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出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2020-08-27 濰坊中學生

日前,為加快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助推教育公平而又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制定了《濰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20—2022)》。

行動計劃涵蓋教育「新基建」行動、師生信息素養提升行動、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行動、優化教育數據治理能力行動、助力優質教育均衡行動五大重點研究行動,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典型引領三大方面進行保障,接下來隨小編一起來看文件重要內容↓↓↓


一、重點研究行動

(一)教育「新基建」行動

1.實施智慧校園建設工程。制定《濰坊市智慧校園建設標準》,2022年全市智慧校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中小學實現互動多媒體教室、智能錄播教室、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移動學習終端實現普及。推進智慧課堂建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與學的深度融合,用大數據驅動教學與教研,結合優質學科資源,推廣個性化教與學模式。推進數字圖書館、創客、STEAM、AR/VR/MR、AI體驗空間、數字實驗室等功能教室標準化建設,加強智慧後勤、智慧防疫、智慧安防、智慧場館等建設。建立基於物聯網的校園感知環境,推進支持泛在學習的智慧校園環境。

2.建設人工智慧學習體驗公共中心。2020年,採用「社會投資建設,政府支持師資,收費保障運轉」的機制,縣市區全部建成人工智慧學習體驗公共中心,開展5G和人工智慧背景下的新型教與學研究、新型課程研發、學生人工智慧研學以及教師信息素養能力提升培訓、師生信息素養評價等,開發20門以上人工智慧類課程。運用市場化機制,建設5G智能教育創新園區,用2-3年時間打造成為5G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教育教學研發與轉化中心、產品展示和應用中心、學生研學中心、教師培訓中心、創新活動競賽中心。

3.建設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落實《山東省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建成支撐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學習資源庫,為有學習需求的學校、學生及社會人士提供海量、適切的學習資源服務。開設濰坊市中小學雲學習中心,為學生閒暇時間進行基於網絡的個性化學習提供支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網絡思政建設、紅色文化宣傳、家庭教育等在數字教育資源中的比重。加強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引導職業院校基於區域、行業特點開發校級數字教育資源,基於職場環境與工作過程開發虛擬實境仿真實訓資源。鼓勵教師自主開發學習資源。探索建設特殊教育資源庫。加強信息化終端設備及軟體管理,建立數位化教育資源進校園審核監管機制。

(二)師生信息素養提升行動

4.提升教師信息素養。落實教育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到2022年,系統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做好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全面提升,提升縣級教科研人員信息化水平,開展基於數據驅動的精準聽評課研究,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以縣市區為主,開展教師信息素養達標測評。建立信息技術教師配備標準,到2022年,農村學校每校配備1名專業信息技術教師。建立基於網際網路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同伴互助專業發展模式,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和教研水平,全面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程實施質量。開展信息技術優質課和教學能手評選。全市打造30位教育信息化名校長、100位教育信息化名師;設立教育信息化名校長、名師工作室。

5.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將學生信息素養培育有機融入各門學科教育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數位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實施英才計劃,實行高校、科研院所與中小學聯合育人,採取項目制、導師制等方式培養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編程、創客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將其納入優質高中特殊才能學生招生範圍。研製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學生信息素養測評,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和成長檔案。

6.普及網絡學習空間。以「人人有空間,人人用空間」為目標,全面推動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使網絡學習空間真正成為廣大師生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與學活動的主陣地。加大網絡學習空間經驗推廣力度,發揮優秀學校典型示範作用,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在教育管理、資源共享、網絡教學、綜合素質評價等方面的應用。

(三)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行動

7.開展理論和行動研究。整合高校、智庫、行政部門、研究部門、中小學校等專家資源,設立濰坊市教育信息化專家智庫,組建研究共同體;遴選100所新型教與學實驗學校,設立虛擬研究所。組織新型教與學實踐案例評選,加大典型推進力度,不斷提高新型教與學研究的水平。

8.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開展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結構變革行動研究,探索5G、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與教、學、測、評、管等教育教學主要環節的融合創新。以應用驅動、適度超前為原則,加強5G技術下的泛在學習環境和虛擬實境課堂環境建設。面向學生實施智慧教育引領計劃,積極發展移動學習、社交化學習、自適應學習、遊戲化學習、項目式學習、深度學習、碎片化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的行動研究,滿足智能化環境下學生多樣化、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需求。

