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高才:孝義文化進校園,進全國農家書屋

2021-02-19 文心飛翼

導讀

       「一所學校緣何培養了兩名全國道德模範?一個鄉鎮走出了四位全國道德模範……」11月28日,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日子,筆者再次回到武漢黃陂二中,給學生們「上大課「——舉行孝義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因為在1980年代,我曾在這裡耕耘了八個春秋。只不過,昔日一個學期僅上大課一二次,更多的是隨堂教學。所授課程包括立體幾何、哲學與政治經濟學等。

裴高才在「孝義文化進校園」活動中於黃陂二中解讀「孝義」

  此次重返校園,筆者結合撰述《孝義感動中國》(裴高才主創,胡育華、劉芳、周娟協助,湖北教育出版社)一書,首先從「孝」與「教」二字破題,正面詮釋了孝義經典的當代價值。同時指出,孝義文化之所以能在在這裡歷久彌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發端於黃陂與孝感的黃孝花鼓(即楚劇)、湖北大鼓、農民泥塑、雕花剪紙與木刻等,民間喜聞樂見的傳承孝義文化文藝形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中,將文學傳承作為一大特色。其後,《孝義感動中國》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全國農家書屋推薦書目,而走進全國農家書屋。下面分享記者蔣太旭、柯文翔等現場採寫的文稿——

上為《孝義感動中國》書影;下為孝義文化走進黃陂二中視頻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此次孝義文化進校園、進農家書屋系列活動,由武漢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中共黃陂區委、黃陂區政府聯合舉辦。活動內容包括《孝義感動中國》道德文化讀本首發式、作品研討會及孝義兄弟劉培現身說法「割皮救父」,活動地點分別在武漢市黃陂二中與黃陂李家集街道辦事處舉行。該書主筆裴高才、周娟與全國道德模範孫東林、劉培、劉洋,以及省市區嘉賓向黃陂二中與李家集街社區、農家書屋贈書500冊。

陳元生主持《孝義感動中國》學術研討會現場

    近年來,武漢市黃陂區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信義之城、孝義之區、大美黃陂」的過程中,湧現出了一批踐行孝義文化的道德模範,也出版了包括《孝義感動中國》在內的一批彰顯正能量的文藝作品。黃陂二中所在地——李家集街道,走出了四位全國道德模範,佔武漢市獲此殊榮人數的一半。其中「中國好兄弟」劉培、劉洋則是黃陂二中培育出來的孝子,而該書主創人員裴高才曾在黃陂二中工作了八年。

    《孝義感動中國》一書,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與黃陂區共同打造的孝義文化普及讀本。該書不僅從正面介紹了孝義文化的來龍去脈與傳承特徵,還有選擇地連結了經典名篇、格言,讓讀者系統地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從中獲取教益。書中還運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新二十四孝」的經典故事。旨在普及孝義經典,激勵人們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

上為《孝義》首發與捐贈式嘉賓合影

    得知《孝義感動中國》行將出版,美國著名僑領、《美華論壇》英文雜誌總編輯田長焯,著名翻譯家、義大利首位外僑加勳爵士萬子美,臺灣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馮天瑜,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玉堂,華中師範大學著名史學家、副校長彭南生,著名史學家、博士生導師嚴昌洪先生等海內外專家學者紛紛發來了賀電、賀信。

    據悉,此次活動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的《孝義感動中國》的首發與捐贈儀式,由黃陂區正區級領導胡炳基在黃陂二中主持。儀式上,中共黃陂區委副書記李林平首先致詞說:「為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近年來以裴高才為代表的黃陂作家、藝術家創作了一批在海峽兩岸產生積極影響的文藝作品。例如大型楚劇《少年花木蘭》、大型音樂詩畫《木蘭山組歌》、文化專著《無陂不成鎮》、非遺專著《木蘭傳說》、人物傳記《首義大都督》與《程顥程頤傳》,電影與湖北大鼓《信義兄弟》、歌曲《中國好兄弟》等,以及今天首發的《孝義感動中國》。其中裴高才著《無陂不成鎮》、《鑄劍先驅》與《木蘭傳說》赴臺首發與研討,《程顥程頤傳》在中華文化論壇研討並獲中華炎黃文化優秀成果獎,電影《信義兄弟》還一舉奪得了第十二屆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為建設信義之城、孝義之區、大美黃陂添光增彩。」

