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南加州大學戴維斯老年學學院(USC Leonard Davis School of Gerontology)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首次證明:一種人體的微小蛋白質Humanin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長壽具有重大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Aging》雜誌上。
01 Humanin水平越高,動物壽命越長
研究人員對包括蠕蟲和小鼠以及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百歲老人的孩子在內的物種進行研究後發現,Humanin水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小鼠在生命前18個月Humanin會下降40%,靈長類動物(恆河猴)在19-25歲之間也同樣如此。
並且,體內含有較高水平Humanin的生物,更容易長壽,同時也擁有更健康的身體。實驗中,科學家對18名百歲老人的孩子與19名非百歲老人的孩子作對比發現,前者體內Humanin水平更高且更持久,患病風險也較低。父母達到100歲的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長壽。相比之下,非百歲老人的孩子體內蛋白水平較低,他們患病風險更高,接觸有毒物質時抵抗力也會降低。
據了解,Humanin是由核糖體RNA 16S基因MT-RNR2在線粒體小基因組的肽,線粒體是細胞能量的來源。早前,科學家就發現,這種蛋白有助於預防許多與年齡相關的症狀,如AD(阿爾茲海默症)等,這次實驗是首次證明它在延壽方面的作用。
為驗證結論正確與否,科學家又將蠕蟲和小鼠的基因進行編輯使其體內產生更多Humanin。結果發現,不僅實驗組的神經和細胞得到保護,壽命也顯著延長。
02 蛋白Humanin背後的作用機制:線粒體
面對超預期的實驗結果,南加州大學戴維斯學院院長Pinchas Cohen認為,研究結果突出了Humanin和其他線粒體蛋白成為與年齡相關病症的治療手段的潛力,進一步強化了線粒體的重要性。
作為人體的"細胞能量工廠",線粒體不僅能夠產生細胞生存所需要的大約90%的化學燃料三磷酸腺苷(ATP),同時還影響著諸多細胞過程,如細胞死亡和免疫響應。近年來,這種物質對身體健康和壽命長短的重要影響也得到越來越多研究證實。
2013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在一項抗衰實驗中發現,當艾沐茵等NAD前體將實驗小鼠體內線粒體功能提升至年輕水平後,不僅它們的衰老過程被相應逆轉,壽命也延長了近1/3。2019年,這一研究結果還間接得到世界三大權威雜誌《Nature》證實。他們在一篇總結人類相對的靠譜的抗衰技術論文中,提到了多種抗衰通道,其中之一就是線粒體。
今年5月,西班牙科學家María Mittelbrunn教授也發現,當免疫細胞裡的線粒體功能出現故障時,會出現加速衰老現象,最高可達70%。可在使用依那西普和NAD前體等物質修複線粒體損傷後,實驗小鼠的早衰現象便會得到改善,總體狀態也更加年輕。
03 令人興奮的衰老研究時代
隨著學界對線粒體的深入研究,衰老的謎團正被層層揭開,人們在抗老這條路上開始走得更快。目前,以線粒體為靶點的抗衰物二甲雙胍已正式進入臨床試驗。此前哈佛大學發現的逆轉線粒體衰老物質煙醯胺單核苷酸也已平價量產,現在艾沐茵在京東已累計惠及5萬人。而西班牙女教授Mittelbrunn提到另一種線粒體損傷修復物依那西普也早已作為抗風溼注射劑全面投入使用。
據了解,南加州大學Cohen實驗室是獨立發現Humanin並繼續解開線粒體基因組秘密的三個研究小組之一。"這項新研究強調了Humanin作為生命和健康的潛在強大調節者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了線粒體的重要性,使其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細胞能量工廠'的角色。"Pinchas Cohen教授表示,後期,他們將進一步研究Humanin等線粒體肽在細胞內線粒體和細胞核之間的作用,期望未來可以利用它解決更多與衰老相關的問題。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不可能"已經變成了"可能"。衰老和死亡這兩個人類歷史的永恆難題,也正被生命科技層層剖開。儘管人類基因決定了我們不能長生與不老,但通過醫療技術延緩衰老、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逆轉衰老帶來的相關症狀,已經成為現實。可以樂觀的相信,或許不久的將來,人類就可攻克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