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癌症圖譜」走紅 專家稱只供參考(圖)

2020-12-17 搜狐網

  羊城晚報訊 據新華網報導,一張名為「舌尖上的癌症」的科學圖譜走紅網絡,上面詳細地列出了我們平常接觸到的食物、營養元素和各種癌症之間的風險關係。科學的理念用這種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並被廣泛接受,想要了解如何吃得更科學,也可以更有趣和深入淺出。  

圖譜出自美國癌症研究所

  6月下旬,微博用戶「醫學美圖」發表了一張名為「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腫瘤風險的食物」的圖譜。圖片中,橫排是各種癌症分類,縱排是不同的食物或營養元素,格子裡用不同顏色標註了這些食物與癌症之間的關係。圖譜引發了轉載的熱潮,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質疑這一圖片的來源及準確性。

  7月13日,「科學松鼠會」成員、臨床醫學碩士「簫汲」發表博文向用戶呈現了這幅圖譜的全貌。博文指出,這一圖譜是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綜合了幾千項研究,根據不同研究的證據強度,以及某種食物、營養元素、生活方式與癌症風險的相關程度,製作出的關於風險相關性的圖表,而為了避免太學術化,翻譯過來的中文圖譜依據這一研究結果進行了重新製作。

  圖譜中記者看到,紅肉有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黃麴黴素有增加肝癌的風險,而酒精飲料看起來「罪大惡極」,它有增加口腔咽喉癌、食管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圖譜中也提示了哪些物質有降低癌症的風險:例如母乳餵養降低乳腺癌的風險,韭菜可能降低胃癌的風險等。 

 圖譜供參考而非絕對

  不過,「簫汲」在博文中也同時提示讀者,本圖根據大量統計數據製作,對健康防癌確有指導意義。但是,對個體而言,吃某種增加癌症風險的食物,並不等於一定會患癌症;同樣,只吃降低癌症風險食物,也並不能保證一生不患癌。只是希望通過此圖,盡力讓大家學會如何降低患癌的風險。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說,是否致癌是要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等才可下結論;而是否會患癌症原因非常複雜,受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眾多綜合因素影響,圖片是供參考而非絕對,「就算是可致癌的物質,也要看食用的時間和劑量。」

  美國民間組織「科學松鼠會」成員、美國普度大學博士「雲無心」常常在博客上就公眾關心的打針西瓜、人造雞蛋等傳言作出科學解釋。他說,微博上常常出現「一個可怕案例」和「疑心與食用了某種物質有關」這樣的推論,消費者應該直接無視。什麼食物可能導致什麼後果,並不是一個案例就可以得出結論的,不適宜如此誇大。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範志紅也給記者舉了一個小例子:所謂食物相剋的道理深入人心,實際上其中很多都是不科學的。例如說海帶忌豬血、同食便秘就看不出理由何在,海帶本身是有利於通便的,而豬血也沒有澀腸的作用。包括流傳甚廣的菠菜和豆腐、海鮮和水果不能一起吃也不應如此絕對。