裴高才(右二)向社區圖書館贈《程顥程頤傳》《孝義感動中國》

    湖北教育出版社黨委副書記、編審陸才堅在致詞中透露:「由我社出版的裴高才著《首義大都督黎元洪》,繼獲武漢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優秀社科成果獎之後,今年已經收入湖北省大型文庫《荊楚文庫》。他的另一專著《程顥程頤傳》,今年十月在中華文化論壇研討,在海峽兩岸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他的下一部關於木蘭的文化散文,也列為我社重點選題。」

    首發式後,「孝義兄弟」劉培還給母校黃陂二中的千名師生做一場感人的孝義報告。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李集街道辦事處舉行的《孝義感動中國》作品研討會,由武漢社科聯主席陳元生主持。著名詩人、《中國詩歌》與《炎黃》雜誌執行主編、湖北省作協原副主席謝克強,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塗文學,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北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批評家劉川鄂,武漢博物館館長、研究員、教授劉慶平,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編審、時政分社副社長劉書慧,《投資時報》原副總編、長江日報資深記者、作家李潔龍,湖北省中學特級教育明道華等,紛紛在會上發言。

裴高才(右二)為華師大研究生朱力(左一)信義兄弟孫東林籤贈圖書


  專家學者們認為,《孝義感動中國》是一部雅俗共賞,婦孺皆宜的道德文化讀本。作者在列舉孝義傳承方式中,將文學傳承作為一大特色。書中從「教」字的構成入題——由一個孝義的「孝」和一個文化或文學的「文」的左右結構。

   闡發中國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應該看中於孝義文化的傳承,而文學教化又是推介、傳承孝義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效形式。作者從歷代的民間文學、詩詞歌賦、散文筆乘、傳記小說、傳說故事中,諸如先秦諸子百家經典、《史記》、《漢書》,以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傳記與小說、雜劇與戲曲劇本中,信手拈來。

裴高才在黃陂二中籤贈《孝義感動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首次從文化層面,對黃陂李集的孝義文化現象進行了破解,眼光獨到。臺灣著名文化學者、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教授發到書面致詞說:「國家的維繫靠文化,文化的基礎在人心,人心的標準是道德。孫中山先生九十年前主張『恢復固有道德』以恢復民族地位,特別提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項。《孝義感動中國》闡發『孝義』,作為青少年讀物,意義極為深遠。」

     末了,我們還是以義大利首位外僑加勳爵士、資深翻譯家萬子美先生生前撰述的藏頭詩《賀鄉黨裴君高才先生鴻著<孝義感動中國>繡梓》作為結語吧。詩云:

孝悌當為百善先,義行堪立萬德前。

文心飛翼一鄉譽,化羽蠶蛾幾世緣。

感天美談鄰裡事,動地理學桑梓賢。

中國有夢驚天下,華夏之光照萬年。

(鳴謝國務院臺辦網、中國文明網)

歡迎關注(長按二維碼)尊重版權



擴展閱讀:

樊星:潛心研究武漢文化的傳燈人裴高才

專題片:裴高才著《胡秋原》作品研討會暨胡秋原銅像揭幕

裴高才: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是哪所大學,由誰創立?

裴高才:難以忘懷的「民辦教師」歲月

裴高才:我與王蒙先生的兩次「筆會」

裴高才:十八芳華,那段難忘的人生歲月

裴高才、皮明庥、蕭致治南京電視臺解讀黎元洪堅守共和底線

裴高才:讓夢想插上勤奮的翅膀,迎風飛翔

古遠清黃陂三中開講:假如我有九條命,我一條命用來買書……

裴高才:庚子戰疫寫真,農民工「雷火克金「

《武漢城市史》(黃陂卷)中的熊伯濤將軍黃陂話紅色經典

裴高才:九一八事變,中國抗戰的「起點」;

