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5月13日,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武昌中華大學的校慶日,2011年是紀念辛亥革命110華誕,2022年則是紀念中華大學創立110周年。此時此刻,我們深切懷念從湖北黃陂家鄉走出的、我國私立大學的開拓者陳宣愷、陳時兩位杏壇巨匠。
收入陳時業績的裴高才著《辛亥豐碑·首義精魂》書影(右下角為陳時)
陳宣愷(1847-1917年),號再平,晚清舉人,官至蘄州學官(相當於今天分管文教的副縣長)、湖北參議會議員等;陳時(1891-1953年),字叔澄,1907年留學日本,經黃興介紹、孫中山主盟加入了中國同盟會;學成歸國後,敢為人先,投身震驚中外的武昌首義,見證了十八星旗在武昌城頭冉冉升起。軍政府成立後,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財政秘書。
陳宣愷為校刊《光華學報》題名
民國成立後,陳時除擔任中華大學法人代表、校長、董事長外,還曾在湖北選區高票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院議員(因故未任)。自1923年起,歷任世界教育聯合會委員(第一屆)、湖北教育會理事長(任職23年)、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連任四屆)等;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包括湖北省土改委員會委員在內的多項社會職務。1950年8月,中華大學開始改公立,現由華中師範大學衣缽相傳。
裴高才獨家收藏之陳時肖像
民國南北統一後,陳時功成身退,以教育興國為己任,會同其父陳宣愷昆仲慷慨捐資,慷慨捐田200石(約1200畝)、武湖湖域產業、白銀3000兩、官票5000串與家藏書籍3000餘部等,於1912年5月13日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中華學校;校內有大學、中學與小學,實行「一條龍」教育。
中華大學校門
開辦之初,中華大學的男生部開辦有大學預科、專門部(政治經濟、法律兩別科及英文專修科);女生部開辦師範(簡易師範)、職業兩專修科;另設中學部與小學部。創下了大學男女同校之最,開中國民間創辦大學新風。而且陳時畢生歷盡千辛萬苦,辦學時間之長,在海內外影響之大,為中國教育史所罕見。
裴高才著《陳時:中國私立大學開山》正在臺北《傳記文學》連載
民國年間,中華大學作為中國私立高校的領跑者,是中國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國人而獨立創辦的私立大學,將中國古代興辦私學的教育傳統和近代日本、歐美大學體制相結合,開創出符合近現代中國國情的高等教育模式。自此以後,在祖國的大江南北、黃河上下,相繼出現了一批依靠社會力量興辦的頗有影響的私立大學,形成了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教會大學三足鼎立的態勢。
陳時籤章的中華大學高中部畢業證書
與此同時,中華大學作為湖北地區第一所在教育部註冊的大學,也促進了湖北地區高校的發展,自1920年代起呈現出國立、私立與教會大學齊頭並進的局面,高校數量與辦學水平在全國居領先地位。1923年9月,由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始改制的武昌師範大學(今武漢大學)系國立大學,由政府撥款;1924年11月,美國聖公會將武昌文華大學(1909年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註冊)與長沙中國雅禮大學合併為華中大學,有洋人扶持;惟有中華大學是私立,全靠陳家毀產創立、治校,成為三類大學中的佼佼者。
中華大學同學錄中的政治家惲代英、教育家餘家菊等
在中華大學二十周年校慶日慶典上,陳時回顧辦學的艱難歷程如是說:
「國立武漢大學是用國家的錢替國家培養人才,華中大學(教會大學)是用美國教會的錢替美國培養人才,惟有中華大學是中國社會的錢為中國社會培養人才。」
(鳴謝韓曉東、劉文華、韓西芹諸君)
歡迎關注,尊重版權
擴展閱讀:
樊星:潛心研究武漢文化的傳燈人裴高才
裴高才:我與王蒙先生的兩次「筆會」
裴高才:母親,您那雙布滿裂紋與老繭的大手
裴高才:「中國的少年雪萊」是怎樣練成的?他的先祖是清代榜眼郎
章開沅:知人論世,歸還黎黃陂歷史公正
裴高才:「吐盡銀絲慕春蠶」,甘為人梯勵後昆
裴高才:親歷人文炁場輻射臺島的生動場景
樊星:鄉賢「史記」:一頭連著悠悠楚魂、一頭通向現實與未來
裴高才《胡秋原》:一部志業中華的正氣歌
裴高才:「英雄之城」話「英雄」,鐵血鑄就教育魂
塗懷章:裴高才筆下「三個實在」的抗日誌士別傳
裴高才: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難道還少得了「中華大學「」嗎?
裴高才:「樂中和舊曲,天際轉餘聲」——馮府觀王國維「飲酒詩」真跡感言
裴高才:書玫瑰花圈奉獻給祖公
裴高才:「橫刀眉梢笑,忠貞掩崑崙」——蔡以忱烈士的「亮劍」人生
華人教育家田長霖與「富婆」「富翁」弟子別樣情
馮天瑜:「封城」之際議「生態」
裴高才告訴你不知道的蔡以忱,秋收起義的風雲人物
裴高才:黎元洪緣何向英國記者宣示:我是黃陂人
王先霈:曾非難詩藝的二程,其《春日》入選《千家詩》幾乎家喻戶曉
裴高才:黃陂民間重走蔡以忱路,還原烈士歷史真實
裴高才:湖北黃陂奇女子,當年拒嫁章太炎
裴高才:「無陂不成鎮」走進首屆「武漢學」高端論壇
裴高才:「黎黃陂」是誰?大英博物館也有他的畫像
華裔奇才田長霖的成功密碼:中庸之道
裴高才:「金石同堅」將軍,為孫中山當替身的黃陂人
樊星:潛心研究武漢文化的傳燈人裴高才
裴高才:獻身山鄉譜寫耕讀文化「紅燭頌」
裴高才:「模範夫妻」經略處,乾隆欽定「盤龍城」
杜獻琛杏林譜新篇,旅美學者談中西醫結合
裴高才:「宅女」回娘家分享最美麗的遇見
裴高才:華人驕子杜金成摘取三個國際大獎
裴高才:九旬僑領田長焯榮膺「傑出亞裔服務獎」
裴高才:「耕讀傳家」,譜牒中的家訓家風千古密碼
裴高才:在「二十五史」中緣何「清史」多了一個「稿」?
海內外名家關注鄉賢「史記」《無陂不成鎮》的出版
裴高才為二程夫子作傳紀-名家論壇視頻
《楚天下》對話裴高才《無陂不成鎮〉
裴高才《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繡梓
裴高才:改革開放的「前哨站」——恢復高考
裴高才:北戴河海韻
有緣識高才-「北戴河三人行」-李城外
無陂不成鎮,惟楚有高才-樊星評《無陂不成鎮》
名家熱評裴高才《胡秋原:從抗戰巨筆到兩岸』破冰人』》
裴高才用黃陂話說漢口「黎黃陂路」
李遵厚專訪裴高才:裴君三面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