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晉升職稱不再難,這地職稱改革好,老師:應全國推廣

2020-08-22 好的教育是讚賞

教師職稱對於很多老師來說,就是心中的「痛」,因為它與工資的關係太緊密了,每隔一級收入相差很大,以至於很多教師都希望國家能取消教師職稱,或至少降低一下職稱工資的比例。但事與願違,教育部對此類建議至今沒有回應。考慮到教師職稱評定製度是一種激勵制度,在沒有好的激勵機制出來的情況下,估計想要想取消是不可能的了。

很多的一線教師對「職稱評審」意見很大,教育部也聽到了基層教師的呼聲,或許正在研討一種更合適教師的激勵機制,最終讓大部分的教師能滿意。不過,各省市的教育部門反應更為迅速,對基層教師意見最大的「評職稱」作出各具特色的改革制度。近日,山東省濟南市解讀了《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其中的職稱制度改革讓教師眼前一亮,可以說上解決了廣大基層教師的心中之痛,很多老師留言稱:應全國推廣。

該《意見》中提到,基礎教育職稱向鄉村教師部分傾斜。鄉村學校的中、高級崗位設置比例,可在規定比例上限的基礎上上浮1-2個百分點。中小學、幼兒園正高級教師崗位,可按照規定比例在縣域內統籌設置使用。對符合申報條件且在鄉村中小學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滿10年、20年、30年對應申報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的,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可以看到,該市教師職稱改革對農村老師比較重視。筆者認為這是應該的,畢竟農村基礎條件差,很多老師不願去,導致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而該政策也可鼓勵老師到鄉村從教。

實際上河南省在2019年就出臺了與之類似的教師職稱改革制度,只不過工作年限有少許不同,主要內容是:

(1)在農村連續從教男滿25年、女滿20年的在編在崗教師,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符合申報條件的,直接評聘中小學一級教師。

(2)在農村學校從教且教齡男滿30年、女滿25年的在崗在編教師,符合申報條件的,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評聘中小學高級教師。

(3)在農村連續從教滿30年且離法定退休年齡不滿5年的農村教師,可不受崗位結構比例限制考核認定中小學一級教師。

除以上兩個地方外,還有很多的省市也對鄉村老師給出了類似的稱職評審條件,就是任教時間有所不同:

黑龍江省:對在農村基層一線累計從教滿30年,可破格申報認定「基層」高級教師職稱。

寧夏自治區:2019年,寧夏對連續在農村中小學工作15年、25年且目前仍在崗的6674名教師,不設門檻和職位限制,直接晉升中、高級職稱。

遼寧省:鄉村中小學任中級專業技術職務滿10年,符合其它條件的可直接評聘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務),不受崗位職數限制。

湖北省:在鄉村學校連續任教滿30年、離法定退休年齡不滿3年的教師,單位無相應崗位空缺的,經核准後可不佔相應專業技術高中級崗位數予以聘用。雖然多了一個「離法定退休年齡不滿3年」的條件,但最起碼能保證退休前能升一級職稱。

山東省:在農村學校工作符合評審條件的中小學教師,任教10年以上申報中級職稱,任教20年以上申報副高級職稱,任教30年以上申報高級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

可以看到,有幾個省份已經對教師職稱制度作了改革,主要受益者是條件較差、待遇低的鄉村中小學教師,這對願意一輩子堅守在鄉村學校的老師來說是一個福音。上面幾個省份中,感覺山東的政策更好些,希望能全國推廣。相信後面會有更多的省份出臺相關的教師職稱改革制度,或許是一大波福利正在路上,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工作滿20年晉升為副高級職稱,滿30年晉升為正高級職稱,你覺得怎樣?你認為教育部會在全國推廣嗎?

