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娓娓木蘭曲,殷殷中華情——憶著名教育家餘傳韜先生

2021-02-19 文心飛翼

導讀  

      6月28日下午,臺北黃陂同鄉會理事長陳達康先生通過微信傳來噩耗:著名愛國教育家餘傳韜先生於6月25日鶴歸道山!此時此刻,筆者不禁想起了餘先生數十年如一日,不遺餘力推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過往……筆者隨即與潘安興兄一道擬就輓聯誌哀,聯云:木蘭山鬥宿輝長夜,鄉賢雅頌;日月潭風旌接桑梓,翰墨弦歌。據悉,華中師範大學著名教育家、史學家章開沅、馬敏及嚴昌洪諸公,武漢市黃陂區臺胞臺屬聯誼會等,均以不同形式追懷一代愛國學者。

左起餘傳韜先生向黃陂家鄉學子頒發獎學金

        

  餘傳韜(1928-2020),著名教育家、生物化學家與社會活動家。湖北黃陂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學,1949年隨父餘家菊去臺,臺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生化博士。先後在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美國名牌大學任研究員,任波士頓大學副教授、臺灣大學客座教授。後應邀返臺任職,尤其是在擔任臺灣嘉義農業專科學校(現嘉義大學)與中央大學校長期間,開創了兩校的全盛時期。同時,他充分利用其影響力,率領弟子們曾頻繁穿梭於海峽兩岸,為兩岸文化、教育、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作出了貢獻。

餘傳韜與章開沅等於華中師範大學共同主持餘家菊學術研討會會場


  筆者與餘先生相識的機緣是1993年,經臺灣愛國報人、旅臺黃陂同鄉會理事長張我風先生介紹。隨後,筆者見證了他們一起在武漢大學與黃陂一中分別設立個人與同鄉會獎學金,不斷推進兩岸文化、經貿交流與合作行誼。筆者最早一篇介紹餘公的文章是《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的《滔滔海峽,縷縷情思》。餘公執掌旅臺黃陂同鄉會後、我們又一起出席了多屆兩岸唐宋詩詞研習班與同鄉會獎學金頒髮式。尤其是我參加餘傳韜與章開沅二公於華中師大聯袂主持的「餘家菊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期間,先生促成章先生為拙作《首義大都督黎元洪》作序與題寫書評,讓人動容。此書曾在武漢紀念辛亥革命95周年暨湖北武漢臺灣周開幕式上,分贈給海內外嘉賓。

裴高才(左二)見證餘傳韜(中)中風仍然拄著拐杖笑臉開講唐宋詩詞


  餘先生晚年行走於祖國大陸的名山大川,拍攝唐宋詩詞意境的圖片,並與著名學者張夢機教授諸君合作選編出版了《古唐宋詩選》兩冊六卷本,共收錄了303首唐宋詩,圖片105幅。其中一、二卷115首為十歲前兒童讀本,四至六卷188首為15歲少年讀本。繼而,餘教授除向兩岸大中小學圖書館捐贈《古唐宋詩選》圖書外,又親自到兩岸大中學開講唐宋詩詞。同時,率先在湖北黃陂一中與臺灣嘉華高中聯辦「唐宋詩詞研習班」試點,後推廣到華中師大一附中與武昌實驗等六所中學。筆者還見證了餘傳韜先生即使是中風後,仍然拄著拐杖、坐著輪椅返鄉開講唐宋詩詞,一直堅持了十年時間,結出了豐碩的教學科研成果。

餘傳韜向兩岸學校捐贈的《古唐宋詩選》


   娓娓木蘭曲,殷殷中華情。在兩岸文化交流方面,餘先生除在兩岸中學創辦唐宋詩詞研習班外,還促成著名教育家餘家菊、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家譚祖安先生手寫詩冊、著名抗日將領陳誠的文集在兩岸出版,尤其是陳誠回憶錄的「登陸」,開臺灣地區行政負責人先河,一時傳為佳話。為紀錄餘教授的行誼,筆者特將其業績收入《無陂不成鎮人物卷》(裴高才、王鳳霞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5)與即將出版的《武漢城市史》等鄉賢「史記」。

