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省陸續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浙江推「7選3」模式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製圖:李姿閱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這些年,高考改革在全國漸次推開。包括2014年就公布試點方案的浙江與上海,截至目前,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蘇、海南、西藏、寧夏、廣西、廣東、甘肅、黑龍江、遼寧、貴州、河北、山東、湖南、貴州、江西等在內的20個省份陸續出臺高考改革方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時間集中於2014年到2019年。

  歸納起來,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共同之處:在考試方面,不分文理,實行必考科目與選考科目的「3+3」模式;一年多考,外語和選考科目可報考兩次;在招錄方面,合併本科錄取批次成為大趨勢;遵循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

  明年,浙江省將迎來試點改革後的第一次「新高考」。高考改革的試點實踐中有何收穫和難題?高招錄取又有哪些變化?本版推出「關注高考高招改革」系列報導,先來看看早走一步的浙江教與學的變化。

  ——編 者

  跨過文理科的分界線

  從學校開完家長會回來,施媽媽鬆了口氣:高考改革了,再也不用犯愁女兒施靈該選文科還是理科了。高考分科的事兒,曾讓她和大兒子施傑吵過很多回。兒子在2009年參加高考,當時,他的物理和地理成績都很出色,化學和政治成績卻很糟糕,媽媽想讓他讀理科,但最終,兒子還是固執地選擇了文科。「現在女兒在讀高一,雖然也有些偏科,但她不用糾結,可以在7門課裡任意選擇3門參加考試。」

  施媽媽家住浙江永康,在這個地處浙江中部的縣級市,永康市第一中學是唯一一所浙江省一級的重點中學。「兩個孩子很爭氣,前後腳考進一中。」施媽媽的語氣裡滿是驕傲。

  曾被文理分科困擾的不只施媽媽這一個家庭。高考改革後,除了語文、數學、外語這3門必考科目外,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技術7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作為選考科目,計入高考總分。現在讀高二的學生,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據統計,在永康一中的640名高二學生中,目前有404名同學都跨文理科選擇高考考試科目,佔到了學生總數的六成以上。「這應該是高考改革帶來的最實際的突破之一。」副校長吳文廣說。

  打破固定班級限制

  徐盼盼就是這所中學裡跨文理科選考的1/404,她選擇了自己擅長的化學、歷史和政治。「以前我們都在一個班級裡上課,現在每個人的課程表都不一樣。」她告別了原先的同桌,開始了走班制的學習。

  「7選3」帶來了35種課程選擇「套餐」,固定課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個性化課程表和走班制。

  2015年7月,入學一年的學生基本確定了要參加選考的3門科目。「開放選擇後,640個孩子報上來的選擇五花八門,多達34種,很多都只有一兩個人選。」吳文廣說。在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前提下,學校整合了一部分選擇,確定了27種「套餐」。

  入學時的16個班被打破,新形成了14個教學班,每個班大約有30人—48人。3門課程選擇都相同的孩子被安排在前9個教學班,2門相同的孩子分配到了5個教學班,另外2個空教室是特地留出來的,「沒有課的時候可以自己去空教室裡自習。」徐盼盼說。

  考試機會和選擇多了

  根據浙江省公布的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外語和選考科目「一年兩考」,選其中1次成績。這意味著,高考不再等同於「一考定終身」。

  外語每年安排兩次考試,1次在6月與語文、數學同期進行,考試對象限於當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與選考科目同期進行。選考科目每年安排兩次考試,分別在4月及10月進行,每科最多報考兩次。

  徐盼盼沒有參加去年10月的第一次選考。「大部分內容還沒學完,如果沒有考好,反而給自己添堵。」她想看看考試真題,認真準備第二次選考。

  浙江省的選考科目採取「賦分制」的計分方式:成績按等級賦分,以當次高中學考合格成績為賦分前提,高中學考不合格不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不同等級的人數比例不同,整個分數分配呈現兩端小、中間大的橄欖形。(詳見圖表)