裴高才:「拋繡球的歌唱家」蔡大生

疫情隔不斷跨越臺海的愛心接力

   ——黃陂臺胞第廿七獎助學金首次「雲頒發「

裴高才:畢生追隨孫中山,鐵血鑄就「中華」教育魂

專題片:裴高才「名家論壇」解讀鄉賢「史記」《無陂不成鎮》

裴高才:賈亦斌——從士兵到將軍的抗日傳奇

裴高才:烽火歲月存火種,流寓廟堂弦歌不輟

裴高才:正誼、明道、健身、篤行——山鄉育才搖籃的百年「精氣神」

裴高才:母親,您那雙布滿裂紋與老繭的大手

裴高才:當年自主填報高考志願,「東方的馬可·波羅」夢想成真

裴高才:傅炯業生平「雕塑大武漢」,以「致敬青春」告別人生

裴高才:馬超俊率華僑敢死隊參加武昌首義

裴高才:執鞭老區半世紀,「教書育人的焦裕祿「

裴高才暑假開講胡秋原文章報國: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

裴高才:低調的託爾斯泰,百年後留下小小的草丘

裴高才:陶德麟——溫良謙和,以身示範師表之道

裴高才:他沒當過水手,卻以「詩壇老水手」著稱,他是誰?

裴高才:範仲淹後裔範熙壬,曾參加戊戌變法之「公車上書」

裴高才:程朱理學開拓者程顥、程頤,到底是黃陂人,還是洛陽人?

裴高才:上海有「黃陂路」,漢口有「黎黃陂路」,「黎黃陂」何許人也?

裴高才:聖城拜謁普希金,博物館長對詩人開綠燈

裴高才:娓娓木蘭曲,殷殷中華情——憶著名教育家餘傳韜先生

裴高才:「為有襟懷昭皎月,敢傾肝膽啟先河」

    ——緬懷珞珈山巨匠陶德麟先哲

裴高才:「中國的少年雪萊」是怎樣練成的?他的先祖是清代榜眼郎

章開沅:知人論世,歸還黎黃陂歷史公正

裴高才:「吐盡銀絲慕春蠶」,甘為人梯勵後昆

裴高才:走馬莫斯科紅場,猶如森林大海中的璀璨寶石

裴高才:親歷人文炁場輻射臺島的生動場景

樊星:鄉賢「史記」:一頭連著悠悠楚魂、一頭通向現實與未來

裴高才《胡秋原》:一部志業中華的正氣歌

裴高才:「英雄之城」話「英雄」,鐵血鑄就教育魂

塗懷章:裴高才筆下「三個實在」的抗日誌士別傳

裴高才: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難道還少得了「中華大學「」嗎?