9.加快推進人工智慧教育。制定《濰坊市中小學人工智慧教室建設指南》,支持學校建設人工智慧實驗室。在中小學普及人工智慧課程,構建人工智慧課程體系,開發人工智慧教育資源。到2021年,全市建成30處青少年人工智慧科學院。組建人工智慧教育研究共同體,構建「政用產學研」五位一體新型教研機制。基於項目式學習,不斷提升人工智慧教育水平,開發人工智慧教育應用模型和課程範例。

10.全面普及編程教育。實施「人人學編程」工程,推動編程教育普及。完善小初高一體化編程教育體系。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發完善Scratch、Python、C++等課程資源,開發幼兒園遊戲化編程課程。開設濰坊市青少年公益編程線上課堂。完善中小學生編程能力評價體系,開展編程能力測評。開展編程教育行動研究,打造20處編程教育特色學校。推進編程與學科教學融合,探索遊戲化、項目式、任務式、沉浸式教與學策略。組建編程教師學習共同體,健全編程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全面提升編程師資專業化水平。

11.全面普及創客教育。普及學校創客空間建設,實現校校建有創客空間,人人開通虛擬創客空間。每年舉辦全市中小學創客大賽,持續保持學生電腦製作和機器人大賽優勢。培育人工智慧、創客方向專任教師,擴大專任教師隊伍,建立教研團隊。構建創客生態體系,整合人工智慧、編程教育、創意智造、機器人教育、STEAM 課程等創客教育資源,結合工匠精神、勞動教育和德育課程,著力打造創客教育課程體系。

12.積極開展5G教育試點。開展5G遠程互動教學研究,推動建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選取部分學校開展5G技術應用試點,對課堂、學習、運動和教學等行為進行智能分析和可視化管理。積極開展基於5G的虛擬實境教育,為師生提供互動化、個性化、沉浸式課堂教學體驗。

(四)優化教育數據治理能力行動

13.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按照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節約資源的原則,充分整合國家、省、縣三級平臺資源,建成濰坊市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綜合業務集成、移動辦公、行政管理等日常工作的保障服務,教育數據管理維護、處理分析、推送與展示等教育決策的技術服務,教育資源共享、網絡課堂、網絡教研、家校互動等基層教與學的應用服務,為教育管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等提供個性化支持和精準化服務。鼓勵縣市區和學校建設具有教學設計、教學交互和教學管理功能的平臺。統籌縣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支撐體系。

14.建立大數據應用體系。以「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為目標,逐步實現教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整合教育政務信息資源大數據,建設濰坊市教育大數據中心,實現數據的共享開放使用,打破數據壁壘,實現「一數一源」和伴隨式數據採集。完善教育數據標準規範,促進政務數據分級分層有效共享。建設涵蓋中小學生成長數據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現多維度數據的伴隨式採集,應用大數據服務學生成長。提升教育考試信息化管理水平,推進智能化招生和考試系統的開發應用,實現招考工作數位化、智能化。

15.完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對接「濰事通」,實現移動端便民服務一次認證、全市通行。連接教育政務信息數據和社會宏觀治理數據,實現教育政務服務統一申請、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流程監督。實現市、縣兩級教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開放,做到事項清單標準化、辦事指南規範化、審查工作細則化和業務辦理協同化,深化「一張表管理」和「一站式服務」。實施「智慧+教育便民惠民」工程,打造教育「一次辦好」的濰坊品牌。

16.建立教育信息化項目圖譜。創新教育信息化項目管理模式,將所有非涉密的信息化項目分類、梳理、公開,圍繞項目建設內容、實施單位、供應商、所屬領域、技術方法等多維度、多層次構建縣域教育信息化項目圖譜,統一公示、開放監管,公開比建、互相借鑑,實現教育信息化項目集約建設和高效共享,不斷優化項目規劃、建設管理、應用推進、運維服務的全方位治理體系。

17.健全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教育系統黨組織對網絡安全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長為網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以《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為綱,全面提高教育系統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健全完善網絡安全工作推進和教育數據共享使用機制。完善教育網絡資產、網絡安全責任、網絡安全風險清單管理制度。嚴格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提高網絡安全防護水平,保障教育數據和信息安全。建立健全教育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重點教育網站的監測。建立校園APP監管機制,規範學習類APP的第三方引入。加強教育網絡安全教師隊伍專業能力培訓,定期開展網絡安全攻防演練。設立「中小學文明上網教育宣傳周」。健全完善數字信息保護機制,確保數字信息安全,保護學校、教師數字資源智慧財產權。

