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農家書屋裡有少兒、科技、文化、政經、醫衛生活等各類圖書,其中種植養殖技術、健康保健、育兒知識和繪本方面的書籍大家最愛看了。」日前,說起濰坊壽光市洛城街道屯田西村農家書屋的情況,電話那頭69歲的屯田西村農家書屋管理員王蘭星打開了話匣子。
近年來,屯田西村農家書屋通過不斷升級軟硬體設施、建設數位化平臺等運營新模式,不僅解決了村民「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還通過不斷創新農家書屋管理模式,將服務做到老百姓心坎兒裡,吸引更多村民走進書屋、愛上了學習。
優化書屋布局 滿足多元需求
「前幾年,來農家書屋看書的大多是中小學生,現在家裡有孩子的年輕父母、搞種植養殖的年輕人,還有一些老年人也都愛來書屋看書了。」屯田西村黨支部書記葛茂學介紹了近年來屯田西村農家書屋裡發生的變化。 當前,屯田西村農家書屋一共有兩處,分別位於黨群服務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共有圖書2.5萬多冊,報刊60餘種,電子音像製品300多張。
為什麼會設立兩處農家書屋?葛茂學解釋道,屯田西村目前共有963戶3340人,隨著村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求,在黨群服務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各設立一處農家書屋,均佔地200平方米。
這兩處農家書屋各有側重,黨群服務中心的農家書屋主要面向少年兒童和中青年讀者,在圖書種類配備、閱讀區裝修風格、電子閱覽室開放時間等多方面滿足讀者的需求;老年活動中心的農家書屋主要服務全村老年讀者,在桌椅設計、書籍擺放、茶水供應等各個細節上方便老年人。
為實現農家書屋可持續管理運營,屯田西村農家書屋專門設立了管理辦公室,由村集體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王蘭星負責位於老年活動中心的農家書屋,另一位管理員葛青玲則負責管理位於黨群服務中心的農家書屋。
強化拓展功能 提供精準服務
自從村裡建了農家書屋,屯田西村村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有了濃鬱的「書香氣」。 為保證農家書屋務實管用,避免虛設、閒置現象出現,壽光市文化部門創新思路,通過調整書架結構、改善閱讀環境、增設休閒設施,將屯田西村傳統的農家書屋變成了「休閒書吧」,完成了「圖書+休閒」的新型模式提升,同時面向群眾免費開放。
農家書屋內專門設立了「學習書房」,讓大家更方便、更安靜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寫的書,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讀的書,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書屋還專門設立了「新書推薦專區」,圖書全部出自國家和省級推薦目錄,保證村民能第一時間讀到新書、好書。
屯田西村在注重發揮好農家書屋主功能的同時,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比如,依託農家書屋設立了「四點半學校」,為附近5個村的300多名孩子提供閱讀指導、國學課堂等公益服務;與壽光市作家協會結成對子,引進作協「書潤鄉村」公益閱讀項目,指導村民閱讀和青少年寫作;依託農家書屋成立創意空間,引導青年農民從「村民」變「創客」。
創新活動形式 引導村民閱讀
為進一步提高村民的讀書興趣,屯田西村農家書屋每年都會積極參加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好書送基層」、「書潤鄉村」、「送書進大棚」、「全民閱讀,學生進農家書屋」等各項活動,不斷提高村民讀書參與度和農家書屋的利用率。 為了更好地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屯田西村農家書屋還創新方法,專門推出了農家書屋積分管理制度,引導村民「走進書屋,暢享閱讀」。
通過在書屋門口設置智慧屏,村民刷指紋就可以進入各個場所,智慧系統會自動記錄大家參加活動時長,進行積分排名,並給予相應獎勵。「這一做法充分調動了大家的參與熱情,更多村民自覺自發自願走進農家書屋,節假日更是天天爆滿、一座難求。」王蘭星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緊張期間,屯田西村組織村民利用「雲上農家書屋」,開展了「雲文藝·雲閱讀」、讀書競賽等線上活動,在疫情期間累計開展線上文化活動2000多場,滿足了特殊時期村民的閱讀需求,也引導更多村民參與閱讀。
王蘭星和葛青玲都提到了愛來書屋看書的村民葛懷堂。在他們的印象中,葛懷堂喜歡看大棚種植類圖書,是一個大棚種植的能手。「他一有空閒時間就會來到書屋,幾乎是把空閒的時間都用來看書了,他從書上學到了很多種植的知識,大棚種得越來越好,現在都建起了高科技的大棚。」葛青玲提起他,滿是讚許。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像葛懷堂一樣,成為屯田西村農家書屋的常客。「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創新農家書屋管理服務模式,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農民精神生活的『充電寶』和鄉村振興的『加油站』。」李瑞蘭說道。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