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或許就在宇宙的某個角落

2020-12-16 科學網
或許就在宇宙的某個角落
科學家多管齊下「圍剿」新物理

 

儘管現有的標準模型盛行,但宇宙學家和粒子物理學家渴望發現一些他們無法解釋的新東西。

標準宇宙論解釋了宇宙微波背景下的波紋。

 

圖片來源:ESA/PLANCK COLLABORATION

 

對宇宙學家來說,這是10年中最熱切期待的結果,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結果。

 

利用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科學家呈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實驗結果(CMB被認為是大爆炸的「餘燼」)。自上世紀90年代起,CMB觀測已經證實宇宙在一次大爆炸中突然誕生,還解釋宇宙包含了多少物質和能量。宇宙學家期待普朗克能提供更深入的資料。 普朗克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2009年發射後,它以極高的敏銳度和準確性觀測了天空中CMB溫度的細小變化。結果和理論預測有近乎完美的吻合。這也是問題所在:「沒有證據顯示,新物理學超出了我們先前的知識範疇。」英國劍橋大學宇宙學家兼普朗克團隊一員George Efstathiou說。

 

陷入困境的不僅僅是物理學家。數十年來,粒子物理學家一直徒勞地努力著,試圖找出他們的標準模型無法解釋的現象——只有一個例外。去年,物理學家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它是標準模型中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今年,物理學家證實,和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希格斯玻色子具有一些基本屬性。美國伊利諾州巴達維亞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Fermilab)的Robert Plunkett說:「每個人都欣喜若狂。」

 

科學家表示,他們致力於找出自己理論中的漏洞。Efstathiou說:「我們知道這些理論是不完整的。因此必須反覆推敲模型直到它們顯示出缺陷。」理論家們已經構思出各種各樣的超越標準模型的大膽理論。但是,實際上,對於旨在發現新現象的一系列針對最具潛力對象的實驗,沒有人保證一定能發掘出寶藏。

 

希格斯玻色子和其他粒子

 

對於粒子物理學家而言,問題很簡單:能否在希格斯玻色子背後發現一些新東西。如果可以,最有可能的發生地,將是希格斯玻色子誕生的地方——瑞士日內瓦附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27公裡長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

 

自2010年LHC開始收集數據起,它已經完成了既定工作的1%(預計全部完成於2030年)。一些物理學家說,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意味著LHC有望在未來發現新粒子,以填補那99%的空白。

 

爭議源自如何界定希格斯玻色子的作用。普通物質由少量的粒子構成:在原子核中,上夸克和下夸克分別形成質子和中子。標準模型描述了這些粒子如何通過3種力相互作用:電磁力產生光、強作用力結合夸克、弱作用力引起β衰變。(理論中不包括重力。)

 

但是有一個問題:粒子獲得質量破壞了數學對稱性(這是整個理論構建的基礎)。因此,粒子必須通過和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自己創造質量。

 

填補「已知的未知數」

 

探索新物理學的一個同樣成就頗豐的地方就是整個宇宙。一些宇宙學家認為,根據自己的標準模型,他們已經陷入了一個僵局——但是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不同,他們的標準模型還很不完整。

 

被稱為ΛCDM的模型簡要描述了宇宙的構成:5%的普通物質、27%的冷暗物質(CDM)、68%的暗能量。Λ代表暗能量最簡單的表現形式。 ΛCDM模型和普朗克的最新結果相吻合,且同樣具有高度的精密性。ΛCDM假定了宇宙成分的同屬定義,諸如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是一種不會和輻射相互作用的物質)。美國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空間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宇宙學家Adam Riess說:「它不是一個理論,它是數學。」 其他人希望破譯暗能量,這也許是物理學領域最大的謎團。15年前,當物理學家利用恆星爆炸(被稱作Ia型超新星)來追蹤宇宙膨脹的歷史時,他們發現了暗能量。和預期截然不同的是,他們發現宇宙膨脹正在加速,好像被某種形式的能使宇宙延展的能源推動。

 

關鍵問題是,暗能量是否是太空本身的一種屬性—— 一個宇宙常數(愛因斯坦用Λ來表示),或者是宇宙中的某種物質。宇宙學家想知道,隨著宇宙時間的推移,暗能量的密度是如何變化的。如果暗能量是太空的一部分,那麼其密度應該保持恆定。如果它是太空中的某種物質,那麼其密度可能隨著宇宙的擴張而減小。

 

Riess認為,普朗克也許給了我們一些指示,有線索表明,暗能量已經發生變化,它不是一個宇宙常數。

 

一致之處:圍捕暗物質

 

也許能共同促進粒子物理學和宇宙學發展的領域是它們的重疊之處:尋找暗物質。

 

暗物質由所謂的「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或WIMPs組成。WIMPs的設想誕生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理論學家指出,如果宇宙催生了這種粒子,那麼足夠數量的粒子將足以提供暗物質——假若它們的重量在質子重量的10~1000倍之間。

 

科學家希望通過不同的方式探測WIMPs。2008年,被稱為PAMELA的義大利衛星實驗發現了過量的高能正電子。

 