  又如,在網絡上盛傳的「人體排毒時間表」與現代醫學科學的相關概念就相去甚遠。「科學松鼠會」成員、外科醫生李清晨表示,「有說法稱23:00-凌晨1:00肝臟開始排毒。事實上肝臟是個『小時工』,你什麼時候喝酒,它什麼時候啟動針對酒精的解毒功能,如果晚上沒喝酒,也就不存在解毒這回事了。」李清晨說,人的身體是一架非常精妙的「機器」,代謝、排洩及解毒的體系非常完善,根本無須刻意地去「排毒」。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英國》走紅 網友:該叫"舌尖上的土豆"
    《舌尖上的英國》走紅 網友:該叫"舌尖上的土豆" 2014-05-22 10:32:54來源:天府早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在《舌尖上的英國》中,英語解說風格模仿了《舌尖上的中國》,將英國美食分為4個部分,分別為「自然的饋贈」、「轉化的靈感」、「英國的味道」和「英國廚房的秘密」。平常的土豆在主持人斯圖爾特眼中儼然是一道大餐,在一個面畫中,他在一個土豆上仔細撒上一層鹽,然後連皮咬一口,畫面切換到他邊吃土豆邊在中國各地小區常見的鍛鍊器械上晃悠,旁白還解釋說,「這款美味小吃可以讓英國人一整天不知勞頓。」
  • 專家稱911救援者癌症高發或因PTSD所致
    據《紐約郵報》報導,曾經參加2001年「911」世貿中心救援工作的人員當中,癌症患者數量直線上升,最新官方數據顯示:參與地面營救、清潔的消防員、警察、環衛工人中3700多人確診患上癌症,其中2110人是消防員,各種數字還在上升。
  • 繪製出史上最全癌症遺傳風險圖譜
    原標題:繪製出史上最全癌症遺傳風險圖譜 基於大數據繪製癌症遺傳風險圖譜是癌症遺傳風險圖譜研究的熱點和難點。4月5日,Cell雜誌刊發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癌症遺傳風險圖譜研究。
  • Nature:首張癌症轉移圖譜出爐 涉及21個癌種500株人癌細胞系
    12月9日,以封面論文形式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指出,一種癌症是否擴散、擴散的程度以及擴散到哪個器官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研究小組將500多株人類癌細胞系與轉移相關的特徵集合起來,創建了轉移圖譜(Metastasis Map, MetMap),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張關於不同癌症如何擴散的圖譜。
  • 首張「癌症轉移圖譜」問世!集合500個人類癌細胞系轉移規律
    這項研究不僅意味著更多的研究者能夠在這個轉移圖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導致某些腫瘤擴散到不同器官的原因,還能夠為醫生在癌症藥物的篩選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對大規模數據集進行直觀可視化,清晰描繪出不同癌症的擴散情況金鑫表示,與Broad 研究所合作帶給他的收穫不僅僅是在實驗規模上的突破,在實驗結果上這種交互式的呈現也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 昆明植物所獲得首個染色體級別的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
    雲南植膠區山地膠園鳥瞰圖及完成了基因組測序的橡膠樹 GT1 品種(供圖)橡膠樹基因組圖譜及其特徵(供圖)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供圖)近日,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高立志教授帶領的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
  • 大學生製作泡麵版《舌尖上的宿舍》走紅(圖)
    原標題:大學生製作泡麵版《舌尖上的宿舍》走 紅(圖)    《舌尖上的中國2》的解說詞、橋段和配樂,只是美食的內容換成了學生宿舍裡的泡麵……昨天,一部叫作《舌尖上的宿舍·泡麵篇》的大學生自製視頻在網上瘋傳,這讓很多網友驚呼,《舌尖上的中國2》就是這個套路,學起來不難啊!
  •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走紅 作曲阿鯤談創作過程
    《舌尖上的中國》配樂走紅 作曲阿鯤接受本報專訪 稱食物與情感交融  一道美食,光有色香味還不夠,「音」聽起來也得妙——《舌尖上的中國》打動人的除了視覺、味覺,還有聽覺。  無論是第一集《腳步》結尾白馬佔堆仰望天空時,由阿鯤親自彈奏鋼琴、輔以交響樂隊的動人旋律錄製而成的曲目《初》,或是片尾曲《再會》,以及最經典的《勞作的春夏秋2》……很多觀眾稱《舌尖2》中的原聲音樂讓人「聽餓了」,也「聽哭了」。  《舌尖2》的作曲阿鯤昨日在接受《法制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舌尖2的音樂比前部多的部分就是描繪人心。
  • 知識圖譜線上培訓課程
    知識圖譜課程全面系統講授、研討知識圖譜相關概念與技術主題,對當前行業落地過程的一系列困難進行答疑解惑,使學員系統地掌握知識圖譜概念與技術。同時,本次課程還邀請了兩位華為雲的專家,結合華為雲知識計算即服務(KaaS)解決方案,為學員深度解析知識圖譜行業實踐經驗。
  • 保證「舌尖上的健康」 預防吃出來的癌症
    全世界所有癌症中大約40%是吃出來的,此話並非危言聳聽。最新研究數據表明,人類的癌症80%—90%是自己招惹的,其中40%與飲食、營養因素有關,其他的則是由抽菸、喝酒、空氣汙染與水汙染所致。    因此,專家提醒,抗癌首先是不吃什麼,而不是要吃什麼。保證「舌尖上的健康」,既可防未病,也可輔助治已病。
