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大家好,我是聊城王崗。今天跟大家分享「母」「毋」「毌」這三個字,長得很像,但是讀音完全不一樣,意思也不一樣,今天我們來辨個究竟。

第一個字很熟悉,母親的母,第二個念毋wu(二聲),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個字讀二聲,毋庸置疑。第三個念毌guan(四聲)
「母」字如何解釋?
大家仔細看一下「母」字的甲骨文,就好像一個女子,微微側身,膝蓋彎曲,雙手像捧著自己的孩子。展現了母親的慈愛的一面。《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母」這個字:牧也。從女,象懷子形。字形採用「女」作邊旁,像懷抱孩子的樣子. 另一種說法認為,「母」的字形像給孩子餵奶的樣子。

甲骨文字形,女字加上兩個點,相當於加兩母乳,指嬰兒的生育、哺乳者。代表著母親的形象。所以,中國每一個漢字的來源都是那麼的有歷史感,那麼 的形象。
「母」字還有4個意思。
表示根本源泉的意思。比如:母校。母語。《老子》中有一句話「以為天下母。」 解釋為:天下萬物都有其最初的起始,我們稱它為「天下母」。常指動物的性別,比如雌性。對女性長輩的稱呼:姑母。舅母。表示姓姓。有一個說法是母姓是源於遠古時期堯帝的臣子毋句,隨著時間的發展,毋姓有一部分發展成母姓,其餘的至今還是毋這個姓。屬於以先祖的姓氏。

說說「毋」字
其實「毋」(wu)這個字和"母"字是同源的,毋的甲骨文,金文和母的甲骨文形狀一模一樣。只是到了篆書才發生變化,胸前的亮點變成了一橫。
特別跟大家強調一下,這個字的讀音很多人特別容易搞錯,正確讀音應該是二聲。這個字的主要意思是: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於「不要」。比如成語「毋庸置疑」,表示不必懷疑的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止之也。從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屬皆從毋。」意思就是,當男子對女子行奸時,應馬上阻止他。毋(二聲)是從母演變而來,表示女性不可侵犯的意思。

說說「毌」字。
這個「毌」字大部分人都不認識,讀guan(四聲)。這個字和「母」字長得很像,但是意思差別很大。在古代「毌」通「貫」,和「貫」的意思差不多。《說文解字》中說:毌,穿物持之也。它的字形像一個木棍穿過一個物體的樣子。

另外「毌」這個字也表示一個姓,毋姓和母姓都是來源於遠古時期堯帝的臣子毋句,隨著時間的發展,毋姓有一部分發展成母姓。屬於以先祖名字。
今天這篇短文章的主要目的還是讓大家分清這三個漢字的大概意思。希望大家有所收穫,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希望大家多多認識漢字,了解漢字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