(五)助力優質教育均衡行動

18.建設專遞課堂。採用網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利用網際網路推送適切的優質教育資源等形式,幫助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足開好三級課程。開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專遞課堂行動,提升薄弱學校育人質量。

19.建設名師課堂。建立名師資源共享和成長體系,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到2021年,遴選出100個市級名師課堂,通過網絡研修等活動使名師資源共享程度最大化。提高「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教師覆蓋面和優課質量。

20.建設名校網絡課堂。建立名校網絡課堂服務體系,開發涵蓋思想政治、傳統文化、學科教學、興趣特長、人工智慧、編程、創客、技能培訓、家庭教育等在內的100門優質課程資源,面向學生和社會人士提供規範、便捷的在線教育服務。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進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體制,推行中小學校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落實《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統籌推進本校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制訂與實施落實工作。將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濰坊教育綜合改革和教育現代化指標體系。全面開展面向縣域教育信息化的督導評估、學校發展評價和第三方測評等,提升縣市區和學校發展教育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二)加大經費投入

切實落實國家關於財政教育經費可用於購買信息化資源和服務的政策,加大教育信息化經費投入力度,重點提高對農村薄弱學校信息化發展的經費補貼。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的作用,為推進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建立政府經費投入保障辦法,切實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費、電教資源費和網絡運營費等「三費」投入,確保年度「三費」投入佔生均公用經費的一定比例。根據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需要,市、縣兩級可以統籌管理、使用「三費」。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探索眾創眾籌、資源置換等方式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

(三)強化典型引領

堅持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的推進機制,開展教育信息化綜合性和專項應用試點,總結提煉先進經驗與典型模式。通過召開現場觀摩會、舉辦應用成果展覽、出版優秀典型案例集等形式,宣傳推廣信息化應用典型經驗,形成以點帶面的發展路徑。

