放入小鍋中,加適量水,以中火煮20分鐘,放入山藥片,繼續煮5分鐘即可。
功效:山藥能調理脾胃、滋陰養液,煮成粥能輔助治療寶寶積食。
2、山楂雞內金粥
適用症狀:吃谷、吃油和肉過多引起的積食。
材料:生山楂2個,雞內金2克,大米30克,白糖1克。
做法:a、山楂洗淨,去核,切片;雞內金研成粉末;大米洗淨,用水浸泡30分鐘。
b、將山楂片、雞內金粉與大米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熬煮成粥,加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山楂、雞內金都有健脾胃消食的功效,適合積食的寶寶食用。
積食推拿方
1、按摩腹部,健脾助消化
精準定位:寶寶腹部
推拿方法:將掌心放在寶寶腹部,做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50次,再做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50次。
取穴原理:按摩腹部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寶寶消化。主治寶寶嘔吐、噁心、腹瀉、便秘等。
2、補脾經,健脾和胃
精準定位:拇指橈側緣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從寶寶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脾經50~100次。
取穴原理:補脾經可以健脾和胃,調理寶寶食欲不振、積食不消化。
以上就是有關寶寶積食表現、預防和應對方法的介紹,希望寶寶們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是一名全職寶媽,提倡科學育兒,如果您是同路人,歡迎留言、關注我!漫漫育兒路,我們一起加油!
文:參考《育兒大百科》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