餘傳韜為裴高才著《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題詞

連結:    兩岸詩同文,三楚吟神韻

       

       首屆唐宋詩詞研習班始於2003年9月3日。那天上午,筆者見證在黃陂一中階梯教室舉行開班儀式。首先,餘先生來該校作了集聲、情、圖於一爐的中國詩歌演講。臺上聲情並茂,臺下時而鴉雀無聲,時而琅琅吟詠。

  接著,餘先生率領臺灣教育代表團,與黃陂一中的師生代表就詩言志、情景教學等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並決定臺灣私立嘉華中學與黃陂一中開展詩歌教學的首期合作研習。結果參加研習班的122名學生有21名獲背誦獎,14名獲論文獎,20人獲紀念獎。有一批成果還被入選校編教材。

2005年(左九起)章開沅、田長焯、餘傳韜等與裴高才(左一)率領大學生參加武漢紀念抗戰活動

  家鄉楚劇團則以戲為媒答謝餘先生一行,當演員表演了傳統楚劇(源於黃孝花鼓)《白日緣》、《討學錢》和《葛麻》等劇目之後,已到耄耋之年的老臺胞張誠學還粉墨登場,過了一把楚戲癮。頓時,前來觀看的觀眾響起了如雷的掌聲。我當時不禁賦詩一首:

  兩岸詩同文,

  三楚吟神韻;

  鄉曲解鄉愁,

  花鼓寄深情。

上為餘傳韜(前排中)裴高才(左一)與黃陂一中師生在臺北金甌女中

  接著,第二屆研習班,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僅參加人數達到246人,而且學校還將師生研習成果彙編成冊《天涯共懷唐宋情》,並被列入十一五規劃課題《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與探索》。研習班的老師還出版了《黃花集》、《教育感言》、《轍印》和《十七八歲有道坎》三本文學專著,有50多名學生在黃陂作協與教育局聯合舉辦的「盤龍根,海峽情」中小學生徵文比賽中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該校因此被武漢市黃陂區作家協會吸收為團體會員,王士毅、張品正、黃緒意、劉清旭分別被湖北省作家協會、武漢作家協會接納為會員。最近,湖北省暨武漢作家協會還專門在黃陂舉行了王士毅與張品正詩文集的作品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的數十名專家學者出席。我當時也口佔了四句紀事:

  詩人喜作黃花頌,

  一枝一葉總關情;

  黃陂代有才人出,

  萬紫千紅滿園春。

上為吳祖雲(右二)向餘傳韜(右三)白正亮(左)陳光陸三任旅臺同鄉會理事長贈書


  餘先生見黃陂一中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他心裡非常高興,決定進一步擴大交流範圍。儘管已是耄耋高齡的餘先生5月份在臺北動了手術,可是他於去冬今春又聯袂臺灣教育界知名人士和美國同鄉,數次回到「月之故鄉」講學,從事文化教育交流。到今年4月止,他已經將唐宋詩詞研習班的規模由原來的一所學校擴大到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省實驗中學、武漢中學、三十九女子中學、武漢市十四中等6所學校10個班。時下,經他牽線搭橋,黃陂一中與臺北金鷗中學又結為對口交流學校。

  在談到為何如此鍾情於唐詩宋詞時,餘先生回憶說,那是他隻身在美國留學時,看到秋天落葉,不禁思念起家國親人,隨即他琅琅上口,吟誦起唐宋詩詞。

餘傳韜(右三)返鄉為學子頒發獎學金

     而所有這些,得益於他少年時期接受的唐宋詩詞教育。所以,他退休後,一方面繼續擔任臺灣亞太科學技術協會理事長,為促進中日科技交流與合作貢獻心力;另一方面創立清誠教育事務基金會,資助大專院校組織學生志工服務隊,辦理安養院服務隊、醫院志工隊、中小學課外唐詩輔導班、「911」賑災服務隊及鄉村志工服務隊等,啟發青少年自覺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所以,他常常與太太頻繁地穿梭於海峽兩岸,致力於兩岸中小學唐宋詩詞的學習和推廣活動,希望能夠為青年學子打下深厚的唐詩宋詞等人文功底。筆者目睹了此情此景,不禁賦詩一首:

  天涯共懷唐宋情,

  海峽兩岸聞歌聲;

  少長鹹集結詩緣,

  校園吟誦魯臺春。

歡迎關注,尊重版權


擴展閱讀:

樊星:潛心研究武漢文化的傳燈人裴高才

裴高才: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是哪所大學,由誰創立?