來源:濰坊教育發布

相關焦點

  •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個人發展的啟示
    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是因應新時代黨中央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總結了過去教育信息化發展取得的成果,規劃了今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國內學者紛紛對《計劃》做了解讀,我也結合老師們的解讀對《計劃》做了自己的理解。
  • 攀枝花市教育和體育局組織召開《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攀枝花市教育和體育局組織召開《攀枝花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實施意見》研討會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2-07     來源:市電化教育(技術裝備)中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 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辦好網絡教育,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我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為引領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在歷史成就基礎上實現新跨越的內在需求。
  • 聚師課堂教育談:注意!山東濰坊推出2020年2.0教育信息化計劃
    聚師課堂知道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湧入,但同時也需要廣大教育參與者的不斷共同建設才能令教育發展邁向新臺階。8月12日,聚師課堂便為山東濰坊的夥伴們收集到了這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一起看詳情。《濰坊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20-2022)》(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分為五個模塊分別是:教育「新基建」行動、師生信息素養提升行動、新型教與學模式構建行動、優化教育數據治理能力行動、助力優質教育均衡行動。
  • 教育信息化2.0,國家的雄心壯志,孩子未來成長的根基!
    在教育部2018年4月13日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了新的戰略定位。 「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國家「網際網路+」、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從教育信息化2.0出臺的背景可感受到國家的雄心壯志。中國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最終實現製造業強國的目標,需要適應未來發展的人才作為支撐。
  • 吉利學院高標準打造智慧校 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吉利學院高標準打造智慧校園,為學生老師提供全方位智慧化教學、管理和服務。9月2日 -3日,吉利學院近200名新入職老師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智慧教室使用技能」培訓。以期讓校區已經完成部署的114間智慧教室,能更好地迎接新校區首批入校的新同學,做好「開課」準備。
  • 東華小學:「東華華韻」教育信息化2.0東華在行動(圖)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研,11月19日,東華小學教育信息化2.0核心團隊如期參加全省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培訓活動。東華小學一直致力於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的提升,通過學校組織的系列信息化培訓,教師們收穫頗豐,並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研究交流並有效地運用。此次信息化2.0的學習,教師們更是熱情高漲,會上,教師們積極學習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優秀經驗,並把好的想法分享到學習群裡。會後,東華小學教育信息化2.0核心團隊的成員們將針對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展全校性的系列培訓活動。
  •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訊 12月8日,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陝西省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的重要舉措。當天,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冀映秋,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選文,網龍高級副總裁、華漁(中國區)董事長俞飈共同啟動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內涵演變與提升模式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2.0; 信息化領導力; 轉化學習理論; 內涵演變; 提升模式教育部於2018年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教育信息化2.0概念,標誌著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已從過去的1.0時代邁進嶄新的2.0時代[1]。從本質上講,教育信息化2.0時代是1.0時代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轉段升級,在建設理念、建設方式、建設內容與應用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初體驗
    據了解,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9年9月19日,陝西省教育廳印發了《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加快推進陝西教育信息化2.0進程進行了全面部署。
  • 教育信息化2.0究竟該怎麼落地?
    教育信息化1.0可以是一個粗放發展的時代,各種軟硬體層出不窮,造成了資源浪費。在經歷過1.0時代的陣痛,教育信息化2.0時代更加規範。教育信息化2.0應該是應用軟體大展拳腳的時代,這些軟體能夠盤活已近飽和的硬體設備,讓各類先進裝備常態化用起來,從而驅動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
  • 從制度變遷看教育信息化2.0的推進
    作者簡介: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教育信息化1.0到2.0的變遷,是外生變量轉化成內生變量的過程。產權理論對教育信息化2.0的影響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它規範各利益相關主體之間的相互關係,明確產權歸屬;它激勵和保障各要素主體的獲利動機,使各參與要素效用得到最大發揮;它為參與教育信息化2.0行動的各主體和各要素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減少信息成本和不確定性;它促進信息技術和教育實踐的融合創新,優化、增加人力資本,推進教育信息化2.0。
  • 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12月8日,由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的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陝西省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的重要舉措。當天,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冀映秋,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選文,網龍高級副總裁、華漁(中國區)董事長俞飈共同啟動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
  • 巨頭爭搶教育信息化2.0千億市場:騰訊設騰訊教育 阿里建「未來校園」
    2018年4月,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出臺,屬於這個行業的新時代開啟了。一年來,創業公司跑融資、成熟公司謀上市、上市公司忙併購,資本湧動加速,行業一片欣欣向榮之勢。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發布,徹底開啟了教育行業的新一輪轉型。從北上廣深到四川、西藏、青海,從黑板粉筆到電子屏幕,從書山題海到電子課堂……教育信息化為教育行業帶來一場系統性改革的同時,也正孵化出一個規模逾4000億元的市場。
  • 優學派同步課程登陸陝西教育大平臺助力推進陝西教育信息化2.0
    12月8日,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冀映秋,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選文等領導在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現場共同開啟了平臺上線儀式。
  • 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 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
    12月8日,由網龍華漁教育提供技術支持的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正式上線,這是陝西省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推動新時代「網際網路+教育」新生態與教育系統重構的重要舉措。當天,第二屆陝西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中央電化教育館副館長韓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曾德華,陝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冀映秋,陝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朱選文,網龍高級副總裁、華漁(中國區)董事長俞飈共同啟動陝西教育信息化2.0大平臺。
  • 一篇文章看懂教育信息化2.0說了什麼
    4月18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解讀一下這部通知要表達內容: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跨越:從信息化1.0時代到信息化2.0時代的跨越一個核心理念就是融合: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筆者一直認為融合是讓信息化真正發揮威力顛覆課堂的關鍵中的關鍵,就像之前說的,信息化建設一定取得了一定成績,為什麼還未出現顛覆課堂的技術,其實還是未能形成顛覆課堂的教育技術,這裡說的教育技術並不是教育的技術,應該是教育與技術,教師的教育學生的學還是在按照原有方式在沿襲,不過就是工具發生了變化
  • 擁抱教育信息化2.0,希沃創造真正適合中國教育的信息化工具
    根據國家《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部署,以及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收官工作的要求,各地市應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不斷探索「網際網路+」條件下教育發展新模式。
  • 巴中印發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計劃三年建成「網際網路+教育」
    近日,巴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印發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2020—2022)的通知》,根據方案,我市計劃到2022年建成「網際網路+教育」公共服務體系。詳情如下。巴中市教育信息化2.0實施方案(2020—2022)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現代化戰略部署,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設、管理和應用水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 媒介環境學視域下的教育信息化2.0
    在媒介環境學視域下,教育信息化是媒介環境革命性重塑教育的高度概括。教育信息化2.0是新媒介環境重塑新教育形態的質變階段。實現教育信息化2.0目標,任重道遠。  【關鍵詞】媒介環境學;教育;信息化  近期,隨著教育部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育信息化2.0引起廣泛關注。