  • Cell:首個激酶組圖譜為開發靶向癌症相關激酶的降解劑奠定基礎
    了解其中的哪些蛋白激酶可以被降解,以及哪些藥物分子可以最好地執行這種降解,可能會加快開發靶向攻擊癌症和其他疾病中的激酶的治療方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為大約200種這樣的激酶提供了指南:他們為在這個領域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們提供首個綜合激酶組(kinome)圖譜,預計這將對癌症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 【知識圖譜】知識圖譜嵌入模型簡介
    由於在表達人類先驗知識上具有優良的特性,知識圖譜近年來在自然語言處理、問答系統、推薦系統等諸多領域取得了廣泛且成功的應用。    圖1:知識圖譜示意圖  然而,知識圖譜通常存在連結缺失問題,這限制了知識圖譜在相關下遊任務中的應用。為解決該問題,知識圖譜補全任務應運而生。
  • 癌症早期能從這部位看出來(圖)
    國際抗癌聯盟曾發表報告稱,全球每年有1200萬新發癌症病例,其中高達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自檢預防。以下是身體各部位出現癌變後的信號。 癌症早期能從這部位看出來(華蓋/供圖)  皮膚 檢查要徹底細緻。 自査了解身體上的胎記、斑點。其中要格外注意新生斑點和兩三個月不能痊癒的疼痛點,以及增大或顏色發生改變的斑點。皮膚癌早期斑點呈扁平或凸起狀,有時輕微刺激就會出血,或者無緣無故結痂。特別是結痂後長期不消失的,更要引起高度重視。 頭部 先看臉部左右是否對稱、浮腫,疙斑有無增加或變化。
  • 「人類腫瘤網絡圖譜」正在構建
    」聯盟(HTAN)合作,從時間—空間維度全面地對單細胞解析度上腫瘤發展過程進行闡述和總結,建立「人類腫瘤網絡圖譜」,從而為各類型腫瘤生成信息豐富的三維圖譜數據集。  癌症中的關鍵轉變過程——包括腫瘤的發生、擴展、轉移和治療耐藥性,都涉及到動態腫瘤系統中細胞間的複雜相互作用。單細胞基因組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這一人類從未能充分了解的複雜相互作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機會。  在此原理上,「人類腫瘤網絡圖譜」計劃出現。
  • 《舌尖上的中國2》杭州千島湖美食上榜
    「我生活在千島湖,昨天我上了央視,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亮了相,其實我是千島湖中最具特色的湖鮮,品味我的味道被稱為『千島之吻』。」昨日,一條「有圖有真相」的微信被不停轉發,著實刺激了不少人的味蕾。
  • 舌尖上的高校|西點「多肉蛋糕」走紅海洋大學 排隊2小時10分鐘售罄
    舌尖上的高校|西點「多肉蛋糕」走紅海洋大學 排隊2小時10分鐘售罄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曉晶     選稿:顧爽   2018.04.27 10:07|  最近,在上海海洋大學的第一餐廳二樓食堂,以假亂真的西點「多肉蛋糕」迅速走紅。一份逼真如同多肉植物盆栽的小蛋糕只要12元,每天10點限量發售,不少同學為了買到這個校園專供的可愛小西點,甚至提前2個小時排隊。
  • 【學術前沿】金鑫等描繪人類癌細胞轉移圖譜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Golub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封面文章。該研究利用DNA條形碼技術創新性地發明了小鼠體內的高通量癌症實驗學方法,並通過它繪製了首例500個人類癌細胞轉移圖譜。該工作涵蓋了21種癌症類型,包括了世界上絕大多數被應用的癌細胞系。
  • 從專家系統到知識圖譜
    三人合作的結果就是第一個專家系統 DENDRAL。DENDRAL 輸入的是質譜儀的數據,輸出是給定物質的化學結構。費根鮑姆和他的學生捕捉翟若適和他的學生的化學分析知識,把知識提煉成規則。這個專家系統有時做得比翟若適的學生還準。在翟若適的大部頭自傳中,只有一小段提到 DENDRAL,這個項目在他成果輝煌的學術生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實在算不上什麼。
  • 因《舌尖上的中國》走紅,從3元漲到15元,當地人:商家不講良心
    《舌尖上的中國》是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運營、製作的一款美食節目,相信很多美食愛好者都看過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形象生動地將中國的美食呈現了出來。01因《舌尖上的美食》走紅的甑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是一款用糯米、紅棗以及蜜棗和紅豆製作的美食,甑糕歷史悠久,
  • 知識圖譜系列:Task 1 知識圖譜介紹
    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其實可以簡單地把知識圖譜理解成多關係圖(Multi-relational Graph)。知識圖譜是人工智慧很重要的一個分支, 人工智慧的目標為了讓機器具備像人一樣理性思考及做事的能力 -> 在符號主義的引領下,知識工程(核心內容即建設專家系統)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 在整個知識工程的分支下,知識表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 而知識圖譜又恰恰是知識表示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