裴高才:「樂中和舊曲,天際轉餘聲」——馮府觀王國維「飲酒詩」真跡感言

裴高才:書玫瑰花圈奉獻給祖公

裴高才:「橫刀眉梢笑,忠貞掩崑崙」——蔡以忱烈士的「亮劍」人生

華人教育家田長霖與「富婆」「富翁」弟子別樣情

馮天瑜:「封城」之際議「生態」

裴高才告訴你不知道的蔡以忱,秋收起義的風雲人物

裴高才:黎元洪緣何向英國記者宣示:我是黃陂人

王先霈:曾非難詩藝的二程,其《春日》入選《千家詩》幾乎家喻戶曉

裴高才:黃陂民間重走蔡以忱路,還原烈士歷史真實

裴高才:湖北黃陂奇女子,當年拒嫁章太炎

裴高才:「無陂不成鎮」走進首屆「武漢學」高端論壇



相關焦點

  • 裴高才:「樂中和舊曲,天際轉餘聲」——馮府觀王國維「飲酒詩...
    說起裴高才我向著名文化學者馮公天瑜先生受學,始於辛亥文化的學習與探究。隨後十年間,我經常通過電郵就二程理學、孝義文化與非遺文化等向馮先生請益,先生誨人不倦;也偶爾到府上與研究中心耳提面命,如坐春風。有一年春節前夕,我前往武昌珞珈山馮宅拜訪,儘管室外寒氣逼人,走進馮府卻是一股暖流沁人心脾。馮府客廳面積不大,但陳列典雅,簡單明快。先生收藏名家字畫古玩琳琅滿目,更有他親筆描繪的丹青瓷盤製品,如老子像、孫中山像、王國維像等,傳神逼真。
  • 河口區舉行2020年農家書屋圖書發放儀式暨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班
    河口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裴澤芳,河口區圖書館全體人員以及各鎮街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部分村、農村社區農家書屋管理員共計120餘人參會。會上,裴澤芳回顧總結了河口區2020年農家書屋工作,並明確了明年的重點工作。
  • 裴高才:故鄉有個黃鶴樓-視頻歌曲
    ——裴高才:赤崁追憶黃鶴樓    臺南是中華文化在臺灣最早落地的地方,也是我們湖北武漢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優先選項之一,其中,臺灣歷史的文化地標——臺南赤崁樓是必去的地點。 :「實業總統」黎黃陂有緣識高才-「北戴河三人行」-李城外裴高才:「農運領袖」的蔡以忱裴高才:黎黃陂首次「走進」鳳凰臺「北洋風雲」裴高才:朱光亞與陳佳洱的師生情
  •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盡展笑顏
    9月15日,作為「文化蘭州全民共享」系列活動之一,「文化蘭州全民共享」——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的第一站在東崗小學開場。後續活動將在全市範圍內選擇16所中小學、16個農家書屋,聘請專家7到10名,組織20場文化進校園、進農家書屋活動;聘請傳統文化表演團隊10個,每場活動時長1小時,包含集中授課、現場展演、交流互動等豐富的形式。□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 攝
  • 裴高才: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是哪所大學,由誰創立?
    陳時籤章的中華大學高中部畢業證書與此同時,中華大學作為湖北地區第一所在教育部註冊的大學,也促進了湖北地區高校的發展,自1920年代起呈現出國立、私立與教會大學齊頭並進的局面,高校數量與辦學水平在全國居領先地位。
  • 裴高才:上海有「黃陂路」,漢口有「黎黃陂路」,「黎黃陂」何許人也?
    武漢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間的歷史名人更是層出不窮,這一點從武漢市的路名上就可見一斑,黎黃陂路就是與歷史文化相關的路名,以人名來命名馬路的名稱,表明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愛國愛鄉的感情……裴高才:水是城市誕生的搖籃,城市的出現是文明的象徵,而文化又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 裴高才:娓娓木蘭曲,殷殷中華情——憶著名教育家餘傳韜先生
    裴高才:我與王蒙先生的兩次「筆會」裴高才:正誼、明道、健身、篤行——山鄉育才搖籃的百年「精氣神」裴高才:母親,您那雙布滿裂紋與老繭的大手裴高才:上海有「黃陂路」,漢口有「黎黃陂路」,「黎黃陂」何許人也裴高才:聖城拜謁普希金,博物館長對詩人開綠燈裴高才:「為有襟懷昭皎月,敢傾肝膽啟先河」    ——緬懷珞珈山巨匠陶德麟先哲裴高才:「中國的少年雪萊」是怎樣練成的?
  • 裴高才:家譜是維繫海外華人田長焯家庭的紐帶
    譜牒文化是我國歷史典籍和中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也是家族的人文檔案,更是聯繫海內外華人華僑的文化紐帶。從湖北黃陂走出的美國著名僑領田長焯、田長霖兄弟等,就曾多次返鄉尋根謁祖、尋訪宗譜,成為科技報國在異域的當代精英。
  • 蘭州市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孩子們展笑顏
    9 月 15 日,作為「文化蘭州 全民共享」系列活動之一,「文化蘭州 全民共享」——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第一站在東崗小學開場。當傳統文化以生動的形式走進校園,孩子們純真的臉上綻放出笑顏,文化的浸潤更加滋潤了他們的心田。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目的是要將傳承優秀文化與打造辦學特色相結合,讓師生在審美中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為創建文明城市助力出彩。
  • 裴高才:臺北親歷牙醫術
    筆者趁赴臺進行文化交流之機,飽受牙痛之苦的我,體驗了一回到臺灣拔牙和補牙。裴高才(左)向彭志綱(中)「說書」裴高才(右五)彭志綱(右七)與獲獎者當車行臺北士林區天母路,筆者從車窗發現,散布在大街小巷的牙醫診所,甚至多過銀行。難道臺北人的牙齒都不好?抑或是他們太愛護牙齒了?
  • 不能讓農家書屋成擺設
    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深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紮實推進,農家書屋早已深入千鄉萬村,受到廣大農民的廣泛歡迎。有資料顯示,全國各地目前已建成農家書屋60多萬個。在很多地方,農家書屋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學堂、農村文化的殿堂、農村學生的第二課堂。