裴高才:我與王蒙先生的兩次「筆會」

裴高才:正誼、明道、健身、篤行——山鄉育才搖籃的百年「精氣神」

裴高才:母親,您那雙布滿裂紋與老繭的大手

裴高才:上海有「黃陂路」,漢口有「黎黃陂路」,「黎黃陂」何許人也?

裴高才:聖城拜謁普希金,博物館長對詩人開綠燈

裴高才:「為有襟懷昭皎月,敢傾肝膽啟先河」

    ——緬懷珞珈山巨匠陶德麟先哲

裴高才:「中國的少年雪萊」是怎樣練成的?他的先祖是清代榜眼郎

章開沅:知人論世,歸還黎黃陂歷史公正

裴高才:「吐盡銀絲慕春蠶」,甘為人梯勵後昆

裴高才:走馬莫斯科紅場,猶如森林大海中的璀璨寶石

裴高才:親歷人文炁場輻射臺島的生動場景

樊星:鄉賢「史記」:一頭連著悠悠楚魂、一頭通向現實與未來

裴高才《胡秋原》:一部志業中華的正氣歌

裴高才:「英雄之城」話「英雄」,鐵血鑄就教育魂

塗懷章:裴高才筆下「三個實在」的抗日誌士別傳

裴高才: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難道還少得了「中華大學「」嗎?

裴高才:「樂中和舊曲,天際轉餘聲」——馮府觀王國維「飲酒詩」真跡感言

裴高才:書玫瑰花圈奉獻給祖公

裴高才:「橫刀眉梢笑,忠貞掩崑崙」——蔡以忱烈士的「亮劍」人生

華人教育家田長霖與「富婆」「富翁」弟子別樣情

馮天瑜:「封城」之際議「生態」

裴高才告訴你不知道的蔡以忱,秋收起義的風雲人物

裴高才:黎元洪緣何向英國記者宣示:我是黃陂人

王先霈:曾非難詩藝的二程,其《春日》入選《千家詩》幾乎家喻戶曉

裴高才:黃陂民間重走蔡以忱路,還原烈士歷史真實

裴高才:湖北黃陂奇女子,當年拒嫁章太炎

裴高才:「無陂不成鎮」走進首屆「武漢學」高端論壇

裴高才:「黎黃陂」是誰?大英博物館也有他的畫像

華裔奇才田長霖的成功密碼:中庸之道

裴高才:「金石同堅」將軍,為孫中山當替身的黃陂人

樊星:潛心研究武漢文化的傳燈人裴高才

裴高才:獻身山鄉譜寫耕讀文化「紅燭頌」

裴高才:「模範夫妻」經略處,乾隆欽定「盤龍城」

杜獻琛杏林譜新篇,旅美學者談中西醫結合

裴高才:「宅女」回娘家分享最美麗的遇見

裴高才:華人驕子杜金成摘取三個國際大獎

裴高才:九旬僑領田長焯榮膺「傑出亞裔服務獎」

裴高才:「耕讀傳家」,譜牒中的家訓家風千古密碼

裴高才:在「二十五史」中緣何「清史」多了一個「稿」?