相關焦點

  • 34歲鄉村教師成功晉升副高職稱,為何不再創造正高職稱業績條件?
    身邊的一位鄉村教師,34歲成功晉升副高職稱,該老師卻表示不再創造晉升正高職稱的業績條件,年紀輕輕就主動放棄晉升正高職稱的機會,為什麼會這樣呢?正高職稱與副高職稱對工資的影響教師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各種津貼補貼組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準是全國統一的。崗位工資與教師職稱高低關係密切,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崗位對應級別是1-4級,中小學副高級教師崗位對應級別是5-7級。
  • 取消教師職稱評定!按教齡晉升職稱!這才能讓老師們安心做教育
    述職說了這麼多,老師們別嫌我囉嗦。吼得我口乾舌燥,期盼大家投我一票!現實是評個職稱太難了!所以很多一線教師普遍贊同:取消職稱、達到一定教齡。直接晉升職稱!這真得不是吃大鍋飯,而是讓老師安心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最好的辦法!
  • 教師評職稱,這麼難、這麼痛?!
    一些老師已經符合了條件,摩拳擦掌地準備評職稱,可是一年也不一定能等來一個名額。 更有老師反映:「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評職稱更難,要論資排輩,這個退休,那個補上,只能等著。」 「俺也不去想高級職稱了,前邊一群人排隊呢!」山東「80後」教師李虹「樂天知命」,「沒有名額啊,論資排輩,幹得再好,晉級還是沒有希望!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
  • 新華社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
    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相關不良傾向影響亟需改正  ——傷教學。「以往評職稱,往往只看重發了幾篇論文、出版了幾部專著、拿到幾個課題等量化指標。」多名高校教師告訴記者,教學質量好不好、學生是否有進步這些難以量化的內容在職稱評定考察中被「邊緣化」。
  • 為什麼教師建議取消職稱評定,或按教齡晉升,聽聽一線老師的聲音
    教師職稱已經成為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且成為部分老師抹不去的痛。教師職稱改革始終在路上,近年來有了很大提高和進步,但遠遠未能滿足廣大教師對更高一級職稱的願望和需求,許多一線教師強烈建議,取消教師職稱制度,或根據教齡自然晉升。
  •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考核改革的開始
    白峰  上海交大老師晏才宏的「悲劇」,但願不再上演  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確可以體現一個教師的學術成果和綜合素質,藉助這個「硬槓子」來評定職稱當然沒錯。  然而,現實中這些好事常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走形、變味——一些真正有水平的論文被束之高閣無法發表,一些七拼八湊內容空洞無任何學術價值的文章,卻能堂而皇之地刊發;一些能力素質兼備的教師,他們把畢生的心血用在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可就因為沒有拿到刊有自己論文的期刊,從而不能晉級、晉升,甚至抱憾終身。  前一種情況是制度漏洞下的腐敗,後一種情況則是體制僵化的惡果。
  • 取消教師職稱評定!按教齡直接晉升才是老師安心教育的好辦法
    述職說了這麼多,老師們別嫌我囉嗦。吼得我口乾舌燥,期盼大家投我一票!現實是評個職稱太難了!所以很多一線教師普遍贊同:取消職稱、達到一定教齡。直接晉升職稱!這真得不是吃大鍋飯,而是讓老師安心教育,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最好的辦法!
  • 南理工職稱改革讓老師坐上專列
    論文不再是職稱晉升的硬槓槓。記者日前從南京理工大學獲悉,該校今年進行職稱評審改革後,教師評職稱不再簡單與論文數量和排名掛鈎。教師可以根據崗位和專長,選擇科研、教學、科研成果轉化等系列進行評審,獲得國家獎的團隊負責人可自主選聘團隊成員晉升教授職務。
  • 教師職稱改革河北省已經開始了!自然晉升的時代來了!
    1、2016年以來實行中小學評聘結合工作以來,仍未聘用的教師數量,分配在哪些縣區,涉及多少個單位。2、有哪些縣區中小學還沒有按照崗位管理和職稱聘用工作有關要求進行分級聘用,涉及多少個單位,多少人。3、2019年採取正常晉升共計多少人。
  • 兩個文件表明教師職稱制度不會取消,這類教師迎來職稱「福音」
    僅基本工資中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兩項內容,高級職稱教師每個月的工資比初級職稱教師多發上千元。2、學校一切福利政策與職稱掛鈎。高級職稱教師在住房分配、績效工資等方面都佔有優勢,甚至連取暖費的發放都比其他教師要多,難道高級職稱教師更需要「溫暖」?3、業績條件創造難。
  • 教師職稱晉升路上的攔路虎,對老師來說一項就是一道天塹!
    縣級以上榮譽稱號這類榮譽稱號比較多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十佳好老師等等,這類榮譽稱號和師德、年度考核優秀一樣都是由縣級主管部門下發指標,學校根據指標數量推薦,再由縣級主管部門根據學校的推薦通報表彰。對於這類榮譽稱號的評定,普通老師也是兩眼摸黑不知所云。
  • 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政策有新變化,普通教師晉升路還遠嗎?
    教師這份職業在很多人眼中是「鐵飯碗」職業,的確這份職業深受家長們的喜愛,很多大學生畢業就投入到教師招聘考試上,考試熱度一年比一年火爆,隨著熱度的上升教師考試的競爭也越來越大,成為一名老師難度也大大增加,自然這也跟教師福利待遇提升有很大關係,國家近些年正大力提升教師工資,規定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薪資水平,然而除開這些因此,影響教師工資的還有職稱。
  • 浙江、雲南已經開始實行教師職稱改革,兩類教師迎來利好消息
    浙江:教師職稱評審權「下放」到學校近幾年,隨著國家「簡政放權」政策的實施,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了地級市 ,中小學教師一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了縣區。很有可能,將來中小學教師職稱的評審權將進一步下沉,最終「下放」到一線學校。
  • 高校職稱評審改革:直面教師「晉升之痛」 改變「教得好不如寫得好」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晉升之痛」。近幾年,上百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的探索,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那麼效果和現狀如何?困擾高校和教師的問題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先從一位54歲高校教師的職稱「破冰」故事說起。
  • 教師利好:事關職稱編制工資?兩地開始實行教師職稱改革
    教師職稱一直以來備受詬病,很多一線老師呼籲取消職稱,為了職稱,很多老師沒有心思琢磨教學,而是一門心思鑽研如何獲得各種榮譽,於是,買論文、走後門成了這些老師的主要奮鬥目標。
  • 高校教師評職稱應摒棄「五唯」傾向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職稱怎麼「評」出好老師
    讓榜樣就在身邊,榜樣真正能夠出頭,才是真正發揮了職稱評審的最終目的。為什麼要由行政部門來最終評審呢?行政部門並不了解一線老師,而且跨地區、跨學校評審缺少可比性,校與校之間的差距,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差距,行政部門並不是很清楚,那麼所能依據的僅僅是文字材料,評審結果的準確性就會打折扣、有偏差。   朱永新:教師職稱改革,為整個職稱改革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