  學校高二學部主任王新曉有26年教齡,也經歷過浙江高考的諸多調整。在他看來,雖然新高考要求選考科目與專業掛鈎,但與現行文理分科的情況相比,大家的專業選擇面更廣了,選擇空間也更大了。

  早在2015年3月,2017年擬在浙江招生的約1400所高校,就已公布涵蓋2.37萬餘個專業(類)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各高校專業(類)提出的選考科目範圍最多3門,考生只要有1門選考科目符合高校設限要求即可報考。

  「小白鼠」如何不迷茫

  「我覺得自己就像『小白鼠』,有些迷茫」,談起高考改革,施靈脫口而出。雖然高考對她來說是兩年之後的事,但她要在這個7月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選擇哪3門選考科目。

  「家裡人對新的高考方案一知半解,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想幹什麼,媽媽和哥哥的意見永遠不統一,只能哪幾門考得好就選哪幾門了。」她和班裡的大部分同學都將考試成績作為選擇依據,心裡卻仍有顧慮:萬一只是這次考試碰巧成績好怎麼辦?自己到底擅長和喜歡哪些科目?大學應該選擇什麼專業?顯然,在這道人生規劃的選擇題面前,一年的學習生活沒有讓施靈得出答案。

  學校老師也知道,他們試著邀請各行業校友回校分享經驗,建立實習基地、創新中心等讓學生進行職業體驗,請大學老師開設講座等,但並沒有讓學生解渴。「和大城市的學校比,我們在這方面的資源挺欠缺的。」一位老師說。

  對徐盼盼這樣的高二學生來說,選考科目早已塵埃落定,更令她苦惱的是眼下的學習。她主動報名了4月舉行的第二次選考,可班級氣氛卻不太理想:有好多同學不參加這次考試,不忙著複習。早自習的鈴聲響了,她坐在課桌前,卻總是靜不下心來,「考試的機會多了,但選考學考同時進行,作業量的負擔挺重的。」徐盼盼有些害怕卻又期待著明年4月的到來:2017年4月後,她將結束所有選考科目的考試,到時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語數外的課程複習中。

  資源難題怎麼解決

  學生的選擇多了,可學校的配套資源卻有些捉襟見肘。教師、教室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以往的高考模式使得學校的教師資源相對穩定,但選擇一多,不確定性就大了。「比如,今年選擇歷史為選考科目的學生特別多,現有的歷史老師不夠,我們去招了一批新老師,那麼如果明年選歷史的學生特別少,不需要這麼多老師了,怎麼辦?總不能讓老師閒著吧。」學生選課和教師需求的「潮汐現象」,令校長華康清很苦惱,「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對的,但實踐起來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

  對於一個縣級中學來說,滿足35種課程「套餐」中的27種已屬不易。目前學校教師人數有限,高考改革後,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明顯變大。現在,除了教授語數外科目的教師還是與以往一樣負責兩個班級的教學外,其他科目的教師,最多的要負責5個教學班。

  也有一些學校由於師資等限制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只開放固定「套餐」,「實際上就是變相分科」,一位老師說。

  教學管理如何優化

  付增民是高二(8)班的班主任,也是有著15年教齡的數學老師。這個班級裡的學生選擇的3門選考科目是思想政治、歷史與地理,等同於現行高考下的文科生。學生們的壓力分散了,他的壓力反而大了。

  走班制打破了原先的固定班設置,給許多類似交作業這樣瑣碎的小事帶來了難度,更別提班級管理了。「同學們的步調不一致,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都有差距。」付增民表示。組織考試也不簡單,「3門必考科目與7門選考科目都要開考場,考試時間長度也不一樣。」王新曉說。

  付增民以前教文科班的數學,新高考以後,數學不再區分文理科,「對於我們班的孩子來說,數學本來就可能是弱項,這回內容和難度都增加了。」班裡不少孩子在數學上花費了很多時間,仍然向他抱怨數學難,成績提高並不顯著,「對我來說,在數學的教學深度和廣度上也要重新把握。」