  • 農家書屋就是我們的書房
    「從我們村有書屋開始,我就經常去書屋看書。剛開始看帶拼音的童話,後來看《駱駝祥子》,現在看《昆蟲記》,能學到好多知識。農家書屋就是我們的書房,陪伴我們成長。」被14歲的劉丹陽視為成長加油站的書屋,正是近日獲得「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農家書屋和基層圖書發行單位先進集體」稱號的我市薊州區漁陽鎮小龍扒村農家書屋。  村民打心底裡喜愛的人生補給站  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農家書屋是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
  • 安遠打造"農家書屋+電商"模式 讓農民富了腦袋飽了錢袋
    中國網 郭澤涵攝  中國網6月15日訊(記者 郭澤涵)日前,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五周年全國知名媒體行記者團來到「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安遠縣,集中報導「農家書屋+電商」模式。「農家書屋+電商」服務站是集提供圖書外借、電子書下載、電商知識培訓、代購、快遞收發等服務於一體的服務站點。
  • 農家書屋提質增效,農民代表有話說
    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陽縣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在發言時暢談農民的「八個夢想」。  3月11日,李連成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第五個夢想』不難實現咧!關鍵就看如何管好用好農家書屋!」他說,充分利用已經建好的農家書屋,就可以為村民打造出一片好的文化陣地。
  • 2018年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座談會暨「中醫藥文化進校園...
    12月21日~22日,由「中醫中藥中國行」組委會主辦、中國中醫藥報社、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承辦的2018年全國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座談會暨「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成都站)活動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國醫大師劉敏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報社以及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中醫藥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部分高校專家參加本次活動。
  • 2019年農家書屋閱讀示範活動暨「百草園」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上線...
    甘肅省委宣傳部召開了全省農家書屋工作座談會,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省版權局)局長王成勇安排部署了全省農家書屋工作,全省各市州和蘭州新區相關負責人分別作了發言。近年來,張掖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文化事業發展,成功創建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被列為全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
  • 這個農家書屋努力成為鄉村振興「加油站」
    「我們農家書屋裡有少兒、科技、文化、政經、醫衛生活等各類圖書,其中種植養殖技術、健康保健、育兒知識和繪本方面的書籍大家最愛看了。」日前,說起濰坊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農家書屋的情況,電話那頭69歲的屯田西村農家書屋管理員王蘭星打開了話匣子。
  • 程海農家書屋:文化惠民潤心田
    原標題:程海農家書屋 文化惠民潤心田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就是一所學校。在新農村建設中,程海鎮黨委政府始終立足「選好每一本書,建好每一個農家書屋」,讓每一個村的農家書屋真正成為一所用知識武裝頭腦、用科技帶動農民致富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好學校。
  • 晴耕雨讀書滿鄉——農家書屋探訪記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晴耕雨讀書滿鄉——農家書屋探訪記新華社記者農家書屋「搬」到農民家門口,農村的公共文化資源觸手可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直接的載體。新華社記者走近部分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見證著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旺盛活力。走進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速展村的農家書屋,二樓整齊擺放著幾個木桌,牆兩邊立著一大一小兩個玻璃書櫃,放滿了書。陽光灑在桌子上,書頁翻動的聲音伴著明黃的燈光,幾名村民手捧著書,靜靜閱讀。
  • 店家必備+農家書屋,三折圖書
    中國現代文學大師讀本:老舍 幽默小說(2020總署農家書屋書目)上海文藝259787532168385中國現代文學大師讀本:沈從文 鄉土小說(2020總署農家書屋書目)上海文藝259787532494286兒童文學 校園經典·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科技也瘋狂(2020總署農家書屋書目)少年兒童359787532494309兒童文學 校園經典·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人體酷探險(2020總署農家書屋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