海內外名家關注鄉賢「史記」《無陂不成鎮》的出版

裴高才為二程夫子作傳紀-名家論壇視頻

《楚天下》對話裴高才《無陂不成鎮〉

裴高才《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繡梓

裴高才:改革開放的「前哨站」——恢復高考

裴高才:北戴河海韻

有緣識高才-「北戴河三人行」-李城外

無陂不成鎮,惟楚有高才-樊星評《無陂不成鎮》

名家熱評裴高才《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

裴高才用黃陂話說漢口「黎黃陂路」

李遵厚專訪裴高才:裴君三面印跡

嚴昌洪:《無陂不成鎮》,城鄉文化交融發展的樂章



相關焦點

  • 裴高才:孝義文化進校園,進全國農家書屋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天瑜,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玉堂,華中師範大學著名史學家、副校長彭南生,著名史學家、博士生導師嚴昌洪先生等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發來了賀電、賀信。其中裴高才著《無陂不成鎮》、《鑄劍先驅》與《木蘭傳說》赴臺首發與研討,《程顥程頤傳》在中華文化論壇研討並獲中華炎黃文化優秀成果獎,電影《信義兄弟》還一舉奪得了第十二屆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為建設信義之城、孝義之區、大美黃陂添光增彩。」
  • 裴高才:故鄉有個黃鶴樓-視頻歌曲
    ——裴高才:赤崁追憶黃鶴樓    臺南是中華文化在臺灣最早落地的地方,也是我們湖北武漢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優先選項之一,其中,臺灣歷史的文化地標——臺南赤崁樓是必去的地點。 裴高才:朱光亞與陳佳洱的師生情裴高才:王文元的「書卷氣」「黃陂文藝現象」親歷記(4)嚴昌洪:《無陂不成鎮》,城鄉文化交融發展的樂章裴高才:為「盤龍城」正名-湖北日報
  • 黃陂鄉親以不同形式追懷著名愛國教育家餘傳韜先生
    ▷餘傳韜(右三)生前返鄉為黃陂學子頒發獎學金 餘傳韜(1928-2020)先生是著名教育家、生物化學家與社會活動家。湖北黃陂人。1947年考入北京大學,1949年隨父餘家菊去臺,臺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獲柏克萊加州大學生化博士。先後在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等美國名牌大學任研究員,任波士頓大學副教授、臺灣大學客座教授。
  • 裴高才: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是哪所大學,由誰創立?
    中華大學同學錄中的政治家惲代英、教育家餘家菊等在中華大學二十周年校慶日慶典上,陳時回顧辦學的艱難歷程如是說:「國立武漢大學是用國家的錢替國家培養人才,華中大學(教會大學)是用美國教會的錢替美國培養人才,惟有中華大學是中國社會的錢為中國社會培養人才
  • 裴高才:「樂中和舊曲,天際轉餘聲」——馮府觀王國維「飲酒詩...
    說起裴高才我向著名文化學者馮公天瑜先生受學,始於辛亥文化的學習與探究。其中最著名者莫過於他在《人間詞話》裡談到的治學「三種境界」:他引述晏殊的《蝶戀花》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形容學海無涯,須孜孜以求,登高望遠,此乃第一種境界;右起裴高才與著名史學家嚴昌洪、羅福惠相聚武大馮氏館而王公援引柳永《蝶戀花·鳳棲梧》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裴高才:家譜是維繫海外華人田長焯家庭的紐帶
    譜牒文化是我國歷史典籍和中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是家族的人文檔案,更是聯繫海內外華人華僑的文化紐帶。從湖北黃陂走出的美國著名僑領田長焯、田長霖兄弟等,就曾多次返鄉尋根謁祖、尋訪宗譜,成為科技報國在異域的當代精英。
  • 裴高才:上海有「黃陂路」,漢口有「黎黃陂路」,「黎黃陂」何許人也?
    不久前,應武漢圖書館學者王鋼先生,武漢電視臺編導熊文杰小姐、周漢平先生之邀,我會同著名作家與文化學者任蒙與王鋼二兄解讀漢口黎黃陂路的文化。現回放視頻與圖文(摘要)連結,分享給諸君。裴高才:我與王蒙先生的兩次「筆會」裴高才:正誼、明道、健身、篤行——山鄉育才搖籃的百年「精氣神」裴高才:母親,您那雙布滿裂紋與老繭的大手
  • 裴高才:臺北親歷牙醫術
    在端午節降臨前夕,臺北黃陂同鄉會理事長陳達康先生告知,他們增訂的《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九州出版社2018.5)已經抵臺,擬於今年端午節在臺北紀念著名愛國學者、作家胡秋原先生活動中發給同人。
  • 悼念著名詩人劉章先生作品選