  文科類綜合考試以往得滿分的可能性極低,選考的「賦分制」使其成為可能。這個變化讓有些老師覺得,「賦分制」縮小了學生間的區分度,造成了高端人才的扁平化。

  離明年的「新高考」越來越近了,付增民們和徐盼盼們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重磅】19省高考改革方案大同小異,同樣缺少「創新」!?
    所不同的就是浙江省選考科目「7選3」,而其他18個省份都如出一轍「6選3」-近期,隨著各省(市、自治區)高考方案陸續出臺,高考改革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截止目前,全國已有北京、江蘇、湖南、廣東、甘肅、安徽、廣西、青海、河北、海南、寧夏、黑龍江、山東、四川、遼寧、貴州、西藏以及上海、浙江兩個2014年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19個省份出臺了高考改革方案。
  •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實行「3+3」模式 增加英語聽力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有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蘇、浙江、海南、西藏、寧夏、廣西、廣東、甘肅、黑龍江、遼寧、貴州、河北、山東、湖南、四川、江西、吉林、山西、重慶、湖北、福建和河南等26個省市區出臺高考改革方案。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教育大省、高考大省,河南的高考改革方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8月23日,《河南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公布。
  •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解讀 實行「3+3」模式增加英語聽力
    大河網訊(記者許會增)河南省將於2018年啟動普通高校考試制度綜合改革,並有序出臺相關配套改革方案,到2020年,初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啟動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新高考實行「3+3」的考試模式,文理不分科,英語一年兩考,增加聽力考試內容;從2017年起,本科三批與本科二批合批錄取
  • 浙江新高考「7選3」改革實施細則出臺
    新聞導讀:浙江新高考改革實施細則出臺。學業水平考試將在2015年10月進行首次開考,其中外語科目2016年10月進行首次考試,外語「一考兩用」,考試範圍和要求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規定,成績既用於評定學業水平等級又用於高考。
  • 8省高考改革方案 3+1+2是什麼意思(附廣東新高考改革方案)
    8省高考改革方案在2018年秋季入學的時候就開始實施了,那麼高考改革後的3+1+2模式是什麼意思呢?廣東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麼?   3+1+2是什麼意思   根據公布的實施方案,8省市的方案為「3+1+2」模式,即「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 關注 高考大省河南高考改革方案出爐! 快看看
    根據方案,2021年河南高考將取消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為3門全國統考科目+3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並增加聽力考試內容。河南省將於2018年啟動實施新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後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將成為參加新高考的首批「吃螃蟹者」。據介紹,教育部批准河南等17個省(區)2018年啟動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具體改革方案將於2018年向社會公布。
  • 8省新高考改革方案出爐:6省確定英語聽力成績30分計入高考成績
    4月23日下午,作為第三批改革試點,於2018年實施推進新高考的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這8個省市同步公布了新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此前,浙江、上海以及北京、天津、海南、山東分別作為第一批和第二批試點展開了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試點的推進,也說明我國新高考改革從東部地區向中西部擴展。
  • 江蘇高考新方案實行3+3模式 3門選考科目計入總分
    備受關注的江蘇高考改革新方案已通過教育部審批,今天向社會公布。
  • 【重磅】江蘇高考新方案實行3+3模式 3門選考科目計入總分
    備受關注的江蘇高考改革新方案已通過教育部審批,今天向社會公布。上午10點,江蘇省教育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沈健廳長通報江蘇省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動向,其中包括社會矚目的高考新方案。實施「3+3」模式 從2018年秋季高一新生起開始啟用根據江蘇高考新方案框架,將實施「3+3」模式,即語數外
  • 解析8省高考改革新方案 「3+1+2」模式有何不一樣?