美國布朗大學的物理學家Richard Gaitskell說:「我持有一些偏見,但是我仍相信,直接尋找暗物質是我們發現標準模型漏洞的最有希望的方式之一。」

 

美國加州史丹福大學的Blas Cabrera說:「也許五年後,我們會得出一些更加明晰的線索。」

 

出乎意料

 

粒子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無法保證任何可能性最終能夠實現。如果無一湊效,一些人承認,他們會發現自己僅僅是在反覆不斷地驗證他們自創的盛行的理論。美國加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宇宙學家Saul Perlmutter說:「當我們遭遇一些未知的領域,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

 

然而,Perlmutter說,他很樂觀地相信,更多突破將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到來,正如15年前他和其他人首次探測到暗能量那樣。他補充道:「你追我趕地去發現宇宙的新奧秘是我們玩過的最多產的『遊戲』,這不是因為你獲得了你想要的結果,而是由於你發現了意料之外的東西。」

 

研究宇宙結構的哈佛大學宇宙學家Daniel Eisenstein同意Perlmutter的觀點。他說:「我猜測問題在於,20年後我們是否還將問相同的問題?」(段歆涔)

 

《中國科學報》 (2013-09-10 第3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地球上沒有的宇宙物質,有的密度極高,有的躲藏在宇宙的某個角落
    金屬鋨的密度雖高,但和宇宙中的一些物質比,則不值一提。我們知道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天體,這種天體叫做中子星,是由質量在太陽8倍以上的恆星坍縮之後形成的。在中子星上存在著大量的中子簡併態物質,這些物質的密度之高是超乎想像的,一般每立方釐米的中子簡併態物質可以達到數億噸,跟金屬鋨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 宇宙有邊際嗎?科學家:宇宙的外面或許是另一個平行宇宙
    關於宇宙的來源,科學界大部分的觀點就宇宙大爆炸,宇宙是由一個起點爆炸而來。雖然宇宙來源問題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但有關宇宙邊界問題觀點就很難統一了。有科學家認為,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是沒有邊界的。也有科學家認為,宇宙是一個實體的物體,不是虛無的存在,那必然是有邊界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說,宇宙是有邊界的。
  • 我們的宇宙或許存在絕對方向
    因為一些跡象,有不少物理學家猜測,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或許會隨著時間變化。一個常數,竟然會隨著時間變化,想想就知道有多刺激物理學家的神經。更加嚴重的是,用時空的幾何性質來描述引力現象的廣義相對論不允許精細結構常數隨時間改變!而描述時空的相對論與刻畫微觀粒子的基本模型是當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所以對精細結構常數的測量,牽扯到非常基礎的層面,是物理學家甚而重之的大問題。
  • 臺灣彰化線西肉粽角沙灘,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
    導語:臺灣彰化線西肉粽角沙灘,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來到肉粽角,讓我想起了魏如萱所唱的一首歌曲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世界末日它只屬於我,即使絕望也很快樂。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在雲海沉沒犧牲也無所謂。肉粽角沙灘帶給人一種寂寥滄桑的感覺,卻讓人格外的釋放壓力。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旅遊資訊,大家還喜歡嗎?
  • 宇宙中有多少神奇的生物形式?
    但是由於人類對宇宙所知有限,也許人類對生物的理解是不正確的。也許宇宙中生存著無窮種形態的生物體,地球上的生命只是其中的一種。一,宇宙本身就是一種生物,人類是寄生體內的細菌?宇宙就像人類生物學描述的那生長,通過無數的黑洞產生世世代代的宇宙,進而形成宇宙群體?(寶石的分子結構)二,分子,原子,質子......那些超微觀世界中也生存著生命?
  • 異次元宇宙或許存在
    在我們的宇宙之外有什麼?科學家認為可能存在有異次元宇宙,而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平行宇宙。
  • 推薦5部初戀文,我們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不期而遇
    初戀文,我們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不期而遇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又到了為大家推薦小說的時間了,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五部初戀文,你們會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不期而遇。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小說裡面有沒有你喜歡的內容吧!
  • 多重宇宙,或許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之外
    我們的宇宙應該是最可能出現的宇宙之一。如果不是這樣 (也就是說,如果多重宇宙理論認為我們居住在一個發生概率很低的宇宙中),那麼這個理論就有麻煩了。下面我們將討論,測度問題是如何變得非常棘手的。第一層次的多重宇宙已經顯得太大,不好接受了。此時,你不妨試著想像一個由無窮多第一層多重宇宙結構組成的集合。它們或許有各自不同的時空維度,不同的物理常數。