    河北省詩詞協會主辦    2020年第25期/總第25期編者按:著名詩人、原《中華詩詞》《詩刊》編委、河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劉章先生逝世以後,全國詩界震驚,紛紛以詩歌、詩詞形式悼念、紀念、緬懷這位對詩壇有重要貢獻的先輩。
  • 【明星璀璨】中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裴學海
    中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裴學海裴學海(1899~1970),又名裴仲三,曾用名裴會川,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
  • 臺灣《傳記文學》熱評裴高才筆下的「黎黃陂」
    在雜誌的扉頁上,則有臺灣「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臺灣世新大學董事長、傳記文學出版社社長成嘉玲女士籤名的《編輯室手記》,其中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點評裴高才一文。她說:「根據裴高才先生文章的描述,個性仁柔,但大事不糊塗、能夠堅守共和底線的黎元洪(因是黃陂人之故,史稱「黎黃陂」或「黃陂」),高潮起伏的一生,宛如一部傳奇……」
  • 沉痛哀悼著名美術教育家、當代中國傑出油畫家秦徵先生
    天津美術網訊 著名美術教育家,當代中國傑出油畫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秦徵先生去世以後,天津美術界同仁紛紛表達深切哀悼,感恩秦徵先生為中國美術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緬懷前輩、寄託哀思。
  • 江主席的老師、著名教育家顧毓琇先生在美國病逝
    江主席的老師、著名教育家顧毓琇先生在美國病逝 2002年9月10日16:5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紐約9月9日消息:據新華網報導,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顧毓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當地時間9日上午在美國的俄克拉荷馬大學醫療中心逝世
  • 童聲誦讀:《木蘭詩》
    木蘭從軍       劉凌滄 繪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最早著錄於陳光大二年(568)僧智匠撰的《古今樂錄》,故知是北朝的作品而非唐代的作品。一般選本稱《木蘭辭》,但最早收錄此歌的《文苑英華》和《樂府詩集》稱《木蘭詩》。《樂府詩集》把《木蘭詩》歸為《梁鼓角橫吹曲》,收入《橫吹曲辭》中。詩存二首,內容相同。此為第一首,是北朝樂府民歌中僅有的長篇敘事歌辭,歌頌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 魏薇訪名家錄|訪音樂教育家,廈門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殷承典先生
    今天,魏老師又一次化身成為音樂名家採訪記者,開始走上「採訪名家,探索音樂」的道路……Section 26訪音樂教育家,曾任廈門二中副校長、廈門市音樂學校常務副校長、廈門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殷承典先生我們將參訪音樂教育家,曾任廈門二中副校長、廈門市音樂學校常務副校長、廈門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殷承典先生。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新中國法理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法學會「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
  • 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楊比德先生 美國線上追思會隆重舉行
    【美國新聞速遞】 劉茁 洛杉磯報導: 11月3日,中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楊比德教授逝世於海軍總醫院,享年93歲。消息傳來,海外藝術界人士深感悲痛。
  • 一首木蘭詩,幾度情斷腸,劉亦菲版花木蘭,神仙姐姐史詩般的旅程
    一首木蘭詩,幾度情斷腸,劉亦菲版花木蘭,神仙姐姐史詩般的旅程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 幾多繞指柔,殷殷情難卻;一簾夢碎東西各,試問何人錯?
    幾多繞指柔,殷殷情難卻。年輪流轉,時光飛逝,彼此遺忘著。一簾夢碎東西各,試問何人錯?雲開了,霧散了,天晴了,人醒了,心懂了。心碎無憑都成昨,再賦相思來生約。——皛玊題記一紙悽清,心碎無憑。賜我一段時光,讓思念發燙,讓寂寞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