    「3+1+2」模式有何不一樣  只要與高考改革有關,總能引來公眾關注。  4月23日,作為全國第三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8個省市,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發布本省市實施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 天津高考改革方案公布 2020年採取3+3模式
    天津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從2017年高考開始,在現有英語聽力兩次考試的基礎上,實行高考英語筆試兩次考試,取筆試和聽力各兩次考試中較高的分數,計入高考總分;從2020年起,高校招生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
  • 浙江高考改革,「等級賦分」這個詞是第一次出現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9月20日訊昨日,浙江省高考改革試點方案公布後,浙江的學生和家長急煞:這下高中課表會怎麼排呀?大學志願要什麼時候填?怎麼幫孩子選擇選修科?今後大學會怎麼錄取……  問題一籮筐,錢報記者逐一來解答。
  • 高考改革:如果把英語從必選科目中去掉,學生的負擔會減少嗎?
    2018年末,各省原定的高考改革方案推遲進行,原因是改革方案存在著眾多的不完善地方,社會反應特別大。為了使得高考改革更符合為發展的需要以及更加的公平透明,各省也是不斷地聽取社會的意見,對方案進行修改,各省最終的改革方案恐怕要到2020年左右才能正式陸續公布。
  • 新高考來了!高中生請注意,31省高考改革時間表
    一、6省已經實施新高考改革目前已經實施新高考政策的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6個省市。二、採用「3+3」和「3+1+2」模式已經實施新高考試點改革的上海、浙江等6個省市和即將實施新高考的江西等第三批次省份、陝西等第四批省份採用的是「3+3」模式,採用「3+3」模式的共有22個省市和自治區。將於2021年進行新高考改革的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和重慶市採用的是「3+1+2」的選科模式。
  • 新高考來了!高中生請注意,31省高考改革時間表
    一、6省已經實施新高考改革目前已經實施新高考政策的有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6個省市。上海市和浙江省是第一批次,於2017率先進行了「3+3」新高考試點改革。二、採用「3+3」和「3+1+2」模式已經實施新高考試點改革的上海、浙江等6個省市和即將實施新高考的江西等第三批次省份、陝西等第四批省份採用的是「3+3」模式,採用「3+3」模式的共有22個省市和自治區。
  • 2014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_高考改革新方案_高考網
    安徽高考改革方案預計2014上半年出爐,分本、專「兩步走」。將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不會影響現階段高中學生正常學習。     1月21日,記者在浙江省教育系統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浙江省將推出更加全面的高考改革方案,減少必考科目,增加選考科目,實行多次考試,用高考改革來推動浙江教育系統領域綜合改革。
  • 廣東公布新高考方案 有12種選科組合
    廣東公布新高考方案  採用「3+1+2」模式,有12種選科組合  4月23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發布《廣東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廣東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將本科高校考試招生和專科高校考試招生適當分開,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兩類。
  • 新高考改革「3+1+2」模式,怎麼選科更能拿高分、考名校?
    新高考改革啟動之後,高一高二的同學們不再進行文理分科,選科組合從兩種變成了十幾甚至二十幾種。很多同學還不清楚選科的方法和重要性。今天,P咖學姐想給大家講講:高一高二的同學在「3+1+2」的模式下,如何選科?什麼是新高考改革?
  • 高考改革新方案2014_全國高考改革方案_高考改革_中國教育在線
    教育部將出臺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總體方案和關於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要求各省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於今年上半年出臺改革實施方案。其中,改革試點省份要在上半年出臺試點實施辦法。"我省是生源大省,推進改革既要積極更要穩妥。"
  • 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爐 文理不分科成趨勢
    中新網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27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數省份都有針對錄取制度的相關改革措施,此外,多省份都明確將學生綜合素質列為錄取的重要參考因素。中新社發 蘇丹 攝  文理不分科成趨勢 河南增加英語聽力考試  作為高考大省,今次河南高考改革的一大亮點還在於,河南將從2021年實行「3+3」的考試模式,文理不分科。  所謂「3+3」模式是指: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含外語聽力)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自己選考3個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