  • 大爆炸理論遭質疑,宇宙或許沒有起點,歷史無限久遠
    大爆炸宇宙論根據現有的理論,我們的宇宙誕生於大約137億年前。那個時候,宇宙所有的能量集中於一個沒有體積的奇點內。然後,這個奇點突然爆炸,迅速膨脹,形成了今天的宇宙。(圖片說明:宇宙大爆炸歷程示意圖)這個理論聽起來有些難以接受,但它的確有著大量的理論支撐。大約一百年前,科學家們發現了宇宙是在膨脹的。
  • 宇宙揭秘: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如何被發現的?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與這項發現同樣引人注目的是哈勃的觀察引發出一項影響更甚遠的結論:宇宙正在擴張,每個星系都漂移得越來越遠。如果將這個概念往回推,加上所有的數學演算,都指向宇宙創始時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狀態,科學家將這種創始狀態稱為「奇異點」。在大爆炸之前,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創始之前什麼都沒有。
  • 宇宙之外可能還是宇宙?宇宙是無邊無際,還是有限無界?
    從古希臘文明到東方文明,從柏拉圖到愛因斯坦,人們就一直渴望著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關於宇宙的邊界和時間問題。人們在疑惑宇宙到底是自始至終就存在著的,還是逐步演變而來的,人們還困惑著宇宙到底有沒有邊界?宇宙之外可能還是宇宙?宇宙是無邊無際,還是有限無界?
  • 平行宇宙存在嗎?曾經某個決定如果做了另一種選擇現在是什麼樣?
    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隨著宇宙的可觀測尺度擴展到百億光年以上。一個疑惑便成為了定居,根據九種「平行宇宙理論」比如百納被多重宇宙的發現痕跡!宇宙就像一塊塊碎布縫成的被單,而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滄海之一慄!
  • 「書單」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沙漠的某個角落隱藏著一口井
    說它是一本成人童話一點不假,總的來說,在我讀完之後,給我映像最為深刻的感覺就是傷感,一種久久無法釋懷的傷感,不知道你們讀完會是一種什麼感覺,但我相信,在結尾,或許,它都可以戳中你的淚點。以下是千言摘錄的句子。
  • 宇宙大爆炸是一切的開始嗎?或許並不是!
    功於在過去幾年中出現的一種探索宇宙背景的不尋常的方式。在這種觀點中,空間和時間的本質可以存在於宇宙的範圍之外,但是在一種混亂的狀態下我們無法識別。大爆炸不是一個艱難而快速的開始,而是一個深刻變革的時刻 - 與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完全不同。
  • 《隱秘的角落》還有第二部?嚴良當上JC,女學霸恐還有機會登場
    雖然《隱秘的角落》已經落幕了,劇中每個人也都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但是不少觀眾總覺得故事還沒說完,嚴良,朱朝陽,普普甚至是女學霸葉馳敏都還在某個隱秘的角落裡思考著下一步該怎麼走。 他們的故事的確有可能還會繼續,因為《隱秘的角落》應該只是一個開始!
  • 宇宙是熵增的,為何會出現熵減的人類?科學家的懷疑或許是對的
    此時一個讓人費解的問題出現了,既然整個宇宙一直是熵增的,並且熵增的過程不可逆,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人類這種熵減的生命呢?是「熵增定律」出現了錯誤,還是生命在宇宙中本身就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呢?
  • 平行宇宙一直存在,但想進平行宇宙太困難
    平行宇宙可以理解成是從某個宇宙中分離出來的「另一個宇宙」,與原宇宙平行存在著的既相似而又不同的其他宇宙。另一個宇宙就像是在照鏡子一樣,鏡子反射的是現實世界的我們,想像一下你進入到鏡子裡你會發現什麼?或許你會發現一個沒有被認知的新宇宙,這就是平行宇宙!
  • 宇宙當中最大星系已被發現,大小或許是銀河系的20倍!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科幻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宇宙當中最大星系已被發現,大小或許是銀河系的20倍。科學家經過觀測以後,得到了一組驚人的數據,結果在銀河系裡面是有4000億顆恆星,這就意味著在銀河系裡面可能有4000億個像太陽那樣的恆星系統,或許在這些恆星系統裡面,也會有著和人類一樣的文明。這就表明銀河系之大並非浪得虛名,那麼銀河繫到底有多大呢?小編了解到的答案是10萬光年,這個距離按照人類當下的飛船速度,可能人類十輩子都很難能飛出銀河系。
  • 平行宇宙,另一個你,或許真的存在
    平行世界,其實與之相關的名詞實在是太多了,多宇宙、平行宇宙與它的意思是差不多的,所以本文先來講講什麼是平行宇宙,之後再說其它的。平行宇宙有幾種有人說,怎麼,平行宇宙還分種類嗎?是的,不同的物理理論下就有不同的平行宇宙。基於大爆炸宇宙學就有2種不同的平行宇宙。
  • 諾獎自然科學三大獎項對中國科學界的四個啟示—新聞—科學網
    跳出三大獎項的科學貢獻來看,今年的諾獎自然科學獎項或許能給中國科學界帶來一些啟示。 啟示一:師徒同心,其利斷金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後,科學網博主郭曉強在博文中提到了「貝爾彌補效應」。這是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尋找生命同伴的努力,是人類對回答「自身是否是廣袤宇宙中唯一生命」問題的嘗試。 無論是在細胞尺度的微觀世界,還是在宇宙尺度的宏觀世界,人類最熟悉和最陌生的都莫過於生命本身。而真正偉大的科學探索,其目標不是為了求名得利或譁眾取寵,而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為了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同時,向生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