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班寶寶哭鬧,老師就帶著他們到親子照片牆邊找爸爸媽媽。在閔行區馬橋富國幼兒園的託班教室裡,還開設了娃娃家,為託班寶寶們營造一個熟悉又親切的家庭式環境。馬橋鎮是閔行區的人口導入區,大量來自航天科技城、周邊高校的高學歷人才在此落戶,「帶娃問題」一度成了困擾他們的難題。2020年9月新開辦的公辦馬橋富國幼兒園託班,為這些家庭提供普惠、優質的託育服務。
去年,上海推出全國首個《託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截至去年9月,共提供約3.4萬個託額。自2017年以來,上海持續推進普惠性託育點建設,到去年底,中心城區實現了「一街鎮一普惠」;到2022年,全市街鎮普惠性託育點覆蓋率不低於85%,託幼一體園所在公民辦幼兒園總量中佔比不低於50%。未來每個街鎮都將建設1個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每年將為每個有需求的常住人口新生兒家庭提供至少1次上門指導服務,為有需求的嬰幼兒家庭提供每年不少於6次線下指導服務,同步實現線上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全覆蓋。上海民心工程之一「學齡前兒童善育工程」,正在從「基礎版」加速打造「升級版」。
帶給幼兒家的溫暖
在馬橋富國幼兒園,所有的家具都打磨成圓角,邊緣光滑,無接觸式的感應水龍頭、感應洗手液,讓防疫期間洗手便捷、安全。託班寶寶的教養活動不僅是吃吃睡睡、做做玩玩,還有聽說繪本、塗鴉、積木拼搭。不拘泥於材料的限制,也沒有繪畫形式劃分,託班寶寶在玩樂中塗鴉,接受美的教育,從而感受美。「對於離開父母依偎的低齡幼兒來說,需要帶給他們家的溫暖和歸屬感。」園長蔣慧鶯說。
密雲路幼兒園周邊居民密集,入託需求較大。去年9月,幼兒園開設了託班。小到牆壁軟包的顏色材質、幼兒桌面的圓弧轉角,大到閣樓的高度、滑梯的斜度,有趣的滑梯、多彩的攀爬器械,不僅呵護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在設計上更符合託班孩子的身心特點,滿足了孩子好動天性。「雖然因為疫情,託班開設前有些設計是在線完成的,但都經過了反覆研磨和現場親身試驗。」園長張磊說。
為了給「最柔軟人群」最好照護,上海在全國率先構建託育服務管理長效機制。2018年,上海頒布了託育服務《關於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設置標準》的「1+2」文件。截至2020年9月,共有提供託育服務的機構816家,其中舉辦託班的幼兒園528所、託兒所35個、各區辦早教中心11個、社會力量辦託育機構242家。
讓教育發生在每個場景
金山幹巷的果樹林,廊下的生態園,山陽的種植園,金山嘴的漁村,金衛鐵軌上的綠皮小火車……這些場景搬進了金山東礁幼兒園,金山的歷史文化資源在幼兒園重現。幼兒園坐落於一個老舊小區內,卻是灰磚紅牆,古樸優雅又充滿書香,兩層樓的教學樓在孩子眼中就是一個溫馨的「小社會」:熱鬧的商店、傳統的小鋪、來往的「車輛」、小醫院、理髮店……在公共區域充滿生活氣息,孩子們在場景中嬉戲,真實感受地方文化。東礁幼兒園園長顧曉豔說:「既有美景又有故事,教育就該發生在每個場景!」
普陀區豪園幼兒園的「健康小廚房」裡,每周都會開展特色自助餐活動。幼兒護眼食譜、童趣點心、暖胃湯羹,幼兒園開發的健康食譜,讓每一位幼兒吃得開心、吃得營養。幼兒們通過嘗一嘗、品一品,養成文明用餐禮儀,獲取均衡營養,感受美食文化。豪園幼兒園的孩子們還有「家園小護照」,小小的護照有著大學問,圍繞「尊重、友善、勤儉、守信」,從小班到大班,設計與幼兒發展相適應的系列任務,鼓勵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共同培育幼兒的良好品行。
上海基本建成了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學前教育質量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截至2020年9月,共有幼兒園1679所,在園幼兒57.54萬人,公辦幼兒園佔比63%,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的幼兒佔在園幼兒總人數的85%以上,符合條件的、有需求的常住人口適齡幼兒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9%,各項關鍵指標均提前達到並超過國家要求的水平。
精準推送育兒資訊
在徐匯區康健街道,「紫薇老師講故事」堅持了6年多。這項公益活動由紫薇幼兒園面向社區散居3歲以下的幼兒和父母,開展家庭早期閱讀指導活動。志願者老師利用周六,給不同年齡段孩子家長提供相適應的免費家庭教育指導,更以自己的早期教養經驗,通過親子閱讀形式為周邊社區孩子和家長提供幫助。疫情期間,「紫薇老師講故事」搬到了線上。「堅持幼兒階段的教育,不是幼兒園『獨唱』,而是家園、社區的『共舞』。」園長張愛蓮說。「薇愛畫廊——紫薇老師講名畫」「薇愛書房——紫薇安全故事」「薇府食坊——二十四節氣吃什麼」這些品牌欄目,根據現代家長學習的特點,通過官微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各個家庭、輻射到社區,為更多家長服務。
上海已建立起「1+16+N」的嬰幼兒早期教養指導服務體系,16個區900多個早教指導站覆蓋所有街鎮,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公益服務,為全市嬰幼兒家庭隨時隨地提供免費、就近、實用的科學育兒指導。「育之有道」App以更為快捷、更有時效的手機端方式,將科學育兒指導項目的知識內容和活動服務,精準推送到每個有需求的家庭,打造「365天不落幕」的「育兒加油站」。鄔先生家有兩個男孩,全家先後從「育兒周周看」彩簡訊到接觸了「育兒加油站」活動、「育之有道」App後,獲得很大幫助,不僅系統全面地了解了育兒知識和最新理念,一些育兒問題也從各方專家處得到解惑。「陪伴孩子的成長,真的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僅僅用心投入是不夠的,簡單到每天喝幾次奶、喝多少,什麼時候加輔食,在平臺上就能獲得貼合寶寶月齡的養育指導方案,還能參與專家在線問答。」防疫期間,宅家微課、親子遊戲示範、健康養護指導等各類育兒服務資訊也不間斷,新手爸媽不再「求助無門」。
據悉,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近日專門召開教育民心工程座談會,強調要凝心聚力、取長補短,以高度的責任感紮實推進民心工程加快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